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射箭的精准程度,这自然是箭术的核心要求,一般情况下一定要射中靶子的红心,因为是一百二十步开外,又是在骑马侧射,所以太史慈出的题目里没有强调一定要射中靶子的红心,哪怕射中靶子的边缘也算过关,但对魏延和太史慈这样自信的箭术高手而言,非要射中红心不可。
一个是射箭的劲道,寻常人力气不足,拉不开硬弓,别说射中一百二十步的靶子,怕是百步外的一人无法环抱的杨树都无法射中,因为弓太软射出的箭力道太差,飞到半路就坠落下来,太史慈提出一百二十步,自然是以己度人,他觉得自己能够做到,想必天下闻名的魏延也能做到。
实际上,整个大汉能射箭超过一百步还能正中目标的武将都不超过五十个。
这个时候,迈出一足为跬,迈出两足才是步,跬就是后世的步,现在的1步实际上是后世2步,五尺为步,一步等于五尺,而汉时一尺大约相当于后世的.35到23.75厘米,取平均值,一尺相当于22厘米,一步大概相当于后世的1.1米,120步就是132米。
一个是拉弓放箭的速度,这个也是箭术方面重点要训练的,若是能在相同的时间内比对手多发出一支箭羽,就能锁定胜局。
魏延身为主公,考虑问题的角度自然是高屋建瓴,他发现这个竞赛题目可以推广起来去考虑将士们在骑射上的综合能力,便欣然命徐晃把这个题目记下,留待以后军中大比武时做竞赛题目。
太史慈出的题目,自然由太史慈先来。
他骑着一匹白马,在场外溜了一小会儿,然后纵马飞驰而过,嗖嗖嗖,三个箭靶的红心上,中了五只箭羽,只有一支箭羽稍微偏离了红心,在靶子的边缘。
太史慈一脸平静,徐晃却赞赏地看了太史慈一眼,因为徐晃以自己多年射箭的经验判断,若是自己上场,也无法做到五只箭全都射中靶子红心。
轮到魏延上场了。
他飞身上了乌骓马,他跟乌骓马很有默契,根本无须事先遛马,他策马来到百步距离的开头标识,开始纵马飞驰而过,六息之间,百步已过。
乌骓马如同一道黑色闪电从三军将士眼前飞掠而过,在场围观的人们根本看不清魏延开弓放箭的姿势,却已听到弓弦响动如霹雳,箭羽射中靶子红心发出的嗖嗖声响。
校场上的三军将士欢呼雷动,原来那三个箭靶上每个靶子上都中了两箭,每箭都是正中红心,赫然是六箭连珠。
太史慈不禁瞠目结舌,他本来以为自己的箭法已经到了无法提高的地步,没想到真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看来自己的箭法还有很多提高的地方。
演义上,魏延可是箭术高手,他的丰功伟绩就是,射掉曹操两颗门牙!
“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
可跟吕布、黄忠、太史慈、赵云等超一流箭术高手,还是略有差距。
这一世,经过种子神器的培养,现在他的箭术水平已近满分,还比吕布、太史慈、黄忠、赵云他们还强一点。8)
第334章 【太史慈完败】
现在,轮到魏延出题目了。
他想起此前吕布辕门射戟的事迹,便命人拿来一枝戟,放在一百五十步开外,笑问太史慈道:“子义,能不能看到戟上的小枝?”
太史慈眯起眼睛:“主公,末将能看得到。”
魏延笑道:“我们就射一下戟上的小枝,每人射十箭,射中多者获胜!”
魏延出的题目,自然是魏延先发。
大家都以为,魏延要下马站在平地上去射,因为那样射箭才能射得平稳,但魏延还是稳稳地端坐骑在乌骓马上,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箭头略略朝下。
魏延断喝一声:“着!”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戟小枝。
校场上的中央将士,齐声喝采,连徐晃和太史慈都不禁抚掌赞叹。
如是这般,魏延射出十只羽箭,都射中了画戟的小枝。
轮到太史慈,他原本轻松自如的表情开始凝重起来,他骑在白马上端着弓箭瞄了一番,也许是跟胯下白马配合不甚默契,白马在乌骓马身边有些战栗,那微微的抖动严重影响了太史慈的发挥,他只好跳下马,站立在平地上。
太史慈上身挺直,两腿弓成箭步姿势,弯弓如满月,握弓的右手坚硬如铁,左眼微闭,左手一松,箭如流星,叮当一声,正中戟的小枝,一连六箭,每箭必中,太史慈不甘于此,继续张弓搭箭,可他在专注地射出前面六只箭羽的时候已经消耗了部分精力,使得他的精神不能再继续那么专注下去,随后的四只箭都擦边而过,没有射中小枝。
太史慈两战皆负,看似是在千军万马前丢了颜面,实际不然,在场的三军将士都以崇敬的目光望着太史慈,因为在十万军中,能够跟魏延同场竞技箭法的不过只有徐晃、甘宁、马忠等寥寥数人而已,其他大部分将领的箭法根本无法出场,太史慈的箭法犹在甘宁、马忠二人之上。
太史慈输给魏延,输得心悦诚服,他躬身笑道:“主公箭法通神,末将自愧莫如。”
魏延笑着摇摇头道:“校场竞技都是射的都是不能躲闪的死物,而战场上射杀的都是狂飙而行扑朔变幻的敌军人马,更为考校箭法,只有比赛射杀活物,方能显出真正的箭法。”
徐晃在一旁笑道:“主公,不如我们去打猎,您可跟子义比一比谁射的猎物多。”
魏延正要点头,徐庶在一旁劝道:“主公,此时野外禽兽多孕,若去射猎,必伤母兽,一箭两命,有违天和,不如等秋高气爽才行田猎吧。”
魏延点头称许道:“元直言之有理,那就罢了射猎之议。”
魏延转身问马忠:“我们第三回合比箭的题目,你可曾想好?”
马忠笑道:“主公,您想与子义将军比赛射中活物,可以飞动之物代替。”
魏延微皱眉头:“飞动之物是什么?”
马忠微微一笑道:“可命一位善射之人射出箭羽,主公与子义一起从侧面射前面的箭羽,谁能把之前那一支箭射落,谁就算胜利。”
若说射人射马射飞鸟射狡兔,都司空见惯,但这样以箭射箭的比法,还真是头一次,魏延顿时来了兴趣,目视太史慈:“子义,我们再来玩一下吧。”
太史慈笑道:“主公既有兴致,末将愿意奉陪。”
魏延瞩目徐晃:“公明,劳烦你来射出那一箭。”
徐晃也兴致勃勃道:“末将遵命!”
徐晃纵马冲出,张弓搭箭,射向刚才那三个靶子,箭如流星,三箭皆中靶子的红心。
很显然,太史慈一箭都没射中,不然那三支箭准会被太史慈的箭撞落尘埃。
在场的将士都只看到太史慈射出的箭羽没有碰到徐晃射出的箭羽,掉在地上,他们都看不出所以然,因为徐晃射出的箭和太史慈射出的箭都快若流星,寻常人的眼睛根本看不出那箭羽运行的轨迹。
魏延却看得清楚,在太史慈张弓搭箭从一侧射向徐晃射出的箭羽的一霎那,魏延发现太史慈原本拉开了弓,弓如满月,但他却是看着徐晃射出箭羽以后才开始放箭,当太史慈的箭羽射到徐晃箭羽运行轨迹之时,徐晃射出的箭已经过去了,太史慈射出的箭羽的箭头连徐晃的箭羽尾部都没碰着。
魏延知道了太史慈三箭不中的原因,心里就有数了,不能等着徐晃的箭射出去自己才开始射箭,必须要对徐晃的箭速、自己的箭速、相距的远近有个通盘的考虑和计算,同时要先尽量让自己跟徐晃同时射箭。
魏延眼睛眯了起来,他看到徐晃掌中的弓已经拉成了满月状,魏延也把弓拉成了满月状,徐晃的腕部有一丝轻微的抖动,魏延不再盯着徐晃看了,而是稳稳地射出一支箭羽。
铛地一声,魏延射出的这支箭羽将徐晃的箭撞飞,两只箭羽一起落在地上。
徐晃不慌不忙,又拿起一支箭羽,发射出去,铛地一声,又被魏延的箭羽射中,落在地上。
到了第三次,徐晃巧妙地射出了一个略带弧形轨迹的箭羽,还是被魏延射出的箭羽击中。
徐晃射出的三箭均被魏延击落,徐晃脸上并未有半点惭愧,反而是一脸喜悦,因为徐晃身居军中高位已有数月,已经懂得一些做官的窍门,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便是,如果不会溜须拍马,那能做到的就是千万不要给上司难堪,若是自己这三箭射出去,主公都击落不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下了不台,主公即便再宽宏大度,也会有其他对主公忠心的将领憎恨自己,阻碍自己的官路,现在这个结果真是皆大欢喜。
跟徐晃的愉快心情一样,校场里的将士都被魏延神乎其技的箭术折服,全都大声欢呼起来,齐声赞叹他们的主公。
相似小说推荐
-
战国之赵氏春秋 (邑倾尘) 起点VIP2017-11-04 上古先秦重生战国,成为赵国的太子丹,看我如何赵鼎江山!“人屠”白起对阵李牧,赵括...
-
大唐宝鉴 (春风绿了谁家) 创世VIP2017-10-25 架空历史我本一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这是一个小男人在大唐不得不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