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山河 (闷声大发财)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闷声大发财
- 入库:04.13
而这皇后的女儿难道就不是自己的孙女吗?
这宫中儿女的婚嫁之事,本就该是皇后张罗,杏儿已经年近二十了,迟迟不指婚一直是太后心头的一块石头。如今正巧赶上林甫进京。
太后是老人家了,此刻突然动了指婚的念头皇后却是犹犹豫豫的,便有些不大高兴。
再加上此次本就是三皇子生事,事情做得难看,便不想再说,从藤椅上站起身来,旁边的老嬷嬷和宫女们赶忙前来搀扶。
太后只说是乏了,便先行离去了。
只留下皇后一个人低着头站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比之这边的争争斗斗,谈婚论嫁,皇宫那边的格局又是大不同。
今日京都里闹出的动静,小林公子拜访江太岳,三皇子李封指派梅尚书抓他审讯,要刑讯逼供打他三十杀威棒做下马威。
而太子则派人看着,林甫被抓时没有上前阻拦,而是略过不提此事,反手托小王爷前去解围。这一整串事情详详细细地写成了卷宗,就放在陛下御书房的桌旁。
陛下也早早地就看过了这份卷宗,并不以为意地放在了桌旁。又拿起了奏章批阅起来。
直到日落西山,天有暮色,手中的东西统统批阅了完,站起身子走动的时候,这才好似刚刚想起了这件事。
“你说,他究竟是学会了慕青竹几成的水平?”陛下走着走着,身形突然一滞,所思虑的问题和后宫层面则是完全不同。
张公公知道这是主子在和自己说话,连忙上前几步,“前些年那边的人传来了消息,说小林公子醉心诗书,整日里不思练武,叶王爷为此很是恼火。而今小林公子十七岁半,按理说不超过一两级的水平。”
“放屁!”皇帝笑骂道,“慕丫头的性子我最清楚,庆之没有学到五级之上的水平,她是万万不会放心他一个人来的。”
“那奴才就不好乱猜测了。”张公公被皇帝骂放屁,反而开心的笑了,“今个儿本来苏大人按照陛下的指示,蹿腾着梅大人要打他板子来着,本来陛下能窥探一二小林公子的底牌,却是没想到被小王爷打断了。”
说起此事来,皇帝也是哈哈大笑,很是欣慰。“允儿这一手使得漂亮,林小子和彻儿封儿都差他不少。只是彻儿本就无心这权谋之术,不学这手倒也无妨。林小子心性不错,自小不显山不露水地藏着拙,不骄不躁,把朕都给骗了,没想到朕那个将军弟弟却是生出了一个大学士的料出来。”
春闱会试前十的卷宗陛下早就看过,他本以为江先生自作主张点林甫为会元是投机取巧,顺势就推了自己学生上去,没想到看了卷子之后,这林小子竟然答的如此之好,真有第一名的实力。
今年的题目之二连这位陛下都是有所耳闻的,林甫不仅轻轻巧巧地成为了唯一一位答上了所有坑爹题目的考生,竟然还有闲心在卷宗上写蝇头小楷来调侃自己和考官。
这当惯了一国之君,整天听多了马屁和山呼万岁,偶尔被调侃一下天下大才如阳货,此物陛下所欲也,倒也竟然会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
张公公那天可是看呆了,第一次见看春闱会试的答题卷宗还能看笑的,早就听说了小林公子春闱答题的时候就边答边笑,看陛下这模样,里面当真是有些玄机。
皇帝发觉了这小子这些年一直在藏拙,又了解慕青竹的实力,自然很是好奇这位到底武道水平几何,是不是文武双全,因而那天那位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苏名启苏大人上报天听,说春闱案犯事最多的三皇子反倒要整治整治这位一枝独秀的嚣张之徒的时候。
皇帝就一挥手说打,给朕打,看看他到底藏了多少东西。
陛下这些年都是大开大合的,哪里见得惯穿越人士的这点小手段,心下很是不喜,倒也不是真的不喜欢那种,只是倒起了几分和他做做对的玩心。
小林公子要把自己的武艺用自己的文采盖着,弱不禁风的样子掩着,陛下就起了心思偏要看看你能忍到什么时候,又能忍住多少。而至于自己两个儿子关于这出闹剧的小手段,却是压根没有放在眼里。
不过显然的,话里话外都能感受到,他对此次太子的行为很满意。
第六十六章皇宫里(下)
俗话说的好,屁股决定思维,陛下屁股下面的那把椅子是独一份的,他的心思自然也是独一份的。
比之诸位皇子,皇后太后看问题的方向,皇帝陛下心中想的事情却是和他们完全不同的。
如今的周皇朝也算是春秋鼎盛,天下太平。有了叶城作为经济中心,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势头都算是不错。
随着自己的年纪大了,渐渐地,这位完成了武定天下,文治天下的开国皇帝,开始思虑起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来。
这三位皇子,后宫里的皇后贵妃,甚至太后,想的全是谁来坐这把椅子的问题。
而皇帝不同。
他作为唯一一位一直坐在这把椅子上的人物,看事情的眼界早已超脱了“哪个儿子来当皇帝”的局限,来到了“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儿子这把椅子坐得稳”这个方向上。
其实说句心里话,他倒是不大在乎这三个小子究竟谁最后能赢下这场夺嫡之争。
子子孙孙的,就让他们闹去罢。只要闹的不过分,只要手段不难看,皇帝乐得这几个儿子相互之间打压斗争。
因为这皇帝的位置,哪里是什么人都能坐得好的?
只是安安稳稳地长了几岁,然后就轻轻巧巧地坐上了皇帝的位置,这种皇帝是很难有什么作为的。
要做好皇帝的,需果决,要心狠,有远见也要有权谋,懂帝王心术,也要明了人情私心。
这些个东西如此驳杂精深,又哪里是书本上看得到,学堂里学得会的?
唯有实践得真知,也只有在这种赤裸裸的争斗当中,皇子们才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怎么才能做到这些。
要果决,因为机会转瞬即逝;要心狠,这斗争当中宁愿害死别人也别让人害死自己。
尤其是这帝王心术和人之常情私心,就如此次三皇子让梅尚书去作先锋,结果触了小王爷的霉头,被太子彻底的算计到了。
他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策略,如何怀柔林甫和小王爷,如何安抚梅尚书等等,这些东西就是皇帝希望他在斗争中学到的。
不是历任的帝王都有看着自家儿子们相互残害的恶趣味,而是坐在他们那个位置上的人深深的知道这天下守成之难。
谁都想要让自家的基业世世代代地传递下去,就如始皇帝所梦想的那样,传至二世,三世,直至万世无穷尽。
而只有禁得住血的洗礼,在阴谋当中浴火重生,生存下来的那一个,才有权利接管自己拼搏了一辈子才打下来的这基业。
当然皇帝也不可能希望自己儿子们闹的太过分,真的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因而他也隐隐约约地表露了自己的态度,只要不超过这底线,怎么闹都可以,谁最后获胜了,才是真正的太子,才是下一任皇帝。
也就是皇帝的这种丛林法则的态度,这才让一国储君的太子如此的谨小慎微,心思细腻,连刚刚入京的一位官宦世家的旁系学子也会注意到。
就是生怕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从这个位置上掉了下去。
而三皇子,七皇子因为本来不是太子,反而有些有持无恐,行为大胆。
相比较太子之位的问题,皇帝心中更大的担忧其实是朝堂中新派势力太少。
开国功臣派本就势力最大,这些年还把持了新恢复的科举制度,十几年下来,新入朝的官员们几乎都有着自己效力的功臣元老们。
这陛下虽然是一统天下,压得住这些老人们,可等到自己百年之后,这几个儿子究竟能不能镇得住这些老兵油子和老臣们呢?
在大部分人都在关注这件事背后,两位没露面的皇子之间明里暗里的斗争,在思索着林甫的出现究竟对三位皇子之间的局势究竟有什么影响和改变的时候。
陛下却是借着这次春闱案,已经开始了削弱那些功臣权贵派系,培养直属自己的文臣们的布局。
如何能借着自家下面三个儿子斗争的这谭浑水,一点点地抹去士族派系的力量呢?
陛下此刻手里,完全信得过的力量,禁军十四卫,增设了两卫参与吏治,效果却是不太明显。大内御林军,有特务分部,平时做探子在京城内打探消息,效果虽然尚可,但要动摇士族们的力量却还是差了不少。
思来想去,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在朝中没有太多心腹文官。
昔年一同打天下的手足,现在反倒成了权贵士族,成了掣肘他李家的大累赘,垄断科场,天家在渐渐地失去对朝堂的绝对控制力。
而昔年的亲信如今大多渐渐成了自己要铲除,打压的人,皇帝手边一时之间竟然当真无人可用。
虽然尚有几位官员,如都察院的苏大人,其实暗中是陛下的人手。
但陛下的绝对力量还是大多集中在了禁军和御林军这一块,这从他彻查春闱案的时候不敢动用自己的朝堂文官力量,而是走了这两军的路子就能看出,陛下实在对自己手下的文官不放心。
相似小说推荐
-
经略大宋 (吃妖怪的唐僧) 起点VIP2017-09-13 两宋元明一个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莫名穿回到南宋初年,身份居然是宋钦宗没有名分的儿...
-
定居唐朝 (半堕落的恶魔) 国风中文网VIP2017-08-10完结这是一个现代青年穿越初唐,扎根大唐,努力求存的故事。公元622年,大唐武德五年,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