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春色 (西风紧)


  郑和拜道:“奴婢遵旨!”
  不多时,司礼监少监侯显抱着今天刚送来的奏章进来了,都堆放在东暖阁的御案上。朱棣重新坐了下来,伸手一本本翻看。
  左都御史陈瑛十分卖力,一个人就上了三本奏章,连续弹劾了三个人。
  朱棣看了一番,都是些屁大的事,径直就丢在一边。片刻后,他又从那几本奏章里重新拿回了一本,翻了一会儿。
  本来朱棣的神色是很平静的,不知怎么回事,他忽然“啪”地一下把奏章径直扔在地上,脸上也露出了怒气。
  侯显大惊失色,马上跪伏在地。
  朱棣骂道:“这个吕震,给俺丢脸!拿这本奏章去给纪纲,把吕震逮了!”
  “奴婢遵旨!”侯显忙爬到奏章旁边,捡了起来,又拜道,“皇爷龙体要紧,请皇爷息怒。”
  朱棣“哼”了一声,挥了一下手。
  侯显爬起来,捧着奏章倒退到隔扇,然后才弯着腰转身走出去。
  走出东暖阁,侯显才忍不住好奇翻开奏章、看了一眼。陈瑛的上书,弹劾的是吕震。弹劾的内容是,吕震在大殿上当着外藩使臣的面,帽子是歪的,礼仪也错了。
  这算个什么事?侯显当然不会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皇帝的意思很清楚,侯显只需要去找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就行了。
  纪纲本来已经准备下值了,但得到了宫里来的旨意,马上派人去问大理寺少卿吕震在何处,得报已回府。纪纲便带人径直来到吕府,上门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吕震逮了出来。然后他们就把吕震扔到诏狱关起来了。
  抓人前后,纪纲啥都没说。吕震也什么也没问,十分配合地在阴暗的诏狱里坐着。
  纪纲走到诏狱门口,这才吩咐道:“先别打他,等皇爷的意思。”
  “是,纪将军。”狱吏们忙应了。
  走出诏狱,身边的北镇抚司旗总杨勇才嘀咕道:“咱们抓的那吕少卿,好像知道咱们要去。官帽官服都放在旁边,真整齐啊,他在等着被抓?”
  纪纲笑道:“你这小子果然挺见事,俺没看错你。知道为啥吗?”
  个子矮小的杨勇道:“敢情有人通风报信?”
  纪纲摇头道:“他猜出来的。”
  杨勇一脸迷茫地点点头。纪纲又道:“你资质不错,书读少了。多读点书,以后就会懂。”
  ……京师的七月,“秋老虎”盘旋不走,天气没有下凉。入夜之后,热气依旧袭人。
  东宫春和宫,太子朱高炽却在簌簌发抖。他使劲抱着太子次妃郭氏,那身肉的颤栗,让郭氏也感觉到了他的惧意。
  郭氏轻轻拍着太子的后背,小声安慰着他。
  小产的事之后,朱高炽没有专宠郭氏了,但每当遇到甚么事、他仍然要来找郭氏。
  朱高炽似乎更愿意把他脆弱的一面,暴露在郭氏面前,而不是到他的结发妻张氏那里、表现得像个孩儿……或许,因为张氏那里已经有了一个孩儿,朱高炽会想到他是当爹的人。
  换作以前,郭氏在内心里会鄙夷太子,但现在她隐隐明白更多的事,那种希望太子顶天立地的梦、反而更淡了。
  郭氏内心也充满了忧惧、恨意,太子这种时候也是。或许俩人正好抱团取暖、能得到些许的慰藉罢。
  “父皇又召见太子爷了吗?”郭氏小声问道。
  朱高炽道:“没有,父皇抓了吕震。”
  郭氏又问道:“吕震是太子爷的人?”
  朱高炽摇头道:“不是。他在北平时与俺来往甚密;但他现在是朝廷里的官、不是东宫的官,怎能是俺的人?”
  郭氏若有所思,用力想明白这中间的关系。她以前是不感兴趣的,但后来她发现不明白不行!
  朱高炽总算又开口了,他不是在为郭氏解惑,似乎只在倾述、消解苦闷,“先是平安跑去了云南,吕震和解缙趁势攻讦高煦,想把齐泰、瞿能、盛庸的事都算到高煦头上。
  不料胡濙密奏,平安却与沐晟有关!平安被人亲眼看见进了沐府,他如何能进得了沐府?
  于是父皇猜忌吕震等人都投靠了俺,更猜忌朝中更多的大臣也投靠了俺;那些人与俺一起要把高煦往死里整,彻底铲除威胁,拼命争权夺利!一定是这样的,一定是这么回事……”
  郭氏道:“不是说汉王心怀叵测,野心勃勃么?”
  “屁!”朱高炽摇头道,“高煦顺从地去了云南那鸟不生蛋的地方,流放到数千里之遥。他在云南又安守本分,并未对父皇母后有丝毫不满。
  听说高煦站在王府的望亲楼上,还私下祝愿父皇母后身体康健;母后听到这事儿都哭了!父皇也可能会有愧疚之心。这种时候大臣们竟然还要把高煦往死里整,父皇心里已然不满了。”
  “原来如此。”郭氏无神地拍着朱高炽的背。
  朱高炽红着脸道:“这些事儿,都要算在俺的头上!”
  郭氏忙好言安慰,“大臣们又不是太子爷指使的,您别太担忧了。或许太子爷想得太多了,方才您说,解缙也参与了,解缙不还没被抓吗?说不定吕震真是恰好惹恼了父皇呢。”
  朱高炽叹息道:“解缙以前也经常攻讦高煦,他一向是那个性子,张口就胡说八道;父皇不会太与他计较。但吕震不同,‘靖难之役’前,吕震审时度势马上投降了父皇;父皇认为吕震言行有深意,做事有目的!”
  ……两天之后,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快马送往云南。
  曲靖府越州夷族叛乱已非首次,情势不可拖延不决。此事交由汉王府最妥,云南三司各府皆应听从汉王节制,予以方便,力求早日平定越州乱事。
  不出一日,皇帝又接着颁第二道圣旨。云南都司、沐府以后用兵,都应先报知汉王府,尽所周全。


第二百三十五章 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越州土知州阿资,因其性拗,不肯向化;已剿杀了,将那地儿改了流官。如今那边的夷族又作乱,不肯听话,俺们朝廷不能由着。
  汉王高煦用兵稳当,着他带了护卫兵与卫所兵,去把越州的事儿平了,再奏上来。西平侯与云南三司,都要依着高煦,办好事儿。
  云南路远,今后都司须用兵,便要去汉王府、西平侯府那边招呼一声。钦此。
  ……朱高煦将传旨的宦官送出承运殿,见年轻长史李默正好在旁边,就叫他去安排宦官、侍卫们的食宿。
  就在这时,那传旨的宦官忽然转头道:“王爷知道大理寺少卿吕震么?”
  朱高煦道:“知道的,咱们家还在北平时,他就在燕王府走动了,只是平时与我没甚么来往。”
  宦官道:“奴婢离京之前,他被抓进北镇抚司诏狱啦。”
  “啊。”朱高煦发出一声意思不明的感叹声。
  “公公,这边请。”李默的声音道。长史便带着那些人向两侧的廊房而去。
  刚才朱高煦脸上一直没露出喜色,反而皱着眉头说一定不负父皇的重托云云。但目送那些人走远之后,他的脸上便露出了无声的笑意,脸也微微红了。
  云南秋日的阳光,多么明媚暖和啊。晒在身上一点都不辣人,不过正是如此才更容易晒黑罢。朱高煦踱步在宽阔的砖地上,仰头轻轻地吁出了一口气。
  接了这道圣旨,他便确认:皇帝至少倾向于相信,沐晟窝藏了平安!
  平安来云南,本来让朱高煦非常头疼,风险太大了。但如今只要沐晟背了黑锅,朱高煦的风险就减了九分!所以他忽然之间,感觉脚下的步伐也轻了不少。
  他不禁想起那些干歹事的人,想逃脱惩罚,最好的法子不是抹去线索、叫人查不出来;却是帮别人找一个替罪羊,这样大家都解脱了。
  朱高煦这么冤枉“好人”,不仅想为自己洗清嫌疑,同时也能削弱沐府对云南的控制;此乃一举两得之法。他并不想把沐晟往死里整,但之前沐晟在云南的权力太大了,朱高煦甚么都管不着、着实叫人心烦。
  吕震的事,更让他有一个意外之喜。
  “靖难之役”时期,吕震常年在北平辅佐高炽,就算不是东宫太子党,也是心向太子的人。
  吕震为甚么会被抓,难道是因平安的事、他们跳出来太早?若真如此,那活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云南都司的官员连一天也没耽误,当天下午就来了汉王府。
  都指挥使曹隆、云南统兵官郑祥,将调动兵马的番号、人数等卷宗都呈了上来,还有一份平乱方略。
  朱高煦坐在承运殿上位的公座上,翻开手里的卷宗,一时间只觉得十分稀奇。原来他管的都是小事,现在一下子着手一省军政大事,还是很有新鲜感的。
  这时曹隆说他也刚来云南不到一年,什么事都只能照原来的规矩办,只去了沐府云云。
  朱高煦听了他一番话,心道:有些事若是疏忽了,假装不懂反而更好,事后解释没用的,越解释越叫人不爽。
  不过他也不计较这种事,好言说,照规矩办是最好的、如此没什么错。
  据报越州夷族聚众作乱,人并不多,只是怕躲去了山上不好抓。所以沐府、都司、统兵官前阵子一起从各地抽调了正军约五千人,不算多也不算少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