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道 (隔壁老黄哥)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隔壁老黄哥
- 入库:04.13
第一千零四四章 【铁浮屠】
但可惜的是,这家伙也忒好运了一些,既没摔断脖子,也没断手断交,在地上滚了几滚后居然又爬了起来,还迅速攀上了一旁赶来驰援的银乌鲁的马背,迅速脱离了战场。
岳飞瞧见这一连六箭都没能将金乌鲁留下,并且还让他跑出了百步之外,便也没再放箭追击,毕竟这百步穿杨说的是打固定靶,而不是打移动靶,何必浪费箭矢。
待得岳飞归阵,自然引得辽阳城上欢声如雷,虽然岳飞这一战没能阵斩,但至少也打得金将屁滚尿流,狼狈逃回。
待看得金乌鲁和银乌鲁二人都跑回金军阵前后,岳飞便也再次上前叫阵,结果金军阵中你看我、我看你的,再也五人出来应战,不久也就瞧着那穿着文士袍服的完颜赤里达空着双手来到阵中传话道:“我大金要求与宋军骑兵交战,双方各出千骑,一决雌雄,如何?”
一瞧金军怕了单挑,然后要改约群架,黄杰转身与众将领商量一番,便也准了折可适所请,命他领千骑出战。
旋即,也就瞧得辽阳城门再次开启,一千骑折家军迅捷而出,便在城前摆成了一个铁甲森严的铁甲骑阵。
而金军那边,也就瞧见正对辽阳的十多个千人规模的步卒方阵缓缓往两翼移动,随后从后军方向走上来一队同样身着重甲的骑兵。只是这些重甲骑兵甲胄瞧起来尚有些杂乱,并不如宋军这般整齐划一,而且瞧得出骑兵当中既有手持盾牌麻扎刀者,也有持弓拿枪者,怎么看怎么都觉得应该是一支混编骑兵。
可是,如今又不是两军在野外打野战,而是堂堂正正的城墙约架,既然约定骑战,实打实有近三十万兵力的金军不可能凑不出一千个都拿盾牌麻扎刀的重骑兵吧?
对此,瞧着金军的千骑人马尚在前阵整队,黄杰忙去寻了准备亲自带队冲杀的折可适道:“折将军,本王瞧金军这支队伍远近混杂,只怕金人或会用什么蹊跷战法,将军可有什么准备?”
这阵前约战,双方指明派出队伍来打群架,其意义也如斗将一般,主要用于展示武勇激励士气,所以并不能用什么战术计谋,更不能搞什么一哄而上打烂账,凭得惹了天下人耻笑。
不过,这也并不表示双方就只能明刀明枪的去打,不能研究一些阵型或是小战术,折可适带兵经年,又是专业骑兵将领,什么花样他没见过。只是往金军骑军阵中一扫,便也瞧出了端倪,与黄杰笑道:“元帅勿忧,金人欲使之计,或是西夏铁鹞子惯使的连环马,破之甚易!”
所谓的连环马,也就是用铁连环(铁链)将数骑连载一起,史载:“(西夏)以铁骑为前军,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
听得折可适言,一旁的杨可世便也上前,指着金军阵前的骑兵道:“元帅,杨某观此军,怕是金国的铁浮屠,昔日在河北曾有幸与其一战,其战法倒也与西夏连环马无异。”
一说对方可能是“铁浮图”,黄杰倒也心中大定,毕竟折可适手下的折家铁骑,就是他按照在奇梦中所见的“铁浮屠”来打造的,算起来虽然是山寨,可得了后世黑科技加持的山寨版若是还打不过原版,这可就万万说不过去了。
所谓“铁浮图”,也就是女真重装骑兵的别称,他们护甲厚重,攻坚能力强。
在史书杨汝翼的《顺昌战胜破贼录》最早记载“铁浮屠”(“铁浮图”)。文中称,金兀术(也就是完颜宗弼)“自将牙兵三千策应,皆重铠全装,虏号铁浮屠,又号叉千户”,这“叉千户”便是指宗弼的侍卫亲军。
而在《金虏图经》又记载,金军“专尚骑”,骑兵是早期金国唯一的正规军,金军中所有的步兵都由汉人或签军充当,他们不是常备的正规军,其作用“惟运薪水,掘壕堑,张虚势,般粮草而已”,是不可能装备造价昂贵的重型铠甲的。
也就是说,穿戴此等重铠的不会是金军的步兵,而有资格穿戴重铠的只能是女真骑兵。当然这里要多说一句,金军骑兵的主力一般分为轻型和中型的左右翼骑兵“拐子马”,和主力中的精英部队重装骑兵“铁浮图”。
古代重甲十分昂贵,不可能大规模装备,而由于重骑兵在承受铠甲重量的同时,还要进行战斗,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拥有超人的体魄。见诸南宋史籍,凡提及“铁浮图”,必会称其“常胜军”、“精锐特甚”、“所向无前”诸如此类等等,其身份也应当不同于一般的女真骑兵。
除此之外,才是“重铠全装”,战斗力和防御力都极强的重装骑兵。“拐子马”可以“或进或退,见可而前”,而“铁浮图”去必须“后用拒马子,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
与金军“拐子马”两翼包抄的战术不同,“铁浮图”的任务是正面攻坚,其扮演的角色宛如现代战争中的坦克,这也是为什么要以牺牲骑兵的机动性为代价而装备如此厚重铠甲的原因。
金军的“铁浮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某些不利于重装骑兵作战的场合,他们经常下马,作为重装步兵使用。
如汪若海所说“其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骑在马背上显然是无法攻城的。“铁浮图”重装骑兵下马攻城的事例还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四所载的绍兴四年仙人关之战,金军“人被两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
此外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也提到:“虏用兵多用锐阵,一阵退,复一阵来,每一阵重如一阵。重兵既多,,即作圆阵以旋敌人;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即下马步战,待其败走,上马追之,自用兵以来如此。”
又有史书称“兀术所恃,号常胜军。其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又曰铁塔兵,被两重铁兜鍪,周匝皆缀长檐,其下乃有毡枕。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后用拒马子,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以铁骑为左右翼,号拐子马,皆是女真充之。自用兵以来,所不能攻之城,即勾集此军。”
不过,在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率领手下十万大军和一万五千名拐子马、五千名铁浮图一起浩浩荡荡直奔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途中,铁浮图与拐子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直气势汹汹杀到长江边上的顺昌,顺昌守将刘锜带领士兵英勇奋战。终于将完颜兀术的五万大军和一万拐子马、三千铁浮图剿灭。完颜兀术带领部队撤退,途中遭遇岳飞的拦截,两千铁浮图与五千拐子马、三万大军被剿灭,铁浮图这支传奇部队因而覆灭。
第一千零四五章 【盘龙阵】
却也说听得眼前这支部队正是金军的“铁浮屠”,黄杰倒也回忆起往日在奇梦中所见,只是如今瞧来这支部队还未到达其兵种最为辉煌的巅峰。
单从士兵们斑驳不一的甲胄和身上杂乱的服色能够看出,金兀术(也即是乌朱这家伙)也才刚刚把这支部队草创的样子,一切都还在摸索的阶段。
对了,提到“铁浮屠”还想到了刘锜那小子,如今他在种师中手下固守西北,倒也几次请调想要来黄杰军中,却都被种师中扣着不放,说是此子若再好好打磨几年,或可以接了他老子刘仲武的班。
对此黄杰也自然不能抹了种师中的面子,这也才没把他调到身边,赶上这场将要熄灭金人荼毒之火的战役。
便也说,听得折可适说要这“铁浮屠”,黄杰自然要问破发,便也听得折可适传下军令喝道:“全军听令,上钩子!”
顿时便也见折家骑军纷纷从鞍囊中取出了一副铁钩模样的部件,便往手中的枪矛装上,使之变成了钩镰枪。
瞧见折可适的办法是使钩镰枪,正是如今西北边军用来破西夏连环马的正规办法,黄杰自然没了意见。他当初驰援东京勤王之时,也曾收了一个在《水浒》奇梦中有名之人,名叫金枪手徐宁,也曾叫他传授了一下所谓的“祖传钩镰枪法”,才也知道这长枪带的钩镰分个人武艺用的快镰和战阵搏杀使的铁钩两种。
而且说起来,徐宁的所谓“祖传钩镰枪法”也不过是太祖朝时指定的金枪班武艺,只不过传承百余年后,如今套路有些变形走样,所遗不复当年的繁多路数而已。
实际上,真要计较钩镰枪的出处,在真实的历史上先秦春秋时代士兵们喜用的战戈便是雏形,而若是考据野史,如《三国演义》中武将们也常常让士兵用钩镰枪和绊马索来设伏,同时评书《薛刚反唐》中也有罗家将教钩镰枪的情节。
因此大体上古代的演义家们认为每朝每代都会有金兀术一样的大发明家发明拐子马、连环马等先进战法来残酷蹂躏百姓,因此必须有各种好汉不用斩马刀之类的方便武器,而采用钩镰枪之类的神秘兵器来除暴安良。
至于钩镰枪在《水浒传》中借家言,乃是称后来的岳飞是凭借梁山好汉徐宁发明的钩镰枪大破拐子马的,不过《说岳全传》里却是明明白白的说了立功的其实是斩马刀。
相似小说推荐
-
魏延的种子三国 (常欢欢) 起点VIP2017-11-01 秦汉三国打完三国游戏,误点种子神器,魂飞三国,成为魏延!王侯将相有种乎?有种!万物皆有种!种子神...
-
崛起之宋末称雄 (晋城) 起点VIP2017-12-10 两宋元明穿越回到北宋末年成为宋徽宗第九子赵构,面对衰弱的腐朽统治,想要改变既定的命运&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