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五夫人
李世民算是知道若没有给上足够的价码,王浩然是不会同意朝廷接手慈善机构的,虽说他身为大唐皇帝,若要强行接手慈善机构,王浩然也是无可奈何的,可是因此跟王浩然造成隔阂的话也是不值当的。同时,慈善机构现有的人脉资源、管理经验、在民间的名望都可以说是无价的,朝廷若能接手过来,能省下很多功夫。李世民掂量之后,突然脑洞大开,就是以朝廷入伙的方式保留慈善机构的原班人马,只是这样怕会招来闲言碎语,大唐百姓普遍认为女人不能抛头露面,朝廷入伙慈善机构还继续由那几个妇人打理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于从官方承认了女性的社会地位,这应该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可惜现在掌管慈善机构的都是一些妇人,不然的话,朝廷接手慈善机构后,朕倒还可以给她们授予职位……”李世民想来想去都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干脆把问题交由王浩然,看他有什么建议。
“陛下,给那些妇人授予职位倒也可行,只是不能突然授命。当年慈善机构初立,亦有不少人谴责说妇女抛头露面不成体统,然而等慈善机构有所作为之后,特别是一座座慈善学堂落成之后,亲眼看着贫困百姓病有所医、穷有所学,舆论便逐渐由取笑转为尊重。如今,妇人抛头露面的最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如果此时朝廷加以肯定,想必老百姓们也不会多说些什么,然后朝廷再接手慈善机构,给这些妇人安排上一些职位,想必也不会受到太大的阻力。”
“那你觉得该怎么加以肯定?”李世民鄙夷道,他看出来了,王浩然说这么一大堆,还不是替慈善机构那群妇人讨功劳?
“陛下,皇家内的事物常常会被百姓所模仿,比如菜肴、服饰等等,而陛下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也同样有着引导百姓的作用。所以说,陛下若希望大唐百姓们不忌讳让妇人抛头露面,那陛下对慈善机构那几个独树一帜的妇人越是认同,那老百姓们的观念便会转变得越干脆。”王浩然嘿嘿笑道,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好尴尬的。
“……”李世民算是明白了,跟脸皮厚的人还真不能客气。不过虽然王浩然目的不纯,但他所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朝廷的举动确实是有如标杆一样的存在。那也就是说,李世民若想捡便宜,就得先认可慈善机构的那些妇人,这倒不是多大问题,毕竟那些妇人在京城也算是有口皆碑的了。至于如何表示认可,李世民觉得有必要在朝堂上商议一番才行,这事若是通过了,那可是会打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常识,这在男权社会,实属是骇人听闻的事。不过,朝中大臣,怕是没几个会同意这事的,李世民之所以想这么做,当然不只是贪那点小便利,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心态变了,如今大唐日新月异,很多人都脑洞大开,标新立异的人亦不少见,李世民也一样。不可否认的是,女人当中确实有许多有才学之人,如今大唐人才奇缺,一场恩科首轮筛选下来,泱泱大唐,竟然只被王浩然挑选出一百人而已,这还是勉强凑出来的。大唐女性占总人口过半,如果也从中挑选人才,就算比例不高,那人数还是相当可观的。
“明日早朝,你也过来一同商议吧,还有,把启宏也叫上。”李世民一番思量后说道,想要促成此事,就得强化支持一派的实力,那王浩然就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陛下,如此怕是不妥。”王浩然知道李世民的意思,提议道:“臣弟以为,不如先肯定慈善机构的那些妇人的功绩,以此引导百姓的舆论之时,亦能以百姓舆论来影响朝中大臣的观念,到时再商议接手慈善机构、给那些妇人授予职位等事,想必阻力会小很多。”
李世民觉得王浩然说的有道理,便采纳了这提议。三日后,几太监带着圣旨分别前往王、谢、钱三家宣旨,除了王浩然的母亲刘小梅另外被赐为县君诰命夫人外,刘小梅、刘敏、谢夫人、钱夫人都赐九等功名。除此之外,李世民玩心大起,想到“一门二将三才四子”的说法,便把王启宏的老婆拉进来凑数,与其他四位夫人合称为“五夫人”,并赐牌匾悬,上书:慈善五夫人。
王浩然也没闲着,趁李世民赐牌匾的机会,他把领赏的场面布置得很是隆重,并大摆宴席,以自助餐的形式,谁都可以随意蹭饭,以此扩大此事的影响力。再加上他自己原有的威望,五夫人的名号很快就打响了,舆论中很容易就延伸出女豪杰之类的赞扬女性的观点。
等舆论发酵得差不多了,李世民便传王浩然、王启宏一同参与早朝,已经可以开始下一步计划了。
“恩科首轮筛选,朕本以为先行选出二百人应该不是多大问题,然而浩然却只能勉强选出一百人,朕还以为是浩然的要求太高了,故而重新查阅了一番那一百人的考卷,发现并非如此。泱泱大国,数千万百姓,竟然凑不齐二百可用人才,大唐前景令人堪忧。”其实李世民内心还在埋怨王浩然筛选干嘛要这么高要求,他查阅完那些考卷后,都如获至宝,感觉这些人个个都是难得的人才,不过为了大局着想,只好声称人才奇缺,“前些日,浩然向朕提议广办学堂,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如今大唐富庶,若能广办学堂,将来必定人才辈出,此乃一大壮举啊!”马周惊喜万分,穷苦百姓求学之难的滋味他是知道的,生怕这议案被否决,连忙表示赞同。
“开设学堂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过其花费甚大,以大唐如今的财力,定然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或许可以先挑选出一些地区先行开设,然后再逐步的推广开来。”魏征提议道。
其他大臣都各抒己见,都没有否决的意思,他们主要的矛盾只是在于如何展开而已。仔细想来,各朝各代,最能为老百姓着想的朝廷一般也就是刚开国时的那帮开国功臣了。
------------
第203章 舌战群臣
“浩然,你来跟诸位大臣说说你的计策。”李世民慢慢的引导着话题的走向。
“是,陛下。”王浩然鞠身领命,转身朝众大臣说道:“诸位大臣应该都知道,慈善机构的五夫人曾募捐善款用于建设学堂,如今已建学堂有八所之多,其所用的钱财,全都是靠京城乐善好施之人捐赠所得。倘若大唐朝廷也创办一所慈善机构,其影响力必然非私人慈善机构所能比拟,若是朝廷再以表彰、功名等作为对捐赠者的回报,想必广开学堂的事会得到众多人的响应。”
“这办法好,让那些富商吐出来一些倒也不为过。”程咬金赞同道。
原本议论纷纷的其他大臣被程咬金这么一说,便纷纷住嘴了,因为等下应该会有好戏看了吧,要知道,眼前就有一个在大唐数得上号的大富商。
王浩然也知道程咬金并非针对自己,只是他向来对商人有些偏见而已,况且眼下还是促成妇女任职一事最为重要,还是先别跟这些人为其它事抬杠才是。
“卢国公所言极是,穷者思温饱,富者逐名望,那些大富商、大地主家财万贯,以捐赠换取名望亦是很不错的交易。”王浩然勉为其难的把程咬金拉到自己的阵营中,“然而,捐赠有多有少,多的可以赏赐功名,而捐赠少一些的,便不再适合再用功名作为嘉奖了,所以我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发行报纸。”
“报纸又是什么东西?”一大臣问道。
“我所说的报纸就类似于慈善机构所发的传单……”王浩然把他之前跟李世民说过的关于报纸的作用又详细的说了一遍。
“发行报纸还真是一举多得呢!”杜如晦说道,“可若是朝廷一旦开设慈善机构,浩然,想必你家的慈善机构怕是就再也难募捐到善款了,你就不担心这事?”
“多谢杜相关心,不过这还真不用晚辈担心。那慈善机构经营多年,积累的人脉也不算少,况且,如今的慈善机构逐步转向自给自足的模式,维持学堂的运转并不需要太多的捐款。”
“朝廷若是开设慈善机构,那其持续的花费必然会很大,王家的慈善机构的运营模式倒值得学习。”马周说道。
“考虑到浩然的慈善机构有着成熟的运转模式,朕有意见把它接手过来,但仍保留原有成员,并以此为原型,在其它大城市照此开设慈善机构。不过此事事关重大,朕想听听诸位爱卿的意见。”李世民终于把主要议题抛了出来。
“陛下。”其他大臣还没说话,王浩然便匆匆开口了,“臣弟以为,眼下朝廷人才奇缺,能调用的人手也不多,那若开设慈善机构,那必然是要重新聘人的。朝廷成立商行要人、现在成立慈善机构也要人,以后或许还有更多的地方也要人,然而大唐也就一千多万人,能用上的人也不多,毕竟老百姓基本都是以种地为生的,不可能有太多的人离开田地。可是,大唐如今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比以往需要更多的人手,为了解决这人手不足的情况,或可把妇人合理的利用起来。就比如臣弟合资的纺织厂,之前人手是严重缺乏的,好在有许多岗位操作简单,就算妇人也做得来,故而开始招收妇人,这才解决的人手不足的难题。朝廷若要各处开设慈善机构,反正那工作内容简单,亦可全都聘用妇人,把男丁劳动力都腾出来做其他妇人不能胜任的事。”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宋王侯 (九孔) 纵横VIP2017-10-14 历史军事一块奇异玉佩,得以梦回北宋初期,鲜血浸染了边关,杀戮遍及南北,华夏江山四分五裂,异族...
-
寒流崛起 (七杨) 起点VIP2017-10-26 架空历史建安三年,许都城外。这一年……。诸葛亮十七岁,好吟《梁甫吟》。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