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定居唐朝 (半堕落的恶魔)



暮雪低声道:“嬷嬷交代,让娘子少吃冰,这也是为了娘子的身体。”

平阳公主摆摆手:“那便不吃了,不用给我上,给幼阳上一碗吧。”

所谓酥酪,就是用羊奶做的奶酪。薛朗吃不惯,也不要。暮雪有些踌躇,劝道:“娘子朝食便用的少,不用酥酪,用些点心可好?厨下有做好的绿豆糕,奴婢给娘子拿些来?”

平阳公主叹了口气,道:“不用,吃不下,看有什么水果,给我那些果子来。”

薛朗见状,直接问暮雪道:“暮雪,你们娘子胃口不好吗?”

暮雪道:“回驸马,娘子苦夏,每年的这些时日,娘子便苦夏,吃不下膳食,倒是果子用得多些。”

薛朗点点头,让暮雪下去给平阳公主拿水果。想了想,道:“宫里有新鲜的羊奶,我让秀娘做了些双皮奶,拿来给你尝尝,好吗?”

“双皮奶?何物?”

“一种羊奶做的点心,试试吧。”

平阳公主点点头,顺口道:“若有多余的,给宇文昭仪处、尹夫人处也送些,八郎和十一郎也在。”

薛朗点头,使人去传话。没一会儿,长俭便拎了食盒来,薛朗和平阳公主一人一碗。薛朗不太喜欢吃甜食,秀娘做的时候,顾及他口味,糖便放得少,所以,奶香味儿更重些,甜味儿淡。

平阳公主本有些恹恹,闻着奶香味儿,倒是动了几分食欲,执勺吃了一口,点头道:“好!甜度适中,不腻人,我为何未想到把阿土带来呢!”

薛朗看她一勺接一勺的吃了,满意的笑道:“阿土做菜的手艺好些,做这些点心,还是秀娘手更巧些,当然,她俩都是我教的,等我们成亲后,慢慢研究,我多做一些给你尝尝。”

平阳公主也不害羞,落落大方的道:“如此,我便等着享用郎君的手艺。”

说笑两句,看平阳公主吃完一碗,薛朗提议道:“我们出去走走,去湖边钓鱼吧!若能钓上大鱼来,我今天给你做一道开胃的鱼汤!”

“好!”

两人相携去湖边,太阳太大,寻了个树荫茂密的地方,搬来小马扎坐下,准备钓鱼。平阳公主看看马扎,不禁笑了:“为了钓鱼,幼阳准备的倒是周全。”

薛朗笑笑:“那是。”

下饵,放钩!

这湖水估计自从仁智宫建成后,还未放干过,湖里的鱼儿,大鱼不少,估计也没人钓鱼,这些鱼都傻乎乎的,不一会儿便有鱼儿咬钩。

估摸着钓了三条胳膊长的鱼儿,薛朗便收钩不钓了,让长俭拎着鱼,送到厨房去,让秀娘先杀好,待会儿他去做。

薛朗打算做酸萝卜煮鱼,放点儿辣椒,酸酸辣辣的。然后再下一碗干挂面,盛上鱼汤,吃起来肯定十分开胃,只是想就让人流口水。

夏天的饭食,其实不用太复杂,本来就没胃口,太复杂的吃不下也是浪费。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碗鱼汤泡上煮好的面条就足够了。

待鱼汤差不多可以出锅的时候,苏寒回来了,还带回来一窝不知道是什么鸟的鸟蛋。想了想,薛朗叫人烧热水,泡了些干香菇,再做了一个香菇酿。

就两个菜,等哺食的时候端上去,还没吃呢,便闻到面条的酸香味儿,本来没什么胃口的平阳公主就着酸辣的鱼汤,吃了一大碗面条不说,香菇酿也吃了两个,算是恢复正常食量。

看她吃得还算愉快,接下来的日子,薛朗便承包了平阳公主的伙食,早晚饭加中午一顿点心,皆让秀娘做了送去,偶尔两人还能一块儿用个膳。

度假是愉快的,然而,时间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感觉还没玩多长时间呢,时间便哗哗来到六月底,薛朗要回去了。

圣人十分不舍:“幼阳竟要回去了?岂不是今后又吃不上薛府的美食了?”

这些时日,给平阳公主做饭和点心的时候,也会照顾圣人一下,圣人跟着享用了不少,吃得极为开心。

薛朗一脑门的黑线,默默地翻眼睛看看圣人,满面肃容:“臣当以公务为重!”

圣人无奈的摆摆手:“罢了,是当以公务为重,路上小心。”

完了,薛朗便在圣人的不舍中,薛朗踏上回长安的路程。

这是昨天的!今天的吃了饭再写!


------------

第391章 红薯再获丰收

与来时的喧嚣不同,薛朗回长安回得特别低调,打早出发,没有大队伍的冗长,就他带着护卫、仆从回京,苏寒还要留着,等平阳公主一起回长安。

话说,苏寒听说薛朗要回长安,而他不能跟着一起回的时候,那眼神简直叫人终身难忘。后来听说薛朗不带秀娘一块儿回的时候,才又满血满状态复活,把薛朗乐的,吃货做到这份儿上,也是本事!

经过一天的马车颠簸,回到长安的薛朗,略作休息后,第二日特意到民部点了个卯,告知上司裴矩和他的下属们,他回来了。然后,便一头扎进红薯地里,准备收红薯。

首先,挑选要留作种子的植株,这个必须要薛朗亲自来;其次就是挖红薯,称重,给圣人一个准确的产量。

去年进献祥瑞搞得有声有色,但一个新的作物,推广不是简单的事情。一者去年种子有限,二者大家多处于观望状态。毕竟,这年头,粮食减产那是会死人的。

但凡大家族,主子加上仆役,一两百口人是很平常的事情,贸然引种新作物,若是成了还好,若是失败……历史上,农民起义几乎都有一个原因,肚子吃不饱,活不下去!饿肚子能把人逼疯,逼反!谁家都不敢冒这个险,所以,在长安的产量没出来之前,大多持观望态度。

薛朗用脚趾头想都可以知道,等红薯、土豆的产量一出来,京中各大家族,甚至是天下能排的上号的郡望之族,只怕到时候都坐不住了。这些传承数百年的家族,比普通百姓更知道手中有粮心不慌的感受,到时候,少不了一番龙争虎斗。

不过,这些政治上的事情,薛朗不打算掺和,到时候全部上交给圣人,他就两手一拍,做别的事情去。

薛朗做事喜欢有计划、成算,在采挖之前,先把人集中在一起,就蹲在地头,教他们怎么挑选适合留种的植株,又应该如何保存等等,把事情都说清楚后,才开始动手采挖。

司农寺的杨正卿也参与此事。听到薛朗说红薯可以采挖了,还大张旗鼓的使人备了许多的柳条筐,赶了长长一队四轮马车来,完了问薛朗:“薛侍郎看,这些可够了?”

薛朗去年进献的红薯,圣人直接让人种了五十亩。红薯亩产两千到三千公斤(鉴于作者君拙劣的数学水平,就不换算了,大家自己脑补)左右,五十亩的红薯采挖出来,简直能堆起来一座红薯山。

所以,薛朗看看杨正卿准备的东西,坚定地摇头:“肯定不够!不过,多来两趟好了!”

杨正卿有些嘀咕,等堆在他面前的红薯越来越多,他下巴也距离嘴巴越来越远的时候,他才明白过来,薛朗真乃实诚人也,半句都没虚的,相比起采收的红薯,那些柳条筐和马车,真的太少了。到最后,为了称重方便,干脆用麻袋装了直接称,称完了记下数据,紧接着下一袋。

薛朗本着看热闹不事大的原则,还特意让运红薯的队伍去长安城内绕一圈,再把红薯运到粉条作坊去。于是,京城人民这几天的日子可热闹了,每天都能看到长长的,运红薯的队伍。

看着一车又一车红薯从城里经过,很容易就唤起大家关于去年的记忆,京城之内,四处打听红薯消息的人,渐渐多起来,有那精明且注意留心的,大致数了下运输的车次,自己估摸一下产量,自己都把自己吓一跳。长安城内,一时间,暗流涌动。

不过,这些不在薛朗的考虑范围之内,他的目的就一个,造势,声势越浩大越好,把大家的兴趣都勾起来,让大家都紧迫起来,才方便圣人回来做交换,把红薯的利益最大化。

五十亩红薯,几天功夫也就挖完了,薛朗把每日称重的数字一汇总,满意的点头,对杨正卿道:“五十亩红薯,共计收获一万两千多公斤,平均一下,亩产与比之苇泽关时多了少许,不过,出入不大。充分证明红薯是一种高产稳产还易种的作物,明年可以推广了!”

“嘶!”

杨正卿倒吸一口气,声音都情不自禁的抖起来:“方才未听清,幼阳说合计多少?”

薛朗又把数字报了一遍,精确到个位数。薛朗道:“数据出来,可以奏报圣人了吧?”

“对,是该奏报圣人……唉哟!”

杨正卿也不知是惊讶的还是欢喜的,居然掉田埂下去了,问题是,从田里坐起来,脸上都还挂着傻笑。

薛朗吓了一跳,连忙和他的贴身小厮一起,把杨正卿扶起来,不过,一身官袍就不能看了,半个身子全是泥土:“杨正卿,您没事吧?有没有摔到哪里?”

杨正卿也不管身上的泥土,拍着大腿哈哈大笑,神情激动莫名:“有生之年啊,想不到杨某有生之年也能见到五十亩地种出上万斤粮的日子!不枉此生,不枉此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