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山河 (闷声大发财)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闷声大发财
- 入库:04.13
听了陛下的疑问,岳淞却是笑着出来请罪。
原来这事情实在史无前例,仓促之下下面给小林公子放了特别的卷子,却是忘记了还有答题纸这一茬。
“这历年来殿试也没有额外给答题纸的事情,今年匆忙之下,都忘了这一茬,此时小林公子大概是困惑着,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呢。”
陛下听了之后没有怪罪这点小事,反而是饶有兴趣地笑了起来,说如此也好,想来他不会想到是宫里出了差错,此刻想必是在苦思冥想。
也好,皇帝倒要看看,这位引得两位大儒赞不绝口的外家侄子,到底能不能用有限的字数把这两件事给朕答清楚,答满意了。
这考起来是容易,但跪在蒲团上的林甫面对这种情况可就是有些挠头了。
因为对林甫来说,并不是答上这一篇策论的问题,而是要答好,要拿一甲保底。所以这才觉得很是棘手,不知道如何下笔。
时间慢慢流逝,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给他思索这一题两题的事情了,此时不论如何也一定要开始构思整篇文章的脉络,否则时间上实在有点紧张了。
林甫迟迟不动笔,坐在他右边的袁玮再怎么心无旁骛,也不免会注意到这件事,心里不由得有些看不起他,觉得果然如此,此人才学不过耳耳。
他哪里知道,林甫想的根本不是这些题目的问题,而是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有揣摩对了陛下的意思,他才能够在这最后一刻完成临门一脚,成就连中三元的壮举。
其实林甫的才学,如果真的考量起来,只能算三百学子中的上等水平,要说连中三元的程度却是够不上的。
仔细回顾穿越人士林甫这些年来一直高中的原因,一是因为诗文加持,诗词歌赋有前世千年积累,总是能够掏出合时宜的好诗,这往往会抓住阅卷官的眼球。
二是因为过目不忘,对于大部分经史子集,他能烂熟于心,不会出差错,这就在基础题目上面不会丢分,帖经墨义不会出错,这会加强阅卷官的好感,让他觉得这个学生基础扎实,敏而好学。
真要说他八股策论的水品,其实是一般的,因为伤悲子读过许多诗词歌赋,小说野史,但却是万万没有读过什么八股和策论的。
所以林甫的八股和策论,都是今生才学的。
这八股和策论,当真是需要天赋的,就算林甫过目不忘又如此努力,但走到这天下前三百的时候,还是排不上号的,撑死了中等偏上。
在春闱中,自己基础扎实,诗文出彩,八股策论只要不有大差错,综合分名列一甲是没问题的。
可殿前这殿试,只考一策论,林甫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想入二甲很容易,想排在前十,甚至一甲,乃至状元,只凭实力是不可能的。
所以林甫需要剑走偏锋,需要揣摩圣意,只有在创意上,方向上走出了新意,走出了花样,才能保证自己能通过阅卷官那一关,进入前十送到皇帝面前。
只要送到了皇帝面前,凭借友情分,自己都可以轻松的进前五。
若是自己再说出一些挠到皇帝痒处的话,中状元只是陛下御笔一批的事情。
所以思路重之又重,只要确定了思路和大概内容,三千字只需两个时辰,说什么也可以完成了。
说是这么说,但一直盯着题目看,思来想去地研究着这里面可能蕴含的意思,对于初入京城一直没有过政治经验的林甫还是难了一些。
尤其又是在如此隆重关键的场所和事件当中,压力很大,周边的气氛也太严肃,让林甫很难静下心来。
但时不我待,眼见着太阳一点点往上升,马上就快中午了,林甫还是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心里也就越来越急。
他一路顶着第一的名次过来,心里却也是明白自己凭借的是什么,这殿前一策论,是对自己才学的一次很大考验,若是这一次失利,他至少要再花好几年的时间在入翰林上。
这倒是小事,关键是自己现在在京都中,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其实自己的才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
若自己不是春闱榜首,而是个窝囊废,兵部的人会替自己出头吗?太子会在乎自己要被打了吗?甚至小王爷替自己出头的时候,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心甘情愿?显然不会,所以这次,自己决不能失手。
林甫转变了思路,不再去看题目,而是从历史进程上在下功夫。他在策论上的优势是可以借鉴前世类似时期的历史事实,提出的方法更加切实可行,也有许多历史事件作为警示,更容易发现自己方案的缺点。
他能够跳出时代的局限性,这是他在策论上唯一的优势。
想到日上三竿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政治新人林甫总算是想出了对策。
第八十二章言官制(上)
如今之计,要解决的是陛下到底想要什么。
陛下下了大决心肃清科场,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寒门官员数量。寒门官员之间,毫无关联,一盘散沙,又该怎么把他们拧在一起?
这个数量的寒门士子们进入朝廷,到底怎么用,如何用才能削弱士族们的势力,会激起士族们什么样的反应,全都是未知之数。但这是陛下用于削弱开国士族派系力量的重要方法,势在必行。
因为只是打压削减士族力量,只是治标不治本,唯有培养起一定数量的,忠于自己的寒门官员们分走他们的权力,才能够逐渐架空权贵们的力量。
可世家大族是枝叶繁茂的很,就如前世三国袁绍袁术一家,四世三公,四代人里出了三个宰相级别的人物,这等家族人数众多,大都品级不低,能发挥出来的力量很是惊人。
再加上不同世家之间联姻交际,能让陛下都束手束脚。
反观寒门士子,则全都是各州选拔出来的顶尖学子,一州之大才出几十个,往往相互之间根本就不认识,无法紧密地联合起来,就更别提如何掣肘那些权贵们了。
陛下前几年其实已经设立了都察院,其意图就是行监察监督的权利,意图局限士族派系的势力。
但受时代的局限,陛下也没有前世明太祖的魄力,这群都察院的官员们没有被赋予前世明朝那么大的权力,因而起到的效果也就相当有限了。
所以陛下最根本的需求,就是一套可以利用起这些学子们,削弱打压权贵们,培养出新一派政治力量的方案。
林甫眯着眼睛分析着陛下的心思,只能说总算总算,穿越人士在这件事情上还算是有点政治敏感度。
不过,猜到这层不算是太难,胆子稍微大一些的人,仔细思索一番,都不会想不到这种可能。
可要知道陛下想借科场大量收纳寒门子弟打压权贵只是一个开始,难点在于如何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协助陛下完成这件事。
毕竟寒门子弟大量入仕在这个世界是第一次,受时代的局限,人们在这件事情上不免有些迟钝。
就连英明神武如陛下,在这件事上也有点迷茫。开拓者的道路总是艰辛的嘛。
但好在穿越人士有一整套“言官体系”,既能够保证大量寒门士子的去处,也能够赋予他们掣肘权贵的职能。
更加可怕的事情是,他还知道这一整套“言官体系”究竟有什么缺点,可能惹出什么麻烦,这是大明王朝几百年的历史教给他的。
但受于答卷字数的限制,如果要用这一套“言官体系”来出人头地的话,可能有一些冒险,因为这样的话卷宗上的一些题目可能无法涉及,无法作答。
思忖再三,林甫还是决定冒这个险。倘若他是寻常人家的学子,他定然不敢放着本来就字数紧张的题目不答,而去揣摩圣心写什么“言官体系”。
可毕竟如今自己身份特殊,目前取得的成绩也显然引得了一些大人物的注意,尤其陛下曾钦点自己入殿试。
那么不论自己能不能通过阅卷官那一关,陛下多半也会亲自看一看自己的卷子。
只要陛下肯看一眼自己的卷子,林甫觉得自己对“言官体系”这一方案的介绍和分析一定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之所以他如此肯定,是因为这套“言官体系”实在是太适合现在周皇朝的历史进程了,况且陛下已经于前几年设立了都察院,这说明他已经初步有了这方面的想法。
这样的话,也就不用担心陛下会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事。
这所谓“言官体系”是明朝发展起来的特色,赋予言官极大的言论自由,评事议事绝对安全,不会受到惩罚。
这套言官体系采用的是以小制大的方法,都察院的御史言官们品级很低,全是七品官,但权力极大,什么都能插一手管管。
平日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需要处理的事务,每天要做的就是去各个部门转悠,去查查户部的亏空,兵部的军饷,吏部的官员安排什么的,晚上再去刑部看一看有啥冤假错案,一天就过去了。
用这些寒门学子们作言官,一来他们很多人本身就比较痛恨士族,二来这种寒门读书读出来的,很多都比较死板,就如林甫进京之后所见到的柳文长,寒门学子当中有许多这样的人。
相似小说推荐
-
经略大宋 (吃妖怪的唐僧) 起点VIP2017-09-13 两宋元明一个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莫名穿回到南宋初年,身份居然是宋钦宗没有名分的儿...
-
定居唐朝 (半堕落的恶魔) 国风中文网VIP2017-08-10完结这是一个现代青年穿越初唐,扎根大唐,努力求存的故事。公元622年,大唐武德五年,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