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 (腊月青梅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腊月青梅子
- 入库:04.13
司空昭鱼虽然年事已高,可也是三朝元老,而且还做过多年令尹,更有将令尹让贤的美名,德高望重,这就是太子太傅最好的人选。
可楚王竟然拒而不用。
景鲤心中有些失落,尊崇昭鱼的计划失败,虽然楚王重用昭鱼的意向还不明显,但是昭鱼对自己的威胁更加大了数分。
自己的能力和威望,可是远远比不上前令尹昭阳根本压制不住昭鱼。
可是如果昭鱼不行,那么楚国还有其他的大贤吗?
景鲤首先将身为令尹自己排除在外,然后又将楚国掌握军权的昭雎景翠排除掉,接着变法派屈原唐昧也排除掉,剩下的人已然不多。
而后景鲤灵光一闪,道:“大王,刺史令陈轸见多识广,可为太子之助。”
陈轸?
这可是寡人的重臣,而且还负责各国的情报,怎么可以让给太子呢?
熊槐依旧摇头道:“刺史令公务繁多,恐怕没有时间帮助太子。”
又被否决了。
接着景鲤再次提及朝中几位重臣,但是熊槐一一进行否定。
最后,景鲤长拜道:“臣愚钝,不知大王有何人选?”
见景鲤将问题推回自己身上,熊槐仔细思索了片刻,道:“令尹,依寡人之见,我们楚国挑选太子之师,为何总是拘泥于楚国之内,为何不将目光放在楚国之外。天下大贤众多,我们何不外聘一位大贤作为太子之师。”
外聘?
景鲤一惊。
楚王原来是打算求贤,虽然自己官至令尹,已经升无可升,就算有大贤来楚,也威胁不到自己的地位。
但楚国贵族这么多,哪里还有其他人的位置。
公孙衍和陈轸都是天下名士,尚且一个充当楚王亲卫将领,一个充当乐师首领,至于其他人···
但是楚王的话也不能直接反驳,只能迂回。
景鲤仔细思索这些年楚国流落在外的天下名士。
想到这,景鲤道:“大王,不知庄子如何?”
庄子!
熊槐点点头,庄子虽然与太子有矛盾,但是若是太子拜庄子为师,倒是可以显示楚国的胸襟,而且庄子出世那一套,如是让太子去修仙什么的,貌似也不错。
但只有一点,那就是庄子会同意吗?
熊槐问道:“庄子之贤,这是先王就认可的,但是先王都请不来庄子,寡人能请他来做太子之师吗?”
景鲤一叹,庄子身为公族,才学地位都够了,但是不愿意归国,这的确是个大麻烦。如果庄子不来,那么···
许行的名字已从脑海中冒出来,然后立即就被景鲤否决,这人名气虽大,奈何是一个祸害。排除许行后,景鲤想起在稷下学宫的环渊,这也是楚国道家学派的人,就是在楚国的地位低了一些,但是有了稷下学宫先生的身份,齐国上大夫的地位,做太子之师也足够了。
景鲤道:“大王可以一试,若是庄子不同意,那么请大王派人去稷下学宫,请环子归国担任太子之师。”
“环子。”熊槐点点头,这也是一个名人,关键是此人在楚国根基薄弱,做太子之师很合适。
熊槐同意道:“好,就依令尹之言,遣使前往齐宋两国拜访庄子和环子,邀请他们归楚。”
“臣领命。”
景鲤走后,熊槐向李秋问道:“太子现在可曾入宫?”
李秋摇头道:“今日还未有太子入宫的消息。敢问大王,是否传召太子。”
熊槐摇了摇头,现在太子还未入宫,那么肯定就是还未起来。
“算了,不必了。”熊槐心中不喜,道:“拿一张帛书来。”
“唯。”
李秋将帛书铺在案上后,熊槐拿起笔,在帛布上写下一个大大的“静”字,然后对李秋道:“将这份帛布赐予太子。”
“唯。”李秋顿了顿,问道:“大王,可有要嘱咐太子的吗?”
熊槐摇了摇头。
送一个这么明显的静字给太子,应该也足够了,希望太子能安安静静本本分分,不要在楚国静极思动乱插手吧。
南后正在梳妆时,从楚王身边得到消息。
今日楚王与令尹为太子寻找了一位老师,而且还赐给太子一个静字。
“一个静字!”一脸容光焕发的南后,一对细眉紧促,思索楚王的字中的深意。
跟随楚王二十年,南后发现楚王越来越难以理解了。
之前楚王喜怒流露于外,容易冲动,但在这段日子来,楚王越发深沉,他的心思也越来越难猜了。
尤其是这一次,竟然什么话也没有,仅仅只是赐下一个字,这究竟是何意?
南后这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双眼一片茫然,这是勉励太子还是劝诫太子亦或者是告诫太子。
一时间想不透楚王的意思,南后叹了一口气,道:“请太子和上官大夫入宫。”
不久后,精神奕奕神清气爽的太子横来到宫中一处花园,此时南后和上官大夫已经在花园中。
“拜见母后。”太子横行礼道。
“免礼。”南后笑道。
太子横起身后,上官大夫行礼道:“臣拜见太子。”
太子横点了点头,道:“上大夫免礼。”
礼毕。
南后问道:“太子,本宫听说今日大王赏赐你一个字。”
太子横应道:“会母后,今日父王赏给儿臣一个静字。”
“太子可知大王之意。”南后看着太子问道。
太子横一愣,静字还不好理解吗!
于是自信满满的道:“儿臣知之,父王这是劝诫儿臣,不能再到处游猎了,要静下心来,开始辅佐父王处理国政了。”
南后看着上官大夫道:“不知上大夫以为如何?”
上官大夫拱手一礼道:“太子所言极是,我楚国崇尚道家学说,道家以老子为尊,老子曾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致虚者,天之道也。守静者,地之道也。大王这是在劝诫太子,虚心少欲,凝神静气,以观天地大道,而治国之道,唯顺天应人而已,大王这是在传授太子为君之道在于清静无为啊。”
见南后与太子露出欣喜之色,上官大夫继续道:“太子者国之本也,清静者天地之正也,以国之本守天下之正,楚国其无忧矣,恭喜王后,恭喜太子,大王这是对太子给予厚望啊。”
第152章 始筑襄阳
太子横闻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南后闻言大为欣喜:“上大夫不愧是大贤,赐上大夫黄金百金。”
上官大夫喜道:“谢王后。”
“······”熊槐闻言:“原来寡人的静字有这么深远的含义,有上官大夫的解说,寡人也放心不少。”
只是后宫和外臣结交的事情,让熊槐生出一股警惕之心。
南后与上官大夫结交,之前还有郑袖和靳尚结交,双方相互引以为援,这让熊槐很不爽。
虽然现在还没有后宫干政这一说,但是这种情况也不能不预防。
可若是责罚王后与与太子,这会引起群臣反弹。
但是无故贬斥上官大夫,不仅会让南后和太子惊疑不定,而且自己赏罚不明,也会有损楚王的声誉。
想到这,熊槐对李秋吩咐道:“传令给令尹,去齐宋两国求贤之事,乃是我楚国的大事,太子乃是一国之本,不可不慎重。因此我楚国需派出一位重臣,才能显示我楚国的诚意,上官大夫德才兼备,依寡人之见,那就上官大夫吧。”
为国选贤,这是一件十分荣誉的事情,并且还是为太子聘请老师,这既是大王的信任又是对太子的示好,还能卖人情给太子之师。
加上楚王确认额两位人选,都是名动天下的大贤,尤其是庄子,这可是先王威王就准备托付国政的大贤,于是上官大夫高兴中夹着忧虑的同意了。
搞定太子的事情后,熊槐召见了屈原。
屈原到来后,熊槐郑重将手中的一枚金印直接放入屈原手上,而后盯着屈原的眼睛道:“贤卿,这枚金印乃是寡人特意定制的襄阳城守印,有了这块令牌,襄阳城内所有的内政事务,卿都可自行决定,除非寡人亲自下令,否则,哪怕是令尹下令,卿都可无需听令。”
“襄阳城的筑城的壮丁,寡人已经为卿准备好,一共五万壮丁,三万国人,两万庶人。另,寡人已经在北津戍哪里准备了三十万石粮食,卿可直接调用。接下来的事情,寡人就全托付于贤卿了,不知贤卿是否准备好?”
屈原接过金印,拜道:“臣万死不辞!”
熊槐点点头,道:“屈原献面粉有功,寡人甚是欢喜,特擢屈原为襄阳守,全权负责襄阳筑城一事。”
“臣领命。”屈原拜了三拜,而后拿着金印,径直出宫而去。
屈原此去襄阳,筑城只是次要目的,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变相废除国野之别,另一个就是广开阡陌,进行分田,承认土地私有,最终的目的,就是对封君贵族的私有土地进行征税,以及吸引那些逃亡的人从新融入楚国的大家庭。
如果不这么做,一直让楚国那些贵族封君的私人土地游离在楚王势力之外,占据大量的人力,楚国的整体实力,十亭只能发挥出七亭,也或许只有五亭,熊槐可不知道那些贵族究竟有多少私属。
相似小说推荐
-
谍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0-04-15完结山河破碎,倭寇横行,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看似不起眼的小翻译,在敌人的情报机构中慢慢成长,...
-
朔明 完结 (特别白) 起点VIP2020-04-22完结 西北边镇的年轻人,明末的风云变幻,刀弓火器和行商贸易,家国的恩怨情仇,都从戈壁滩上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