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工程师 (米酿)


大都督旁边的郑指挥使算了算,大声朝跪在地上的农民们说道:“大都督收五成地租,第一年农民每个男丁可以收十五石粮食进自己家里,相当于三十两银子。”

“这只是大半年的耕耘所得,相当于每个男丁或壮女每个月能赚三两七钱五分银子!夫妇两人一个月算下来赚七两五钱银子。”

赵老三当时听到郑指挥使的计算,就激动得气血往脸上涌。帮大都督做佃农,夫妇两人一个月可以赚七两五钱银子?

自己以前在郭家做佃农,一年到头刨去吃喝,也赚不到七两银子。

赵老三跪在地上,抬着头看着大都督傻笑。

好日子终于来了。(未完待续。)

:访问网站
------------

第三百三十九章 五十米

郑晖看着赵老三激动的脸蛋,说道:“大人,你可把这些农民们激动坏了。最新章节全文阅读qiushu

李植笑着和郑晖说道:“农民们跨越重洋随我们来台湾开拓新田,自然要给他们一些甜头。第一批农民得利了,后面的农民才会源源不绝跟来。以后就这么定下来了。若是能赶上种早稻的,就收六成地租。如果赶不上早稻,只能种一季晚稻,就只收五成地租。”

郑晖拱手说道:“大都督仁德,下属佩服。”

李植点了点头,不再在地头视察,骑上马往回走。

郑晖一路上算了算,又和李植说道:“大人,如今开始耕作的有六万余亩水田,预计今年年底能收稻谷九万石。大都督收五成地租,就是四万五千石。台湾的水田不需要交纳屯田子粒,这样算下来,这六万亩水田半年的地租就超过二十万亩天津旱田一年的地租。”

李植听到这话,点了点头。

之前听高立功说台湾的水田收入是天津旱田的几倍,只是一个概念。真的把田开出来了,才切身实际地感觉到这里的事半功倍。大半年收益四万五千石地租,相当于九万两白银,以八个月算,相当于每个月收益一万多两白银。

而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舰队的扩大,台湾后续的扩张会越来越快。

这台湾的开拓,利润实在丰厚。后续的发展,大有可为。

####

五月中旬,李植随船队返回了天津。求书网小说qiushu

如今范家庄新城的城墙已经修好,范家庄的城内面积扩大了一倍。两座城之间的城墙,也就是范家庄原先的南城墙被拆除了。新城旧城连在了一起。

不过新城刚一建好,就被新军军营和扩大的纺织工厂占据了不少地方。尤其是纺织工厂,每个月都在扩大如今李植有了日本市场,可以倾销自己的廉价精布,李植准备把纺织工厂扩大到一万五千人的规模。

一万五千人的工厂会为李植带来巨大的利润,估计每个月都会有几万两银子,可以支持李植的其他事业。

不过纺织工厂的扩大无法一蹴而就,扩产不但需要建造机器,修建厂房,还需要建造别墅给工人居住。范家庄附近的泥瓦匠几乎都被李植雇来了,他们日日不停的搬运建材,打桩砌砖,糊泥刷粉,把范家庄城南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不断扩产的纺织工厂这几个月产出了不少李家精布,全部堆积在仓库里,几乎把仓库都堆满了。

好在从五月底开始,李植的船队就开始跑平户航线了。李植没有把查云克和天津张家六条海船买来那些小船也需要一套船工,效率实在有些低。但是李植把这六条小船的熟练船工全部雇佣了,让他们在自己新造的船舶上出海。

五月上旬登州、莱州的造船匠们又造好了五条尖头大船,装上蒸汽机后,五艘新船便在五月下旬开始跑日本航线。如此一来,李植便有十五条大船跑日本航线。这些蒸汽机轮船不需要等待季风,日日在中日之间来往,运量惊人。

除了李家精布,李植还把中日之间有差价的生丝、瓷器、铁器、纺织品、白糖等等全部运到了日本,把两国之间的差价越压越低。

####

五月底,李植去盔甲锻造作坊看了看。

经过一年的发展,这个盔甲作坊已经有相当的规模。盔甲作坊用蒸汽机带动锻锤锻造钢质盔甲,效率颇高。虽然开始时候李植只准备装备三十台蒸汽机,但最后随着对盔甲的需求越来越大,李植还是把蒸汽机数量提高到了六十台。

如今盔甲作坊有一百多工匠,两人操作一台锻锤,还有杂役六十名,管理蒸汽机。

这个盔甲作坊如今一年能生产盔甲一万多套。

当然,盔甲作坊的扩产对坩埚钢的需求又增加了。李植同时还把炼钢作坊的规模扩大了两倍,让钢产量提高到每月六万斤。

李植对盔甲的要求是三十步上能防范弓箭直射,所以工匠们锻造的钢甲颇厚。正面胸甲足有三毫米厚。而且一套盔甲不仅有胸甲,还有裙甲、护腿、护肩和护臂。正面防护十分完善,算得上是全身甲了。

不过这盔甲只有正面防护,侧后方没有钢板。李植的部队一般都是正面对敌,侧后方的防护就交给战友了。

李植相信士兵们如果穿着这样的一套板甲,鞑子的弓箭手根本射不穿。士兵们就算挨上十几箭,大概也只是破点皮的小伤。如此一来,鞑子靠骑射的老办法就根本拿虎贲师没有办法了。

不过这种盔甲比较沉重,足足有三十多斤。平时行军是无法穿戴的,必须由辎重车队携带。这样倒是增加了对辎重队的要求。好在李植历次战斗中缴获的骡马十分多,有足够的马车,这也不算是大问题。

在盔甲作坊里,李植把一套新做出来的全身甲挂在一百米外,用一把没有拉膛线的燧发枪射击。

李植没事时候也经常拿步枪来玩,装弹上膛也十分熟练了。他用了十几秒就装好了子弹和火药,把滑膛枪对准了全身甲。

“啪”一声枪响,圆形铅弹射中了胸甲左侧,在钢甲上打出了一个凹陷出来。不过那凹陷不大,也就几毫米深,想来不会对穿戴者造成大的伤害。

李植想了想,又把射击距离缩短到七十米,再次装弹射击。

又是一声枪响,子弹击中了钢甲右侧。子弹还是没有击穿钢甲,在钢甲上打出了一厘米深的凹陷。不过钢甲不是贴身穿戴的,本来就和皮肤有一定的距离,料想一厘米的凹陷也不至于让穿戴者受重伤。

李植再往前走了二十米,在五十米的距离上朝钢甲开火。

只听到“哐”一声巨响,铅弹射穿了钢甲。挂在木架子上的钢甲受到剧烈的震动,掉了下来,哐哐当当地掉在了地上。

李植取来钢甲检查,发现铅弹在钢甲上打出一个洞口。

看来在五十米的距离上,一般的滑膛枪也能击穿三毫米厚的钢甲。以后若是遇到红毛,不能让红毛接近到五十米射击。一旦让敌人在五十米内和虎贲师对射,即便装备这样精良的钢甲,也会造成大量的伤亡。未完待续。
------------

第三百四十章 天津一镇

转眼,已是崇祯十三年七月。(wwW.80txt 无弹窗广告)

乾清宫内,盛夏的热浪席卷各处。一个小太监正举着大扇子为朱由检摇扇祛暑。但朱由检的脸上,却是一片铁青,仿佛挂着寒冰。

朱由检手上握着杨嗣昌从襄阳发来的塘报。虽然杨嗣昌在那塘报里百般辩护,却依旧掩饰不了连番大败的局面。

张献忠败了两场后,蛰伏在兴归山中,逐渐收拢溃卒恢复了实力。在张献忠最脆弱的这几个月,左良玉、贺人龙等明军将领养贼自重,只在山外坐视,没有一支官军真正深入深山歼灭张献忠。

六月,张献忠在大山中休养了两个月后,杀了出来,往四川攻去。与此同时,在大山外包围张献忠的官军却是莫名其妙地士气低迷,疫疾横行。张献忠的贼军仿佛下山猛虎,在川东楚西的两省交界处大杀八方。

六月初九,张献忠在川东的土地岭大败京营总兵张应元,副将汪云凤部,全歼五千余官兵,斩副将汪云凤。

六月十七,张献忠乘胜攻击驻守黄泥隘,竹菌坪的四川总兵秦良玉和四川副将张令。久有勇名的张令在战场上被弩箭射死,三万官军大溃。秦良玉收拢溃兵再战,官兵又溃。秦良玉只身一人逃往重庆。

六月二十六日,张献忠装作粮饷不足,以计谋将四川巡抚邵捷春诱入深山。邵捷春一入山,伏兵四起,他新募集的两万新兵被几万流贼团团包围,几乎被全歼。邵捷春力战不敌,战死于军中。

短短一个月,杨嗣昌夸口一片大好克期平贼的局势就变得一片狼藉。[棉花糖小说网-ouoou-->
------------

第三百四十二章 强军

九月三日,李植整军出发,援剿流贼。( 无弹窗广告)

杨嗣昌听说李植的火铳制作精良,从来没有炸镗的风险。火铳火力很猛,七十步外可以破甲。而且李植的新兵训练每三个月就要打废一支火铳,所以士兵们的射术都十分高明,七十步上弹无虚发。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