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覆汉 (榴弹怕水)



一夜无言。

而从第二日起,整个洛中便开始乱做一团。

先是曹节半公开的泄露了蔡邕的奏疏……这位大长秋终究是长了个心眼,对这些直达天子身边的奏疏留了意,然后趁着皇帝上厕所的时候变将这些表章看的一清二楚,回头就笑着和一些当事人说了个干净。

然后,且不提其他人,唯独这天子的乳母赵氏,还有那绰号程大人的中常侍,本身就是泼妇一般的作风,所以,根本不用一日,整个洛中就都已经可以背诵此文了!

而当奏折上的评价彻底传走样以后,这些当事人和他们的亲眷、故吏、家族,此时更是只想把蔡伯喈给活活烧死才觉得能出这么一口恶气!

总之,事情爆发的速度便是公孙珣都始料未及,吓得他赶紧让人往蔡邕府上去搬书。

但是事情还没完……又过了几日,趁着尚书台一名尚书缺额,天子忽然任命了一个叫乐松的人来做此职务,还加了侍中衔。仔细一查才知道,这人居然是鸿都门学那边的天子近臣,靠给天子讲民间笑话而受宠的……这种人坐尚书,也是有意思!

不仅如此,还没等尚书台的诸位缓过气来,数日后,这位天子又专门下诏给尚书台,要他们给鸿都门学的‘诸贤达’画像,说是要挂在宫中那个阁楼上以示尊崇!

这下子,可是真的捅了马蜂窝了!

这么多汝颍宛洛的士人因为党锢都无法出仕,这么多孝廉都还在郎署里熬资历,这么多茂才都因为不得志辞职归乡……几个画画的、做赋的,怎么就成了侍中、尚书,然后还要画像纪念呢?!

他们干啥了,就要给他们云台廿八将的待遇?!

实际上不要说蔡邕这种老式士人了,就连阳球这种天子心腹爪牙都受不了这事,因为毕竟他也是正经孝廉出身的人物。于是,这位当朝尚书令干脆利索的带领除了那个乐松以外的所有尚书台官员,联名上书,言辞激烈的驳回了这个要求!

天子碰了一鼻子灰,也就不再提画像的事情,但是继续下旨给这些鸿都门学出身的人封官的动作却是没停。

这里有个专门的说法,叫做一意孤行。

于是乎,满朝沸腾,几乎人人上书,请求罢免鸿都门学,便是早就豁出去的蔡邕都没忘了上了一封奏疏,直言天子是要与天下士人相悖!

而到此时,整个朝堂上都已经热火朝天了。

明面上,是所有人团结一致怼天子,顺便欺负一下那些鸿都门学出身的天子近臣!

暗地里,则是各有各的算盘,有人相互书信往来,结成集团,誓要杀蔡邕而后快;有人暗自谋划,准备施行大事;有人长处一口气,似乎是觉得自己躲过一劫;有人心怀郁郁,对朝局的变化感到不安与不满,还有人跃跃欲试,等着火上浇油……

当然,也有人怅然若失。

“枉我如此辛苦,只求稳定朝局。”太仆府上的内堂中,坐在上首的袁逢一脸无奈。“为此连九卿之位都丢了,跑来做一个比两千石的长水校尉……”

“兄长。”坐在一旁的袁隗低声解释道。“没办法,你自请降罪,可中枢要紧的职务就只有长水校尉有空缺,其余都早早有了安排。”

“我不是真嫌弃这个职务。”袁逢愈发无奈的解释道。“这种东西做几个月等九卿出缺再回去便是了,我是心疼自己这么辛苦却还是没能挡住这股政潮。不仅如此,天下人都去看蔡伯喈和那鸿都门学了,根本没人看到我的委屈和小心,真是白白辛苦。”

袁隗微微颔首。

没错,如果从此时往回来看,朔日的大朝会和随后曹节、袁逢的默契退让,非但没有使朝局安稳下来,反而更像是给各方提供了一个肆无忌惮的发力点,也是‘阴差阳错’了。

“对了兄长。”袁隗点头后忽然又拢袖而问道。“既然局势如此,我们该如之奈何啊?”

“还能奈何?”袁逢反问道。“天子的性格已经显露无疑,吃软不吃硬,所谓一意孤行,可这种事情事关根本,我们也不可能再让士人们退让的……所以,你也上书我也上书就是了,一句话,鸿都门学不能留。”

袁隗微微点头。

“不仅如此。”袁逢继续说道。“接下来一段时日,天子必然会得寸进尺,清洗朝堂旧人的动作说不定会更大,指不定连拖了一年年的后宫之争今年中也要有个决断了……所以我们需要小心谨慎一些,一方面要和朝堂主流保持一致,一方面又要不做出头之人,从而触怒天子,免得引起什么不测之事!”

“我懂!”袁隗赶紧点头。

你当然懂!袁逢心里暗暗对自己这个亲弟弟吐槽道……说起尸位素餐,天底下就没有比自己眼前这人更在行的!

而就在袁逢心中不安之时,门外忽然闪过一人,然后直接拜倒在了门槛外面。此地乃是内堂,不是亲近之人到不了此处,所以新任的长水校尉还以为是那路中饿鬼袁公路来了呢,却不成想定睛一看才发现,居然是自己最稳重的长子袁基。

“何事?”袁逢当即皱眉。

“父亲大人、叔父大人,刚刚、刚刚北宫中叔父(袁赦)来报。”袁基面色潮红,连连喘气不匀,却是强行答道。“说、说是王甫那厮去见天子,称皇后行巫蛊之事,诅咒天子!天子大怒,下令王甫去彻查此案!”

“王甫就是个王八蛋!”事到如今,愈发无可奈何,以至于有些气急败坏的袁逢也只能捂着脸如此说话了。“这群宫中的内侍怎么都这么着急?!”

————————我是要出大事的分割线————————

“臣伏思诸异,皆亡国之怪也。天于大汉,殷勤不已,故屡出祅变,以当谴责,欲令人君感悟,改危即安。今灾眚之发,不于它所,远则门垣,近在寺署,其为监戒,可谓至切。蜺堕鸡化,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前者乳母赵娆,贵重天下,生则赀藏侔于天府,死则丘墓逾于园陵,两子受封,兄弟典郡;续以永乐门史霍玉,依阻城社,又为奸邪。今者道路纷纷,复云有程大人者,察其风声,将为国患。”——《对改元表》。蔡邕 PS:感谢书友冉莹缘的飘红和书友檀玩、书友用户不存在或已的打赏。

上一章犯了个巨大的不可饶恕的常识性错误,而且居然是半夜里才经过书友瑛山君的提醒发现的,已经修改,人一感冒头痛……果然就智力下降吗?又或者是年纪大了……





第十五章 崩坏(上)

“昔,汉武有云: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故天下皆知,代汉者,当涂高也!”

被匆匆从洛阳郊外叫过来的袁本初拿起一张案上的公孙纸,然后细细读了起来,读完以后却是觉得自己父亲和叔叔太过于小题大做……这个事情谁不知道啊?老掉牙的谶纬源头嘛,这种谣言也至于把自己从城外喊来?

“不要念出来,自己看就行!”一旁满面涨红的袁隗忍不住呵斥道。“下面还有。”

“喏!”依旧戴着孝的袁绍赶紧随意答应着,然后按顺序又拿起了一个木简,迎着光细细端详,只见上面赫然写到:

“然六七四十二者,未必指帝数,亦可为年数也,而自汉高祖斩白蛇而起,已近三百九十年。或曰,妖异迭出,乃天象自然,示汉命余三十载而已!”

看到这里,袁绍已经有些心里扑通扑通乱跳了……这话可就不是什么‘代汉者,当涂高’之类的老掉牙废话了。

而且这个新鲜的解释倒也挺有意思……代汉者当涂高里的‘汉有六七之厄’,普遍性认为是指大汉朝六七四十二帝之后亡国,而这里却认为是四百二十年亡国。并且这里还认为,时间的起始点应该是从汉高祖斩白蛇而承天命算起,到今年其实已经三百九十年了,

这岂不是说,大汉只有三十年的命数了?!

而看完第二部分以后,袁绍又赶紧按顺序取了第三个物件,也就是一块帛布,定睛一看后,却不由登时心乱如麻,失魂无语!

原来,这第三段居然是这么写的:

“汉命在火,代汉者当土德,袁氏出于陈,应于此也!且四世三公,领袖诸姓,本为天下仲姓,正应天命!当许长水校尉袁逢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加九锡,封仲姓天子,待三十年满,袁刘可效尧舜之事,天下亦可不经战祸而入泰世也!”

呃,这一段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很简单:

先是说无论是从五行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实力角度来说,袁氏都是最符合代汉的那家人,毕竟现在袁氏已经就是天下仅次于刘氏的第二姓了。

伯仲叔季,仲姓就是第二姓的意思。

然后呢,写这个短文的人还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说不如汉家天子现在就封袁绍他亲爹袁逢为一个‘仲姓天子’,也就是‘老二天子’的意思,并慢慢的移交权力,然后等到三十年后两姓就可以和平禅让,省的出现那种社稷更迭血流成河的现象。

嗯,这么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怎么说呢?也就难怪袁隗会面色涨红,而袁绍看完以后会沉默许久,竟然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