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宋道 (隔壁老黄哥)



想来这人应该是认识黄大郎的,便欣然跟了上去,果然走了几步后听他道:“某家吴亭,乃是学馆教习,日后称某吴教授即可。”

随后吴教授便简单介绍了一些学馆里的规矩,黄大郎自然唯唯诺诺的都应承了下来。

说起来,黄大郎说是张思之张老夫子收的关门弟子,可张老夫子如今早已经退居幕后成为了弘文学馆的管理阶层,所以黄大郎来学馆学习还是要跟吴亭的班,这就好比张老夫子是学校的副校长之类的领导,吴亭则是实际带班的班主任一般。

不过,虽然多数时间黄大郎的学习课业要听班主任的安排布置,但私下里却可以接受张老夫子的私厨小灶,大致也就是如此了。


第七十三章 【入学】

跟随吴亭认清了班级学堂所在的线路后,便直接进入了学堂。

此时倒也还未有教室的概念,所谓的学堂是一间较大而无梁柱的通屋,因为多开了两扇窗透光,因此也叫明堂。

也许是黄大郎心急来得早了,此时瞧看起来,竟是一人都没有。

如今各地的学馆中,也早就不流行跪席了,学生和老师都有矮桌矮凳可坐,可能因为黄大郎身材在同龄孩子中太过高大的缘故,吴亭便让他坐在了中间的位置上。

待黄大郎坐下,福寿乖巧的从他负责携带的文具里拿出了笔墨纸砚摆好便退了出去,吴亭便在师座上落座,随着正式见礼之后,便开始考校起黄大郎的学识根底来。

此时黄大郎倒也认出了当日在拜师宴上,这吴亭也是在场,却也不敢大意,小心的应答起来。吴亭的考校倒也是十分的中规中矩,先是对基本蒙学读物如《千字文》的抽默(口头背诵和默写),然后是经诗子集的解意,再到《春秋》和《礼记》帖目的校对,得到的结果也令吴亭满意,在蒙学基础这一关上黄大郎大概是满分过关。

至于更高级的课程,却是要到县学才会讲授,谁叫弘文学馆只不过是黄州城里师资力量最好的私立蒙学而已,越俎代庖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干的。

考核完毕之后,吴亭这才咳嗽一声,就瞧见明堂之外立时进来了十几个孩童,最大的可能有十一、二岁的样子,最小的也该有六、七岁,身上穿的衣服虽然都是学馆制式的青色儒衫,但如黄大郎这样束发的却没有,多数都是脑门顶上一撮毛(老版红孩儿的发型),也有刮光了前额顶门扎两支羊角辫儿的,这就让黄大郎的造型在人群中出现了鹤立鸡群之感。

说起来,宋时的家长都以给孩子剃这些发型为美,认为总角之年的儿童就应该是这种头式才对,便是再穷的人家,就算舍不得花钱请了待招(理发师),也会将自家镰刀磨的锋利自行DIY,差不多女孩过了十二岁,男孩过了十五岁后才会开始蓄发而束。

倒是黄大郎,因为从小就跟着的师尊没有这般恶趣味,所以早早就开始蓄发,加上本身品种优良个头又偏大,所以束起发的他看着就像小大人一般,如今杵在一群孩童里,不鹤立鸡群也就怪了。

不过也没办法,毕竟黄大郎才十三岁,必须按照规矩来,就算学馆有高级班何成人班,也不是他想跳级就跳级的。

于是乎,黄大郎只能耐着性子,开始跟着一帮同样乳臭未干的同学们晨读起来,而内容便是脍炙人口的《千字文》了。

不过,读到差不多过了大半的时候,一个胖胖的身穿锦袍的成年人却是从门口躬身溜了进来,然后悄无声息窜到了明堂最末的角落里坐下。

因为第一次上学,对什么都好奇的黄大郎自然不会错过,待他看清了来人的容貌后,不由也是一愕,这胖子居然是前不久还叫嚣过要砸了自家脚店的曹衙内,眼瞧着他用正常人都难以企及的速度和敏捷身姿移动到了教室最末的座位,黄大郎还真是大吃了一惊啊!

一篇千字文读完,由头至尾诵读了一遍花了差不多一刻时辰,晨读过程中一直闭目养神的吴亭睁开眼后似乎也没注意教室里多了点什么,便开始叫上一个个的学生开始抽查课业。这过关的倒也坦然,过不了关的也就吃几下竹板煸肉,只是黄大郎新来的这个班级蠢蛋还真是不多,也就几个年纪偏小的孩子在背书和解意时答得有些磕磕绊绊挨了几下,其他人多是一口气顺利过关,直到吴亭叫一个名字叫做曹阿宝的人,好戏才算开场。

“曹阿宝!曹阿宝!”吴亭连续叫了三声后,躲在教室最后面的曹衙内这才不得不起身来到前面,道一句:“先生可是叫某?”

吴亭看他,却道:“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

“嗯?”曹衙内一愣,却是搔了下脑袋蒙了,吴亭又看了他一眼,点了一个叫做罗子良的名字,然后一个梳着两根小辫不超过十岁大小的孩子起身答道:“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这段话出自《礼记》《儒行篇》,内容含义是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先生的衣服,大概是儒者特有的衣服吧?”孔子就回答说:“我小时候住在鲁国,就穿鲁国的逢掖之衣;长大了住在宋国,就戴殷代的章甫之冠。我听人们说:君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学问要广博,衣服则入乡随俗,不求与众不同。我不知道天底下还有什么儒服。”

不过,眼下瞧着曹衙内身上的锦袍和教室里同学们身上穿的衣服,显然吴亭抽这段话考的不光是背诵,吴亭当下也不客气,拿起了戒尺道:“手来!”

曹衙内也是光棍,伸出左手的同时抬眼望天,啪啪啪十下戒尺打完坑都不吭一声,虚虚叉手行了礼后,便回了座位。

黄大郎悄悄看他去,见他面色虽然无恙,但左手还是微微颤抖,然后他右手从袖囊里摸出了一个小囊往左手心一放,脸上的肥肉微微一抖就露出了舒服的样子,估计他那小囊里装的应该是冰。

曹衙内显然是这个班级里尾大不掉的那支尾巴,打完了他,检查课业这一关也就算是过了,随后吴亭拿起书本,开始讲起了《礼记》的《大学篇》,并且主要讲的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这一段。

黄大郎听来,也明白吴亭暗中告诫之意,心中渐渐对这吴教授充满了敬畏,倒是那曹衙内,一手撑额斜望着窗外,一手挖着鼻孔,不知在想些什么。


第七十四章 【新同学】

吴亭的讲学,用时差不多一个时辰,虽然听起来平淡,可其中却蕴含了许多黄大郎未曾接触过的东西,或许这就是集体蒙学教育和个人教育存在的差异。

眨眼这日头就上了中天,热浪也透过明堂顶上的厚重瓦片传递下来。学馆原则上不提供晌食(午饭),不过能够来学馆上学的人家非富即贵自然也不差这餐饭食,当吴亭布置完今日的课业离开后,门外呼啦啦的就进来一大群的书童仆人老妈子,就在同学们的桌子上摆开了宴席。

没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宴席,黄大郎看看自己面前单独的食盒,又看了看别人桌上平均都得有三件,觉得“叹为观止”这个成语发明出来的确是很有见地。荤素各五味的菜盘、净手的水盆、冷热羹汤分开的阴阳盘,还有装满果子汁的漆壶,黄大郎眼瞧着隔壁那位头上留着典型一撮毛的李同学家人将他的桌子摆成了锦簇花团,就连他面前足有一尺长的筷子看起来都应该是象牙的,作为黄州最大的绸缎和盐茶商人家的独子,李同学的排场倒也实至名归。

不过,看他咧着嘴的样子,似乎对眼前的席面还有些不满意。而其他的同学们似乎也不太关心今天刚来的新同学黄大郎,只是自顾自的对付起自己桌上的晌食,全班唯一没有准备吃食的似乎只有坐在最后的超龄同学曹衙内。

黄大郎今日是第一天上学,虽然来之前有不少人都跟他说了上学的必要注意事项,但吃午饭这个事情还真没人说,所以他也收了心思,打开了食盒一看,倒也觉得菜色还算丰富:一尺见方寸半高的漆器食盒里小半是蒸好的小米饭,饭上面还压着一个切开的咸蛋,另一半倒是足量并且热气腾腾的东坡肉,不过却不是四四方方卖给客人吃的那种,而是制作东坡肉时分割出来的零碎边角,此外肉上面还盖着几条烫熟的青菜叶子解腻。

可谁知黄大郎才吃了几口,就觉得自己的左侧光线突然一暗,一个胖大的身子就站到了桌前,还没等黄大郎开口,就听见这身子里突然爆出了叽叽咕咕的肠动之声。

“咦!这位学弟,你这饭食可是从哪里买来?这红肉可是东坡肉?”黄大郎抬眼一瞧,除了曹衙内还能有别人?可随即就见曹衙内一边说话一边伸手过来,本是指画的手势突然就毫无违和感的变成了捏拿,就瞧他迅速捏起一块拇指大的肉块迅速塞进了嘴里咀嚼了几下就吞了,还舔了舔指头上的肉汁道:“嗯!果然是东坡肉,莫非你家的厨子已想出了制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