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猎头 (九宫格夫妻)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九宫格夫妻
- 入库:04.13
“。。。。。”
“。。。。。”
李隆基嘴角咧的跟赵四似的,一抽一抽颇有喜剧感,“等等。”
“嗯?有事?”
说话的是李隆基,至于李亨,此时已经瘫软的跟一滩烂泥一样,连跪在地上也做不到了,只能浑身抽去了骨头一样的趴着,顺便用两只恨不得把秦浩吃了的目光死死地盯着他,如果眼神能杀人的话,估计秦浩已经被李亨给一箭穿心了。
李隆基开口道:“你一开始,就是为了豫儿做的这一切?”
“是啊,这很明显。”
李隆基沉默半天,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为什么。”
“为什么?嗯。。。因为你太老了,江山放到你手里会坏的,至于他,才能比你年轻时差了不少,这也罢了,关键是德行也不太行,你相信我,如果我不出手的话,你的结局要比现在差的多。”
“。。。。。你,能预见未来,对么?”
“这个么,一千年内的事还是能预料的到的。”
李隆基点了点头,缓缓开口道:“朕知道,朕已经没有年轻时的心气儿了,传位也不是不行,既然你觉得豫儿比亨儿合适,那想来一定有你的道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看这样如何,今日你回去以后什么也不要做,剩下的交给朕来安排,否则如果是兵变上台,对豫儿也是不利。”
“啥?你会这么大方?”
“你为刀俎,朕为鱼肉,朕虽然老了,但并没有糊涂,既然你的目的是扶豫儿上位,朕便跟你合作一下又能如何?朕欲仿效先帝旧事,如何?毕竟是朕的亲孙子,毕竟还是李家的江山,你要是不答应,朕便跟你鱼死网破!”
秦浩又沉默了,虽然他跟李隆基一直不太对付,不过不得不说,这是个让你不得不佩服的人,即使是现在了,他也依然可以准确的找准自己的位置,将彼此放到一个谈判桌上来博弈。或许他现在平叛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但对政治,尤其是宫廷政治,依然拥有那可怕的智慧,不愧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靠两次政变上台的皇帝。
李隆基说的先帝旧事,指的其实也就是李旦旧事而已,由李隆基自己亲自安排传位之事,亲手把孙子扶上皇帝宝座,而他则仿效李旦,退位,但仍然称朕,李豫则只能称余,四品以上人事大权依然握在李隆基手里,并拥有随时指正教导李豫的权利,而李豫则拥有政务的决策权。
这样做固然限制了李豫的权利,但同时也能保证国家权利更好的移交,李豫几乎可以完整的继承李隆基手里的一切,否则若是以流血政变的方式上台的话,则很有可能会让各地节度使甚至中央朝廷官员不服,更主要的是,李豫的心里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要知道今夜之事,李豫可以说是完全啥也不知道,如果按照秦浩的剧本走,一向孝顺谦恭的李豫会怎么想?万一他死活不当这个皇帝怎么办,谁知道今夜之后对秦浩到底是感激还是憎恨?
如此一考虑,这李隆基的提议,还真可以说是利弊参半了。
秦浩低头思索了一会儿,却突然转过头对陈玄礼说道:“陈将军,刚才你不是说愿意领一百人去把杨国忠的脑袋送来么?快去快去。”
“这。。。”陈玄礼已经傻了,刚刚的神转折有点儿多,此时的他脑子基本上是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完全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见李隆基点头,木愣愣的站起来就点了一百人走了。
李隆基很是心痛,杨国忠跟他的关系有点儿像和珅跟乾隆,知道这不是啥好玩意,但奸佞贴心啊!这时候杀了还真有点儿舍不得,不过他也知道这是谈判的必要条件,否则如果他连杨国忠都不打算杀的话,那还叫什么退位?
秦浩见李隆基点头,心中的天平也果然开始动摇了,想了半天,这才开口道:“四品以上的任免权不能给你,新皇帝要有新的宰相,至于监理国事倒是可以,毕竟李豫太年轻,难免经验不足,你给他把把关倒是也挺好。”
“可以。朕确实是年纪大了,这些年疏于政事,也是精力不济所致,对权利,朕已经看的很淡了,你可以放心,我退位以后绝不对豫儿过多干涉。”
嗯。。。。想了半天,貌似这样也挺好,便抬了下下巴,指了指李亨“他怎么办,既然是禅让,为何要把儿子跳过去?”
李隆基想也没想,理所当然的说道“逆子谋逆,被朕诛杀,之后朕这才深感老迈,只能传给皇孙。”
没毛病啊,李亨确实是谋逆了,而且有鉴于唐朝开国到现在几乎每一任太子都要谋逆的先例,天下人接受起来简直顺理成章啊,这李隆基本来就不怎么喜欢这个儿子,这太子能坐得稳当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喜欢孙子,这说法,满朝文武连个问号都不带打的。
李亨却又惊又恐,“不。。。不!!不要啊!!上仙你。。。你。。。上仙你不能这么害我啊!!呜呜呜呜~父皇!儿臣。。。儿臣这都是被这妖仙给蛊惑的啊!呜呜呜呜~~”
李亨哭的很惨,长这么大他还是头一回让人玩儿的这么彻底,而且秦浩直接跳过自己扶持自己儿子的做法他怎么也理解不了,那委屈之感直上云霄,实在想不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什么,按照这秦浩的说法,似乎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德行不如儿子,可特么自己哪不如儿子了呀!!那还是个啥事儿都没干过的孩子啊!
只是秦浩却没有管他,转身就走,背对着李隆基空空挥了挥手:“成交。”
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孙呢?
夜深的大明宫,秦浩走的很潇洒,对比之下他有多潇洒,李亨就有多狼狈,李隆基对这个发动政变的儿子恨的咬牙切齿,虽说他实际上更应该恨的是秦浩,不过也正因为他拿秦浩毫无办法,这份怒气自然而然的就全都迁移到李亨的身上了。
天子杀起儿子来是不手软的,更何况按照他和秦浩的约定,传位给孙子李豫,这儿子必然就是最大的绊脚石,哪怕是为了大唐江山稳定,这儿子也非死不可。
李亨致死也想不明白为何秦浩选择年轻毛躁的儿子而不是自己,心中发出了最恶毒的诅咒,但依然还是被李隆基挥手给砍了。
为啥选择孙子而不选择儿子?
其实很简单,因为秦浩要的不是那个历史上破破烂烂的‘躺’朝,而是那个强盛到万邦来朝的唐朝!不管是出于民族主义情节的考虑,还是出于收金币让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他都必须这么做,而想要重现大唐雄风,李亨做不到。
李亨差的并不是他的能力,有自己帮衬着,哪怕是能力差一点也没有关系,崇祯的能力怎么样?不还是帮着他扭转了天下大势,打败了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么。
李亨真正缺失的,是他的胸襟,也可以理解成德行。
历史上,李亨是有机会平定安史之乱重建关中雄兵,甚至成贞观之盛世雄风的,不是因为他不听李泌之言没有攻取范阳使平叛未竟全功,这是战略决策失误而已,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胸襟的问题秦浩却没有办法了。
历史上为啥会出现藩镇之乱,各地节度使名为藩镇实为敌国,真的是因为安史之乱破坏的么?不!是因为他李亨寒了天下人心。
郭子仪立下了不世之功,手提两京还天子啊,开天辟地以来有此大功者屈指可数,结果被李亨弄到京城撸掉全部实权养起来形同囚禁,直到李亨死的时候,郭子仪身边能指挥的人居然只有十八个!
李光弼,人家还是契丹人,安史之乱的第二大功,郭子仪被撸了以后,史思明来势汹汹全靠他力保大唐江山,可是事后,李光弼被收拾的比郭子仪还惨,到最后非得怀疑人家谋反,还囚禁了人家的娘,活活把李光弼给气死。
仆固怀恩,安史之乱的第三大功,嗯。。。。下场似乎还不如他两个领导呢,这是真给逼反了。
那么这李亨废了这三大元帅的兵权,权利交给了谁呢?太监!
这太监嚣张到了什么程度?传说中大太监于怀恩后期因为嫉妒郭子仪的功勋,居然特么的挖了郭子仪的祖坟,而郭子仪居然。。。。算了!要知道古代,挖人祖坟未必就比杀人父母仇怨小。
很好,非常好,三个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的节度使最后就是这待遇,你还指着谁来帮你打仗?他造下的孽两手一撒死了,等李豫上台要用兵的时候天下节度使一个来帮忙的也没有了,毕竟谁也不缺心眼,帮你,最后被你身边一太监欺负?谁又不是受虐狂。
整个中晚唐,一直被两件事给困扰着,一个是藩镇割据,另一个就是宦官专权,究其原因,就是这李亨开的头,说白了,就是把本来应该属于功臣的权利给了太监,结果导致地方节度使谁也不愿意出力当功臣,而太监又有了不应该有的权利失去了制约。
而这个结果事实上也对李隆基是个不错的结局,李豫相对还是比较仁孝的,至少应该比李亨强上许多,不会对他这个太上皇太狠。
相似小说推荐
-
锦绣大明 (路人家) 纵横VIP2017-10-14 历史军事锦者,锦衣卫;绣者,绣春刀;且看穿越五百年来到大明万历初年的杨震如何走上巅峰,重振河...
-
大宋王侯 (九孔) 纵横VIP2017-10-14 历史军事一块奇异玉佩,得以梦回北宋初期,鲜血浸染了边关,杀戮遍及南北,华夏江山四分五裂,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