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曲长被带进来,参见何平后,都表示有机密事相告,请屏退左右。
“不用,有什么话就直说吧,这里没有外人。”看着他们有些躲闪的眼神,何平已经确信这两人是叛徒了。
“这──”两名曲长看看众人,又互相望了一眼,不知道怎么开口。
何平轻哼一声:“说吧,有什么就直说吧,既然你们已经投降叛敌来作说客,有话就不要憋着,那样岂不是有负你们的使命?”
此话一出,站在两侧的侍卫和部将们立即神色大变,一个个拔刀出鞘紧张起来。
见何平把话挑明,两名曲长心里一横,索性挺直腰杆正色回话:“大人,我们是奉命前来禀报军情的。”
何平轻轻一摊手:“好,请说。”
两人再次对望一眼,点点头,一个就说开了:“大人,杨昂将军已经在三天前回到南郑了。”
这句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众人顿时纷纷议论起来:“怎么这么快就回南郑了?难道杨将军抛下我们不管了吗?”
何平也不敢相信,这当儿跑回南郑去干什么?难道这么快就被敌人打败了?这不可能啊,就算败了,也应该是在后营坚守啊?难道他把后营人马都撤走了?
“杨昂将军带了多少人马回南郑?”何平其实害怕知道答案。
“几十骑而已。”
“那后营的将士呢,还在那里坚守吗?”
“后营两千多人,加上杨昂将军从这里带走的一千五百人,总共自行从西路逃回南郑一千多,死了一千多,降了一千多。”两名曲长横了心,话回得干脆利落。
众人顿时乱了,有的哇哇大叫,有的冷汗直流,也有人不相信,拔刀上来要砍了这两个叛变投敌扰乱军心的家伙。
“那敌军现在有多少人?”何平想知道杨昂为什么败得这么快,这么惨。
两名曲长一楞:“这个,我们怎么可能知道。”
“你们怎么会不知道?你们不是已经投靠他们了吗?”
“那个,确实不知道啊,大人您会把自己军情告知一个新降之人吗?”两人觉得何平问话有违常情啊。
算了算了,何平长叹一声,没想到战情转变竟如此之快,近四千人,竟然几天时间就烟消云散,这也太快了点吧,自己在这里坚守,凭着这山道地势,每天战损还不到十人!
杨昂三天前就逃到南郑,算起来,他也只是五天前才离开这里的啊,也就是说,他从这里到南郑,一百多里地,总共才用了两天时间!这么快,真让他怀疑他还在路上打过仗,要谁来说谁都不敢相信,除非是路上毫无阻拦,还有人拿鞭子在后面赶他还差不多!
这汉中大军,以前不是长年把刘璋手下庞羲所部打得落花流水的常胜队伍吗?怎么一遇到刘备的人马,转眼就成了烂泥?
两名曲长见何平气色已消沉,从怀里掏出信来:“大人,益州的诸葛军师托我们捎有书信给您。”
何平让侍从接过,打开一看,正是葛良写的劝降信:
子均,现在你军已经远离南郑,被我军前后夹击于偏远之地,悬军于荒野,何不早日投诚,以求保全军将士之性命?
杨昂领军无方,两日便失地两百里,损军四千有余,如此无能之辈,子均兄弟总不应该再指望他还能领兵前来相救吧?
左将军仁政爱民,志在匡扶汉室,张鲁割据之人,怎能阻挡天下百姓期盼国家一统之宏愿,子均兄弟何不趁此时机弃暗投明,共谋大义?……
何平久久不语,是啊,再跟着杨昂这帮饭桶一起干,实在是没什么指望了,想想人家,这么快就要打到南郑了,这样的对手,难道不值得尊重吗?
正犹豫间,又有军士持信进来:“大人,前方黄权部下将一封书信用箭射入我方营寨,请大人过目。”
何平接过一看,竟然和葛良写来的信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忙问军士:“这信,真的是从前方黄权那边射进来的?”
军士连连点头:“是的,是我亲眼所见。”
中间隔了好几座山好几千敌军,他们竟然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到前后军行动一致,王平彻底被他们的情报通信效率折服了,当下把两封信传下去,对那些还在紧张不知所措的将领们道:“你们也看看吧,这仗,反正是没法打了。”
第139篇 再遣伏兵
何平率余下的汉中守军投降,葛良前后军得以贯连,黄权迅速率领后军把辎重运住前军,和葛良合兵一处,再一起与魏延会合。
葛良把俘获的汉中军士集中到一起,对他们宣布道:“南郑就在眼前,如今险关不存,张鲁必将被我军迅带击破。我们主公刘左将军仁义爱民,不愿强人所难。虽然几天前,我们还彼此杀得你死我活,但现在我宣布,相信我们必将占领汉中的人,请留下来和我们一起作战,那些不太相信的人,现在可以回家去和家人团聚,我们绝不强留。”
众将官一听这话都有些急了:“军师,您这不是放虎归山吗?我们总共才五千人马,要是再把这两千多敌军放回去,帮助张鲁守城,那我们还能拿下南郑吗?”
葛良镇定道:“大家放心,没有那么多人愿意回去的,我们这么快就突破米仓道,还会有几个人相信张鲁守得住汉中?”
被俘的汉中军士们顿时议论纷纷,不敢相认有这样的好事,许久仍没人站出来表示要回去,众将这才放下心来。
葛良却并不满意这个结果,再次重申道:“我说了,大家放心,愿意回家的,我们绝不为难你们。”
谁知道呢,说不定人家这纯粹就是想逼大家表忠心,一旦表示回去,就会被马上砍了脑袋也不一定,汉中军士仍然没有一个敢站出来。
这怎么行,葛良把那两个被派去劝降何平的曲长找出来,问他们:“你们对这些军士的家庭情况知情吗,有没有什么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八个月女儿要抚养的,要是有的话,把他们找出来,劝他回家去。”
两名曲长不知道葛良到底要干什么,不过既然吩咐下来,倒还是在心里排查了一番:“没有军师说的那么困难,平民之家,没几个人家老母可以活到八十岁的。不过,倒有那么两个,家里穷,父母年纪也大,孩子又小,留在家里照顾的兄弟身体又不好。”
“那你们赶快去劝劝他们啊。”葛良正需要人带头。
魏延忍不住说了句:“人家愿意跟着我们攻城,军师倒是想尽办法把人家赶回去与我们为敌。”
两名军士正牵挂家里人,在曲长的劝说和保证之下走了出来,表示想回家。
葛良又继续对余下的人大声道:“大家放心,凡是家中有老弱病残亲人需要照顾的,我们都能理解,绝不会为难你们!”
有人带了头就好办,不一会儿就陆续有人站出来,需且越来越多,竟然达到了降军的一半之多。
葛良满意了,吩咐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天的干粮,最后大声宣布:“让大家回去照顾家人,其实我也是不得已。实话告诉大家吧,我们早就和许多南郑城中百姓及大户人家联络好了,到时候里应外合,打下南郑只是几天之内的事情。但你们都已经是真心归顺左将军的明白之人,我们不希望城破之时太混乱,伤了你们的家人,所以放你们回去,其实就是为了让你们事先安排好了,让他们免遭兵祸!”
降兵们领了粮食陆续回去了,葛良问魏延:“这几天砍的树够了没?”
魏延回道:“够了,而且有些也比较干了,到了汉水边扎成木排,渡过六千人马,应该也就是半天时间了吧。”
葛良点头:“那就好,赶紧做饭,吃完大军拔营出发!”
魏延乐不可支:“原来军师早在南郑城里安排了内应,早说嘛,那样我根本就不会在这里停那么久,一口气就跟着杨昂跑进城去了。”
“你想得美。”葛良给他一瓢冷水,“哪里来的内应,我们刚打下益州没多久就来打汉中了,哪有时间去找内应。内应哪里那么容易找的。”
何平很意外,刚才还以为杨昂速败也是困为军中有葛良的内应呢。
魏延张着大嘴:“军师,刚才您自己亲口说的城里有内应!”
“骗他们的。”葛良得意道,“我就是想让他们把这个消息带到南郑城里去,要害得张鲁不敢睡觉。”
“那些军士,大部分都不是城里人。您这一遣散,绝大部分都是跑回乡下哪个村里去种地了。”何平好心提醒道。
葛良一楞:“啊?是我想错了,那,总还是应该有不少人回到城里去吧?他们都是杨昂的部下啊。”
“只怕杨昂现在回去,都自身难保了。”魏延免不了插句嘴。
何平忙道:“汉中小地方,张鲁其实手下也没多少人可用,现在又自身难保了,杀杨昂只怕更加难以控制局面,应该还是要用的。”
“那就好,那就好。”葛良放下心来,“张鲁不会随便杀杨昂,杨昂也要保住自己的实力,这样那些军士跑回去后,就算会被监禁起来,杨昂也会想办法保住他们的。再说,总会有人想出办法,躲过张鲁的盘查的。”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工程师 (米酿) 起点VIP2017-11-27 两宋元明二十一世纪的工业设计师李植穿越到明末。没有钱?搞个飞梭织布机来,立刻赚到盆满钵...
-
军工霸业 (止天戈) 起点VIP2017-12-04 军事战争你听过洛克?马丁公司吗?没听过,那一定听过F22和F35隐身战斗机,“宙斯盾&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