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说,本都督能否占据南阳,关键在于桓温?”高敬宗毕竟是后世之人,略以思索,就明白了徐敬宣的意图。东晋朝廷着手削弱桓温的权柄,桓温自然不愿意束手待毙,明目张胆的造反,桓温还不敢。不过玩养寇自重这一套把戏,他肯定得心应手。
“区区不才!”徐敬宣道:“若主上信得过在下,敬宣愿意为主上奔走。”
“大善!”高敬宗几乎没有考虑,期待谢万兵败,从前燕慕容氏手中夺回南阳,其中变数太大,而且鲜卑骑兵也不是鱼腩部队,一旦进攻,就是拿死军之短,击敌之长,弄不好会全军大败,即使将来侥幸胜利。那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高敬宗道:“不知先生,要本都督如何配合?”
“简单,只需要主上取贴身信物之一和生辰八字,聘礼财帛万金既可!”徐敬宣笑道:“主上仪表堂堂、谈吐不俗,风度翩翩,如今孑然一身,正得桓温嫡次女,才貌双全,乃择偶上选。”
一听这话,高敬宗的眼珠子快瞪出来了:“我靠,居然要我施展美男计?”
徐敬宣奸笑道:“主上不必担心,桓氏生母南康大长公主,出身高贵,委屈不了主上!”
“不知桓温次女年方几何?”高敬宗悄悄问道。
徐敬宣道:“桓温次女桓伯子是永和三年(公元348年)生人,金钗之年(古代形容女子年龄,十二岁金钗,十三豆蔻,十五及笄之年;十六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女子十六是古代俗定结婚年龄)。
“咳咳……”高敬宗听到这话,差点被他自己的口水呛到,十二岁,小学生啊,这可是妥妥得禽兽。
(本章完)
第129章 出使襄阳
随即,高敬宗哑然失笑。这个徐敬宣虽然有点歪才,但是却不是真正的干才,看待问题的角度,还没有找准位置。
魏晋南北朝,是门阀政治的巅峰时刻。且不说毫无门阀背景的高敬宗,就算是一般士族,想攀附桓温的大腿,与其联姻,不见得桓温会同意。历史上桓温的女儿见诸史册的有三人,桓伯子,嫁王恺(出身太原王氏,王坦之之子)。桓氏,嫁王敬弘(出身琅琊王氏,晋陵太守王茂之之子)。桓氏,嫁殷仲文(出身陈郡殷氏,吴兴太守殷康之子)。可以说受九品中正制等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社会阶级逐渐分化,形成士庶对立阶级。
或许是徐敬宣出身的环境有关,有道是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决定思绪。这个徐敬宣中毒太深了,满脑子帝王心术,一肚子坏水,喜欢以利弊论看待事物。然而他却不知道,南朝士族的高傲,是高到骨子里,高到了云端上。
桓温作为士族,作为这个时代挤身一流的士族门阀,别说联姻庶族,就是联姻寒门也不可能。换句话说,桓温陪高敬宗吃顿饭,桓温也会感觉丢人,更别提嫁女联姻了。徐敬宣所谓的联姻,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然而,高敬宗却想打开一个销路。随着谪仙谷的人口增加,制盐工艺的纯熟,精盐生产的产量肯定会逐步增加,到时候除去新安商盟分销的十万石之外,这些富裕的产能,除去一部分自食,一部分发给将士和工匠当福利,还应该会有三五万石产量。至于将来得到南阳,开采钢铁,后世舞阳公司一年的产能就是八百万吨,一千万斤,不过甚至连两个小时的产量都不到。而在这个时代,消耗钢铁最大的大户,还是军队。一万斤钢铁打造轻质铁甲也不过四百多副,如果打造重甲,那只能勉强打造二百多副。
坐拥荆、益、江三州富裕财税的桓温打造几万套铠甲,消耗几百上千万斤钢铁,那简直不过是毛毛雨。如果高敬宗真以二十钱的价格卖钢铁,桓温敢把他麾下七万六千余西府将士全部武装成铁甲兵。
高敬宗想了想,决定给徐敬宣一个小点的官做,先锻炼锻炼,看能不能改造好。没有办法,高敬宗此时手底下缺人了。虽然六大职司参军成立,但是无人可用的司工参军,却提名了候得富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工匠。哪怕徐敬宣再有所不堪,至少要比候得福、王大兴强些!
“徐先生,我决定任用你……”还没等高敬宗把司户书佐的官位说出口,徐敬宣倒抢着说:“无功不受禄,等敬宣功成归来,再接主上南阳国相印。”
“呃!”高敬宗被徐敬宣噎得说不出话来。即然徐敬宣愿去联合桓温,高敬宗也没有理由拒绝,于是顺水推舟道:“如此也好!”
“还请主上赐下贴身信物!”
“此乃响尾蛇……”
“果然是绝世神兵!”
高敬宗身无长物,如果能买通桓温得南阳郡,响尾蛇工兵铲,他也不会吝啬。和南阳巨大的价值相比,别说区区一柄工兵铲,就是亿万个,高敬宗也赚翻了。高敬宗白了一眼徐敬宣,拿着工兵铲向徐敬宣解释其功能:“此铲名曰响尾蛇,可劈、可砍、可刺、斩钉断玉,削铁如泥,最关键的是,这里面藏着一柄小锯、手刀、哨子,最保定的是后面还有一把强力手最筒!”
“啪!”的一声轻响,高敬宗将工兵铲尾部的手电打开,手电发出刺眼的强光。
“巧夺天工绝世神兵!”徐敬宣收刮着脑袋里的赞美之词。就在这时,一个胖大的身影快速飞奔而来。就在一旁边沉默不语的蒋方一个跨步前冲,挡在高敬宗面前,高敬宗甚至没有看清怎么回来,就看到这个有些熟悉的庞大身影冲天而起。
“咚!”一声,这个庞大身影重重的砸到地面上,扬起大片尘烟。可怜的陈应原来想让高敬宗救命,可没有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不对,是半路杀出一个蒋方。蒋方弓马娴熟,功夫相当厉害,尽管蒋方有取巧之嫌,使用了一招类似于太极四两拨千斤的巧劲,然而蒋方反应之快,出手之准,让高敬宗甚至想起了一个形容词:“静如处子、动如胶兔!”
好一会儿,高敬宗这才想起,这个庞大的身影不是陈应吗?
陈应如此重重砸在地上,居然没有发出一声惨叫,甚至连动也不动,不会是摔死了吧?这个时候高敬宗有些慌了,发觉不对劲,平时欺负一下这个胖子没有问题,可是再怎么说,陈应也是祁门陈氏少主,代表新安商盟与江淮都督府合作,如今江淮都督府所有的粮食、布匹和各种生产生活物资,都是新安商盟提供的。一旦陈应意外而死,恐怕新安商盟与江淮都督府的合作也会中止。
“胖子,胖子,快醒醒,你不会有事的!”高敬宗赶紧上前为陈应紧急求治,高敬宗虽然不懂医术,对于后世一套急救办法还是知道的。高敬宗扬起拳头,朝着陈应胸部就是一阵猛擂。看着高敬宗如此惶恐的模样,蒋方当时吓得脸都绿了!
徐敬宣则奸笑着指着蒋方道:“蒋大郎,你这下可是闯大祸了。我可是记得这个胖子是主上心腹!”
听到这话,蒋方的脸更加难看……
好在胖子实在命大,不一会儿,陈应悠悠转醒,这个时候,陈应没有痛苦的大叫,而是流着眼睛泪道:“大都督,你们刚刚商量要出使什么!”
“出使襄阳!”
“对!”陈应道:“出使襄阳,这活我接了,保证完成任务!”
高敬宗还没有说话,徐敬宣气咻咻的指着陈应道:“兄弟,你这么做可是不对的!”
陈应白了一眼徐敬宣道:“在下司礼参军陈应,没请教!”
“忘记了向你介绍!”高敬宗笑道:“这位先生的顶头上司陈参军,而徐先生今后屈就司礼椽佐,还望两位精诚合作,努力为咱们江淮都督府的壮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徐敬宣满脸凄苦之色,如同上大刑一般。在高敬宗的帮助下,携带六千石精盐和数十箱金银财宝向襄阳进发。
此次出使陈应为正、徐敬宣为副,而在都督亲卫校尉魏大福率领五百死军将士负责全程押运。
(本章完)
第130章 惦记上了
同一片天空下,就在江淮鬼蜮还秋老虎肆虐的时候,关中却有了些许寒意。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CD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半个多世纪。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然而这个物产丰富拥有帝王之基的风水宝地却已非华夏之手。公元350年,屯驻枋头(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的氐族流民都督苻(字音通符,意指鬼目草)洪,趁后赵石虎病死,朝廷陷入内乱时,向东晋称臣。随后又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不久为石虎旧将麻秋所毒死,其子苻健代统其众。苻健自枋头而西,关中氐人纷起响应,苻健进入长安,据有关陇,从而奠定了氐秦的开国基础。
相似小说推荐
-
逍遥秀才 (欢乐蜗牛) 起点VIP2017-09-20 架空历史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姑苏的三月,秦飞成了大夏王朝的一个读书人。泡得...
-
大明督师 (奔叔) 起点VIP2017-09-23 两宋元明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崇祯纠缠不清,与东林死磕,与满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