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来,此事对我们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足可做得了?”终于,李珩问出了最关键的那个问题。
邓愈立刻点头:“这是当然。而且若在下所料不差,柳钟两家也一定会答应杨震的这一要求的,所以东主,我们必须尽快给予回复,并给出足够的支持。”
“好,那就照你的意思办吧。我会把李照、李浩两人送去大同,他二人这十年来都与鞑子各部有所‘交’往,有他们引路,必然能事半功倍。”李珩下定了决心。
邓愈忙赞扬道:“东主英明,这两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了,而且还能向杨都督表现咱们的诚意。”
李珩这时已有些猜到了对方的心思:“看来邓先生你似乎也有结‘交’杨都督的意思哪?”
“这个……”邓愈见李珩居然看破了自己的小心思,不觉脸上一红,却又不好否认。
李珩叹了口气:“这样吧,就由邓先生你带着李照二人去大同,也好与之把关系搞得更好些。”
“是,在下定竭尽全力,为李家和杨都督他们搞好关系。”邓愈忙表态道。
就在李家拿定这个主意的同时,同样收到杨震书信的钟柳两家也迅速做出了相似的反应。
其实大家都清楚在郭荣被拿下后大同必然会有一番变化,这时能与杨震多多亲近总是好的。至于和‘蒙’人的生意,倒是可以先摆在一边了。
于是两日之后,几大世家就把家中一直管理着草原生意的得力之人给派去了大同听从杨震调遣。当知道这一点后,邓愈并未因此而感到什么压力:“这又如何?我除了能帮杨都督这个大忙外,还另有一些话可以跟他说呢,到时自能在他面前大大地‘露’上一脸。”这位曾经怎么也考不上举人的读书人嘿嘿笑道,知道自己一直在等待的机会已经到了。
第九百七十二章 绝户计(中)
“大人,太原李家的人在外求见。。”一名亲随来到门前朝堂内正自品茶沉吟的杨震禀报道。
这已是腊月二十二日,眼看着年节都要到了,但杨震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依旧在对自己针对蒙人的策略做着最后的完善。听到是李家的人到了,他方才睁开眼睛,点头道:“把人请进来说话。”
片刻之后,三名中年男子就来到了杨震面前,并在行礼的同时报出了自己的姓名,正是邓愈、李照和李浩三人。
听他们各自报出身份来,杨震不觉有些好奇地看了这位邓愈一眼,他作为李氏外姓,居然先其他二人报出姓名,显然其在李家中的地位很是不低了,而且看另外两人的态度,显然也是以其马首是瞻的。
“邓先生,两位李兄不必多礼。今日本官请你们前来,却是有一事相求。”在一番寒暄见礼后,杨震便迅速入了正题。
邓愈也果然没有叫杨震失望,当即做主似地道:“学生知道杨大人召我等前来乃是为了对付草原上的鞑子,我家东主已有所决定,一定会支持朝廷和大人的这一决定的。”
“哦?如此说来李珩李家主倒是深明大义得很了,本官深感佩服。”杨震赞叹似地道了一句:“此事若成,本官定当向朝廷奏明一切,也好为李家请功。”
“多谢杨大人夸赞,李家委实愧不敢当。”三人赶紧谦虚地说了一句。
“不过……”杨震却又把话题一转:“毕竟事关重大,我要用你们的正是你们对草原各部的熟悉,所以在此之前,你们也得让我有这个信心才是。”
“大人所言甚是,我二人几年来一直都和鞑子有所往来,故而对那儿的地形,还有各部的分布很是熟悉……”李照赶紧表现似地说道。只是话一出口,才觉得其中有些问题,神色里颇见尴尬。
这几年来,虽然大明与蒙人的战事已很少,但双方依然是对立关系,就连官方的榷场都是时开时关的,民间的贸易往来自然更被官府所禁绝,若有走私的,一旦被查到了,罪名可是不小。虽然北边的人对此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就是官军也不大理会各大世家的如此行为,但这毕竟是不能摆出来说的。
见这位居然如此堂而皇之地把自家的把柄送过来,杨震不觉感到有些好笑。不过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他自然不好说什么,便当作没听到,只是看着两人道:“事关重大,口说无凭,我却是要考考两位的。”
李浩为了消除这尴尬的情景,赶紧点头道:“大人请问便是,我们一定知无不言。”
“好,那就请你们各自说说鞑子境内的地形和地理吧。”杨震先从简单的入手。
对此,李照两人的确所知甚详,毕竟他们一年里可有半年多是在蒙人草原上往来,当即就滔滔不绝地介绍了起来。从草原的河流,到山脉,再到一些海子可谓了如指掌了。
听他们如此说来,杨震也不觉频频点头,显得很是满意。看来李家这次确实是有助自己之心了,虽然不知他们是被迫于形势还是真有这份觉悟,但看起来却要比钟柳两家要更识相一些。
在二人说了好一番后,杨震才挥手打断了他们的话头,接着问道:“那你们对鞑子各部的分布又了解多少呢?”
“这个却不敢说了解了,只是有所判断。因为鞑子各部向来逐水草而居,每过一两年都会换个地方……”李照忙道。这正是杨震此番策略所遇到的最大困难,不然都不需要请这些所谓的向导来了。
好在李照随后又道:“不过此事也不是说全然没有办法解决,毕竟他们也有自己的习惯,再加上草原之上水草丰寡总有定数,各部之间亦有纷争,所以各部落也总是在那几个点之间往来罢了。”
说着,两人又好一通的介绍,说得也和之前一样的详尽。显然,这两人也得了李珩的意思,是要在杨震面前尽量表示出自己的诚意来了。
杨震仔细地听了一下,再对照自己作为锦衣卫都督对草原形势的了解,便知道这两人所言确实非虚了。这让他更是满意,点头道:“两位肯如此为朝廷效力我已记下了。待此番事成,我必不会亏待了两位。”
“多谢杨大人,为朝廷办事,草民敢不尽心。”两人赶紧起身相谢道。
“不过因为事情紧急,所以这个年你们是无法在我大明境内过了,明日,最迟后日,你们就将离开大同前往草原。”到了这个时候,杨震也不作隐瞒了,当即道出了自己的计划。
李照两人虽然稍微愣了下,但还是马上就一口应承了下来。本来前几年里他们也没少在外面过年,倒也无所谓了。
待说完这一切,杨震才叫人来安排这三人暂且在自己的钦差行辕里住下。就在李照二人依言退出去时,邓愈却突然拱手道:“杨大人,学生尚有几句话要说。”
“哦?你且说来听听。”杨震早看出此人另有来意,不然李家只消来李照二人即可,不必多派这么个人来。
见他们都出去了,邓愈方才逢迎似地道:“大人此番能做出如此反客为主的决定,实在是令学生大感佩服哪。若是换了其他官员,即便想到了,也是不敢实施的。”
对此吹捧,杨震只是淡然一笑,不过对自己的这一决定,他还是相当自豪的。
其实这次针对蒙人的策略,早在几年前,他第一次来山西,并因为种种原因而沦落到草原上,见识了草原各部外强中干的自保能力时就已产生了。
当初察哈尔部是何等的强盛,可居然在面对当时极其弱小的盖乞部时都会在一夕之间大败亏输,那他们自身的自保意识有多差便一目了然了。
杨震知道,这是明军将这一祸患彻底铲除的大好机会。都不用太多人马,只消几千精锐,分散进入草原,就足以对草原各部造成极大的伤害了。
而这一策略,早在数年前的西南就曾成功的施行过,也证明这确实是个釜底抽薪的好办法。所以当这次再与蒙人发生争端时,杨震就决定实施这一几乎可称得上绝户计的策略了。
只要这些人马杀伤足够多的草原牧民,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消数年,草原上的人口就会锐减,到时蒙人就再不会大明的心腹之患,反倒要担心随时可能侵略自己的大明军队了。
杨震心内的自得,并没有瞒过邓愈,他便又道:“大人此举对我大明,尤其是对我北地的百姓和军队来说是极大的功劳,传之后世也是不让先贤的。只不过……”说到这儿,他似是卖关子般的一顿。
“不过什么?”杨震顺着对方的话头问了一句。
“不过以学生之见,此事恐怕不是所有人都乐见的,尤其是朝中那些大人们,或是出于嫉妒大人你接下来的功劳,或是某些想法作祟,他们很可能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说认为大人此法过于凶残,有位天道仁道,不是我天朝上国能做出来的。”邓愈一面说着,一面小心翼翼地打量着杨震的神色。
杨震听他这么道来,先是一愣,随后也露出了深思的表情,最后更是皱起了眉头。
经对方这么一提醒,杨震还真觉着那些朝中大人会这么说这么做了。如今大明理学大行其道,官员里有的是食古不化之徒,总是满口的仁义道德。
相似小说推荐
-
寒流崛起 (七杨) 起点VIP2017-10-26 架空历史建安三年,许都城外。这一年……。诸葛亮十七岁,好吟《梁甫吟》。司马...
-
回到三国去捣乱 (江堰有虞) 创世VIP2017-10-30 秦汉三国一颗陨石的坠落,带来的不仅是空间的扭曲,更是一场浩大的历史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