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珪行了个君臣之礼:“陛下,孙文台将军为国捐躯,一生英烈,如今他的儿子孙策也昏迷不醒,长沙城中无人把守,末将认为可以暂时命程普带领长沙太守,管理郡务,以免荒废了政事。”
汉帝听了点头道:“伯玉言之有理,朕也早有此意,既然如此,朕便前去拟旨,告与程普。”
徐珪点头:“陛下圣明。”
徐珪之所以让程普代领长沙太守,是因为自从祖茂、韩当去世后,他和黄盖便是仅剩的孙坚四元老,而黄盖与程普又最要好,程普也确实能力强一些。
汉帝拟好旨,差人快马送入长沙,徐珪接着拱手:“陛下,如今我军士气高昂,粮草充沛,依末将之见,可以出兵剿灭叛贼。”
汉帝沉思了一会儿,皱眉道:“伯玉,高宠将军还未痊愈,此时出征恐怕不能使敌军望风披靡。”
徐珪点点头,叹了口气:“高宠将军不能上阵,着实让人惋惜,但我军良将众多,那三郡不过弹丸之地,末将有把握攻破三城,剿灭三贼!”(既然汉帝在手中,为什么不直接发一道圣旨炒了他们呢?我只想说汉帝现在只对那些保守派能起作用,像金璇、赵范、刘度这些心怀不轨的人,会听一个没有军队、没有实权的皇帝的话才怪!)
汉帝见徐珪这么自信,只好点头同意:“好,朕的江山还有劳爱卿帮我夺回,他日必定封你为一字王!”
徐珪受宠若惊,连忙作揖:“末将多谢陛下厚爱!”
汉帝拍了拍徐珪的手臂:“伯玉,你去吧,到时朕会为你壮行的!”
“遵命!”徐珪看了看这个逐渐成熟的正太,突然对高宠关心孙策的原因感同身受:没错,这就是原因!
找来周瑜、陈庆之,徐珪对两人坦露心迹:“公瑾、子云、刚刚我征求了陛下的主意,决定攻打零陵三郡。”
“主公,请务必要让我亲自率领一支军队,征讨逆贼!”陈庆之一听立马拱手请命。
徐珪知道陈庆之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驰骋于疆场的将军,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嗯,子云的能力我明白,不过我得调拨两员武将辅助你,以防万一。”
陈庆之拱手拜谢:“多谢主公,不知末将可否亲自点将?”
徐珪一愣,随后大笑:“当然,不知你要选择哪二人?”
陈庆之紧紧盯着徐珪,一字一句的吐出了两个名字:“铁枪王彦章和青面兽杨志。”
第六十九章 陈庆之的野望
“哦?子云,你为何挑选王彦章?不知道他一向不服你吗?”徐珪听了表示疑惑,当初陈庆之来投奔时这两人可是非常不对付啊,如同前世仇人似的。
“呵呵,主公,正是因为王将军不服我,所以我才要求他做我副将,用实力折服他;再者他虽然不服我,但他却是刚正守法,谨遵军令之人,只要我高他一级,他便会听从我的将令。”陈庆之拈着下巴的胡须笑道。
“便依你所言。”徐珪看着志躇意满的陈庆之,也很清楚他的本领,便不再多问。
“主公,依照先前既定的战略行事,不出一月,三城必破!”周瑜附和。
“嗯,公瑾,你二人合作真是犹如锦上添花,只要攻下荆南三郡,我军便有了基本的根据地,且那边盛产粮食,足够我军扩张。”
“主公,末将近日发现刘表行为反常,大有不臣之心,他似乎有虎踞荆州,自己称王之意。”陈庆之突然拱手禀报,打断了两人的商议。
“哦?何以见得?”徐珪一直以为刘表作为汉室宗亲,即便心里不安分,但也不会这么快便暴露出野心来。
“主公,末将本想游说刘表,以汉帝之名劝他协助我等攻打三郡,但末将听说他现今招诱人才,恩威并施,在荆州之地颇有威信,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敬服,且在荆北一代高筑城墙,大有立意自守之图,恐怕这游说之事不成了。”
顿了顿继续说道:“据情报显示,刘表前日招募了虞允文、王玄策两人,此二人皆为世间俊杰,颇受刘表赏识。”
“!”徐珪听了小小的诧异了一下,想着虞允文和陈庆之是一个类型的,虽然没陈庆之出名,但能力也不会差;王玄策或许准确定义的话不能算名将,而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家,但他的事迹也是牛逼哄哄的,以火牛阵破数万象兵,甚至还有一人灭一国的传说,足见此人的不平凡。”
见徐珪陷入沉思,陈庆之拍着胸脯道:“不过主公不必担心,即便没有刘表的帮助,末将也敢保证一月破三城!”
徐珪点头笑道:“好!子云如此自信,破三城绝非梦话,之后我等便可安心发展数月,再作商议!”
“主公言之有理,而且攻下此三郡,有利于日后图荆北,雄霸中原,只是不知道主公攻下荆南三郡后作何打算?”周瑜看着徐珪的眼神,与当今世界面试官面试新人的眼神无二。
徐珪见周瑜这样,便严肃起来,字字清晰入耳:“踞荆南,平扬州,招人才,屯粮草,继而北上,还于旧都。”
周瑜听了都点点头,只是陈庆之稍有异议:“主公,末将以为,待攻破三城之后,当务之急乃占领一雄阔之地,高筑城墙,以为都城,一来可以壮大声威,二来可以为迎接朝中老臣做准备。”
“哦?此话怎讲?”徐珪不明白陈庆之所说的迎接老臣是什么意思。
“呵呵……主公,汉帝年幼,不具实权;汉室老臣,俱在长安,一国之本不在君,而在臣与民,董卓虽然是篡汉自立,为世人痛骂,但他却有朝中老臣以及汉室财富,名声不得不说括噪;而汉帝虽为正统,却偏居一隅,默默无闻,愚以为,攻下荆南三郡后,当再下战书,集合诸侯二征董卓,攻破长安,迎接老臣!”
“!”徐珪听了陈庆之的建议颇感意外,思忖了片刻皱眉道:“子云此言不可谓不善,如今这柴桑的微型汉廷也就我等几人,全无三公九卿,形同虚设,此事着实重要,只是……”
“主公有何顾忌?”陈庆之道。
“数月前我曾召集过一次诸侯,后来因种种原因,联盟解散,讨董事宜因此作罢,如今要是再次召集,这……”
“对呀。”周瑜附和道,“子云,诸侯各怀私心,这联盟如何能长久,而且如今董卓高居长安,拥兵百万,我等又如何能攻破他?”
“主公,”陈庆之见两人都有些反对,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当今诸侯纷争,大有不遵上令,自行其是之辈,但拥立汉帝,痛恨董贼的也大有人在,据我所知,北海相孔融明理倡义,心系大汉;徐州刺史陶谦性格刚直,诚诚恳恳,更有丹阳兵,横勇无比;长沙暂代太守程普,为孙坚旧臣,若主公以陛下名义说服他出兵,依理会答应,至于其他诸侯,不说全部参盟,至少也会有两三个。”
徐珪听了点头沉思:“子云言之有理,只是即便有这些诸侯助阵,也难以攻破长安呀。”
陈庆之露出一丝决然的神情,眼神的傲然,语气的豪放,似乎不把天下人放在眼中:“主公,若能使我亲领一万士兵,我必使董卓西凉军流血千里,伏尸百万!”
“!”周瑜露出诧异无比的表情,随后不屑的笑笑,“呵……子云你夸得好大海口!昔日一个吕布,以区区数千士兵,便在虎牢关拦截我二十万盟军数日,更是连斩我联军数员大将,你却想以一万士兵对抗董卓数十万士兵?”
周瑜并不是故意和陈庆之抬杠,而是陈庆之的这句话实在太疯狂,不同于吕布守虎牢关,那是有一个雄关可守,抵得上十万雄师,可若是想以一万士兵攻城拔寨,破城歼敌,无异于痴人说梦。
“公瑾切莫小看我!”陈庆之见周瑜对他嗤之以鼻,也粗着脖子立誓:“主公!今日我许下诺言,待平三郡后,只要拨给我一万士兵,我必定会将这支部队训练成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以他为利刃,前往讨董,必定能够载入史册,彪炳千秋!”
徐珪清楚历史上的陈庆之的神通,所以并没表现出震惊,史书明确记载他以7000士兵连战47场,破32城,直逼洛阳,灭了五十万军队。
虽然这个战绩十人见了有九人半会起疑,但这却是明摆着的事实,徐珪自己也分析了一下,认为或许这几十万军队是指每一城中有万余士兵,被陈庆之灭数千,溃逃数千,逃走的到下一座城中又接着被击败,然后又出现新的逃兵……如此往复,最终累计歼敌五十万,不然实在想象不到他如何能以7000人打败五十万人。
徐珪点点头,很是宽厚的笑着拍了拍陈庆之的肩膀:“子云,我相信你,到时必定请你为我先锋,为我大汉扬名立万!”
陈庆之很是感激,他虽然夸下海口,但可没指望能让所有人认同他,也做好了被喷的准备,现在见徐珪对他如此信任,心里还是感觉一暖,拱手便拜:“多谢主公信任!我陈庆之必不负主公所托!”
“呵呵,好!子云,事不宜迟,我等便前往营中点兵点将,准备出征吧!”
“遵命!”
陈庆之拱手,昂然地退下,潇洒离去的背影显得是豪情万丈,只留下周瑜一脸难以置信:“主公,你真信他能以万人破董卓数十万人?”
相似小说推荐
-
秦汉纵横家 (小李相国) 起点VIP2017-10-05 秦汉三国【以小人物为切入点,书写了始皇帝统一六国到汉惠帝登基几十年的历史,故事亦真亦假...
-
鹰扬拜占庭 (幸运的苏拉) 起点VIP2017-07-24 外国历史“主道成肉身第一千零一十九年,第四纪。皇后安娜,全罗马帝国最有权势、最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