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无敌正德 (江湖大侠客)


“殿下,殿下,不是坤宁宫,是乾清宫!”见到朱厚照往坤宁宫去,张永连忙在身后提醒。
朱厚照微微一愣,他倒是没有怪罪张永的意思,只是觉的这事有些奇怪,因为自己老爹这些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坤宁宫,这怎跑到乾清宫召见自己了?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朱厚照的表情却严肃了起来。
在朱厚照看来,这应该是出事情了,而且还不是什么小事情,应该是大事。
来到乾清宫的时候,朱厚照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整个宫殿里面的人已经全都被清出去了。现在站在大殿里面的只有三个人,除了自己的老爹朱佑樘之外,剩下的两个人一个是东厂的厂公杨鹏,另外一个则是年轻的太监,朱厚照不认识。
“东厂派出去的人回来了,正要回禀,咱们父子一起听一听吧!”朱佑樘见到朱厚照来了,便开口说道。
朱厚照看了一眼自己老爹表情,无悲无喜,显然这是也没听,朱厚照便点了点头说道:“好啊!儿臣希望儿臣输。”
朱佑樘当然明白自己儿子这话的意思,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儿有心了,不过是怎样的就是怎样,有些事情不会按照人的希望和想法来!”说着朱佑樘转头对杨鹏说道:“行了,说说看吧!”
“是,皇爷!”杨鹏连忙躬身道:“得了这一次的差事之后,奴婢就让杨莲带着人去了江南。”
朱厚照看了一眼杨鹏身后的年轻太假,这个应该就是杨莲了吧?说起来这个名字还真的挺牛的,他让朱厚照响起了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杨莲亭。
“杨莲回来之后,奴婢并未询问,只是带着他进宫来了。”杨鹏说完这句话就站在了一边。
看了一眼杨鹏,朱厚照一笑,这个杨鹏还不错,转头看了一眼自的老爹,见他不动声色,朱厚照也就转回了头。这事杨鹏很可能在撒谎,反正只要他和杨莲两个人知道,但是朱厚照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没必要。
“那就让杨莲说说吧!”朱佑樘看了一眼杨莲,然后缓缓的开口说道。
“皇爷,太子殿下,奴婢第一站就去了山阳,因为叶淇叶大人乃是淮安府山阳县人。山阳县自古就是大运河上的交通要地,所以山阳贸易繁盛,聚集了大量的商人,在这里最多的就是新安商人。”
听了杨莲的话,朱厚照叹了一口气,果然是徽商,后世很多人以为徽商指的是安徽籍的商人,但是其实不是。
这个时代还没有安徽这个地方,只有徽州,徽商指的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
朱厚照记的很清楚,徽商就是在这个时代大肆发展起来的,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北方迁移到皖南徽州大量人口。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怎么办?出外经商是一条出路。
徽商从汉唐之时便以有之,宋代实力大涨,宋代之时,徽纸已远销四川。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的一半,人称“祝半州”。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
虽然徽商在这个时代之前也颇为实力,但是却远不如晋商,要知道徽商最鼎盛的时候,占据全国经济总量的七分之四,可见其实力之雄厚。
徽商何时大发展的?就是在这个时候,徽商开始进入了大发展,怎么发展的?进入了大明的食盐业,为什么能发展?因为两淮盐场。徽商依靠着两淮盐场,大肆攫取利益,成为了巨大的商帮。

第四十七章 情况
“原本这些商人做的是普通的买卖,转运,店铺和一些徽纸之类的。”杨莲继续说道:“但是在成化年间,朝廷盐政大坏,这些商人就盯上了盐场,只不过朝廷推行的纳粮开中,这些商人的收获不大。”
听到这里,朱佑樘得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了,心里面更是觉得要遭。
“这些商人平日里标榜儒商,大儒朱熹就是徽州人,其外祖父曾经号称祝半州,意为整个徽州的产业,一半是朱熹的外祖父的。在徽州,商人和仕子是分不开的,商人们修建学社,出钱资助贫苦学生读书。”
“同时也鼓励自家的宗族读书,甚至资助整个村镇的人读书,考科举。读书有成的就做官,不成的就经商,所以徽州的商人都是儒商。”
朱厚照听到这里抬起头看向了自己的老爹,显然这些不是自己这个老爹想听到的。这些东西乍听起来没什么,好像还不错,富商报答乡里,做的都是好事情,可是细想之下,这里面恐怖的地方能吓死人。
要知道儒家是抑商的,嘴里面喊得可是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低贱的。
可是现在他们是怎么干的?批量培养,成的就去当官,不成的就去经商,这是什么?你们把重农抑商放到哪里去了?难不成这些东西你都是说给皇帝听得?私底下却不是这么干的,这岂不是放屁的话?
在说资助读书这事,要知道这不是希望工程,你拿了人家的钱,人家供你读书,同时还给你找老师,甚至还和你联姻,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他们将你绑的紧紧的。你当了官之后怎么办?当然要报答,可是怎么报答?
他们的一句话估计比皇帝的圣旨都好使,够不够吓人?这是在攫取国家的权力。
朱佑樘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脸上的表情变得很难看,这比结党营私可怕多了。关键是全都让自己的儿子给说对了,真的有人在这个干,这事大条了。想了想,朱佑樘又对杨莲道:“继续说盐!”
“是,皇爷!”朱佑樘答应了一句,然后连忙说道:“自从朝廷纳银开中之后,这些徽商开始经营食盐。”
“因为背靠两淮盐场,他们又经营打点了这么多年,两淮盐场上下他们都说的算,同样是拿着盐引去提盐,他们就能提的出来,甚至几十年前的盐引他们也能换出来。其他盐商却只能排队,并且其他的盐商提到了盐,想要运出去也很难。”
“在整个山阳淮安,全都是他们的人,想要走运河运盐,没他们的同意,根本不可能。”
“他们大肆收购盐引,贩卖食盐,事到如今,整个两淮盐场已经是他们的天下了。”
朱佑樘再一次看向自己的儿子,这与他说的又一样了,要知道当初自己的这个儿子就是这么说的,他就准备这么干。贿赂官员,握住盐场,然后握住整个大明的盐业,然后进一步培养和贿赂官员,将整个江南一口鲸吞。
吞掉了江南之后,在贿赂和培养大员,争取将大人物培养到朝廷中枢,甚至是内阁,志气何其大。
现在的问题是儿子说的是真的,是对的,真的有人在这么干,朱佑樘脸色黑的可怕。
事实上朱佑樘的想法是不对的,不是有人在这么干,是大家都在这么干,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党争了。大家依靠着各自资本,全都在这么干,到了中枢之后,各自的利益不同,于是就打的头破血流。
当然了,也不是一直打,也有共同利益,比如免除商税,免除矿税,藏匿土地,巩固士人免税等等。
虽然这些人斗的火热,但是争得却是私利,对于朝廷和皇帝而言,一点好处都没有。因为利益一致的关系,这些人无论谁上台,干的事情还差不多,对皇上对朝廷一点好处都没有,你说气不气?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怎么办?
当然是选择听话的,愿意给自己花钱的,这些人是谁?当然是太监啊!
以太监为头领,拉拢一大批官员,然后建立一个阉党,用来维护自己的地位,这就是魏忠贤阉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如果没有太监,没有阉党,东林党上来这么干,齐浙楚党也会这么干,具体差别不会很大。只不过有的人没那么利欲熏心,愿意拿出一部分利益保国家不亡,有的则是干脆就是利欲熏心,国家亡了就亡了,投降就是了。
晋商被徽商打的抬不起头,在盐上干不过他们,他们是怎么办的?直接玩走私,仗着地理位置出塞干。
在后金入关之后,晋商八大家做了八大皇商,当然了,徽商一样也不是吃素的,人家还出了胡雪岩这样的红顶商人。只不过大清是满人做主子,想要像掏空大明一样掏空大清是不可能了,人家会拎着刀子杀人,满汉天生就是制衡。
朱佑樘沉默了半晌没有说话,良久才轻叹了一口气,然后又转头看向自己的儿子。
朱佑樘实在是想不明白,自己儿子这个小脑瓜里面装的都是什么,怎么就想到了这么多,这些事情他都没想到。现在调查的结果出来了,这些人就是在按照儿子说的干,在纳银开中之后,果然按照儿子说的那么干了。
“叶家呢?”朱佑樘看着杨莲,心里面抱着最后一点期望问道。
“回皇爷,两淮盐场总共十九个盐场,分布在淮北和淮南,在这十九个盐场里面,叶家占了七个。”杨莲想都没想就开口说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