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想法在李世民看来还很稚嫩,甚至有的有些想当然;不过十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他能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意见已经让夫妻二人十分感动。
特别是书信的末尾,李承乾的拳拳赤子之心,对父母的孺慕之情跃然纸上,深深地触动了李世民心中的柔软,让他更加的感动。
程知节安排好了江南商会的事情,就将江南和岭南两道的郡守都召集了过来。
大家在节度使衙门坐好,这一次老程已改以往和善的样子,他正襟危坐,黑着脸表情严肃。
盛彦师作为他的助手,讲解着图书馆规模,收藏图书的数目,以及借阅保管的方式。最后盛彦师道:“奉了太子殿下的命令,我们必须在半年之内将图书馆投入运行。但时候我将作为太子殿下的特使检查各郡的执行情况,如果那个郡没有达标,除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郡守也就地免职。
同时各郡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后,还要安排手下各县的普及,业也务必在半年内完成。完不成的县令免职,郡守考核最低。”
这些郡守们一听,一个个表情不一,有的心情沉重,有的战战兢兢有的暗暗下定决心好好地表现。
世家的官员已经接到家族通知,他们已经和皇帝达成协议,同意在这些地方开办图书馆,普及基础教育。这就相当于放弃了江南和岭南等地区。
不过家族还是让他们尽量的拖延,能拖一天就拖一天;他们这次来也是编制了各种理由,想来讨价还价的。没有想到这两个家伙这么狠,开口就是撤职,闭口就是考核差等,根本就是要断了他们的前程。
他家心思电转,自己的前程重要谁愿意为了家族都放弃的地方,再和皇帝拼命?
于是大家纷纷表示同意,也都表示会全力支持教化推进。程知节默然的点头道:“我会随时跟进工期的进度和质量,进度慢的还有不达标的都将进行通报。
另外你们回去统计各县各郡的读书人数量和信息,我会专门派人培训并分发教材,由国家出资安排他们到各乡镇进行扫盲,并每半年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考核和奖惩。”
众位官员答应一声,没有心思多待;都急急忙忙的回到了自己的属地开始安排教化任务。
接下来一段时间修路的事情程知节扔给了史无畏,图书馆和蒙学建设安排给了盛彦师。他自己则带着一家人以及李承乾顺着大运河一边考核一边游览,就来到了江都。
现在江都这里已经完全推行一年两熟的稻种,加上水利便利,粮食价格很低,家家都不少的余粮。
李承乾十分高兴程知节道:“老师,江南这么多的粮食,如果咱们采购过来全部运到北方去,不是能很好的平易北方的粮价,北方的老百姓也都能吃到便宜的粮食,就再也不会有饥荒之虑。当年您在这里推广岭南的三季稻真是功德无量。”
程知节微微一皱眉道:“殿下,你想过没有如果大批量的稻米一下子运到北方。粮食价格暴跌,谁会受到损失?”
“损失?为什么会有损失?”李承乾有些诧异。
程知节笑道:“殿下请想,如果粮价大跌,那些粮商们还有种粮为生百姓会怎么样?他们会赔的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也会造成局势的不稳,和饥荒又有什么不一样?”
“啊?”李承乾有些接受不了,他焦急地道:“老师那可怎么办?难道我们就干看着这些粮食发霉?”
程知节笑道:“现在北方的粮价还是有些过了,我们可以适当的运过去一部分打压粮价。剩余的我们想办法就地消化;我准备联合江南商会试着酿酒或者进行深加工。这样咱们就可以消化这些粮食,也不会对北方的粮价造成太大的冲击。”
李承乾默默点头,躬身道:“学生受教。”程知节道:“殿下,你以后可是要掌握整个大唐,所以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可是一人计短,多人计长,以后殿下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样就能不偏不驳,少犯错误。
还有殿下时刻在脑子中记着做一件事,是不是对天下百姓有利,是不是对大唐有利,如果是肯定的就下定决心去做,如果没有就需要好好地考虑一下。
当然殿下一定要避免急躁,不能急功近利;像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本来是一件有利于天下的事情,最后却搞得天怒人怨,天下大乱。所以真请陛下做任何事都不要一拍脑门就决定,而是要三思而后行。”
李承乾点头道:“老师说的是老成谋国之言,承乾谨记。”
“好!太子殿下听得进去,也不枉老臣一番苦心。殿下你看怀默他们都在船头玩耍,你也赶紧去吧!玩也是你们学习成长的一部分。”
李承乾答应一声,快步的跑了快出去。
船队顺着大运河进了江都,这里经过宇文化及的叛乱,和李子通等反王的连番摧残已经有些破败。程知节他们进了城,依然是没有直接去拜访各地的官员,几人乔装打扮到周围的县城乡村去访查。
江都虽然有些破败,不过毕竟是皇帝待过的地方,这里的文风比其他地方兴盛很多,乡镇的蒙学基本都已经普及,有很多人也都愿意夜间来学习一些文字。
还有各县的图书馆中人满为患,每天来借阅的人都排起了大长队。
对于这个状态程知节非常满意,他们暗暗记在心中,准备将江都作为典型向江南,岭南两道推广。
在江都等地考察一番之后,众人弃舟登岸然后一路向南进入了岭南地界。本来应该是一片莽荒的岭南,却是生机勃勃。田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特别是随着他们向南,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这里的蒙学基本都已经普及,还有很多的人家请了私塾先生到家了教学生文化。在城中不仅图书馆人满为患,就连遍布的大小书店都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这里的文化氛围很浓啊?”李承乾等人不住地感叹,程知节也是默默点头,不愧是李靖全部心血治理的地方,果然与别处有不相同。
他们随着如织的人流进了番禹城,这里是商业的天堂,每天的人员流动比长安还要打;大小的客栈基本上都已经客满。程知节等人也不得以直接去了番禹都督府。
------------
第五百零三章 李世民来了
东方玉梅等人在山东的时候一直都在往北边游玩,还真就没有怎么去过南面,特别是这里已经几乎到了大唐的最南端。不同的风光,不同的物产,更是让他们流连忘返。
现在的广州都督是深的程知节器重的马周,马周虽然年纪不大,不过能力出众,特别是经过杜如晦等人的教导,已经越来越有一带名相的风范。
听说程知节来了,他顾不得整理衣冠,一路飞奔着就跑了出来,到了外面纳头便拜。程知节哈哈大笑赶紧把他扶了起来道:“一转眼小马周都已经这么大了,听说你和自己的妻子谢清还有一段故事,快讲来给我们听听。”
马周脸一红道:“郡王不要取笑,我和谢清虽然相遇于偶然,不过一同随着张鼎大帅跑了一趟南阳,倒也是患难夫妻。”
程知节笑道:“好啊!你们这也算是旅游结婚了,真是让人羡慕。等这一阵子忙完了,卸下包袱我们也随着张鼎大哥远航一趟,看看其他地方的风光。”
崔瑜等人一听眼睛就是一亮,她们现在的眼光也是与众不同,但是海外去得还真不多,如果能够出去看一看,也算是不虚此生了。
马周将大家请进了屋里,小孩子们跟着仆人到处去乱跑,程知节等人分宾主做好,马周的妻子谢清也出来和大家相见。
谢清早就从丈夫的嘴中听说过这位混世魔王,今日见到了真人也有些兴奋。她虽然已经放弃了家族的产业,全身心的投入到辅佐马周身上,等见了程知节,还是不由自主的向他讨教些商业上的问题。老程也不见外,将自己知道的倾囊相授。
“马周,你在这里做的不错,岭南的繁华超出我的想象,还有这里人们的文化氛围很足,你是怎么做的?给我介绍一下经验,我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普及教育。”
马周笑道:“这都是魔王和李都督把底子打得好,我是直接来摘了桃子,说起来真是惭愧。
至于说文风,我倒是有些心得;一开始番禹充满了商业气息,大家都不太重视文化。于是我就规定谁家的公子如果乡试过了,我免除他一成的赋税,谁家的公子如果中了进士及第我就免除他们两成的赋税。所以大家的积极性就全起来了。
还有我们还利用官府的力量组织一些文会,比赛;对于优胜者进行表彰,让他们穿红挂彩游街以示荣耀,慢慢的这里的文风就兴盛了起来。”
程知节笑道:“好,这个办法不错,回去我倒要在各地推行,争取让江南、岭南两道的文风都兴旺起来。”
程知节又在岭南考察了数日,发现这里一切向好,这才和马周等人告辞回到了江南。
相似小说推荐
-
权臣风流 (梁可凡) 起点VIP2017-11-08 架空历史商界大佬程墨过劳死,穿越到吴朝成了一个落魄羽林卫,一门心思想混吃等死。可是,家徒...
-
舌尖上的唐朝 (小陆探花) 起点VIP2017-10-11 两晋隋唐吃货眼中的世界,不是由一块块陆地和一片片海洋组成的,而是那些各地的特色美食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