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技之长的一边去,会种田的、养马的、经商的、制作饰的、医生、水工木工铁匠等等,站出来后进行审查,通过后他们的待遇将会得到保证,此为第二档的待遇。
还有一类人,那就是小官吏也得到了青睐,他们只要懂得处理公文什么的,就会得到优待。
而大官则没那么好运气,他们归入了第三档,因为大唐不需要他们来做爷们。
第三档就是做体力活的,他们干的活不用经过大脑,扛大包、搬砖、放牧等等,他们将用辛勤的汗水来保障他们的生存。
奴隶无人权,财富归于大唐,大唐军队攻破城池,组织搜索队仔细搜刮。
原则是一切缴获归公,统一分配:主要是三部分,四成归军方所有,入公库;三成给战死者的家属(有定量,多余的则记帐给下次的分配)、三成给参战的官兵。
那些奴隶,都是韦晞的!
谈不上很公平,不过比起以往有更多的牺牲抚恤,将士们也都认了。
真的是大赚一票,石国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本身国人也经商,多年以来,积蓄下的财富巨万,尽归唐军所有,虽然王宫里被烧掉了和破坏了一部分,可是金银铜破坏不了的。
认真清点过,财产算金银铜、丝织品、皮料、珠宝等物资,价值一千五百万贯!
光是金银铜就价值八百万贯,栗特人喜欢窖金,其中国库就有价值一百万贯的银子,国内最大商人的窖藏也有百万贯的银子。
看到成排成列的银锭闪光着辉光,所有的人喜上眉睫。
果然,战争来钱快。
因为破城得早,还有大量的牲畜、粮食,它们的价值甚至还在金银铜之上-----不用从后方调运粮草!
以当时悲摧的运输条件,要知道千里运粮,十不存一。
韦晞不看金不看银,亲自去看着粮库,库里储粮的麦子金灿灿,统计过后现可容十万大军吃大半年,可真的是达了,让韦晞都眼睛放光,脸色便红,他绝非见了小钱钱就见钱眼开的,面前的粮食还真的是比黄金还要值钱哪!
……
打下石国,唐军主力前移,攻打康国国都萨末建,但现其不好对付。
康国位于乌孜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地区,国都周长二十里,城池高耸,四门均建有瓮城,城墙头面积广大,想要把它打下来,哪怕是再好战的将军看着城池也都沉默了。
一切都按步就班,筑长围,搭建防御工事,组建投石机器,唐军阵地上一片繁忙景象。
插有招降信的箭枝被大量地射进城里,指明:献城者有赏,得保身家性命,抵抗者杀无赦!
如若抵抗,城破之日,满城尽变奴隶!
绝非说笑,就在城下,康国人看到了他们认识的原石国大臣、富翁给唐军驱赶着,为他们开挖沟壑,修筑工事,做牛做马!
唐军的皮鞭落在他们身上,他们先前的威风扫地!
“看哪,这就是你们将来的命运!”
“早早投降,家财性命得保!”
对于唐军的吆喝,康国人给予的回答是“呸!”
没得说了,投石机开动,巨大的石块呼啸着飞向两三百步外的城墙,蓬!
沉重撞击下,城墙只是抖了抖,居然没有破裂,从望远镜里看着的唐军将领们无不皱眉。
他们已经把康国城墙估计得很高,但没想到竟会如此的坚固。
康国人花了多大的成本去建墙哪!
同时,将领们更是佩服大将军,他要求动用了三百架的配重式投石机!
高大的器械齐齐开火,场面忒够壮观,砸在城墙上蓬蓬巨响不断。
终究不能破城,古代攻城器械威力有限(风帆时期的战列舰用黑火药射炮弹,经常打得整条船不成样子,可就是不沉!)石弹可以把城墙砸得千疮百孔,但砸来砸去楞砸不烂厚实的石头土墙。
箭手们上前,向城头覆盖射击,箭如雨下。
使用火弹重点攻击一面城墙,无数的火弹把城墙打着了火,却现因为城墙头太大了,康国人还有足够的地方躲避火灾!
能做的掩护手段都用上,接下来是残酷的攻城战!
一架架云梯被堆到了墙边,云梯上的吊桥往下,梯顶上的唐军蜂拥杀去。
康国人箭阻挡,士兵们与跳上城头的唐军展开肉搏。
而另一方面,康国人往云梯上倒了一桶桶的油,扔下火把,“轰”地一声火油点着,云梯上下燃起了熊熊大火。
唐军士卒惨叫声简直不忍听闻,人们从云梯上摔下来,有的没死在地上痛苦地打滚,一些人拿水泼,但很不容易泼灭,不少人在云梯上看到火势蔓延,烟气加高热,干脆从十数米高的云梯顶跳下地,摔断腿去。
空气中黑烟滚滚,一股焦糊味中夹杂着头、人肉烧焦的‘香气’,十分可怖。
战斗中,唐军死伤人数直线上升!
第六五三节 攻不下
挨箭射死的士兵,被石头砸下来的士兵,浑身冒火跌跌撞撞的士兵在地上滚动,很快就一动不动了。
吱呀……”巨型投石机的杠杆支架摩擦着轴承出刺耳的怪叫,前方配重箱体落下,带动粗大的支架划出一个弧线,粗麻绳拉着尾部的投石飞向空中一扬,“呼!”一枚大石块象生了翅膀般地飞向远处高大的城墙。
城墙颤抖,长长的裂纹出现,泥土顺着裂纹象瀑布般地洒落。
唐军远程攻击不分昼夜,以往投射的是磨制过的圆圆石弹,供应不上,干脆是找来的大石块直接派上用场。
撞击得城墙裂缝无数,可就是不崩坍,康国人确实花了大力气整出的城墙。
密布的投石机接续不断地弹,支架上下起伏,工程营的士兵们忙碌得蚂蚁般,整片旷野一片壮观的喧嚣。
攻城主要是投石车在干活,除了损毁城墙,时不时也能砸死砸伤和烧死一些康国士卒,进程缓慢,却在不断消耗对方的兵力。若是康国/军从墙上退避,那么唐军士兵就会上前攻城。
投石车也玩出了花样,要不密集攻击,要不晚上袭拢,要不主攻康国人的兵力多处。
围绕大城,唐军搭起了与城平高的十多处的瞭望台,参谋军官拿着望远镜时刻观察城头敌军动静,一有情况即时通报,军队不断调整攻击态势。
敌退我进,敌少我多,唐军四处出击,康国人应付得很辛苦。
好在士气旺盛,康国人死守住城池。
攻打了一个星期,唐军并未得手。
又是一天过去,晚霞满天,唐军的投石器射也6续停止了,那些高大沉重的器械树立在夕阳的余晖之中,形成一道道黑影,有的杠杆还在旋转……此时此景,若是见识过油井上采油机的人,定然会不禁联想到那夕阳西下油井上的景象。
充满了诗意画意,还真的有画师画了下来,但大部分的人都无心欣赏,他们忙于收拾器械和保养器材,做好入夜的准备工作。
一到晚上,就在营前用燃油、煤炭点燃熊熊火焰,以防夜袭。
韦晞坐在帐下观战,站起来冷哼出声表示不满。
他聚众一十七万围攻城池,固然声势浩大,但每天耗用同样巨大,人吃马嚼,器材支出,不在少数。
且军队死伤数字节节上升,更让他心痛。
古代的攻城技术实在是令人无语,大多数时候是“蚁附”攻城,士兵们从城下登梯,一个接一个,就象蚂蚁般成串地在长梯上,上去的时候遭遇城上的弓箭、檑石木炮瓶灰金汁的不断打击,死伤累累。
韦晞已经加大了弓箭掩护,动用了三百多架的投石机器,给予守方重大的杀伤。
但是不能够脱离旧式攻城技术,此处无河流,不能水攻。
韦晞手下的奴隶多,挖起地道,却现该地身处绿洲,地下水丰富,一挖就是一坑水,难成坑道,不能地道攻击。
“看来,得把火药早日派上用场了!”
现在唐朝,过年用的爆竹不是火药,而是密封竹子扔火里“迸”的一响叫做爆竹。
按历史进程,黑火药直到晚唐才正式出现,到得公元8o8年,唐朝炼丹家清虚子撰写的《太上圣祖金丹秘诀》其中的“伏火矾法”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药记载,其完善使用直到宋朝才开始。
韦晞委托军情司进行了黑火药的研制工作,只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城里确实有第五纵队,只是不成气候,栗特人还是非常齐心,且各城门都给泥石给堵了,夜间宵禁,第五纵队人数少,难以动摇对方的防御。
目前的战局,只能够继续那种脑残的蚂附攻城,韦晞先前建功的火攻法在攻打康国的宽敞城头时起效不大。
……
康国人仗着城池坚固,军队人手丰富,士气旺盛,物资充足,其统治阶层抵抗意志坚定,哪怕韦晞这等狠人,也不能够下城池。
他几乎使尽了所有方法,把战术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终因不能够脱离当时攻城技术的限制,不能打下城池。
相似小说推荐
-
山贼攻略 (橙汁木瓜) 起点VIP2017-10-20 架空历史主角意外回到大楚,魂穿成相府最没地位的书生。这是一个平行世界,同样也是个风云际...
-
重生明朝当皇帝 (一夕秋月) 起点VIP2017-10-12 两宋元明天启七年,晚明势颓,附身朱由校,身染疾患,垂死挣扎。一朝痊愈后,诛东林,灭晋商,强皇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