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全本校对] (贱宗首席弟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 入库:04.13
惠盎闻言微笑不语。
记得在得知这件事时,他也很对这位义弟感到骄傲,毕竟不是谁都能让秦国那般如临大敌。
“要是蒙仲那小子回来,齐人可就要倒霉了。”戴不胜冷笑着说道。
“快了。”
惠盎点点头说道:“前一阵子,派去魏国的使者送回消息,说是魏国的大司马翟章所言,此刻魏国已经迫使秦国妥协,赢得那场仗的胜利,有意思的是,据魏国所言,秦国似乎是为了报复齐国,反过来号召诸国讨伐齐国,眼下,秦、魏、韩、赵、燕五国正在筹划联合伐齐……”
戴不胜闻言笑道:“哈,这可是今年听说的最好的消息……话说这支诸国联合军队几时能够聚集?”
惠盎有些惋惜地说道:“当初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前前后后忙活了小半年,才促成了五国伐秦,这次恐怕也得差不多的时间……我猜测最快也得明年了。”
“明年……”戴不胜闻言露出了与惠盎差不多的惆怅神色。
这也难怪,毕竟眼下才九月下旬,按照当前的战况,今年年底之前,彭城恐怕挡不住齐军的攻势。
再考虑到那支诸国联合军队的主要目标是进攻齐国本土,宋国这边的战争,到时候主要还得靠宋人自己。
当然了,即便如此,有援军总是好事,至少可以让齐国分心。
就当惠盎与戴不胜在军营中谈聊时,在彭城的西城门处,蒙仲带着随行的百余名方城骑兵,堪堪抵达了城下。
寻常的魏国骑兵来到彭城,彭城的宋军自然要严加盘问,但唯独蒙仲是一个例外,因为他随身携带着当年他成婚时宋王偃赐予他的六柄利剑之一,上面刻着宋王偃监造这柄宝剑的年月与名讳,这柄宝剑就相当于是通行令,寻常的宋军哪敢阻拦?
进入彭城后,蒙仲马不停蹄直奔王宫,待来到王宫宫门前后,他再次取出随身携带的那柄宝剑,对值守宫门的卫士说道:“我乃蒙邑蒙仲,自魏国大梁而来,有要事欲见宋王,请立刻为我通报!”
宫门的卫士看到了那柄利剑上的刻字,不敢怠慢,捧着宝剑立刻入宫禀告宋王偃。
此时在宫内的校场,宋王偃正乘坐着战车,全身戎装,带着一群卫士模拟冲锋陷阵,看样子是在恢复旧日的武艺,为亲自出阵迎击齐军做准备。
就在这时,有卫士匆匆入内禀告道:“大王,有一人自称蒙仲,手持此剑在宫内求见。”
“蒙仲?”
本来还因为受到打搅而有些动怒的宋王偃,闻言顿时一愣,惊讶说道:“他不是在西河与秦军打仗么?难道打赢了?”
说罢,他走下战车,走到那名卫士面前,取过那柄宝剑,抽出剑刃一看,见果然是当年他赐予蒙仲的那柄,欣喜说道:“好小子!看来真是打赢了秦国……请他进来。”
片刻之后,蒙仲就在两名卫士的指引下来到了校场。
几年不见,蒙仲长得更为健壮,但宋王偃还是一年就能认出前者,就当他带着几许莫名的笑意准备上前与蒙仲说话时,却见蒙仲面无表情地快步走过来,也不停下见礼,当着在场其余所有人的面,用左手一把抓住了宋王偃甲胄上的领甲部位。
“你、你是何人,胆敢如此?!卫士!卫士!”
从旁有人惊呼道,一脸惊怒地呼喊卫士,直到宋王偃抬手阻止。
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已与他一样高大的蒙仲,似笑非笑地问道:“你要做什么,蒙仲?弑君?”
“谁知道呢?”蒙仲直直盯着宋王偃半晌,面无表情地问道:“你惧不惧?”
似这般大逆不道的话,听得周围旁观的侍者、卫士皆睁大了眼睛,一脑袋冷汗,生怕那位被称作暴君的君主发怒。
但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宋王偃并没有动怒,只是表情变得非常古怪。
因为这话,正是他当年初见蒙仲且吓唬后者时所说的原话。
“哈哈哈哈。”
在周围许多人惊愕且惊恐的注视下,宋王偃饶有兴致地笑道:“你是想说,如今是你手中的剑,更为锋利么?”
“哼!”
蒙仲轻哼一声,忽而将其推开半步,旋即指着宋王偃,面无表情地招招手说道:“来!让我将你这个犯糊涂的老物打醒!……我就是为此而来的!”
听到这话,倘若说宋王偃只是错愕居多,那么周围旁观的侍者与卫士们,此时早已经看傻眼了。
这位……是谁?
居然敢对他们大王这么说话?
第432章 蒙仲与宋王偃
宋王偃,这是一位毁誉参半的君主。
他是宋国上一任君主宋剔成君的弟弟,二十余岁时就担任宋国的大将,英勇擅战,在宋国军队中极有威望,因此后来他的军队才会支持他篡夺其兄长的君主之位。
在外人眼中,尤其是在齐国放出的谣言中,宋王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传闻他不敬天地、不重礼数,沉溺于酒色,还说什么剖开驼背人的背、砍断早晨过河人的腿云云,其实这些都是齐国对宋王偃的污蔑,原因就在于宋王偃篡夺了亲善于齐国的宋剔成君的君主之位,且率领曾经臣服于齐国的宋国挑战齐国的威严,这是齐国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齐国释放谣言,将宋王偃污蔑为‘桀纣再世’,但事实上,当代最具舆论影响力的儒家,却从未对宋王偃做出过负面评价,甚至于儒家的领袖孟子,还尊称宋偃为宋王,劝宋王偃以‘仁政’治国,表示这样就能不惧齐楚。
对比孟子当初出使魏国见到魏襄王,离开时就说魏襄王不像是一位君主,他称呼宋偃为宋王的举动,已经算是极其友好了。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孟子本身就对宋国抱持好感,因为当时沿用儒家思想治国且推行仁政的,其实就只有一个半国家,一个即前些年被宋国伐灭的滕国,半个即宋国。
听上去似乎很讽刺,被齐国污蔑为桀纣再世的宋王偃,他治下的宋国居然是推行仁政的——尽管宋国推行仁政主要是因为国相惠盎的关系,但最起码宋王偃也得认可这件事吧?
而除了孟子以外,对宋王偃以及宋国抱持极大好感的,便是赵国的赵主父。
赵主父与宋王偃有着超过三十年的稳固盟约,期间赵宋两国从未发生过矛盾与摩擦,当年蒙仲还在赵国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听赵主父称赞宋王偃是他最信赖、最可靠的盟友。
正所谓物语类聚、人以群分,像孟子、赵主父等人都如此推崇宋王偃,宋王偃当然不会是谣言中那个‘桀纣再世’的昏君。
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更何况是人,宋王偃也有缺点,比如好战、易怒、嗜杀。
宋王偃夺取其兄宋剔成君的位置,就是看不惯其兄向齐国摇尾乞怜,毕竟从诸侯国的‘地位’来说,宋国是周王室的‘三恪’之一,地位可要比齐国高得多,因此,为了恢复宋国的尊严,宋王偃在夺取其兄的君主之位后,在数年内前后发动了三场针对齐国、楚国、魏国的战争,将齐、楚、魏这三个都垂涎于宋国富饶的强国都打了一遍,为的就是向这三个国家表明宋国有玉石俱焚的决定,绝对不会宽恕试图侵犯宋国的敌国,哪怕是强国。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宋王偃的举动未免有些打肿脸充的嫌弃,但事实证明,在这接连三场战争之后,齐、楚、魏三国确实被震住了,此后在长达三十几年的时间里,都不曾再侵犯宋国。
反倒是宋王偃,在休养生息二三十年后,再次发动了针对滕国、针对淮泗之地的扩张,扩大了宋国的版图。
至于易怒与嗜杀,这两个缺点其实可以放在一起说。
宋王偃的脾气确实不好,很容易发怒,而一发怒就要杀人,因此宋国的臣子都畏惧这位君主。
但事实上,宋王偃也绝非是不分忠邪地乱杀人,比如惠盎,毫不夸张的说,宋国所有臣子劝谏、忤逆宋王偃的次数全部加起来,都没有惠盎一个人来得多,可是直到如今,惠盎还是活的好好的,而且依旧担任宋国的国相,深受宋王偃的器重。
反观,像唐鞅那种只懂得阿谀奉承的小人,当年只是在宋王偃与惠盎出现争执时说了一席迎合宋王偃的话,结果反而被宋王偃迁怒给杀了——宋王偃将当时对惠盎的愤怒,迁怒到了唐鞅身上。
这件事足以证明,宋王偃并不是是非不分的昏君,相反,他还是一位明君,只是他一贯暴虐、嗜杀的形象,实在很难跟明君挂上钩罢了。
这不,此时此刻,当蒙仲说出那番公然挑战宋王偃的话时,附近的那些侍者、卫士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要知道纵观整个宋国,绝没有人胆敢指着宋王偃说什么‘来,让我把你这个老糊涂打醒’这样的话,太子戴武不敢,国相惠盎也不会,更别提戴不胜、戴盈之等人。
这个叫做蒙仲的年轻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就当在场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年轻人必死无疑,绝对会被宋王偃唤来卫士杀死的情况下,宋王偃却出乎众人意料地接受了那个年轻人的挑战。
在众目睽睽之下,宋王偃命人取来一套甲具,命在场的宫女帮助蒙仲穿戴,而在此期间,他则拄剑与蒙仲闲聊:“你既回到宋国,看来魏国与秦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史上最强君王 (满城风沙) 起点VIP2017-12-01 架空历史刘越天死后灵魂到了一个混乱的时代,成为了大周皇帝的皇子,按理说能够过上幸福的生...
-
太平要术传 (七哥看世界) 起点VIP2017-12-11 秦汉三国重生三国,得太平要术奇书,练得一身不败神功,开始了争霸天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