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舌尖上的唐朝 (小陆探花)



“呃……”这家伙长进太快了!李好看着李恪一阵发呆。没想到跟自己混了一段时间后,这家伙竟然还能想到这种办法出来!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说明这家伙知道不会傻呼呼自己掏钱搞事。

李好心中也是准备把这亭子命名为爱晚亭的,但是没想过用诗来筹钱,他准备找潭州的富商一人出点钱,然后把这地方搞起来。

扎心了!自己可是来自后世的人啊,在筹钱方面现在竟然还没一个古代人转的快,这让人情何以堪啊。

心情有点小郁闷,不想说话,拉着武顺没有搭理李恪,两人先爬山去。到了山顶后,往四周看去,湘江如同一条玉带一般,从视野处逶迤而过。

天很干净,空气很清新,给人一股心旷神怡的感觉。来这边李好自然不仅仅是为了登高望远,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从这山下弄上一些土地,然后用潭州府富商的钱来建一个大大的书院出来。

书院的名字也已经早想好,就叫岳麓山书院。这里不聘请名流大家,以自己知道的东西为主,再添加几名能够教人习文认字的先生,加上工商农兵,打造一个新式的书院出来。

要不然自己不来建个书院,多年一个存天理灭人欲的扒灰老头也会过来办书院,不能给他抢先!他教的那玩意没前途,还差点把一个民族坑了,所以还得实业兴国啊。

“郎君,我们歇歇吧。”李恪他们还在后面,武顺在山顶找了个地方后,看着李好轻声道。怕到山顶后,武顺也有点累了。

“嗯,好,那就歇歇,你要喝水不?”这山没什么难度,爬到山顶后李好也没什么明显很累的感觉。把带着的水壶给武顺递了过去。

“剧烈活动中,不能大口喝水,小口喝就好。大口喝对身体不好,而且等下再活动的时候还会晃出来。”

武顺喝了几小口后把水壶递给李好,然后微笑着看着自家的郎君。虽然有时候这家伙会有点不规矩,但是从没欺负过自己,而且表现出来的东西,比这大唐其他男人好多了。

或许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如意郎君吧,武顺心中的想法不多,没有做着什么英雄梦,渴望一个大帅哥脚踏七彩祥云来迎娶自己。如同眼前,这般便好。

“你们两爬的真够快!”两人间的温馨很快就被打断,李恪气喘吁吁的带着自己的侍卫上来的时候,李好正和武顺远眺山下的那条大江。

从岳麓山下来后,一行人又去了李好在潭州城外买的庄地。这个时候地里的红薯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亩产多少石,挖出来一过称就知道!

李好想知道最终的结果,潭州城的那些富商也想知道。而李恪和他身边的那些官员,更想知道这个结果,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

“少郎君!”看到李好过来,庄地这边的少年们全部过来跟李好行了个礼,旁边的一块空地上面堆满了红薯。

这是两亩地种的红薯,还是土质一般的旱地。李好种红薯的时候特别的丈量了两亩地出来,然后想看看这东西的实际产量。

长安城边上那边他暂时看不到,一来一去时间太长。所以那边都是忠叔在跟进,而且刘仁轨和崔知悌两人都盯着那边,李好也不用怎么担心。

“这里的红薯称好没?”看了看自己地里的红薯,这些红薯并不是那种个头特别大的薯种,不过非常均匀。大部分大小差不多,淀粉含量也非常高。

“称好了,一共四十二石。”旁边的一个少年拿着登记的本子跟李好汇报了总量,这些孩子都会简单的计数。

“多少?”一边的李恪听到这数字后,似乎不相信一般大声问道。他身边的几个卫士的反应也差不多,都以为自己听错了,一脸的不相信。

“一共四十二石有余。”旁边的少年不知道李恪什么身份,看了眼李好。见自家少郎君并没什么反应,立刻大声回道。样子很自豪,自家小郎君从不在自己的庄子上用数据造假。

李恪其实看到那些堆的像小山一样的红薯后就已经相信了,这么多的东西堆在一起,看份量就不少了。只是这数量还是太惊人啊,亩产二十多石啊,所以他才会变的那么失态。

第一百一十章终于逮着机会吃牛肉了

李恪虽然不种地,也没怎么接触这些。但是大唐每亩地粮食产量有多高,这个每年都会有人汇报,他还是很清楚。而眼前的这个产量,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太远!

“这个产量有点偏高,实际上这些红薯应该种在更贫瘠的土地中,这样才不会占了主粮地。我这边照料的也比较好,花费的精力和肥料也充足,实际产量应该在十到十五石左右吧。”

看到李恪的反应,李好笑着解释了下。红薯确实比一般的粮食要高产一点,但是也没那么离谱。土地的肥沃,天灾一样也会有影响。

要不然历史上明以后为什么有了这些高产的作物,还是有那么多的人饿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过相对来说,这个产量已经比这个时候任何粮食的产量都高了。

“产量十到十五石也已经足够了!非常足够了!”李恪激动的打断了李好的话,唐朝的粮食产量大众认可的说话是粟亩产12石,水稻的产量最高,不过是亩产45石。

然而这些粮食加起来也比不过眼前的红薯,亩产十到十五石!是那些粮食的25倍了,这产量不要太高,李恪能不激动么?

只是今天注定是李恪无法淡定的一天,这边的红薯刚刚统计完。那边潇湘商会的富商们也跑了过来,他们是过来统计李好的二季水稻种植的产量。

这个时候的二季水稻刚刚抢收完,也已经晒好准备入仓。产量多少,这个时候来计量刚刚合适。李恪看到这些人过来,也忍不住好奇的跟着过去看看。

第一季水稻刚收完种第二季水稻的时候,李恪已经回长安去了,他不太清楚这边的事情。现在看到这些富商兴师动众的跑过来看二季水稻,李恪觉得这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

“多重?结果出来没?”称量的地方已经围满了人,其他人挤不进去。这个时候站在外面的那些富商们已经等不及结果,扯开喉咙朝里面喊了起来。

“四石半!”里面很快就有人大声吼了起来,这又是一个奇迹的数据!第一季他们一起过来见证了一亩地的产量,那时是五石半,现在又是四石半,合重十石。

“十石!两季亩产十石!这是一个神迹!”外面的人听到里面的话后,全都沸腾起来。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时候一年亩产十石,这真的就是一个神迹!

南方这边水稻的有记录最高产量是两季亩产六石,这个数据已经就是奇迹了。没想到李少君过来后,直接超过了那个奇迹一大截,亩产十石!

“这个数据已经偏高,不过正常两季水稻按我这种方式耕种的话,产量应该在67石左右。”李好苦笑了下,赶紧跟李恪先解释一番。

特别是种子和土质的好坏,这个必需说清楚。实际上他这个亩产十石并不算种的好,这是因为种子好。这个种子来自系统,不过用的是这个时候的耕种方式。

如果按照后世的耕种模式来算的话,这个粮食的亩产两季应该在十到十五石左右。亩产一季十石或以上,那估计得上超级水稻,一般的水稻很难达到。

“贤弟,这些东西会让大唐人们永远记住你的!”李恪到这个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心中的意思了,只是激动的抓住李好的手直哆嗦。

来潭州做都督也有一年了,李恪对于民生的事情也不至于一无所知。李好做的这些有什么意义,他自然能够明白。就算能亩产67石粮食,这也是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了。

要知道李好的那些耕地都算不上什么上等的良田,如果换成良田的话,或许产量还要高。这等于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了近乎一半的产量,这又是一个神迹!

“你错了!不是记住我,是记住我们!东西我弄了出来,怎么推广,怎么让百姓种植这些东西那就是你的事情了,所以这事情的功劳还有你的一份。”

不动声色的把自己的手抽开,李好看着那些和李恪一样激动的富商们,心中有点点很爽的感觉。让人敬佩仰慕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虽然这中间还有作弊的原因。

“这些粮食怎么种,还有种出来的东西怎么加工成各种美味的食物出来,这些我都记录在书,整理成册出版,到时还要请李兄为我的书题序,如何?”

“我的题序不够!回头我让皇上给你的书题序,让整个大唐的人都能看到这本书!”李恪不是傻子,李好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他也知道这个是李好在帮自己。

大唐现在不缺武功,但是文治还不够。粮食和人口的增长,一直是各个地方父母官的最好考核方式,这两点,李好轻易的就帮忙实现了。

李好喜欢出书,喜欢收养教孩子,喜欢摆弄美食,喜欢弄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还喜欢挣钱。作为好友,这些李恪以后都会尽力去帮忙。

现在看来,当初自己只是看中这家伙比较特别而交往,到如今挣大了。李好能带给自己的好处,远远不止自己现在看到的这些。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