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的官员们不敢再跟陛下叫板,但怀恨在心的顽固守旧派们会不会将愤怒发泄在他这个户部尚书身上,把他郭允厚当作商鞅,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而且一看见陛下那鹰隼般的目光,郭云厚最终还是一咬牙,说道:“回禀陛下,天启八年,国库各项赋税收入合计收得一亿零三百四十二万银元,各项开销赋税合计是五千八百五十四万银元,节余四千四百八十八万银元。
郭允厚只是念了一串数据,整个廷议当场就哄然一声,且都齐刷刷的把目光看向郭云厚,虽说朝廷实行币制改革后,银元相对要比银两等价性要略低些,但相差并不大呀,如今突然国库年收入就达到了上亿银元,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郭部堂,你不会是搞错了吧,我大明何时这么富裕了”,李明睿也不是很相信,仗着他是皇帝最信任的内阁大学士,便替其他官员们出头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不敢欺瞒陛下和在座的诸位,这个数字是户部全体同仁核实了不下三十次后得出的结论,其中还没有把腊月的算进来,凤阳那边还有一笔一千两百万银元的税款没有递解进京”,郭允厚这么一说,李明睿也恍然大悟,他也不好再插嘴,对于商税这个东西,谁都不愿意提及,也不敢随意发表意见。
朱由校自然看出来这些官员们的狡猾,微微一笑后也没揭穿,只是点头道:“继续说下去。”
“是!”郭云厚继续说道:“收入方面,其中,夏秋两税比去年增加了三千多万银元,主要是陕西实行摊丁入亩以后,一改陕西无税可征的局面,扩大的收税面,一些隐藏的大户被查了出来,另外,就是山东官绅一体纳粮后,山东的夏秋两税也翻了两倍,但最主要增加的原因还是凤阳商税的征收;
凤阳巡抚马士英鼓励经商且提高商税额度以来,整个凤阳地区每三月就给朝廷递解一千万到四千万不等商税,尤其以下半年居多,具体由马士英禀告给陛下,微臣这里要说明的是,凤阳给朝廷的税收贡献了接近七成,但在去年,凤阳的夏秋年税在整个国库赋税收入中占据不到三成。”
朱由校听后不由得一拍桌子:“瞧瞧,一个中都凤阳在征收商税后就能增加如此多的税收,朕倒要看看,谁再说商税不可征这件事来,若不征商税,他能给朕变出这上亿的国库收入来吗?”
官员们只得附和称是,他们也不是傻瓜,自然知道这商税一征,将会大量充实国库,但这也就意味着,民间财富特别是他们这些士绅们的财富将会大量流入朝廷的腰包,如此一来,他们拿什么去广置田产,修建园林、蓄养声伎。
“朕知道你们心里都不乐意,觉着朕是把你们这些当老爷的钱给拿走了,但你们想想,你们现在是饿的吃不起饭了吗,还是连衣服也没钱置办了,刑部左侍郎张隽宁,你在监刑处死范文程后在回京时曾在苏州一场豪赌中输了一百万银元,可有此事?
还有太仆寺的正卿周常礼,你在省亲还乡时在京城提前以十五万银元将皇家工业公司的一套镶钻穿衣镜拍卖下来,在运送回去途中不幸被一搬运的民工摔碎,却大笔一挥,免了那帮民工的赔偿,可有此事?”,朱由校见这里面有不少臣僚都不是很动然,便不由得冷冷一笑,就将从东厂这里掌握的几个官员的琐事说了出来。
听朱由校这么一说,刑部左侍郎张隽宁和太仆寺卿周常礼都不由得哆嗦了一下,心中也是惊惧不已,暗叹自己的这些事居然已经被陛下知晓了,也亏自己还故作聪明的以为陛下不知道他们底下的风雅之事。
“周常礼!”
朱由校突然大喝一声,吓得太仆寺卿周常礼当即跪了下来:“微臣知罪,微臣知罪,微臣不该。”
“你不该什么,朕也没有要责怪你的意思,你周常礼的祖上是养马的出身,后来专做口内外的生意而成当地巨贾,如今更是中都定远第一大富户,你花十五万银元买块镜子,朕也不会怀疑你贪污的,让你做太仆寺卿就是看在你们家贩卖马匹在行,让你好好替朝廷管好畜牧之事,更何况你也算是宽容大度的人,不因一块镜子而朝民工索赔,朕是很欣赏的”。
朱由校说着又道:“朕只问你一件事,凤阳巡抚马士英在凤阳改革商税政策后,你们周氏家族是穷了还是富了,老实回答,如敢欺瞒朕,朕决不轻饶!”
“回陛下,一开始是少了点钱,但不知道为什么,几个月后来凤阳买马的人更多了,最后竟多赚了好多”,周常礼不由得如实回答了一句。
朱由校颔首点头后就示意让他坐下,并道:“朕给你们说过,这做买卖商业是要靠需求供应变化的,朕把它叫做市场,要想有一个好的市场,大的市场,就等于要有更多人能买得起,做生意的才能卖的更多,朝廷就是操控这个市场的一双手,收了商税后就能维持好这个秩序,让更多的人来买,也让做生意卖的更方便,这样做买卖的百姓们也就有更多的好处,朝廷也有了收益,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朕可有把你们的财富夺走了?”
朱由校的话让这些以读四书五经为主的官员有些难懂,但好在这些人智商都不低,也能明白大概的意思,便都点了点头。
朱由校见此也不再说什么,能在这里留下来的官员都是保皇党官员或可以为国家利益妥协的绥靖派,因而朱由校在循循善诱后也不担心他们会因为还是没办法放弃眼前利益而反抗自己。
接下来,郭允厚则继续阐述开支一项。
按照郭允厚提供的数据,大明在天启八年的军费开支已经翻了好几倍,其中有因为辽东半岛收复后导致的军饷和装备的开支大幅度增加的原因,除此之外,因为朱由校为避免出现兵变,便命令都察院和兵部联合起来,专门针对各边镇历年军饷积欠的问题进行整顿和补发,所以军饷发放也大量增加。
不单单是军费开支,还有皇家工程院和皇家科学院以及军械司等许许多多的大型课题项目的资金拨款,特别是今年新成立了好几个耗巨资的大型项目如大明船政局和两京大道的建设,另外,将一大批文人士子和犯事官员及其家属下乡到西部去改造,也不能真的不管,至少教育经费和基本的生活补助还是给点的。
所以虽然因为天启八年节省了各地藩王供养的一大笔开支再加上与满清的暂时和解以及满清与吴襄部的交战使得大明战争开支减少还获得了不少贸易上的好处,但也没有使得大明总的开支减少,反而比去年增加了许多,但好在收入增幅更大,反而使得国库有了节余。
不过,这剩余的钱并不多,如果现在停止一切收入来源,连一年的开支都满足不了。而且,如果朱由校真的答应给皇长子朱慈炯封地和俸禄的话,只怕这笔节余的钱在一个月内就能全部花出去。为此,朱由校这个皇帝不得不再次当一次葛朗台,当即降低了皇长子朱慈炯满月等一系列庆典的规模。
不过,这并不代表朱由校真的没有钱,皇家工业公司和皇家银行、皇庄这三个皇家资本巨头的利润可不低于国库的一年收入,但这笔资金是要用在皇家禁卫军身上的,除此之外,还有各类大型工程建设的临时拨款和突发灾害的临机赈济。
所以,朱由校也不会随便拿出来学后世的满清皇帝去大肆修建皇家园林,然后等到百年后被西方列强烧个精光。
第三百零九章流放到云贵川的文人们
户部尚书郭允厚奏报完毕后,便是巩永固和杨寿春以及徐光启汇报皇家工业公司、皇家银行和皇庄今年的利润。
这三家国家资本企业的负责人虽然挂的是户部的官衔,但却只对朱由校负责。
而且,朱由校还是最大的控股者,因而在座大臣们也只能听听,知晓一下基本情况,但却没有办法干涉皇帝陛下的这笔收入。
不过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内帑补国库,因而大臣们即便想说也不好说什么。
但从总体上来说,天启八年的财政明显比天启七年要改善得多,朝廷有余钱才好惠及天下。
接下来是兵部奏报大明军事力量和国防的事。
由于卢象升这个兵部尚书现在主持着辽东和登莱等地的事务,因而主持兵部日常事务的则换成了兵部左侍郎杨嗣昌。
杨嗣昌记忆力很好,是六部堂官中唯一一个没有带册子的大臣。
杨嗣昌手持着象笏就朝朱由校行了一礼,比尚书卢象升还多几分几度,报告整个大明边防状况和军队数量和粮饷开支的时候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按照杨嗣昌的报告,朱由校在撤换总兵官且允许九大边镇总兵官独立募兵后便使得整个军队数量增加了许多。
其中,本来二十来万的边军,增加到了三十多万。
但大部分都是屯田兵,同普通百姓无异,不过种田向各自的军官交租子而已。
然而,新增加的官兵则是严格按照职业士兵的标准来募集的,朱由校为此还下过特旨,给各边镇总兵官的募兵提出过几点原则性指示。
相似小说推荐
-
史上最强猎头 (九宫格夫妻) 起点VIP2017-10-20架空历史啥叫史上最强猎头? 当你还在为找个ceo而兴奋的时候,我已经把诸葛亮签下来了。当你...
-
唐朝发明家 (阿活) 起点VIP2017-10-23 两晋隋唐人称“小百科”的王烨跟女神约会却莫名奇妙的穿越到初唐,成为长安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