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工程师 (米酿)



如今李植的下属们对李植的新发明已经习惯了,甚至连李植怎么会想出这些发明都懒得问了。总之津国公就是有数不清的好点子,这些点子随便一个拿出来,就是能改变一个行业的大发明。

津国公就是这么神奇,没什么好问的,跟着津国公干便是了。

李兴哈哈一笑,大声问道:“大哥,什么叫作拖网捕鱼?”

李植笑道:“说起来也简单,就使编制一个园锥形大网或基本呈园锥形的囊状网,使用轮船将大网拖行在水中。在拖行中使渔获物进入囊中,藉以达到捕捞的目的,这种网就叫拖网。”

李兴想了想,说道:“这物事听上去就很厉害,把网拖着走,那海里的鱼岂不是一下子一网打尽了?”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这种拖网的捕捞效率是极高的,可以大幅度提高渔民的收入。”

####

六月十八日,李植将第一个拖网运到了大沽口,和渔民一起往船上装网,安装好了这个时代第一个拖网。

和一般的撒网捕捞方式比较起来,拖网作业对网的强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李植在主要的网绳上使用了钢丝绳加强全网的强度,所以调用了铁匠来进行拉丝拧绳。钢丝绳的材料选用的是最好的坩埚钢,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降低绳子重量。

拖网渔船需要拖船有一定的航速,船只马力对最终的捕捞效果影响很大。所以李植在这个时代的第一艘拖网渔船上装了明轮和蒸汽机。这艘风帆渔船的原吨位大概是二百吨,装上李植的蒸汽机后最大航速有十二节,可以拖着大网快速前进。

拖网渔船可以分为双拖作业和单拖作业。双拖作业的效率更高,但技术配合上要求更高。单拖作业要在船上加装桁架从而使网具在船尾张开。李植考虑到目前渔民还是第一次使用拖网,采用了单拖作业方式。

由风帆渔船改造而成拖网轮船驶出了大沽港。开进了一片开阔的水域,渔民们按照李植的指导,将拖网从船尾放进了大海里。

那渔船的船老大反复打量李植的大网,问道:“国公爷,怎么你这大网的网眼这么大?这好多鱼都要从网眼里漏走了!”

李植笑道:“有了这拖网捕鱼技术,以后你们考虑的就不仅是怎样多抓鱼,而是要考虑这片海域有多少鱼给你们抓了。网眼大漏掉小鱼,这片海域的渔业资源才会源源不绝。”

船老大却不太相信李植的拖网有那么可怕的效果,听到李植的话没有吱声。

拖网被渔民们放入水中,轮船快速行驶,拖行了半个小时,李植大喊一声:“起网!”

渔民们转动李植设计的绞盘,将几十米的大网捞了上来。那大网被拖上来后,渔民们一个个眼睛发亮。

只一网,拖网就捕获了上百条的大鱼。

网里的鱼全是大鱼,在网里活蹦乱跳,拼命想跳出罗网,把整个船甲板都变成了一个跳动的舞台。

这要是捕一天的鱼,那岂不是要收获几千斤的海鱼?
------------

第五百九十九章 赊购

渔民们看着船甲板上跳跃的海鱼,一个个喜不胜收。

渤海中有各种海鱼,名贵的如黑头鱼,一斤可以卖到二百文钱一斤。常见的如海鲈鱼、梭鱼,批发到市场上也要三十文钱一斤。即便是按照海鲈鱼这种最贱的鱼种计算,两千斤海鱼也价值七十两银子。

按照这第一网拖网捕鱼的效率,一艘二百吨的渔船三十三名渔民,一天就能捕捞二千多斤海鱼。使用保鲜技术处理活鱼后,头天打的鱼第二天还是活的,可以连夜卖到天津和山东的沿海府州县去。

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平均下来渔民每人半天就能赚二两银子以上。

半天就赚二两银子,这是多夸张的产量啊?一个月下来,一个渔民岂不是要赚五十多两银子。当然,按照船上的规矩,五成捕捞收成归船老大,剩下的五成才归渔民分。但即便如此,这样的产能下大家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国公爷这轮船拖网捕鱼设备复杂昂贵,可能渔夫们的分成比例会远低于寻常渔船。但无论如何,渔民们总是会比以前多赚一些的。

渔民们一个个欢喜起来,开始从拖网里抓鱼,把鱼绑成“弓鱼”保活。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兴奋无比的笑容,仿佛看到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就在眼前。

船老大却比这些渔民考虑得多一些,他走到李植面前,恭敬地作了一揖,说道:“国公爷,小民有眼无珠,刚才没看出来这拖网的霸道。”

李植笑了笑,没有说话。

那个船老大说道:“国公爷这拖网捕捞法要把帆船改造成轮船才能捕捞,不知道这蒸汽机一台多少银子,改造一艘渔船要多少银子?”

李植说道:“蒸汽机要三万两银子一台,如果现银买卖,你们是买不起的。”

船老大被李植报出来的价格吓了一跳,吸了口凉气。

顿了顿,李植说道:“我会允许你们赊购改装好的轮船和捕鱼设施。渔民们自由组合,组成捕鱼小队,每个小队二十人到三十人,每个小队向本公赊购一条拖网蒸气渔船。捕鱼小队欠本公的钱记在账上,以后每个月还一次钱,五年还清。”

船老大听到李植的安排,眼睛一亮。这年头渔民十分贫困,他即便有自家的渔船,一个月也赚不到三两银子。

而如果按李植的安排,一个月可以捕捞几万斤海鱼,一个月一、二千两银子的收成是跑不掉的。那样一来,要不了两、三年,“捕鱼小组”就能清偿买蒸汽机和轮船的钱,接下来的收入就是净赚了!

那渔民们岂不是要鲤鱼跳龙门,一夜间暴富?

这个船老大虽然精明,却还是不大懂市场,高估了蒸气拖网渔船的未来收入。

渔民们靠大量捕捞赚一点辛苦钱是肯定能赚到的。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捕鱼业,海洋中的大鱼会越来越少,捕捞船只的单船产量也会不断下降,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网下去就使上百斤。

同时,随着蒸汽渔船的普及,渔业总捕捞量不断上涨,最后会造成市场上鱼价的滑落。可能到时候海鱼就不是三十五一斤,而是只有十五文钱一斤了。最后肯定会让渔民们的收入回归到天津百姓的平均水平。

当然,生产力提高,海产品大量涌入市场,最后得利的是天津和山东的消费者。随着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天津和山东的居民的蛋白质摄入量将极大提高。

李植笑道:“你们日子会比现在好不少,可能会比农民的生活更好一些,但暴利的大钱是赚不到的。”

船老大愣了愣,想了好久,才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不过他还是很高兴,走到正在处理活鱼的渔夫面前大声吼道:“大家听好了,国公爷说了,说要让我们赊购这种蒸气渔船!大家要过好日子了!”

渔民们对视了一阵,满面的笑容,大声欢呼起来。

####

从渔船上下来,李植回到范家庄,开始琢磨怎么提高蒸汽机的产量。

据崔昌武统计,天津和山东有渔民一万多人。这些百姓若是都用上蒸汽轮船拖网捕鱼,李植就要造上一百多台蒸汽机,这对蒸汽机作坊的产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台蒸汽机可以卖三万两银子,其实成本不过几百两银子。如果天津和山东的渔民全部用上李植的蒸汽机,就是一百多台蒸汽机的订单,李植以后每年可以增收几十万两银子。

这可是一笔大钱,李植无论如何要赚到。

要快速生产蒸汽机,按以前的那样师傅带徒弟手工制造是不行的。李植要推行流水线式的分工协作,招募新员工,将蒸汽机的各个零部件交给单人批量制作!新员工也许不懂得蒸汽机是怎么运转的,但是他们很快就能学会制造单个零配件。

不过如果使用流水线式分工协作,就必须统一工件的尺寸标准,这样可以防止大量次品零件的出现。所以李植要规范范家庄工厂的度量衡了。

李植先根据自己的身高,得到了一个长度的单位。

将这个长度单位细分,李植得到了米,分米和厘米的长度。

李植知道明代以五百九十七克为一斤,所以制作一个一斤的秤砣,规定一斤的重量。

做好了标准件,李植把蒸汽机作坊、步枪作坊、大炮作坊等各个作坊的上千名员工召集到范家庄外面的校场上,大声说道:“诸位工友,以后我们就要统一度量衡了!”

李植拿出一把米尺,大声说道:“这么长是一米!一米是一百厘米。”他又拿出一个三分之一米的尺子出来,说道:“三尺是一米。一米半是一步!”

李植搬出秤砣,说道:“这么重的一个秤砣,是一斤!”

李植正在说话,二叔李道从袖子里掏出一把尺子出来,和李植的尺子对了一下。

“国公,尺寸不统一会有很多问题,我早就在步枪作坊和大炮作坊里统一尺寸了。我们用的一尺比你这个一尺短一点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