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民生本是警备队的人,在县城有关系,昨天听到了风声:“队长,听说你要高升了?属下提前祝贺队长。”
张晓儒摇了摇头:“没这么快,得先去太原待一个月。回来后是什么情况,谁又说得清呢?”
第二百五十九章 去太原喽
张晓儒现在得作两手准备,组织上不批准他来县城。就算批准他来县城,从太原回来后,日伪又不让他到县城了呢?
孟民生突然说:“队长来县城,总不能一个人来吧?”
他昨天听到消息后,心里就在算计,能不能跟着张晓儒一起回县城。以前他就在警备队,到三塘镇大半年了,当时是为了避祸,常建有才把他安排到新成立的三塘特务队。
张晓儒斜睨了一眼孟民生,随口说:“怎么,你想跟着来?”
孟民生笑道:“三塘镇虽好,总不及县城。”
张晓儒笑了笑,却不说话。
孟民生也没再问,张晓儒知道了自己的意思,他没拒绝,说明就有机会。回三塘镇后,就看自己的表现了。
张晓儒并没有精力考虑孟民生是否回县城,昨天得知消息后,他也一直在想,以后三塘镇的工作怎么办?二区的工作怎么办?
如果真离开三塘镇,这个好不容易拿下的据点,又该交给谁呢?
昨天晚上在牌桌上,他也套了黄贵德的话,自己去太原不可更改。既然去了太原,自然不能再回三塘镇。
黄贵德希望他能留在县城,也不用干别的,每天晚上陪他打牌就行。只要张晓儒在场,黄贵德基本上就没输过,不要说特务队正好有个空缺,就算没有,他也想给张晓儒挤出一个职位。
回到三塘镇后,张晓儒先去见了上杉英勇,昨天他是以三塘特务队长的名义去的县城,自然得向上杉英勇这个顾问汇报工作。
张晓儒说:“裴荣华死在家里,山本队长分析,他是死于八路军之手。”
上杉英勇问:“听说你要去太原训练一个月?”
张晓儒并不意外:“是啊,上杉君消息果然灵通。”
这件事连孟民生都瞒不过,遑论上杉英勇这个日本人了。
上杉英勇叹息着说:“你如果不在三塘镇了,我还留下来干什么?”
张晓儒“急”道:“那怎么行呢?三塘特务队缺了谁都可以,唯独不能缺上杉君。”
他倒希望,上杉英勇真的能回县城,再把孟民生和一班带走,特务队就只剩下陈景文。到时候,特务队全是自己的人。
只是,他也不能完全相信上杉英勇的话,身为一名情报人员,随便相信别人的话,是最大的忌讳。
回到镇公所后,陈国录已经主动找上门,纵火伞的事,他一直没找到机会报告。
张晓儒遗憾地说:“印塘火车站?这倒问题不大。只是,这样的纵火伞,怎么不多搞几把呢?”
不管是什么仓库,军火仓库也好,或是其他仓库也好,总离不开中国工人。只要有中国人,事情就好办了。
陈国录苦笑着说:“整个晋东南站才四把,能给我们一把就不错了。”
张晓儒伸了个懒腰,昨晚一夜没合眼,得回去睡一觉:“通知老李,晚上来家里一趟。”
从昨天听到常建有的消息后,张晓儒就一直没静下来过,回到家里后,他也能仔细考虑一下,到底该怎么办。
如果自己真去了县城,三塘镇的工作怎么办?七零五民兵连又该怎么办?
掌灯时分,李国新就到了张晓儒家,跟往常一样,乔再生在外面放哨。
张晓儒说:“老李,真得去太原了,后天动身,家里的工作怎么安排,咱们合计一下。这次培训后,很可能不会再回三塘镇了。”
不管组织上同不同意,太原还是要去的,毕竟,这也是早向组织汇报过的。上级还问过他的意见,去太原要带一个同志同行呢。
李国新问:“你有什么想法?”
张晓儒沉吟道:“县城比三塘镇大得多,我们的机会也更多。当然,形势也更加恶劣,再想只手遮天就不行啦。我当然想把同志们尽量带到县城,可三塘镇也不能不留人啊。特别是新街的这几家店铺,对根据地非常重要。”
李国新问:“以后三塘镇谁负责?”
张晓儒缓缓地说:“原本让陈国录负责很合适,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必须跟我去县城。在县城,我们要借助军统的力量,陈国录就必须到县城。所以,我想让张达尧到镇公所,另外,让李银水和赵志德也挑点担子。”
李银水加入了新民会,一直负责新街的伙食,对新街的情况很熟悉。
李国新又问:“特务队呢?”
张晓儒说:“特务队交给陈景文,为了减少阻力,我会把孟民生和一班带走。就算上杉英勇留在三塘镇,也翻不出什么浪。至于警备队那边,我相信以陈光华的能力,很快就不用担心了。”
李国新问:“二排和三排怎么安排?武工队的活动区域,是不是还以三塘镇为主?”
张晓儒说:“如果陈国录去县城的话,镇自卫团的人,也要跟着去一批,他们空出来的人头,由二排补上去。三排可去县城活动,我会给他们找合适的掩护身份。”
他在三塘镇是土皇帝,但到了县城,什么都不是。光是新民会的那几个科长,个个都是他的上司,遑论还有宪兵队、一零八旅团。
李国新缓缓地说:“你的安排,我基本同意。此事还得向上级报告。”
县城也在二区的区域内,张晓儒担任二区分委书计后,县委调整了二区的范围,将临双公路以北、白云山以东的大片敌占区,都划到二区。
两天后,张晓儒从三塘镇出发,先去县城。再从县城去印塘,坐火车去太原。
与张晓儒同行的,除了上级安排的一位同志外,还有王朴堂,以及陈景文带了两名特务。
王朴堂去太原,负责采购榨油厂的设备,陈景文是为了保护张晓儒。当然,表面上是为保护张晓儒,实则为了保护那位叫苏昭的同志。
张晓儒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名,对搞地下工作的同志来说,用真名的机会不多。这个苏昭国字脸,两道深眉下的双目炯炯有神。
苏昭是以张晓儒的远房亲戚为名,跟着张晓儒进太原开展工作。他并不知道张晓儒的身份,以为是组织的巧妙安排。
第二百六十章 款待
苏昭的身份特殊,张晓儒的身份更特殊,苏昭不知道张晓儒的身份,也不知道陈景文和两名特务是地下党,还以为他们跟王朴堂一样,都是为新民会办事的。
事实上,这支去太原队伍,只有王朴堂一个人不是党员。
上了火车后,张晓儒独占两个座位,陈景文给他带了枕头和一床薄被,卷着身子,倒在座位上就睡。
苏昭看到张晓儒上车就霸占座位,低声嘀咕道:“张会长怎么能这样呢?”
陈景文见苏昭不长眼,冷笑着说:“队长是皇军的朋友,不要说占两个座位,就是包一个车厢,也是没问题的。”
苏昭撇了撇嘴,没有再说话。他是沾了张晓儒的光,没有张晓儒,他进不了车站,也应付不了车上伪警的检查。到太原后,也很难出火车站。
果然,才上车没一会,就有警察检查,除了车票外,还要查证件。陈景文掏出特务队的证件,都没惊动张晓儒就应付过去了。
苏昭的证件也没有检查,他被当成特务队的一员蒙混过关了。
从双棠县到太原,将近两百公里,一路都有轻便铁轨,火车的速度较慢,而且走走停停,还要给南下的军列让道。
足足睡了三个小时,张晓儒才醒来,坐起来后,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张晓儒拍了拍肚皮:“肚子有点饿了,陈景文,反东西摆上来。”
陈景文打开包袱,麻利地拿出几样用牛皮纸包着的小菜,还有一叠烙饼,这都是出发前,张晓儒让三塘饭馆准备的。
张晓儒是特务队长,让三塘饭馆准备路上的干粮,再正常不过。当然,三塘饭馆给他准备的干粮,有点豪华:一包牛肉干、一只卤猪耳、整只烧鸡、一大包油糕和莜面栲栳栳。当然,还有少不了的酱菜。
油糕的外皮是用黄米磨成的面做的,里面的馅儿有各种口味,比如糖、枣泥、豆沙、素食等等。包好以后放入油锅中炸至表面金黄就可以出锅了,外焦里嫩,美味可口。
莜面栲栳栳也是一种面食小吃,是用莜面精心制作而成的,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是用竹条编织成的一种上下一样粗细的圆形框,形状像斗,是农家用来打水的一种工具,因为栲栳栳的形状和“笆斗”类似而得名。
出门在外,能吃到这么多东西,简直就是奢侈。
苏昭看着陈景文像变戏法似的,摆着这么多东西,惊讶得嘴都合不拢,这么丰盛的食物,他过年都吃不到啊。
苏昭的真实身份,是一军分区侦察股长,在部分和根据地过着很艰苦的生活,吃盘炒鸡蛋就是打牙祭,过年也不过吃顿饺子,还不一定管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