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加勒比海贼王)


  其实,这不只是郑氏集团的问题,而是整个大明军政的通病。
  明军能不能战,往往系于主将一人,主将善战有良才,这支军队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比如卢象升、袁崇焕、孙传庭等。
  但是,这样的名将又能有多少,更多的军队还是掌握在军事能力平庸,但身居高位的人手中。
  这些人能力平庸,但对军队的指挥又说一不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参谋部这种机构存在。
  恐怕就算是有,也只是形同虚设,这就注定了他们带不出一支善战的军队,甚至还经常犯一些可笑的低级错误。
  在活捉郑芝龙后,新军并没有整军再北进,而是将郑芝龙被活捉的消息通过《明报》等途径迅速的传播开来。
  一时间,整个福建的残余郑军人心惶惶,漳州府、泉州府、兴化府、福州府、福宁府这些沿海州府,未等新军进至,直接递出降表出降。
  暂避在闽中延平府的郑芝豹和郑彩部两余万人,也有些手足无措,不知何去何从,直到郑芝龙的亲笔劝降信送到他们面前。
  是的,被俘虏的郑芝龙似乎也认命了,没多久便同意投降,并愿意写信劝降那些同宗兄弟和后辈。
  这也在唐宁的意料之中。
  但是,郑芝豹和郑彩、郑联两兄弟的意见却不一样。
  郑芝豹赞同投降,但郑彩和郑联两兄弟却不愿意向新军投降,他们的意见是北上,宁愿投降弘光朝廷。
  原因无他,他们舍不得手中的权利,他们很清楚,一旦向新军投降,手中的权利很可能被唐宁分解掉。
  反观弘光朝廷却不同,正是用人之际,率军北上还可以将闽北的一些军队收拢,聚集几万人抵达应天府,应该能够得到重用。
  


第一八七章 平虏伯
  郑彩和郑联两兄弟是郑芝龙和郑芝豹的后辈,双方是叔侄关系。
  郑芝豹对大哥郑芝龙一直是很敬畏的,也比较遵从郑芝龙的命令,所以他还是坚持听从郑芝龙的意见,向新军投降。
  但是,他无法说服郑彩和郑联两兄弟,两兄弟也无法说服他。
  无奈之下,双方分道扬镳,郑芝豹带领所部万余人南下,向新军投降。
  而郑彩、郑联两兄弟率领所部不足万人北上,准备收拢闽北各关隘的郑军北上。
  知道福建已经不是自己的立命之所,两兄弟不再掩饰,将贼匪的心性暴露无遗,沿途之上一路搜刮而去,稍有反抗便是血腥杀戮。
  此举更让百姓对郑军痛恨不已,无不认为新军进入福建就是来解救他们的,各州府百姓对新军的入驻欢迎之至,鲜有反抗。
  毕竟,这只是地方势力的争斗,即便有爱国之士,也不会为郑芝龙出头。
  而且整件事情也是郑芝龙咎由自取,反而是更得民心的新军被迫反击。
  相较于被郑家统治,普通百姓更希望被唐宁所率领的新军统治,毕竟唐宁所带领的新军在潮州府和惠州府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这从新军占领福建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看出,前后加在一起,还不足两月。
  正史中,清军攻占福建花了近四个月,而且还是在郑芝龙投降的前提下,让整个福建的防御被瓦解了不少。
  要是郑芝龙也像反抗新军进攻福建一样抵抗清军,清军要占领福建,不知道会困难多少倍。
  清军入侵,让整个福建人心惶惶,但新军入驻之时,却是开城相迎。
  甚至闽中和闽北等各州府,新军还没有踏足,无数百姓都希望新军能够尽快入驻。
  似乎新军进来了,他们才更有安全感。
  唐宁和新军上下都没想到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下福建,也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
  战后总结分析,大概清楚了最主要的两方面原因,一是郑军主力受到重创,再加上郑芝龙被俘,士气更加低落,军队迅速的土崩瓦解;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心所向,福建百姓并没有将新军当成敌人。
  各州府百姓在新军士兵进驻时夹道欢迎,这种待遇,即便是统治了福建十多年的郑芝龙都不曾享受过。
  所以,新军能够这么快的取得胜利,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唐宁并没有下令将郑芝龙处死,也没有让他成为阶下囚,只是将他和他的那些兄弟软禁了起来。
  至于被郑芝龙安排从泉州府城离开的家眷,却是不知所踪,此后有消息传出他们东渡去了倭国。
  此消息是真是假,已经不得而知了,唐宁也没有精力去追踪此事,也许这样是最好的结果。
  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偌大的福建消化吸收。
  虽然名义上占领了福建,但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比如对降军的进一步整编,对地方事务的管理等等。
  此次作战,新军先后收降郑军近六万,有三分之一的人还迅速的跟随新军一起作战,去对付他们曾经效力的郑军。
  但是,这些人的战斗素质还有忠诚度都有待提高,需要再精练一番。
  至于地方事务,暂时还是由原来的官员进行管理,随后,唐宁会陆续的将潮州府和惠州府的一些官员空降过来,让福建也按照两府的模式进行发展。
  当然,这些事情都不需要唐宁亲自去处理。
  福建这么快被新军占领,自然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弘光帝第一时间派刘公公到福建加封唐宁为福建总兵,并册封他为平虏伯。
  爵位刻意用平虏二字,用意很明显,刘公公传达弘光朝廷的意思,希望新军能够北上抗清、抗闯。
  唐宁当即答应,不过他表示福建刚经历大战,还有诸多事情需要处理。
  且军队北上远征,备战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需要两月准备一番才能出兵。
  不过,新军倒是可以先抽出部分水师应援。
  刘公公顿时大喜,暗道陛下果然没有看错人。
  他能听出唐宁所说的话很在理,而且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部加起来有上百万人,抵挡几月应该没什么问题。
  甚至,唐宁还主动提出新军水师先行出兵,相比大多拥兵自重、互相推诿的武将来说,诚意已经很足了。
  唐宁还和刘公公说了其他很多问题,并写了一封亲笔书信让他带回去。
  他在信中不但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还有参谋部提供的一份战略书。
  信中主要表达的意思是,清军才是大明的最大敌人,李自成大势已去。待李自成被清军消灭之后,清军必下应天府。
  所以他希望朝廷能够摒弃前嫌,就算不能直接与李自成合作,但也不要妄想与清军媾合。
  否则,弘光一朝将是另一个北宋,清军将会像金国先联宋灭辽一般,待对手消灭之后,便会露出真正的狼子野心。
  为了大明的未来,不可生侥幸之心,应趁清军主力剿灭李自成之际,尽力收复山东、河南失地以作屏障。
  另外,还要尽力安抚左良玉和其子左梦庚,让其归心。
  特别是左梦庚,因为左良玉病重缠身,命不足一月,左军大权必落左梦庚之手。
  否则,夹在清军与朝廷之间,如果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其必投清军。
  此际危难之时,唯有上下一心方有出路,否则,即便空有百万之众,顷刻间便全然瓦解。
  刘公公虽然不懂军略,但他不傻,唐宁分析得很透彻,他也是深以为然。
  但是,朝廷中派系的纷争和勾心斗角,他再清楚不过了。
  很多事情,那些上位者并非真的全然不知,只是各怀私心,所以才没有作为罢了。
  唐宁在最后郑重的强调,如果不按信上所说而行,朝廷必不可坚持两月。
  届时,新军即便有心去救,也来不及了。
  听到唐宁说得如此郑重,刘公公神色大变,在唐宁交代完备之后,连忙以最快的速度回应天府。
  唐宁还会给马士英、江北四镇的高杰、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还有左军的左良玉、左梦庚等掌握实权和兵权的人各去一封书信,阐明利弊。
  信会通过情报部送到这些人手中。
  虽然唐宁对这些人也不大看得上,但他写这些信,确实是想让弘光朝廷能够稍微有些作为,能够坚持得更久,这样对新军也有利。
  只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样一封书信和他说给刘公公听的那些内容,真正能够起到多大作用。
  因为他清楚弘光朝廷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要不是离得太远,他都恨不得亲手把他给灭了。
  刘公公前脚刚走,荷兰人便来到了福州,因为此时唐宁就坐镇福州。
  荷兰人在得知郑军大败,郑芝龙被俘,福建已为新军所得之后,大为震惊,于是立即派人前来议和修好。
  双方经过几轮谈判之后,签定了《福州协定》,协定中规定荷兰人继续履行《潮州协定》未履行完的条件。
  荷兰赔偿新军白银一百万两,同时释放所有大明人员,并赔偿各种损失和精神抚慰。
  因为在荷兰人偷袭潮州府失败后,转而劫掠下南洋的商船,一些在满剌加的大明人也被扣留,财产被荷兰人没收。
  甚至还一度与新军的护航船队发生过战斗,双方互有胜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