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勒胡马 [全本校对] (赤军)


  为什么要太过在意后世的经验呢?为什么想等着刘、石相争,到时候再去争关中、中原,想等着王敦谋反,到时候再去捅江东一刀?历史已将面目全非,若太执著于旧有轨迹,与因人成事有什么区别?且因人也未必就能成势!
  脑海中诸般念头纷至沓来,脸色也自阴晴不定。裴嶷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望着他,隔了好一会儿,裴该才突然间双眉一轩,一拍自己的大腿:“叔父教训得是。该意秋收后便率师北上,攻打曹嶷!”
  裴嶷一皱眉头,心说我话已经讲得很明白了,青徐不是立业之地,你怎么还想去收青州?就听裴该仰天大笑三声,继续说道:“曹嶷犬彘之辈,然而广固坚塞,恐不易下。我意逼其归顺朝廷,然后勾联邵嗣祖,保障河上,即可沿河而西,直向洛阳、长安!”我关中也要打,徐州也不想丢,那就必须把势力一直推进到黄河南岸——渡河可比渡淮要困难多了——以大河为屏障,然后拼了命往关中去冲上一波!
  不就是沙场竞逐么?我如今也是上过战场,甚至于打过胜仗的人啦,哪里还会有胆怯、畏惧之心?我竹杖所指之处,不说望风披靡,也必要让胡虏记住我裴文约的大名!
  ……
  裴该和裴嶷一直谈到吃晚饭,他请求裴嶷留下相助,裴嶷欣然允诺,于是当即被授以别驾之职。
  翌日,裴该把裴嶷和卞壸都召集到一处,向他们详细讲述了自己此番西征的经过。虽然早已有书信传至淮阴,但文字上不方便长篇大论,具体细节,还需要口头叙述,顺便向自己这左膀右臂请教,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吗?行事是否还有所疏漏之处?
  等说到荀氏女相救之事,裴嶷不禁慨叹道:“不想世间尚有如此女子,可惜错生了,若为男儿,必一时之俊杰也!”裴该趁机就偏过脸对卞壸说,我已经跟荀崧打过招呼,想要聘娶荀氏女为妻,只待荀氏一行抵达淮阴后,望之你就为我去说谋、下聘,如何啊?
  卞壸微微一皱眉头:“闻使君前已聘杜氏女,岂可毁约而再聘?”
  裴该已经定过亲的事儿,裴嶷不清楚,卞壸可是早有耳闻的。他这话一出口,裴该的表情就不禁有些尴尬,裴嶷细问端底,随即笑道:“杜氏京兆庶族,虽有伯侯(杜畿)、务伯(杜恕)、元凯(杜预)三世之杰,终无法与颍川荀氏比类,如何能攀附我裴氏之门?绝之可也。”他是纯从家族利益去考虑,杜家门第太低,本来就门不当、户不对的,还是裴、荀联姻,比较合衬。
  卞壸摇头道:“若知不可为偶,昔日便不当应允,既已允之,岂可轻悔?使君,人无信不立啊。”卞望之为人严明方正,有时候还给人不怎么懂得变通的错觉,故此他是不赞成裴该另聘的。再说了,济阴卞氏同样算不得什么高门,听闻此事,难免会生出些兔死狐悲之感来吧。
  裴该解释道:“非为荀氏门高,故此攀附,为荀氏女既救我性命,又有文姬之才、班姬之德,乃心爱之,必能为我良配,是以……”卞壸打断他的话:“使君,昔司城子罕不以玉为宝,而以廉为宝,时人称之。人谁无所爱?若今爱一女便即失信,则异日爱财货必贪,爱声色必惰啊——使君三思。”
  裴该“啧”了一声,不禁垂首不语。
  他也知道自己这种行为即便不犯国法,甚至不是太过违背礼俗,终究不算什么光彩的事情,因而在回来的路上就始终在踌躇,也还没敢写信给裴氏,请她帮忙自己回绝了杜家。终究婚事最初是裴氏帮忙给定下的,你说毁约就毁约,这不是打裴氏的脸么?可该怎么措辞才好呢?
  因此对于卞望之的责备和劝说,裴该实在无话可回——虽说自己仍然坚持聘娶荀氏女的想法,一辈子终身大事,不想留下遗憾,但人说的很有道理啊,你还狡辩些什么?
  裴嶷瞧瞧裴该,又看看卞壸,随即笑着打圆场道:“何不致信杜氏,明言荀氏之事,使其女退而为妾呢?”
  卞壸摇摇头:“若要两娶,也无不可,然岂有先聘反为妾室之理?且杜氏门户虽不甚高,其嫡女亦不肯为人做妾吧?”
  裴嶷想了一想,继续笑着说:“岂不闻贾公闾之事乎?”
  卞壸和裴该都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同时开口问道:“贾公闾何事?”
  于是裴嶷耐心地给他们扫了扫盲。贾公闾就是贾充,他原配的夫人是李丰之女,因为李丰被司马师所杀,其女受牵连也遭到流放,就此跟贾充两人分开了;后来贾充又娶了郭配的女儿为妻。等到司马炎登基,大赦天下,李氏也得以还乡,那问题就复杂啦,因为贾充当初并没有明文休弃她啊,理论上她还是贾充的夫人。于是司马炎特旨命贾充设置左右夫人,二嫡并重。
  裴嶷说了:“此等事,本朝不乏先例。东平王相王昌之父王毖,本籍长沙,娶有先妻,后因江南动乱而流徙中原,仕魏为官,另娶一妻——即王昌之母。待到我朝平吴,王昌闻其父之先妻久丧,孤苦无依,乃请东平王上奏,请求并立二母。还有颍川郑子群曾娶陈司空女,后因吕布之乱,导致分散,别娶乡人蔡氏为妻。待得乱平,陈氏归来,于是请荀公曾(荀勖)上奏,请求并立二妻。此等事屡见不鲜,朝廷亦不禁止……”
  一方面,裴嶷觉得无论从家族名望来考虑,还是从实际利益来考量,与荀氏联姻都比和杜氏联姻要强得多,他不打算附和卞壸,劝裴该打消另聘的念头;另方面,初入裴该之幕,他也想要展展才华,帮忙这个侄子解决难题,所以才提出来“二嫡并重”的先例。
  然而卞壸还是摇头:“乱世中无奈之举,与今日之事,不可相提并论……”
  “难道今日并非乱世么?”
  “裴君,倘若贼寇阻隔,使杜氏女无法北上,乃至错过婚期,甚至于生死不明,使君自可别聘荀氏女。然而如今只须一封书去,杜氏女便可来至淮阴,有何无奈之处,而必须失信于人?!”
  裴嶷不以为然地说道:“终究尚未迎娶,如人买货,虽已下定,亦可毁约,不再索要定金便可——与杜氏之聘礼,也不索回便了。”
  “律有明文,崇嫁娶之要,一以下聘为正——岂可比拟于商贾下定?”
  “其后还有一句:‘不理私约。’是说明聘虽然比私约为正,然比起正式婚娶来,尚不足也。”
  两个人唇枪舌剑,争论了好半天,裴该在旁边儿一点儿都插不进话去。好不容易等两人喘口气,喝口水,他就直接问卞壸:“卞君可有解我两难之策?”
  卞壸一摇头:“信不可失,约不可背,仍娶杜氏女便是,有何两难?”
  “然我已应允了荀氏……”
  “是使君无礼在先,自去向荀景猷请罪好了。”
  裴该转过头去瞧一眼裴嶷,裴嶷会意,便即拱手问卞壸道:“卞君大才,必有良谋——请教,若使君必要娶于荀氏,又有何解决之策?”我只是打个比方啊,要是裴该的念头打消不了,那你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先说出来听听吧。
  卞壸瞧瞧裴该,就见裴该一脸的懊丧,同时在用期待的目光望着自己。他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心知自家使君主意大,自己终究是劝不回头的,于是摇头说道:“这媒,我是必不肯做的。闻杜氏女苦待使君数载,年已十七,青春蹉跎,恐难再嫁,使君断然绝之,岂非害她么……”
  裴该闻言,不禁猛然打了一个激灵,这才意识到——我想错了!
  他之所以因为爱慕荀氏女,没有深思熟虑就起了毁约另聘的想法,并且忙不迭地跟荀崧口头约定了,一是知道这年月的人们并不把定亲看得太重,毁约本乃常事,二来则是后世的记忆使他产生了一定的错觉。
  “苦待数载”、“青春蹉跎”,裴该一开始就没往这方面去考量。对方终究不过才十六七岁的一个小姑娘而已啊,都尚未成年,何来蹉跎一说?即便嫁不成自己,也自有大把的好人家可由她……她的家族选择嘛。
  但这是就后世的习俗而论的,在这年月,十六七就算是大姑娘啦,十八九就是老姑娘了,你若当初回绝也就罢了,一直晾到现在,等人姑娘都快嫁不出去了才毁约,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姑娘一辈子的幸福哪!
  裴该不禁悚然而惊——他虽然连杜氏女的面都没有见过,但真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害到一位无辜少女——赶紧离席而起,朝着卞壸深深一揖:“卞君教训得是,是该少虑了,乃致铸此大错。”
  卞壸话说到一半儿,裴该就站起身来道歉,他倒不禁愣了一下,随即嘴角略略一扬:“如此,使君已断改聘之念了么?”
  谁想到裴该却还是摇头:“我娶荀氏之心甚坚,不可改也,故此才求问卞君以两全之策。”我知道自己做错了,内心非常愧疚,但却不打算回头——荀氏我是娶定了的!
  裴嶷笑一笑:“既然如此,还是两娶为好,既不失约,又不背信。”
  卞壸一瞪眼:“两娶也是背信!”


第四十三章 征北都督
  裴该朝着裴嶷、卞壸二人浅浅一揖,那意思:你们还是先别争论了吧。随即面向卞壸,表情严肃,言辞恳切地说道:“卞君,昔韩信背楚而归汉,无失君臣之义,为项羽不重用,且非可安天下之君也。乱世君择其臣,臣亦择其君,难道夫妇之伦,反不如君臣之道么?为该此前未见荀氏女,是以聘于杜氏,而既见之,岂忍舍弃?若正式婚娶,自当生死一体,绝不相负,然止下定,且未见其人,即便毁约,也不违礼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