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官是新来的吧?可能对这里的情况还不是特别了解。实际上吧,咱们这里虽然是叫长江三角洲国防工事,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部队驻扎,只有两个营的兵力。”朱之文看到王亮疑惑的表情,便一副明白人的样子开始为他讲解。
“什么?两个营!这么长的一道防线就只有两个营的兵力?”王亮听了心脏都要吓得跳出来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早就听说国民党的国防部傻逼,没想到竟然傻逼到了这种程度,一旦中日开战,这道防线如果运用得当,完全有扭转战局的可能。
没想到竟然被国民党当局直接就给忽略到了,只派两个营的兵力驻扎,真是荒唐至极。
“王长官有所不知啊,这道防线上峰一向不是太重视,也少有部队主官和参谋督导人员检视。这样说吧,卑职调来有足足有一年的光景了,可是一次都没有见过国防部和参谋部的长官。哈哈,您是第一个。这也是兄弟几个为什么整天在这里寻欢作乐的原因,无聊啊,守着这么一大片荒无人烟的地带,真是一种无奈啊。”朱之文倒是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的说起来,不停地向王亮倾诉苦水。
确实,虽说是中央军,在上海当官,但实际上比镇守边疆还要苦逼。
你要是镇守边疆,可以随心所欲啊,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谁管你啊。
但是在上海这个地界上可就不一定了,监察督导的机构实在是太多,朱之文虽然玩忽职守了一点,但自己也有个限度,胆子还不至于大到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
因为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有督导团来视察,所以时刻要紧绷着一根弦,这种任务最令人抓狂了。
“哦。”王亮心不在焉的应答了一句,便往车窗望去。
王亮的认识更加加深了,想改变历史,真的是,没那么简单啊。
按照这种情况预演下去,历史必将重演。
国防部的那帮官员们在战前不做必要的整理与准备,以及整体防御的规划。
等到日本人大军压境的时候中国军队从上海地区溃退到三角洲防线才发现无法顺利地进入阵地应战,也没有任何的支援与接应,部队根本无法使用这些国防线作战,结果几百万元投资的所谓的“东方马其诺“防线,变成了纸糊的防线,被日军不费吹灰之力突破了。
而上海失守,南京也必然跟着遭殃,国门就这样门户大开,后面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就浮现在眼前。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章编制装备
既然已经了解情况了,就没有再继续走下去的必要了,王亮当即让朱之文的司机调转了方向往回行驶。
这里的情况王亮算是记在心里了,等回头就详细写一份报告递交给蒋光头,只要说明其利害关系,想来蒋光头应该不会坐视不管的。
王亮打算再去下一个地方去转转了,幸运的是战争还没有打响,悲剧没有重演,他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发现更多的问题,然后写进报告,最大程度的调整。
中午的饭也顾不上吃了,王亮一个人开车去逛了逛几个驻地,实地考察了下国*军的装备。
结果自然是大失所望,除了第87、88师(原为国民政府的警卫部队,是德国顾问训练出的样板师,全制式德国武器装备,为****精锐。)的装备上说得过去,其他的几支部队都不尽人意。
虽然这要比八路军的装备好百倍,但要知道八路军是以游击打法为主,讲究灵活机动。而老蒋领导下的国*军喜欢打阵地战、防御战,这就有两个十分关键的要素:1.兵力。2.装备。
和几个师长、参谋长交谈中王亮了解到****的国防动员和军队指挥体制上也有大的弊端。
国民党的国防动员体制、平战转化体制、军事指挥体制相对于日本方面,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国民党军队指挥序列杂乱,机构膨胀,叠床架屋,职责不明。
战区下辖集团军、师、旅、团,后又增设军。一些军往往只辖1个师,军长亦即师长。
命令、指示及报告,层层递转,费时费力,于作战有损无益。
这样一来后期撤退不就乱套了吗?指挥系统不瘫痪才怪,部队如同无头苍蝇,混乱无序。
再反观日本,日本有17个常设师团,平时每个师团的兵力11000多人,战时扩编成特设师团,人员扩充为24000至28000多人,即由现役的38万人扩编为74万人。
除了预备役兵外,日本的兵役制还有后备役兵88万人和补充兵役240多万人,各种兵役人员合计有448万多人。
而当时的中国,只有203万现役兵,预备兵役和后备兵役一无所有。
因此,中日两军在接战一回合之后,中国部队后续的战力会大幅减低,但是日军却得以在迅速整补之后,仍可以于第二回合中保持相当的水准。
日军不仅兵力补充系统完备,后勤支援系统和机械化水平之高也是中国军队望尘莫及。
王亮简单地估算了一下,按照其后勤支援系统和机械化水平,日军的增援,平均时间根本用不了10天。
他们最远可以调动遥远的西北雁门关部队,从停止进攻,转进千里登舰,再航行到上海战区集结,平均不到10天,在这方面充分显示了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军队必须是机械化的,有了机械化,一支军队可以当多支军队用。
精壮的士兵只有插上机械化的翅膀,方能振翅高飞。
反观中国军队,穿草鞋,徒步走,乘车还经常受到日机袭击,徒增伤亡。
如果战事吃紧,从其他地方调动部队赶来增援,时间上讲也是来不及的。
若国*军第20军从贵州开赴淞沪战场,从贵州徒步出发,一直走到湖南辰溪才能坐上船,从长沙坐火车运到前线最短也要三十几天。
淞沪会战是一场消耗战,国民党根本就消耗不起。
再看武器装备,国*军最先进的大炮是德国克虏伯山炮,最大口径也不过75毫米,射程仅仅几公里,与日军舰炮根本无法相比。
王亮根据从军需官那里弄来的数据来推算,在面对日军战舰之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1个连的山炮轰击日舰,但是无法穿透厚重的甲板,只能在军舰上留下一片火光和一点斑痕。
而日军军舰上的舰炮,有的口径超过400毫米,射程超过10公里,威猛的炮火必然把国*军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炮兵对炮兵是不敢想象的,王亮也了解一些日军的作战传统。中国炮兵对敌据点和阵地轰击时,即遭日军重炮还击,甚至常常不等架设完毕,日军炮火就前来压制,弄得中国炮兵只好在自己的阵地上东躲西藏,狼狈不堪。好不容易放出去的炸弹,不是没命中目标,就是根本不顶事,因为威力太小,而日军工事又多又坚固。
再说坦克和步战车,在宛平城的时候王亮就亲身经历过,在战场上乍一看到这种“陆地怪物,不由得心里发毛。
不怕死的战士冲上去用手榴弹与之同归于尽,但多数还没冲到跟前就被活活打成筛子,面对日军坦克,步兵只能束手就擒。
飞机就更别提了,在中国的领空日军的战机可以随意穿梭,****的几个高炮团可没有把飞机打下来的能力,只能眼睁睁挨打挨炸。
总而言之,中国军队缺乏重型火炮、炸弹。而日军,武器装备占据绝对优势,飞机、重炮、军舰、坦克,从陆地到海上和天空,玩的是全方位立体作战。
这些仅仅是外部因素,更为复杂的内部因素是最让王亮头疼的,那就是派系之争。
淞沪会战的资料和纪录片他也看了不少了,国民党表面是一团和气,但实际上一团糟糕,这些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
所以淞沪会战中想要重挫日军,是需要王亮去下一番功夫的。
逛也逛累了,一看时间,已经是六点十分了,想到晚上七点钟还有杜月笙的生日宴,王亮连忙驱车往回赶,不过时间上明显已经来不及了。
王亮把车速提到了顶点,在路上想是不是该给杜月笙准备点什么礼物啊,空手去貌似不太好吧。
这个想法也就是一晃就被王亮打消了,因为他根本就没带钱,再说花这钱干嘛,一个稍微看的过眼去的礼物不就得动辄几百块大洋,那些可都是自己日后活动的经费,动不得。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精彩时刻(1)
自己能去给他做寿就算是给杜老头面子了,还需要礼物,笑话!王亮就这样自我安慰了一下子。
王亮不知道的是,一个吊炸天的秘密即将在今晚揭晓。
等王亮赶到杜家公馆的时候,已经是七点半了,这是公馆的门口已经没有客人了,而是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豪华汽车,看样子在上海有点名望的人都来了。
王亮的军用小破吉普在这些车里面不免显得有些寒酸,看到又来了一辆车,负责接待的弟子连忙跑过来问道:“先生,请问您是来参加生日宴会的吗?”
“对,这是请柬。”王亮把今天送来的请柬递了过去。
弟子接过去一看,脸上的表情变得更加恭敬了,因为这是一张最高档次的请柬,肯定不是一般人能拿得到的。
相似小说推荐
-
历史维修工 (何时秋风悲画扇) 起点VIP2017-08-21 架空历史五千年浩荡历史长河中,无数穿越者兴风作浪!褒姒笑靥如花欲演甄寰传,周幽王续命西周...
-
陈国我为王 (黄氏啊肥) 起点VIP2017-09-13 架空历史文科生陈百川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陈弱衡强,庆蛮嚣张。偏偏陈百川还变成了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