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唐朝 (半堕落的恶魔)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半堕落的恶魔
- 入库:04.13
三兄妹面容一肃,齐声应道:“喏。”
殿内并没有多少内侍,圣人看薛朗献上的三策后,便把内侍赶了出去,只留了自己最信任的。
见三人已然明白他的意思,圣人向身旁的内侍看了一眼,内侍立即上前,拿起那三份稿纸,分发到三人手中。
圣人道:“第一份和第二份,只需初略看看便好,今日宣你三人来便是为了第三份!”
太子手里拿到的就是第三份,第一份在秦王手里,第二份在平阳公主手里。三人各自低头细看手中之稿纸。
平阳公主才拿到手里,拿稿纸的手便顿了顿,抬头看圣人一眼,复又低头看,凝目细细读手中的稿纸。
秦王和平阳公主手里拿的,涉及专业知识的地方太多,两人只是通读一遍即可,不需详细阅读,自是比太子先看完。
看太子还没看完,两人还交换着互相看了对方接到的那份。待两人把交换后的稿纸也看完,太子方才看完。不过,脸色阴沉得可怕:“儿恳请父亲诛杀薛朗!此策居心叵测,祸国殃民,实不该留也!”
不用说大家都已看出这疏奏乃是薛朗所写。纵观全朝甚至全国,会用大白话写疏奏,字写得笔画纤细的唯有薛朗。
秦王一怔,平阳公主捏着稿纸的手微微一紧,出声道:“大兄可否让小妹看看?”
太子冷哼一声,道:“阿妹竟然收这样的人进府,有失察之责也!”
说着,直接把稿纸丢给内侍,让他拿过去给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也不急着辩解,而是接过内侍拿过来的稿纸,飞快的读了一遍后,之后便交给一旁等着的秦王。而太子也把先前秦王与平阳公主所看的那两份一起看完,但脸色依旧阴沉,怒色未减。
圣人道:“我宫里的家具乃是薛朗提供的图纸所制,我今日召他入宫,问他想要何等赏赐,他献上此三策。一策增天下盐税,以丰国库;二策造纸,以增民智;三策……你们也看过矣,有何想法?尽可说来。”
太子当先道:“父亲,此策不可取也!此策直指世家根本,若是用此策,则天下士族必乱!士乃国家之根本,我朝初立,外有突厥侵扰,内有乱匪未平,此时若与世家士族对立,则国本不保矣!以今时今日而论,与世家当以和为贵,倚重士族,而非对峙。此策大逆不道,实锅国乱民之策也!”
圣人点点头,不置可否,转向秦王问道:“二郎,你的想法呢?”
秦王道:“父亲,我的想法与大哥不同。薛朗大才,凭此三策,可见一斑也!”
圣人饶有趣味的看他一眼:“哦?细细说来。”
“喏。”
秦王神采奕奕的道:“儿闲暇之时,曾读过许多史书,纵观前朝数代,亡国因由看似各有不同,究其根本,皆有士族势力大于皇族之势。人心趋利,士族也不例外。或有那真国士肯呕心沥血,为国为民,然也有那家大于国之辈。这类人,在历史之中比比皆是。”
在座诸人皆是饱读诗书之辈,自然能听懂秦王话里的意思。秦王接着道:“父亲,我以为,士与民当如何平衡、如何处理,方是立国之根本。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士的势力过于庞大,则民必失其田,必有民不聊生之况,民不聊生则天下大乱矣!”
“好!好一个‘君如舟,民如水’!我儿读史能读出这般心得,阿耶甚是欣慰。想必你阿娘在天之灵看了也足以告慰。”
圣人满脸皆是为父者的骄傲与自豪,秦王立即谦辞了几句,父子之间,颇为相得。
太子微微抿嘴,略低下头,没说话。
------------
第305章 紫宸殿密议
“世民接着说。”
圣人笑吟吟的道。
“喏。”
秦王接着道:“薛朗此策若是能顺利施行,则于国于民皆有利也。然则,最大的问题也是施行,是否能顺利施行方是考验!”
圣人点点头,表示认同。
太子道:“我所虑者便是施行!一个不好,国破家亡便在眼前。”
父子几个脸色都些凝重,明知道是好策略,但是,如何施行确实是个大问题。
“父亲!”
竟是秦王与平阳公主一起开口。秦王一笑,道:“阿姐为长,阿姐先说!”
平阳公主也不推让,点头向弟弟示意后,开口道:“父亲,薛朗所献三策,顺序可是制盐术在前,造纸居中,建册最后?”
秦王笑道:“阿姐,弟与你想到一处也。”
看来秦王想说的与平阳公主的话差不多。
圣人李渊隐晦的看太子一眼,脸上表情倒是看不出异样,道:“薛朗献策时也说此三策需先行前面两策,最后方是建册。”
太子目光闪了闪,暗自咬牙,坚持道:“即便先行施行新制盐术与造纸,于建册来说,也无多少益处,并不足以动摇士族根本,建册仍是危险之事。”
秦王道:“薛朗奏疏上所写的制盐之法,我等皆是外行,不知是否能成功。但是,若要成功,首先,须得挑选适合的场地,之后方是试制,若是此法成,直至增多的盐税入国库,我估算最快也要三年,慢则四年、五年也不一定。而造纸之法,若是先试制出纸张,应比制盐快些,一年足矣。但若要加大规模,需要花费的时日,想来也不短。若是有此时日做缓冲,届时天下局势应有变化,或能施行也未可知。”
太子抢白道:“原来二郎也无有能施行的把握。且不说别的,需要等这许多时日,若是此策能保密还好,若是泄露被世家士族知道……则后果不堪设想。”
秦王还没说话,御座之上的圣人李渊已然沉声道:“左史、右史已被朕严厉叮嘱过,如今唯有我等父子知之。”
太子一凛,连忙道:“儿等定会严加保密,守口如瓶。”
圣人点点头,道:“即便建册最后无有时机施行,只凭这三策,也可看出薛朗此人目光深远,真国士也!”
这个评价很高!
太子默默觊眼看圣人父亲一眼,不发一语。秦王满面思索之色,道:“父亲,我朝初立,天下未平,应施行轻徭薄赋之策,否则,恐动摇国本。然则因连年征战,国库不丰,若是制盐之术能成,可不动摇轻徭薄赋之策便能丰盈国库。此乃上策也!”
圣人含笑抚须道:“对!此策最优之处在此!若是能成,何愁国库不丰?”
若是国库真能增收……
太子脸上也现出笑容来:“制盐之术用意在此,那造纸之术又有何用意?”
李渊不答,而是看向秦王:“二郎与建瓴可想透否?”
秦王摇头:“儿也想不透。”
倒是一直寡言少语的平阳公主答道:“若是问造纸之术的用意,女儿倒是略知一二。”
圣人道:“建瓴既然想透了,便给阿耶与你的兄弟分说一番。”
“喏。”
平阳公主道:“薛朗初在我府中出仕时,我看他博学多能不似常人,好奇之下曾询问过他,他曾对我说,在他所成长之异国,不论男女,自幼进学念书,所学科目也与我大唐不同。闲谈之时,他曾说到一个知识普及率的问题,进而论及世家士族为何能世代显宦、经久不衰。”
太子追问道:“知识普及率是何意?”
平阳公主便把当日薛朗解释给她的话复述了一遍,竟然一字不走,分毫不差,显然平阳公主也是博闻强记之人。
圣人、太子、秦王一听便明白过来,秦王赞道:“此词颇妙。”
圣人道:“薛朗如何论世家士族世代显宦一事?”
平阳公主道:“回禀父亲,薛朗曾说,知识的普及,民智的开启,除了依靠先生传授,最基本的乃是书籍的传播。而书籍与知识,从汉至晋,历经南北前隋数朝,绝大多数仍旧掌握在世家士族手中,与世家士族诸多读书之人相比,贫寒士子有几何?即便有幸能进学,笔墨纸砚之花费,于贫寒之家,也是大负担。”
这番话听得父子仨儿齐齐眼睛一亮,秦王道:“父亲,儿天策府中便有寒门士子,他们曾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读书若要有成,便要不事生产这许多年,贫寒之家供不起。”
平阳公主赞同道:“薛朗也是这般说,长此以往,书籍、知识便越来越多的集中于世家士族手中,寒门子弟无有求学途径自然只能代代如此。而治国理政自然不可能找一群目不识丁之人,官员自然只能从士族中挑选,一代代官员积累下来,自然便有了累世显宦之家,朝政便难免被世家左右。”
说到这里,平阳公主顿了顿,突然笑道:“说来,对此情况,薛朗有个妙喻。他把家国权力比作一张饼,薛朗说,饼子便那般大,人人都想吃,自然是分的人越少越好,人多了,分到的便少了。”
父子仨儿听得几乎倒吸一口气,圣人满面肃容的道:“此喻颇妙,闻之有豁然开朗之感!”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无限乱入 (黑脸小白) 纵横VIP2017-07-30 历史军事帅气男孩刚确立恋爱关系就被撞入了三国世界,他,该怎样面对三国猛将?面对阴谋阳谋?面...
-
文长的逆袭 (静水流真) 起点VIP2017-10-05 秦汉三国魏延,字文长。蜀国大将,诸葛亮去世后冤死。一个穿越回去想做孔明的人,意外的穿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