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高筑起的登基坛上,俯视着底下密密麻麻的大小官员,从主簿到三公,从校尉到大将,都排好队形,等候着徐珪的旨令。
“众位!自黄巾动乱以来,先后数十仗,徐某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直至征讨董卓,救回先帝,之后平定荆南三郡,后又平定扬州刘繇,终于先帝登基,可惜好景不长,不过两年的时间,陛下便死于非命,我大汉四百年的最后一个皇帝也因此魂归于无,幸得陛下慧眼,看得上徐某,将帝位传与我,徐某必不负先帝所托,誓死平定反贼,兴复汉室,还百姓一个太平天下!”
“好!”底下叫好声一片,因为不少都是徐珪的死忠,而如今徐珪又奉旨称帝,自然有更多的人趋炎附势,卖弄着自己的忠诚。
“哈哈,恭喜哥哥啊!”长久未见的李逵如今已经换了一副模样,环境对人的影响真的是潜移默化的,长期与鲁智深罗士信相处,李逵居然也削去了头发,梯度成了光头,配上那黑乎乎的脸,怎么看怎么不搭。
“嗯。”徐珪努力憋住笑意,看了看李逵,接着宣布,“古人有言‘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徐某可以说是顺应天意,奉诏登基,而现在吉时已到,便谨遵先帝遗诏,奉天承运,登基为皇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朝堂任职,极尽贤能(一)
“好!”底下叫好声一片,以李逵、花荣、高宠、林冲等人为首的武将一声盖过一声,让这个登基仪式无比热闹。
仪官上前,为徐珪龙袍加身,等整装完毕,徐珪抑制着心里的激动,努力平复着微微颤抖的声线,朗声宣布:“朕受命于天,得以承汉室大统,续命以佑百姓,今日得众位支持,朕信心滔滔,决意带领众文武励精图治,光耀汉室,众爱卿可有此豪情?”
“有!”下面一片喧嚣,以激昂的声音回应着徐珪。
“嗯……”徐珪微微点了点头,龙袖一挥,“就此散去,上朝!”
“遵命!”
……
就这样,徐珪举行了史上最简短的登基仪式,说了最少的话,就正式踏入大殿,坐上龙椅,俯视群臣。
“主公,”小三国突然开口,“由于您选择支线二,并成功登基,因此奖励主公1000能力点、50000功勋点、50英灵点以及3次抽奖机会,当前拥有1600能力点,50103功勋点,以及69英灵点。”
“嗯,朕知道了。”徐珪抖了抖龙袍,在脑海中回复了一句,随后看向底下站好队列的群臣,当即起身,朗声宣布,“众爱卿服侍先皇两岁有余,大多未曾升迁,朕今日就选贤任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破格封赏!”
“?”
徐珪话音刚落,眯眼扫下去,见不少大臣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顿时有一个新的想法,立马神情严肃,故作神秘状,娓娓道来:“朕早年遭遇黄巾之乱,丧家失所,所幸得一高人传授武艺,得以保身;然而除此以外,还有一绝艺,这才是真正让朕得以存于乱世的宝藏!”
“嗯?”
底下不少文武疑惑之色更甚,徐珪见时机差不多了,便朗声说道:“那就是九五之术,识人之明!”
徐珪说完,下面不少文武面面相觑,周瑜出列拱手道:“陛下,末将知道,您能未卜先知,看透贤能,此事从昔日洛阳大火,以及任命人才,就足以看出。”
“嗯。”徐珪点点头,接过话题,“诸位爱卿的才能,朕早就了然于胸,诸位爱卿信也不信?”
“信!”
不少文武或许是将信将疑的,不过如今徐珪不仅是主公,更是一国之尊,所以对于他的话,就当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吧!
“陛下,洒家不信!”
徐珪突然听到有人怀疑,并无半点不悦,循声看去,只见是鲁智深。
“呵呵,国师为何不信?”
“哈哈,陛下,既然你能看透贤能,那就说说洒家有何本事?可不要说洒家只会敲木鱼念念经啊!”
隐约听下面不少人在憋着笑,徐珪也露出笑意,和声道:“恰恰相反,国师不仅不会敲木鱼,而且即便是念经,也是仅会皮毛。”
“咦!”鲁智深大惊,瞪大了凶目,挠了挠光头,点头不已,“还真是呢!”
顿了顿笑道,“那照陛下所说,洒家岂不是一无是处了?”
“呵呵,国师所言差矣,你武艺高强,却几乎未曾显露吧?”徐珪微微笑了笑,心想要说识人,我几乎都知道,你们的数据可是稳稳的印在我的脑海中啊!
见鲁智深神色微变,徐珪朗声一笑:“国师有一套‘疯魔杖法’,步战几乎无敌,是也不是?”
“哎呀呀!”鲁智深大惊,吼了一声,“陛下果然有此异能,洒家确实会‘疯魔杖法’,不过此时从未对任何人说出,您是如何知道的?”
“呵呵……”徐珪隐晦地笑了笑,选择笑而不答,双手平举,朗声宣布:“诸位爱卿,现在,朕就对在场各位依次封赏!”
“多谢陛下!”
“嗯,”徐珪点点头,感受着唯我独尊的霸气,以及俯瞰众人的高高在上,清了清嗓子,高声下令:“在官员制度上,朕依旧奉行先代流传下来的三公九卿制。”
再次清了清嗓子,徐珪朗声宣布:“汉朝元老王允仍为司徒,袁逢为司空,黄琬为太尉!”
“多谢陛下。”三个老臣排在前头,出列领命,下拜道谢。
“昔日张丞相在位之时,曾提议设立内阁,朕以为此实乃多一事而辛劳之举,当属鸡肋,朕有意撤之,如何?”徐珪任命完三个老家伙,环视一周,征求众人意见。
“谨遵陛下圣旨!”不少人点头附议,没有一人提出反对。
“嗯。”徐珪满意地点点头,其实内阁确实对他来说没多大用,与其说内阁是强化了皇权,不如说是丞相这类人僭越职责,充当起皇帝的监工进行监视的一个场所。说形象点,内阁名为让皇帝在其中处理政务,实际上就等于是家长建造了一个书房,让孩子在其中做功课。
“既然内阁制度已经废除,丞相司直,丞相长史,丞相征事,丞相长史,丞相史,丞相少史等官职,朕也一律废除,任职之人朕会另有安排。”
“是!”包拯、荀彧、荀攸这些在职的纷纷出列,拱手领命。
“荀彧。”
“微臣在。”荀彧拱手,静待徐珪的任命,他虽然心向着汉帝,对徐珪称帝之事不怎么接受,但自从看了徐珪公告天下的遗诏后,便深信不疑,况且他也认为徐珪真的有才能,于是也就接受了。
“你胸有韬略,勤于内政,为人谦谨,朕破格提拔你为丞相,统领全国政事!”
“多谢陛下!”荀彧一脸惊愕,想不到徐珪竟然这么看重自己,让自己成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嘶……”其余人则同样有些震惊,不少人更是面有不服,还好没有人当面反对。
“荀攸,朕任命你为御史大夫,协助丞相处理政事!”
“微臣叩谢天恩!”荀攸领封下拜,随后欣然起身。
封赏完荀姓叔侄两人,徐珪情不自禁地看了看王允三人,黄琬还好,他是真正位列三公的,至于王允和袁逢,则脸色有些不好看,因为司徒和司空是比丞相、太尉,甚至比御史大夫还要低了一个档次。
第一百六十六章 朝堂任职,极尽贤能(二)
“刘晔。”
“微臣在。”
“朕封你为太常,位居九卿之首!”
“……多谢陛下。”刘晔迟疑了一下,拱手领命。
徐珪之所以这么封赏,主要原因是太常其实算是个虚设的官职,只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务,而刘晔并没与自己有多少交集,所以尽管他才能卓越,也只是封赏了这么个虚职。
“林冲!”
“末将在!”一直在封赏大官,本以为与自己无缘,没想到却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林冲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至于具体原因,似乎也不必说明。
徐珪朗声下令:“林冲,朕封你为光禄勋,同领卫尉,主管宫廷内的警卫事务,另外任禁军统领,主管宫内禁军,负责拱卫皇城安全!”
“末将遵命!”林冲感慨万千,磕头下拜,一人担任两职,足见徐珪的信任与器重。
“和珅。”
“嘿嘿,微臣在。”和珅这家伙听到自己的名字,立马大喜,笑得脸都开了花。
“朕封你为太仆,主管宫廷车马及牲畜事务。”徐珪说完,眯眼打量着和珅。
和珅沉浸在喜悦中,根本没注意徐珪的眼神,只管跪谢,突然徐珪朗声道:“不过……”
“陛下请讲。”和珅抬头,见到徐珪的表情,不禁收起笑容,捏了把汗,唯唯诺诺。
“跟着公正廉明的包大人已经两年有余,希望你受其影响,同样公正廉明!”徐珪一字一句,清晰入耳,尤其是‘廉明’两字,异常清晰,并不傻的和珅,自然知道徐珪的意思。
站着靠近和珅的人,只要细心,就可以发现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汗珠。
“包拯,”似乎不愿在这件事上纠缠,也可能是为了趁机在心理上给和珅压力,徐珪呼喊包拯的性命。
相似小说推荐
-
秦汉纵横家 (小李相国) 起点VIP2017-10-05 秦汉三国【以小人物为切入点,书写了始皇帝统一六国到汉惠帝登基几十年的历史,故事亦真亦假...
-
鹰扬拜占庭 (幸运的苏拉) 起点VIP2017-07-24 外国历史“主道成肉身第一千零一十九年,第四纪。皇后安娜,全罗马帝国最有权势、最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