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 (腊月青梅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腊月青梅子
- 入库:04.13
太子横眼睛一亮:“善。”
龙舒君接着道:“太子既有全国贵族的支持,又有一支大军在手,如此,根据已成,一旦举事,便有六成的机会。
接下来,太子剪除大王的羽翼,令尹、柱国、左徒、太府尹等人,皆深受大王信任,且根基雄厚,不可直接与敌,但可以调走。
所以,臣的意思,请左司马景阳出手,以江汉水渠出现问题为由,调走大司农陈相,并让大司农丞潘君暂代大司农。
如此,太子控制工尹还有大司农,便有了源源不断的钱粮。
太子可派人在楚魏两国制造商贸矛盾,然后调走太府尹金君同。
太子可派人在远离寿郢的地方,刺杀一位县尹,制造一场惊天大案,然后调走司败司马翦。
同时,太子还可以利用任免六百石以下官员的权利,开始往周边各县安插县丞县尉,并安排贵族子弟担任县吏,以尽可能的控制寿郢周边。
还有,太子可重金收买宫中侍卫,以便将来起事,能快速杀进宫城,控制大王,逼大王退位。
此外······”
龙舒君一连提了十几条建议,太子横全都一一同意。
接着,太子横皱眉道:“先生,其他人好说,但令尹与柱国怎么办,他们两个坐镇寿郢,威胁太大了。”
龙舒君笑道:“太子勿忧,令尹柱国也好办。根据昨天传回的消息,齐国为赵国所败,甚至齐相祝弗为赵相乐毅所杀,至此,齐国败象已露。
只需太子继续鼓动合纵伐齐,力主楚国大举进攻齐国,并举荐令尹柱国亲自领兵,以夺取宋地、薛地、淮北地,乃至要求大军深入齐国。
如此,令尹,还有柱国手中十万大军,就将全部离开寿郢。
令尹、柱国等人一走,那寿春里死忠于大王的,那就只剩下左徒了。
而左徒这个罪魁祸首,就是各地贵族以及朝中大臣愤怒的目标,也将是太子起事的大义,有屈原在,太子大事必成。
而且,大举伐齐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大规模的将各郡县的军队调到国外,一旦起事,则大王将举目无亲,四顾无援。”
太子横闻言,长长一叹道:“此计甚好,可是,自从上次楚军为齐魏联军所败后,父王似乎遭到重大打击,心气已失,一直不同意出兵伐齐,且为之奈何。”
龙舒君沉默了一下,然后语气冰冷的道:“臣有一策,请杀公子子鼠。只要公子子鼠死在齐国,那时,大王必定同样伐齐,甚至还会主动要求大举进攻齐国。”
太子横一怔,没有说话。
龙舒君急劝道:“太子,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太子横闻言,长叹一声,然后缓缓点了点头。
······
不久后,太子横请来了工尹公输正以及大司农丞潘君,商谈一阵后。
当日。
公输正偷偷从工尹府支取了五千金给太子横,而潘君从大司农支取三千金以及十万石粮食。
当日,公子平与太子府将军潘信,带着万金前往公子平的封地,位于淮水上游,距离寿春城没多远的城阳。
还在当日。
太子横召见州侯,然后问道:“君侯,昭雎那个老匹夫欺我太甚,孤打算换一个令尹,不知君侯可有意担任我楚国令尹?”
州侯:“···”
其后,太子横利用投靠他的大臣以及贵族子弟,开始往寿春周围的各县安插贵族子弟任职。
在众多贵族的周旋下,同时也是因为这些都是低下层的官职,更是因为太子府的面子,这事并没有在寿春造成多大的影响。
六天后,魏国使者来楚,指责楚国卖给魏国的玳瑁、香料、丝绸、犀角等商品有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还指责楚国刻意打压魏国的商品价格。
为此,太子横与群臣商议后,以太府尹金君同为使,前往魏国处理此事。
也就在此时,燕国使者屈庸来访楚国。
第1340章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楚国寿郢。
面对燕国使者屈庸的游说,熊槐略一沉吟,便拒绝了合纵会盟伐齐的请求。
其原因有三,一是因为熊槐听说了,燕国使者在魏国遭到魏相周最的强烈抵制,魏王遫压不住魏相周最,而魏国这个位于天下之中,可四处出击的国家不参与,伐齐联盟难成;二是因为秦国尚未表态;三是因为燕王的威望不足,难以号召各国,甚至,即便燕国勉强聚集各国,各国面对燕王,也不会全力以赴,因为各国实在是丢不起这人。
楚王的拒绝,不仅令燕国使者屈庸大为失望,同时也令太子横大为失望。
然后,两个备感失望的人便走在了一起。
屈庸离开寿春城的那一日,太子横亲自前去送行,并一直送到十里外才停下脚步。
三日后,郢都守景阳上书江汉水渠遇到困难,并请朝廷派出一位精通水利的官员前去解决问题。
于是,太子横与昭雎等人商议后,决定让大司农陈相前往郢都。
后五日。
上庸郡守黄池上书请罪,言有一群盗贼横行上庸,并强杀了房县县尹、县尉并房县百姓数百人。
太子横接到请罪书后大怒,当即奏请罢黜上庸郡守黄池,并举荐自己的幕僚太学大贤登徒子担任上庸郡守,还请求派出司败司马翦前去上庸捉拿盗贼。
熊槐许之。
随着太府尹金君同、大司农陈相、司败司马翦相继离开寿郢,朝中忠于楚王的重臣缺了一半。
至此,太子横在朝的势力一下子达到了定点,连令尹昭雎与左徒屈原都难以抗衡。
于是,太子横趁此机会,频频在寿春城中以及寿郢附近的各县安插人手。
而这一次,太子横的举动终于引起了朝中重臣的警惕以及忧虑。
就在太子横的势力在寿郢及周边地区快速扩张的时候,时间再次到了楚国大朝议的日子。
这一日,楚国大朝,群臣难得的再一次见到了楚王。
朝议中,太子横领衔汇报了之前一月的楚国状况,接着,令尹昭雎与左徒屈原分别汇报寿郢以及各地郡县的状况。
朝议进行到这里,一切都如排练好的一般,平平无奇,其淡如水。
熊槐听闻三人的禀报后,笑道:“国家安定祥和,群臣勤于国事,百姓各司其职,寡人能垂拱而治,这都是太子监国之功,令尹、左尹、左徒辅政之力也。”
将太子等人称赞了一番后,熊槐看着群臣,例行公事地问道:“诸卿可有其他事要禀报寡人?”
群臣闻言,相互看了看,没有人冒头。
就在群臣沉默之际,就在熊槐准备结束朝议之际,忽然,一个声音自群臣中响起:
“大王,臣有事禀报!”
“嗯?”熊槐一怔,向声音传来的地方看去,见下大夫孙昀从席上起身,然后来到大殿中间。
孙昀也是宗室之人,但血脉已经十分疏远,已经家道中落,之前屈原主持变法,一大批对楚国现状不满的边缘贵族,纷纷投入屈原的麾下,力求变法,改变楚国任人唯亲的现状。
孙昀正是这些贵族中的一个,后因其才,被屈原举为大夫。
此时,熊槐见孙昀走出来,以为是屈原有事想说,但不方便自己提出,便让孙昀充当喉舌。
于是,熊槐不禁好奇的向屈原看去,但却见屈原脸上露出迟疑之色。
见此,熊槐心中一动,知道今天的朝议恐怕要出乎大部分大臣的意料了。
另一边,孙昀来到殿中后,大声道:“大王,昔日先王曾与诸君约,裂土封君,以屏君王。不过,先王为吸取周室教训,与诸君盟誓,准许诸君传承三代,再收回封地。
但是,三百年过去来,我楚国封君者甚众,但收回封地者甚少。以致三百年前才不到一掌之数的封君,到了现在已经超过一百七十余位···”
此时,孙昀话还未说完,但殿中群臣却全都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
于是,殿中群臣,无论是变法派,还是守旧贵族,亦或者是中立派,全都死死的盯着孙昀。
而孙昀此在群臣的注视中,虽有些紧张,甚至连冷汗都止不住的向外涌,但依然强行镇定的大声道:“大王,如今我楚国一百七十余位封君,遍布国中各处,几乎占据国家一半肥沃之地。
封君太众,大臣太多,这一直都是我楚国衰弱的根源,也是我楚国为各国所欺的根源。
是故,为楚国,为社稷计,为千秋计,为百代计,臣请大王依照先王与诸君的约定,收为传承超过三代的封君的封地。”
这话音一落,顿时便点爆殿中所有大臣。
此时,昭雎先是震惊的看了一眼屈原,然后见屈原正震惊愤怒的看着孙昀。见此,昭雎一怔,然后迅速的向楚王看了一眼,接着,他又向太子横看了一眼,当他见太子横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后,不禁一怔,然后闭上了眼睛,坐在席上一动不动。
而昭雎身侧的景缺,双眼之中已经直接露出杀机,用杀人的目光在屈原与孙昀两人身上来回扫动。
原本,他还有众多反对新法的贵族,之所以在昭常死后没有直接开口反对新法,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新法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
相似小说推荐
-
谍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0-04-15完结山河破碎,倭寇横行,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看似不起眼的小翻译,在敌人的情报机构中慢慢成长,...
-
朔明 完结 (特别白) 起点VIP2020-04-22完结 西北边镇的年轻人,明末的风云变幻,刀弓火器和行商贸易,家国的恩怨情仇,都从戈壁滩上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