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 (腊月青梅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腊月青梅子
- 入库:04.13
“所以大王的不信任,这才是问题的根源。否则,若是大王如同先王一样信任我,那么这些问题全都不是问题。”
冯喜一愣:“君上,这···这怎么办?”
张仪闻言沉默了。
面对这种问题,他在秦王荡行冠礼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对策了。但是,直到现在,张仪依旧毫无办法,人心叵测,君意难猜,好感不需要理由,厌恶同样也不需要理由,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
若是先王临死之前,没有强迫大王拜自己为相父,或者,自己就没有这么多的烦恼。对自己有恩的人,自己已经回报,对自己有仇的,同样也回报了。天大地大,自己哪里不可去,哪怕是最恨自己的魏国,只要略施手段,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只是现在,先王的这一手,不仅是对自己的天大信任以及恩情,同样也令自己自绝于天下,各国可以接受一个各为其主的秦国相国做自己的臣子,但是能接受一个秦王的相父做子民吗?
答案显而易见······
良久,张仪感慨道:“大王啊大王,这真是一个难题!”
感叹了一声后,张仪对冯喜吩咐道:“你去告诉廷尉,所有散布谣言的人,全都依照秦法处理!”
冯喜一怔道:“君上,若是依秦法处置,那么这些人就只会按律充军,处罚是否太轻?”
接着,冯喜建议道:“乱适当用重典,何不将他们全部处死,以儆效尤。”
张仪摇头道:“不妥,现在我与大王不合的消息已经闹的沸沸扬扬,百姓们口上不说,但是心中却是迟疑的。贸然将这些人全部处死,不仅不能解除人们心中的迟疑,反而显得色厉内荏,坐实了大王与我的矛盾。”
接着,张仪叹气道:“所以说除身贼者易,除心贼者难。”
“再说,谣言止于智者,现在,对我来说,一动不如一静。”
冯喜见张仪似是流露出退意,大惊失色道:“君上,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是智者太少,常人太多,更何况曾子杀人三人成虎啊。”
“若是现在君上没有给出雷霆一击,那么朝中那些对君上不满的大臣,就会源源不断的在大王面前中伤···”
冯喜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张仪制止。
接着,张仪用不容置疑的话道:“就按我说的去办吧。”
见冯喜不解的离去,张仪不由叹了口气。
连你都知道的事情,我又怎会不知道,若是没有重处这群散布谣言的人,肯定会助长他们的气焰。
可是要是强势处死这群人,却只能压制矛盾而不能解决矛盾。
若是矛盾始终没有解决而一直存在,并且一直积聚在自己与秦王之间,迟早有压制不住而爆发的一天,到那时,说不定大王已经不是对我不喜,而是想要除掉我了。
即便自己是大王的相父···
不过,这次各国的行动,又何尝不是我的机会呢?
上次赶走樗里疾,难道是自己在排除异己,让大王失去了一个最大的依靠,而后独霸秦国朝廷吗?
不是,只不过是让自己与大王再无缓冲余地,没有人在大王身边劝住大王,以大王的脾气,肯定会在一些小事上揪我的毛病,以示亲疏。
到时,借此机会,全身而退,对自己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自己现在还是秦王相父,有着这一层关系,哪怕大王再怎么不喜,恐怕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狠心除掉自己的。
否则一直呆在朝中,大王的怨气一直积蓄在心中,群臣不满,大王迟早有一天会忍无可忍,下令处死自己的。
毕竟,大王才是秦国的一国之君,而自己终究只是臣子。
现在撤退,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且还可趁此机会,解决北方的忧患,以此震慑东面五国,算是报答先王的恩情了。
秦宫中。
秦王荡自然也知道今日咸阳城中所发生的事情,心中恼怒各国使者大胆的同时,更加痛恨陈轸,这件事闹得满城皆知,肯定是陈轸故意传播的,说不定去拜祭先王,也是在设局。
只是现在陈轸下落不明,只能作罢。
只能等候张仪对此事进行处理。
结果,张仪的不作为顿时令秦王荡迷惑了。
“这是清者自清?还是张仪有所筹谋?”
这个问题,秦国的大臣也在思考,相国究竟在想什么?
秦国宾馆。
各国使者得知秦国廷尉对散布谣言的人的处置后,全都大吃一惊。
张仪这是怎么想的?
就在各国使者猜测的时候,赵国使者楼缓吩咐道:“找一个秦国的宾客,上书秦王,指责张仪为了打击自己昔日的政敌,强行驱逐外国使者的无礼举动。”
“诺。”
次日,秦国朝会上。
秦王荡拿着宾客的上书道:“今有宾客···”
见秦王拿出宾客指责张仪的上书,顿时令秦国群臣一惊。
大王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表达对相国的不满吗?借此敲打张仪吗?
群臣顿时相互观望,然后不约而同地向群臣之首的张仪看去。
秦王荡说完,然后看向张仪笑道:“相父,此等中伤之言,以及昨日咸阳城中流传的谣言,寡人都是不信的,不知相父打算如何处理?”
···
谣言已经处理了。
而这件事,如果你不信,又何必在朝议上说出来。
张仪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拜道:“大王,臣有罪······”
秦王荡:“······”
寡人只是大算表达不满罢了,你直接认罪干什么,而且这算什么罪过啊???
次日,张仪告病不出。
秦国上下:“······”
各国:“······”
就在咸阳城全都疑惑的不解的时候,张仪正在自己府中奋笔疾书。
写罢。
张仪将帛书小心的收起,然后递给自己身边的冯喜:“这封信乃是我给樗里疾的,你立即快马赶去云阳城,亲手交给樗里疾。”
“此事极为重要,你亲自走一趟。”
“诺!”
冯喜接过帛书,郑重的点了点头。
感谢书友见鬼的昵称已存在的打赏!
第259章 义渠
秦国北面云阳城。
樗里疾接到秦王在朝会上指责张仪,随后张仪告病不出的消息,立即脸色大变。
随后,左右为难。
想要立即离开云阳返回咸阳,但是又担心自己离开北方边境后,义渠国见自己离去,以为有可趁之机,到时起兵伐秦,那是秦国的北面就全瘫痪了。
可是若是自己依旧镇守北面,咸阳的情况又太令人揪心。
秦王荡不满张仪的心思,樗里疾看的一清二楚,但是就算要针对张仪,那也得看时候啊,现在秦国多出着火,实在不是时机。
樗里疾看着北方,不时地唉声叹气。
现在他不担心其他各国的围攻,东面可谓固若金汤,唯有北面的义渠,才是令自己的担心的。
不仅无险可守,而且自己所呆的云阳城,几年前还是义渠国腹地的城池,不仅是这座城池,而且身后的二十几座城池,全是几年前秦国从义渠过抢来的,再往南的十几座城池,在几十年前,同样也是义渠国的城池。
北方这一大片土地,之前全是义渠国的土地。
虽然秦法已经在这里通行数年,但是秦法严酷,与散漫的义渠风情格格不入。
这里的百姓,至今还保留这义渠国的风俗。
一旦义渠来袭,自己实力不足,肯定会闹得烽烟四起,说不定整个北方都会反复。
就在樗里疾纠结之际,有士卒来报:“将军,有一位客人自称是将军故人,特来为将军解忧。”
“故人?解忧!”樗里疾一愣,问道:“来人是谁,可曾通报姓名?”
士卒摇头道:“回将军,那人说将军一看便知。”
“嗯?”樗里疾愣了愣,随后收拾心情道:“好,让他进来吧,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谁这么善解人意。”
不久,冯喜快步走进来,拱手道:“将军,在下奉命前来为将军解忧!”
“冯喜!”樗里疾一懵。
冯喜笑道:“正是在下,君上有信让我交给将军。”
“信?”樗里疾从冯喜手中接过帛书,而后展开一看,不久,脸上浮现一股笑意:“好,相国好计策。”
看毕。
樗里疾将帛书收起,一脚踢翻身边的木案,接着拔剑将木案砍成数段,大怒道:“张仪该死,秦王年幼无知,难道他张仪也不识时务吗?如今秦国危机四伏,他张仪竟然还敢耍小性子,本将这就返回咸阳,去找他算账。”
说完,樗里疾带着一些将士怒气冲冲的离开城主府,快步来到军营。
不久后,一队数百余人的队伍离开城池,消失在南方。
······
义渠国本是戎人的一支,世代生活在关中,西周之时,义渠人臣服于周室,是周人的附庸。
西周灭亡,关中一片大乱,其后平王东迁。离开关中时,周室将关中封给了秦国,与此同时,已经中原化的义渠独立,建立了义渠国。
相似小说推荐
-
谍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0-04-15完结山河破碎,倭寇横行,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看似不起眼的小翻译,在敌人的情报机构中慢慢成长,...
-
朔明 完结 (特别白) 起点VIP2020-04-22完结 西北边镇的年轻人,明末的风云变幻,刀弓火器和行商贸易,家国的恩怨情仇,都从戈壁滩上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