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崛起1639 (上林春)


  高桂英还是头一回见到这种眼神,平静的让人害怕,她拿自己与李信做对比,回忆着自己杀人时会有哪些情绪,一时竟忘了收回目光,就这样盯着李信的侧脸看。
  李信有所感应,笑道:“桂英姐,可有风姿卓越,玉树临风之感,我与李自成相比怎样?”
  “呵!”
  高桂英又好气又好笑,不屑道:“自成是天生的英雄人物,仗义豪爽,受百姓爱戴,你却只会欺侮妇孺,和自成相比差远了,给他提鞋都不配!”
  “哦?”
  李信淡淡道:“这一个月来,我没拿你和兰芝怎样吧,若是换了其他人,你娘俩早在我的胯下承欢了,再说……拿自己的妻女与军中的老弱病残去引开追兵,给自己创造逃生的机会,这就是你所谓的英雄人物?难道你没想过你和兰芝万一落到朝庭手上会是怎样凄惨的下场?
  桂英姐是过来人,忍一忍无非是凌迟,可兰芝还是黄花大闺女啊,你就忍心让她小小年纪受此凌辱?还是说……米脂婆姨都有一颗勇于为相公牺牲的伟大的心?”
  “你……少来挑拨!”
  高桂英的俏面现出了刹那的不自然,随即若无其事的冷哼一声,而她的心里,却难以平静。
  是的,自己与兰芝生死未卜,李自成娶了妻,自己娘俩被李信掠走,他不闻不问,你既便投虎忌器,最起码派个人来谈谈条件吧,可是没有!
  从理智上来说,高桂英或许理解李自成的苦衷,但她始终是一个女人,女人是感性的,在感情上,她难以原谅李自成的绝情。
  李信肆无忌惮的观察着高桂英的神色,清楚适可而止的道理,不再多说,他现阶段只需要在高桂英的心里埋下一根钉子,反正来日方长,高桂英落他手上,别想跑掉,只要锄头挥的好,就没有挖不倒的墙角!
  渐渐地,场中安静下来,五十来名军官倒在了血泊当中,普通士卒也死了三十来人,还剩下五百二十人不到,均是茫然的看着手里那滴着鲜血的刀枪。
  他们不敢相信,前一刻还对自己呼来喝去,动辄打骂的军官们,这刻却死在了自己的屠刀之下。
  李信不吱声,只是冷眼看着,旁人自然也不说话。
  “啊~~”
  突然有人开始狂叫起来。
  “哈哈哈哈~~”
  又有人歇斯底里的狂笑着。
  甚至还有人跪在地上,抱头痛哭,众将均是投来征询的目光,李信摆了摆手,示意无碍。
  其实这些人只是心理压力过大,吼个两嗓子,发泄下就没事了,果然,随着时间流逝,哭喊声渐渐地安静下来,李信啪啪拍了两下巴掌,笑道:“明军弟兄们,我们中华革命军欢迎你们,或许会有人埋怨我,但是我敢保证,你们将来都会感激我,因为我为大家指引着正确的方向。
  好了,时间紧急,废话不多说,我先简略的讲一下我军的军纪……”
  李信把军纪和待遇大概讲了讲,就指了些人手出来打散收编,那些明军已经无路可走,又亲手杀了上官,群龙无首,再也没法组织起来,只能跟着李信,一条道走到黑。
  明军虽然军纪差,欠饷也很严重,但是装备齐全,营地里,共获得马匹近百,火绳枪百条,三眼铳三十支,红夷大炮两门,佛朗机炮三门,还有虎蹲炮五门,另有弹丸、火药与刀枪箭甲。
  虎蹲炮类似于现代的迫击炮,自重五十斤,以大仰角发射散弹,射程在三十到四十步之间,弹道呈曲线,专用于杀伤建筑后方和壕沟里的敌人。
  暂时李信没时间清点,留了数十人归类整理,然后带着全军匆匆赶往西门的营地,整个过程如出一辙,出示了腰牌与调令,轻松入营,再召集守军,突然翻脸,喝令斩杀上官。
  却是让李信意想不到是,东门的守军居然出言帮腔,窜唆着西门守军去砍杀自家的军官,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拖人下水心理。
  依然留了数十人整理军械,当李信离开西营的时候,手里已经有了超过两千人,又相继赶去南门和北门,到下午,明军全部收编完毕,四营合计斩杀自总旗至参将的各类军官近四百人,总兵力也达到了四千一百之数,最后又去王绍禹的标营大杀一通,将家丁全部杀死。
  这倒不是李信杀红了眼,而是家丁属于王绍禹的私军,忠心耿耿,留着是麻烦,杀了反而是最省事的。
  看着那落日的余辉,李信吩咐道:“传道台与兵主爷令,有李闯奸细窜入城中,意图与李闯里应外合破城,今夜全城大搜,命各衙官吏安守衙门,未得命令不许私自离开,店铺与行人分别于半个时辰之内关门归家,半个时辰后,街上再有行人,一律拘捕拷问!”
  “得令!”
  近百人齐齐施礼。
  高桂英不由暗道一声好手段,假传命令,把老百姓弄回家,更加易于精准打击,肃清全城,哪怕她嘴上不承认,心里也不得不叹服李信的手段比李自成高明多了。
  只是那李闯奸细四个字非常刺耳,她不禁狠狠瞪了李信一眼。
  李信莞尔一笑,他不怕高桂英恨自己,恨到极致便是爱,他怕的是高桂英对自己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但从目前来看,一切都在向着预设的方面发展,也许不用多久,就可以骑上高桂英这匹野马了。


第四十三章 砂棒套枪管

  洛阳四座城门相继闭合,一道城墙隔绝内外!
  明末因商业发展,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那逼仄的城池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又因承平日久,沿着城池发展出了一片片的居住区域,突然关上了城门,城外的居民都不清楚里面发生了什么。
  而城内,一队队军卒敲打着铜锣穿街过巷,颁布戒严令,一间间店铺提前关门,行人也步履匆匆往家赶,各衙的官员不许回家,大街上除了难民,几乎空无一人。
  李信又下了一系列命令,有收拢难民,命人把难民带往王府集中,有派军分往各衙,拘捕官吏衙役,有去府县库房,搜罗钱粮,有去攻杀驻洛阳的东厂番子与锦衣卫,还有人去抄福王位于洛阳的店铺产业,他自己则带着数百人闯入了军器局。
  明朝的火器制造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中央属工部,以制造武器为主,地方上制造如硫磺、硝石等原料,在嘉靖之前,中央军器局占主导地位,据史料记载,隆庆年间,中央军器局尚有工匠近三千名,但到了嘉靖二年,工匠只剩下两百不到。
  与之相对应的,地方军器局则快速发展起来,火器制造归入卫所,由朝庭严密监视。
  革命军刚刚闯入军器局,十来个番子拥着个太监气急败的冲了来,那太监看都不看,就扯着尖鸭嗓子喝骂:“什么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闯咱家的军器局?来人,给咱家拿下,往死里打!”
  出乎他的意料,平时耀武扬威的番子,此时如老鼠见了猫,畏畏缩缩不敢上前。
  那太监这才抬眼一看,面色剧变,一群王府护卫,足有上百人,手持刀枪,面色不善。
  “你们……你们,谁让你们来的?”
  太监声音颤抖了。
  李信猛一呼喝:“杀!”
  一群军卒旋风般冲了过去,一阵砍瓜切菜,地面多了十余具尸体。
  “走,不得伤害工匠!”
  李信又一挥手。
  事实上军器局的枪炮火药固然重要,但李信更看重的还是归于军器局的匠户,别看明朝枪械粗制滥造,可那是体制问题,匠户本身手艺不差,真正严格要求,按标准化计件生产,明朝匠户做的枪,不见得逊于同期欧洲。
  整个军械局有五十余户匠户,祖祖辈辈制造火药,嘉靖后开始造枪造炮,洛阳乃至整个豫西明军的枪炮,几乎都出自于他们手上。
  要知道,火药虽然在名义上有配方,一般人也能做,但是代代相传的经验,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事故发生,毕竟事故这种事情很难说,现代那么精细化的工序,还常常有鞭炮工厂爆炸,更别提古代了,而且火药是手工制做,手感也非常重要。
  李信相信,他的科学火药配方到了老匠户手上,定然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因此他对匠户客客气气,不厌其繁的申明革命军宗旨,详述洛阳的情况,并给出高于明军标营三倍待遇,匠户自然愿意跟他走。
  实际上匠户也不傻,见这架式,就知道是先礼后兵,不跟着不行。
  整个军器局里,枪炮火药不多,几乎都被王绍禹拿走了,主要还是原料,这让李信更加欣喜,毕竟火药没法还原,但是有原料,可以按照新的配方做火药。
  李信向一名被任命为军器连连长的老匠人问道:“王师傅,火药是怎么配比的?”
  王师傅五十出头的年纪,一脸皱纹,双手因长期做火药,又黑又黄,他没有名字,由于是头一胎,爹妈叫他王大,别人也是这么称呼。
  这时沉吟道:“回总司令,火药配方《武备志》上有记载,炮用药硝七成一,硫一成四,炭一成五,枪用药硝七成六,硫一成,炭一成四,几十年啦,咱们一直都用这方子。”
  李信道:“我重新给你个配方,枪用药硝七成五,硫一成,炭一成五,炮用药硝七成八,硫八分,炭一成四,明天我们就离开洛阳,在路上你抽空按我的配方把火药做出来,两相对比一下,再用我教的方法,做成颗粒药,成了,我记你一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