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说道:“蜀王李恪接旨。”
李恪精神一振,大声说道:“儿臣在。”
李世民说道:“朕现在命令,由蜀王李恪负责抢修永通渠,疏通通往洛阳的管道。兵部和工部听从蜀王李恪的调遣,限期40天内修复永通渠。”
“臣等领旨。”蜀王李恪、兵部尚书房玄龄和工部尚书皇甫睿一齐答道。
接下来的日子,由于陆路粮道的畅通,大批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了长安城,极大地缓解了粮荒,粮价平稳了下来。
于此同时,李恪带着死党他的死党谯国襄公柴绍的儿子柴哲威、兵部尚书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没日没夜地亲自在工地上监工,32天时间,永通渠终于修复了。
李世民上次扣罚了李恪三个月的俸禄,这回一下子赏赐了他半年的俸禄,并大大地赞扬了他一番。这次,李恪大出了风头。
杨妃娘娘居住的承晖殿。
杨妃娘娘看到长子李恪黑瘦的面庞,十分心疼,她说道:“恪儿,难为你了,这次你替你父皇解决了这么大的问题,总算是挽回了上次的影响了。没白辛苦。”
岑文本说道:“恭喜殿下了,您这次处置果断,成效显著,在皇上的心目中大大地加分了。实在是可喜可贺啊。臣曾经听皇上说过,朕的儿子中,李恪最像朕了。”
李恪大喜,说道:“真的吗?父皇真的这么说了吗?”
岑文本肯定地说道:“真的,臣亲耳听到的,皇上在书房里,自言自语地说的,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杨妃娘娘高兴地抹着眼泪说道:“好啊,恪儿终于要有出头的日子了。”
在此期间,魏王李泰也没有闲着,他主编的也有了重大进展。
是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初魏王李泰主编。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它吸收了和顾野王两书编簒上的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为后来的、开了先河。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原书字数无考,今四卷,约13万字。
李世民也大大地赞扬了李泰。
在此期间,唯独太子李成乾受到了斥责。
李旦把长安城里发生的情况,向李愔进行了通报。李愔心中郁闷不已,可是,他远在草原,对此爱莫能助。
李愔没有办法,就把一些不是必须马上做决定的草原上的事务,统统派人送给李成乾,由他转呈给李世民,算作他的功劳。
这一招果然有效,李世民觉得太子能够掌握草原上的事务,是一个储君应该做的事情,认为他比较勤奋,同时也认为他有能力,能够驾驭李愔等人。
李愔能够为他做的,暂时也就这么多了。
李愔这段时间,一直在加紧做一件事情——解决驻军的过冬问题。
草原上的冬季大部分地区都很寒冷,驻军官兵大部分人都是内地人,他们难以适应草原上的严寒气候。
李愔必须在入冬之前,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惊天噩耗
突利部王庭——现在叫丰州刺史府了。
随着两家金矿和一家煤矿的开始开采,突利贵族们看到了另外的生财之道,就对放牧的兴趣开始降低了。
为了稳定这些突利部的贵族,经过朝廷同意,丰州的矿产资源全部采用股份制经营。朝廷占股份的51﹪,李愔占10﹪,其余股份由突利部贵族和自由民自愿参与。
今年,由于时间关系,暂时只能够上马这些项目,就是这样,已经解决了5000余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城市建设也雇佣了大批劳工,又解决了3000多人的就业问题。
李愔和突利可汗阿史那什钵苾突然发现,要是按照丰州的开发计划执行下去,在丰州的8万多牧民,不仅不存在安置问题,而且人手会有很大的缺口。
阿史那什钵苾写了一个奏章,李愔在上面署名,可以在内地招募部分有经验的农户和各类工匠,前往丰州参与这里的开发。李世民批准了这个要求,给予了3000人的招募名额。
草原上牛羊等牲畜资源丰富,经过李世民的同意,在丰州也建立了一家化工厂。大量屠宰的牲畜的皮革,则用来建立了一家军用服装厂。
军用服装厂主要的产品是皮大衣、皮手套、皮坎肩、皮帽子和大头鞋,主要供应在草原上的近3万名唐军官兵。
丰州唐军军营。
丰州的驻军单位是边防军的一个军,6000人,编制为两个守捉,各2800人,下面是5个镇,各500人。其余人员为机关和直属部队。
最高长官是军使,现在设置了政治副使。
在梁王李愔关照下,丰州驻军的营房里,全部修建了火炕,还修建了蔬菜温室。官兵们也都穿上了过冬皮制衣物。
李绩行文兵部,从丰州军用服装厂,订购了大批的过冬皮制衣物,在过冬前,草原上的事务基本上有了着落。
李愔在草原上忙忙碌碌的,干劲十足,眼看着草原上的事情一点点理顺了,他的心里十分安慰。他相信经过草原开发,牧民内迁,发展工农业等措施,草原民族和内地人逐渐融合,用不了多少年,整个草原将彻底融入大唐,成为大唐巩固的领土。
今天就是冬至了。
在丰州刺史府的临时住宅里,李愔上午就觉得昏昏沉沉的,中午简单地吃来一点东西,就睡下了,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他觉得心情灰暗,情绪怎么也高不起来。
果然,杜荷推门进来了,说道:“长安来信了,太子殿下出事了。”
李愔强作镇定地问道:“什么情况?”
杜荷把李旦的来信递给了他。
原来,在不久前的一次秋季打猎的时候,太子李成乾遇到了一只豹子,战马受惊,将他摔下了马,无巧不巧,右腿正好摔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腿骨摔碎了。残疾是肯定的了。
“我靠,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李愔觉得就像天塌了一样,眼前一阵发黑,险些摔倒在地。
杜荷看到李愔的状态,心中既吃惊又有些纳闷,心道:“愔哥对太子李成乾没有那么深的感情吧?怎么反应会如此激烈?”
杜荷赶紧扶住李愔,让他躺下。接着,就喊采纱前来照顾他。
李愔止住了他,说道:“你先出去吧,让我一个人静静。”
李愔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历史上的李成乾,虽然才智上属于一般人,但是他孝顺仁爱,还是个正常的青年。后来,在他17岁那年,他的腿摔坏了,从此就开始自卑,在社会大众,尤其李恪和李泰的压力下,逐渐自暴自弃,成为了一个变态,最终被废除了太子之位。
李愔来到这个时代,他的目标是要保护李成乾,扶助他登上帝位,他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他最担心出现这样的情况。
李成乾今年已经18岁了。李愔以为既然自己都能够穿越,去年李成乾也没有出事,看来历史已经改变了。谁想到,李成乾还是出了这样的事情!
历史的惯性是巨大的,不是他这只小蝴蝶可以轻易改变的。
李愔对未来的一切希望都落空了!他头痛欲裂,眼前一片黑暗。
闻讯赶来的采纱,以及阿史那晴等人,在门外十分担忧,他们不敢出声,就在外面悄悄等候着。他们不知道历史的走向,不清楚李愔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应。
李愔躺了一下午,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觉得,自己应该第一时间去安慰太子李成乾,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他。
“难道,我去给他讲什么孙斌、王佐的故事?还是讲什么其他的身残志坚的人物传记?”李愔心道。
从他对李成乾的了解来看,这位太子爷显然不是个意志坚定的人物,他性情懦弱、懒散、心里承受能力不强,经不起打击,若是没有发生残疾这件事,在自己的辅佐下,也许能够成为一个守成之君。
可是……
生活中没有可是!
李愔决定返回长安,尽可能地去鼓励李成乾,振作他的精神。
李愔现在是草原宣抚使,责任重大,是不能随便离开草原的。于是他写了一道奏章,派杜荷返回长安,请求李世民批准他回去汇报工作。
李愔叮嘱杜荷代表自己去探视李成乾,顺便看看朝廷上有什么反应。
长安城。
正如李愔所担心的那样,自从太子李成乾受伤之后,朝廷上一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李成乾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走出东宫了。他的腿伤已经渐渐好了,可是走路明显地有些吃力,一瘸一拐的。他原本在面对蜀王李恪、魏王李泰的时候,就感到有些压力。现在,他的压力就更大了。
除了李愔以外,整个大唐最关心他的莫过于长孙皇后了。长孙皇后是个极其聪慧的女子,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她现在也是深深的忧虑。她所担心的不仅仅是长子李成乾的身体,而是为他的前途深深担忧。
第一百七十五章 石破天惊
相似小说推荐
-
钢铁皇朝 (背着家的蜗牛) 起点VIP2017-12-12 十万个收藏 架空历史一场绝密级的试验爆炸让萧铭来到一个类似古代的平行世界。在这个满...
-
铁血战兵 (血中情) 创别书城VIP完结因一次意外,陈卫东回归都市,但英雄血怎么这样冷去!“我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因为能让我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