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大唐 (属猪的小羊)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属猪的小羊
- 入库:04.13
李治的口谕还没传到狄风那里就已经传到了东宫,薛曜听了忍不住问沛王李贤“咱们弹刻狄风的折子还要不要上?”
“折子先不要上了,圣上对狄风的态度已经表露无遗,上了也是留中不发,再说明崇俨已经上了弹刻狄风的折子,让他们斗去吧!”自从听了神秘人的话李贤对狄风倒不急着出手了,他沉吟一下道:“你马上安排人,把跟刘福全的一切联系都处理干净……”
“那刘福全呢?”薛曜追问。
“这人没救了,让他永远的闭嘴吧……”李贤狠狠道。说完李贤想了一下又道:“你去把正谏大夫明崇俨弹刻狄风的消息放出去,把狄风未经三司滥杀官吏的消息也放出去。”
狄风得了高宗口谕只是莞尔一笑,和自己判断的差不多,他这也是再试探高宗的底线,现在结果有了,看来高宗已经默许了他生杀予夺的权利只是要注意一个度,杀人可以但不要做的太过分,改善灾民的生存状况才是他的主要任务,看来如何才能让灾区重新恢复秩序并能解决灾民以后的生活才是高宗最关心的。
叫来了吴潭,狄风把赵明成遇害的处理结果告诉了他,毕竟赵明成还是吴潭的姐夫,算起来也沾了自己人的边,这个人情狄风乐意顺手松了。主凶刘福全、刘福平已经下了大理寺,只等皇帝御批问斩,其余从犯狄风已经砍了,狄风让吴潭回去告诉她姐姐吴玫,赵明成不畏强恶,为保清廉以死相抗,朝廷会有嘉奖,让吴玫从新搭建灵堂,狄风会带领青州府大小官吏前去吊念以彰廉洁之风。
吴潭最清楚狄风的为人,狄风对自己人绝对护短,也绝对大方,这个嘉奖一定丰厚,而狄风带人去祭奠恐怕是要用自己的那个没见过面的姐夫做文章。
果然第二天狄风就带着青州府“幸存”下来的大小官吏来到了赵府,卫遂忠执笔吊词写的那叫一个煽情,赵明成火了,他已经成了不为强权为保灾民利益而舍命抗争的楷模。青州百姓人人都在传送赵明成的事迹。而赵明成的遗孀吴玫也成了,为夫申冤不惧恶势力压迫的巾帼英雄,据说赵氏的诰封也要到了,还有皇帝亲自给题写的匾额。
但没人知道私底下狄风把在青州查抄的财物已经偷偷分给了吴玫多少。紧接着这位传奇的巾帼女英雄又有惊人之举,她居然把家产变卖,并连同朝廷的封赏一起,捐给了灾区重建灾民家园。
吴玫的这一举动,让那些青州官员傻了眼,青州府的官吏谁身上没有点小毛病,狄风的狠辣手段已经把他们吓破了胆,如今人家一个妇道人家都做了表率,自己不跟着就怕那个杀星盯上自己,捐吧!
一时间青州出现了一个新鲜名词捐款救灾,不捐?不管你是官吏还是豪商马上就会有卫遂忠出现去你家“慰问”。
有钱好办事,青州受灾最严重的几个县只在几天之内就有灾民的“新民居”工程开始启动。
狄风在青州的威望已经到了顶点大小官吏畏他如虎,按照他的设计,民居、帮扶产业,蓄水井一样样的都开始部署,这些便民设施和钱财砸进去让青州官吏看的目瞪口呆的同时也纷纷在想自己的辖区怎么不受灾呢?
青州闹的热火朝天,狄风却不知道长安已经吵成了一锅粥,针对狄风私自动刑斩杀嫌犯的事已经分成了两派,支持狄风的认为事出从权狄风动用雷霆手段没错;反对狄风的认为狄风坏了律法,越权之风不可开,如果放任不管要律法何用?
“圣后,我们是不是也要表表态?”内宫中许敬宗正在请示武则天。
“有明崇俨就够了,圣人的意思还看不明白嘛!一帮小喽啰翻不起大浪的,让他们闹去吧。”武则天嘴说着,心里却暗暗叹气,“贤儿哪都好,就是有点太急功近利了,拿你的母亲当急先锋使,难道皇家真的没有亲情可言了吗?”
楼船之上卫遂忠不解的问狄风“侯爷,若大的名声就这样给了一个妇人,为什么咱们不要啊?”
“想要你尽可去拿啊,但你要想好,咱们从户部领的钱财有数,救济灾民的各项支出从哪里来?你敢承认私下拿了查抄的财物?你敢承认鼓动官吏和豪商捐款?你敢承认就等着御史的弹刻吧!有些名声得了未必是好事。有些规矩还是要遵守的。”狄风说完笑了笑看着宽阔的河面心想吴潭此时已经带着吴玫出了青州地界了吧?
第六十一 扬州
一趟青州之行让卫遂忠的腰包鼓鼓的,原来以为出来赈灾放粮是个苦差,没想到跟着狄候爷苦差也能变成美差,得了甜头卫遂忠是真不想离开青州,但狄风要走他怎敢不从。无奈卫遂忠只能抱着最后的希望问道:“狄候青州救灾才刚刚起步,我们现在走了您就不怕青州那些地方官阳奉阴违不按您的吩咐办事?”
“阳奉阴违?爷杀了那么多人你认为他们还敢阳奉阴违吗?鲁地受灾较轻,江、淮才是重灾区,放心吧,到了江、淮有你施展拳脚的地方。”狄风说的半真半假,他急着去江、淮两地除了赈灾还有一个原因,吴潭带来了十三娘的消息,十三娘有一年多没在济州岛出现了,传达消息都是由她亲信执行,据吴潭说十三娘在扬州,可具体十三娘这一年多在扬州干什么他也不清楚,不过十三娘留了地址给狄风,让狄风务必去扬州一趟。不知道十三娘出了什么事,所以狄风心急火燎的急着赶往扬州看看。
另外江南道到了贞观年后划分的有点模糊,江南道现在初步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三道,名义上三道隶属江南道但实际上三道各司其职互不纠缠,除非紧急事态朝廷才会单独任命江南道大总管统一管理三道。但现在狄风作为三地巡察使他的巡查范围是根据灾情而定,他才不管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三道是个成一体还是统一一家,既然要去江南道,黔中怎能不去呢?那里可有自己的赵灵儿和手下弟兄的老家宁州啊!
卫遂忠一听江淮顿时眼前一亮,笨啊!天下赋税自古仰仗江淮,江淮的富庶怎是鲁地可比,在青州都能捞到这么多好处,到了江淮五十六州,那……卫遂忠想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狄风看着卫遂忠龌龊的模样不由告诫道:“江淮可不比鲁地,那里富庶不假但盯着那里的眼睛也多,圣上也最关心江淮的情况。进了淮南道你我分成两路,狄某在暗先行一步,暗中调查一下灾情;你则带着大队在明,沿江慢行,你要记住钱财虽好,但也要有命享用才行,做事不能出格,在江淮出了事谁也救不了你。”
狄风的船队刚进淮河还没到淮南,淮南各地的州府就已经动作了起来,租粮赋税、救灾安排、官声民计、狱讼差错……等等一切都在自查,生怕出现纰漏。原因无他,狄风的“恶名”太大了,到了江淮传言已经被放大了无数倍,据说狄风在青州一地就杀了一个血流成河,就连青州刺史堂堂的四品封疆大吏都被他砍了,更有好事者翻出了狄风在高句丽屠城的旧案来,狄风在江淮官场被传的简直就成了杀人狂魔转世。
更重要的是长安狄仁杰一道折子让关于狄风行事的争论有了定音,从汉至隋到我朝高祖再到太宗都有采访黜置使一职,黜置使可便宜从事,对于违法犯忌的官员可以不经上报直接罢官入狱,罪大恶极之徒也可以自行处决。贞观八年就有李靖等十三人为黜陟大使也称巡察使巡察十道考查官吏,进行奖惩,黜为贬斥、陟为晋升,即为黜陟使处置违法官吏有何不可?且我朝有监察六条:一察官人善恶;二察户口流散、税赋不均,籍账隐没;三察不劝桑弄、仓库减耗;四察奸盗之徒、扰民生业、蛊惑百姓;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能、贤能隐士;六察奸吏豪强兼并土地暴虐百姓、贫弱冤苦之人不能申冤……巡察使依六条行事,远离京师权衡处置,又有何错……。
狄仁杰干过法曹,当过大理寺丞,做过侍御史对唐律和政令的研究可谓到了极致,高宗当朝把他的折子丢给百官,并告令中书和御史台,以后十五道要继续设置采访黜置使也就是巡察使和监察区,由察院派出巡察使定期巡视各道。御史巡察早有定制这让人无法辩驳。就算狄仁杰的折子略有偏颇但高宗的态度在那呢,谁也不会再出头自找没趣。
这样一来长安消停了,底下的人却害怕了,生怕一个纰漏被狄风抓住落得个丢官下狱的结局。
狄风不在卫遂忠可美了,别看他官小可他代表的是狄风是朝廷,每到一地就有地方官府把他奉若上宾,要什么给什么,查谁地方就处理谁,这让卫遂忠其前所未有的感到满足。但他也牢记了狄风的告诫,卫遂忠能混在御史台自然也是眉眼通透之人,他比狄风还会来事,每到一地救灾钱粮按部就班的发放,账目清晰完整,而地方送的礼照收不误,但处置的人都是那些没有根基且确实有过错的小官。这样一来既不得罪地方也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此时的狄风已经带着侍卫直接去了扬州。虽然先去黔中更顺路些,可十三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狄风担心十三娘的安危还是决定先见了十三娘再调头回去看赵灵儿。
相似小说推荐
-
儒道之天下霸主 (先飞看刀) 起点VIP2017-08-26 架空历史八百年前,大儒董天舒于泰山之巅铸圣成功,开启了八百年的儒家天下。如今,蛮夷入侵,山...
-
远古征服传 (紫菜虾条) 起点VIP2017-10-08 上古先秦【2017经典新书】五千年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已经建立城邦邦国,古埃及、古印度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