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全本校对] (贱宗首席弟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 入库:04.13
简而言之,这辆被称作秦的战车,一旦转动车轮,就几乎不可能会停下,这是军功爵制最大的弊端,也是它最可怕的地方。
换句话说,秦与中原各国注定不能并存,要么是中原各国联合击败秦国,覆亡这个好战的国家;要么就是秦国并吞诸国实现大一统。
至于双方和平相处,不存在的,短暂的和平,只不过是秦国为了下一次的进攻而休养生息罢了。
因此,秦国仍是魏国最大的威胁。
其次,就是赵国与楚国。
赵国作为三晋之一,但长久以来它与魏国的关系并不好,很多时候魏赵两国是竞争关系甚至是敌对关系,倘若说燕国大司马乐毅已经预测到齐国覆亡之后赵国会成为燕国最大的威胁,事实上蒙仲也对赵国做了一番推测。
比如说,赵国很有可能会与秦国结盟,来对抗日益增强的魏国。
原因很简单,赵国并非韩国,也不是宋国,它不会心甘情愿成为魏国的附庸,毕竟两国的体量相当,但在旧日盟友齐国注定覆亡的情况下,赵国又抵挡不住魏、韩、宋三国,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与秦国暗中结盟来维持平衡。
而魏国接下来的战略,也是要尽可能地拉拢赵国,一致抗击秦国——这与赵国的战略方针,可能已存在冲突之处。
至于楚国,它与赵国的情况相差不多,也是蒙仲乃至魏国需要拉拢一致对付齐国的国家。
因此,魏国未来的战略重心,更多地会放在对秦国的警惕以及对赵、楚两国的拉拢上,倒也确实如惠盎所言,不太有什么精力去考虑宋国是否会成为威胁的问题。
想到这里,蒙仲点点头说道:“倘若魏王不反对,我欣然接受……义兄你也知道,我在魏国确实受到了不少恩惠,不能做出过河拆桥的事……”
惠盎闻言笑着说道:“这一点为兄明白,待齐国这件事了结后,为兄与你一同去魏国,与魏王商议此事。你放心,此事对魏宋两国皆有裨益,魏王不会反对的。”
“但愿如此。”
蒙仲点点头,旋即好奇问道:“义兄能否提前透露一下,准备让我兼掌哪支军队?”
“商丘。”惠盎似有深意地回答道。
“商丘?”
蒙仲愣了愣,忍不住说道:“商丘倒是称得上是离方城最近的宋城了,可……商丘有在编的军队么?我怎么记得才几千人?”
说罢,他表情有些古怪地看向惠盎。
“哈哈。”
惠盎忍不住笑了起来:“当然不会只让贤弟执掌几千人,那不是叫魏国笑话?……确切地说,大王临走前只是叫我把商丘交给你,也没规定让你训练多少兵卒……”
“把商丘交给我?”蒙仲听出了几丝不对劲。
听到这话,惠盎看了一眼蒙仲,似有深意地说道:“当年大王欲封你为商丘君,逼得魏王只能封你为郾城君,你以为那仅仅只是大王对魏国试压而已?”
说罢,他看了一眼有些发愣的蒙仲,感叹道:“为兄前几日说你是唯一能劝服大王的人,不为别的,只因为大王一直都很看重你,但你知道……大王的脾气,他是绝对不会向人低头的……他宁可被骂做在国难之际抛弃臣民逃离,也不会收回当初流放太子的王令……”
“哪怕他其实也知道是自己犯了错?”蒙仲冷笑着说道。
惠盎闻言笑了笑,旋即微微点头说道:“啊,大王从不认错,但……你不会懂的。”
看着略有唏嘘的惠盎,蒙仲停止了这个话题,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位义兄对宋王偃有着极高的推崇,堪称死忠。
他岔开话题道:“对了,义兄,齐军的统帅,我前段时间听说是田章兄,但据戴不胜司马所言,从郯城到逼阳、再到彭城,他一次都没看到田章兄露面……”
“唔。”
惠盎点点头说道:“齐国对外公布,称此次由匡章率军,且我宋国派出去的细作,也曾多次看到齐军行军时模糊看到匡章的身影,但不知为何,匡章从未在两军对峙时出面,哪怕戴不胜、戴盈之等人亲自到阵前约匡章谈话,因此戴不胜几人怀疑,齐军可能是找了一个容貌相似的人假扮匡章,只因为恐吓我宋国……关于这件事,我觉得你可以尝试去试探试探,凭你与匡章的关系,匡章绝无可能不露面,只要他真的在齐军当中,倘若齐军中的那位连你都不见,那他就绝对不是匡章本人。”
“我会的。”
蒙仲闻言点了点头。
他也想很弄清楚这件事,毕竟这事关他针对齐军的反击。
说白了,倘若对面确实是他师兄田章,那么他自然而然要小心一些;否则嘛,呵呵。
次日,蒙仲与惠盎、戴不胜几人陪同太子戴武巡视彭城城外的军营。
此时的军营内,许许多多的宋兵早已得知了‘太子戴武返回彭城’这件事,士气高涨,以至于在太子戴武巡视军营时,营内的士卒们争先恐后地围观戴武,并为戴武返回彭城支持大局而欢呼万岁。
面对营内士卒的热情与激动,太子戴武在营内的校场做了一番鼓舞。
这番鼓舞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首先,太子戴武表述他出现在这里的原因,是因为‘国难当前’,宋王偃‘明大义’,将他召回共同抵御齐国。
他在众人面前说道:“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下国家其存正之正、非形式之正、外表之正,而在其内,此即礼法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昔戴璟欲助戴武夺位,然实乃叛逆之举、乱国之举,此先例不可开。父王诛杀戴璟、流放戴武,戴武非敢怨恨……今父王于国难之前,听取惠相、蒙卿劝谏,召回戴武,令戴武能击退齐军将功赎罪,戴武深感幸哉……”
不得不说,太子戴武不愧是‘儒家弟子’,对父亲的名誉非常维护,一开口就是维护宋王偃此前那一番举动。
只不过他那一番文绉绉的话,有几个士卒能听懂呢?
蒙仲当然能听懂,毕竟他好歹也是孟子的记名弟子,正统儒家弟子;惠盎也能听懂,毕竟这是一位身兼道、名、儒、法、墨五家学术的贤臣。
可除开蒙仲与惠盎,剩下的人就未必听得懂了,比如戴不胜。
虽然没有恶意,但这个莽夫又哪里听的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戴不胜好歹还是公族出身,连他都听不懂,更何况那些宋国的士卒呢?
但奇怪的是,尽管未必听得懂,但那些士卒们还是静静的倾听地,时不时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他摇摇头对惠盎说道:“下一步,是不是打算请儒家弟子来当官?”
惠盎闻言失笑,低声对蒙仲说道:“你也不是儒家弟子么?”
蒙仲愣了愣,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此时却见惠盎笑着承认道:“大王在时,始终不允许扩大儒家弟子,他觉得儒家弟子过于软弱,不能使宋国强盛,虽我时而与大王探讨儒家经意,但大王始终没能改变对儒家的偏见……与大王相反,太子则推崇儒家思想。如你所言,待这件事了结之后,我确实想过让太子亲自赴邹国,恳请孟子与其弟子移居宋国……你是庄夫子的弟子,亦是孟子的弟子,到时候助太子一臂之力如何?”
蒙仲惊讶地眨了眨眼,心中却有些震撼。
儒家……确切地说,是以孟子为首的正统儒家,其实在当代并不怎么受到重视,倘若宋国愿意接纳儒家思想,那可真是一件不得了的事了,不过……他老师庄夫子可能会很气愤,毕竟庄夫子是很看不惯儒家思想的……
他想了想说道:“这件事,我怕是不好出面,义兄你知道,庄师那边……”
惠盎一听就懂了,笑着揭过了这件事,反正在他看来,只要太子戴武亲赴邹国,孟子以及孟子的门徒,应该会给这个面子的——倘若蒙仲能出面,那自然最好,不能出面也无妨。
此时,蒙仲又对惠盎说道:“虽然我不能就这件事表达什么看法,但我可以陪同太子一同前往邹国,我也好些年不曾见到孟师了,也想去探望探望。”
“那就这么说定了。”惠盎欢喜地说道。
就在这时,他们忽然听到戴武在台上轻声提醒:“蒙卿?”
“唔?”
蒙仲愣了愣,看看台上的戴武,又看看自己身边的惠盎,义兄弟俩都有些发懵。
好在旁边还站着戴不胜,他压低声音提醒道:“太子请你上高台……你兄弟俩聊什么呢?这么投入?”
听到这话,蒙仲与惠盎皆有些尴尬,旋即,蒙仲便登上了太子戴武所在的高台。
此时,只见戴武拉着蒙仲的衣袖走到高台的前侧,朝着底下无数的宋军士卒说道:“我戴武在此任命蒙卿为反击齐军的统帅,诸位可能不认得蒙卿,戴武且在此告知诸位,蒙卿,即当年助戴武击败齐国、攻取郯城的最大功臣,此后,蒙卿为稳固宋魏两国邦交而远赴魏国,深受魏王器重,前前后后多次助魏国击败秦国,被魏王拜为郾侯……戴武在此告知诸位,齐国有匡章,我宋国有蒙仲,可不惧齐国也!”
听着听着,台底下的宋军士卒们惊呼连连。
相似小说推荐
-
史上最强君王 (满城风沙) 起点VIP2017-12-01 架空历史刘越天死后灵魂到了一个混乱的时代,成为了大周皇帝的皇子,按理说能够过上幸福的生...
-
太平要术传 (七哥看世界) 起点VIP2017-12-11 秦汉三国重生三国,得太平要术奇书,练得一身不败神功,开始了争霸天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