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东晋无敌铁军 (tx程志)



……

事实上高敬宗也遇到了这等墙头草,随着高敬宗连番大胜燕国,一时风头无两,原本都燕军赶到各地深山密林之中的义军,远的派遣使者,近的直接带人前来投奔。短短七日之间,直到十一月四月,高敬宗率部抵达廪丘,高敬宗这次又收编了大大小小十八支义军。这些义军多者千人,少者数百,或数十人。

随着高敬宗的队伍持续膨胀,新的问题随而来。军队增大,战斗力却没有增加,而且人员成分极杂,怀着各种目的的人也如过江之卿。事实上高敬宗也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北府军的建制不是后世的统一军队,而是这个时代同样的割据军阀。高敬宗名义上是北府军最高统帅,事实上他却无法将北府军各如臂指使。

各部都拥有自己的征兵、扩编、升迁权限。这种军队名曰北府军,事实上和冉闵当时的冉魏军本质一样,冉闵是大军头,下面的各级将领和州郡官员则为小军头,每级将领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自己的利益。一旦真正的考验来临,下面的少将、上校都可以带走各自的部曲。

这个问题是相当致命的,一旦处理不慎,就会引发大的乱子。

作为穿越人士,对于控制兵权,高敬宗有着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可借鉴。当然也有后世的政委制度被奉为金科玉律。事实上政委制度远远没有那么神,否则政委也挡不住后世社会主义国家玩起了颜色革命。

纵观人类军事发展史,监军的历史悠久而绵长,在人类进入中央集权制发展阶段之后,每个朝代的武装力量背后都有这一制度若隐若现的身影。越是监军制度成熟、稳定的朝代,其中央政权对军队的掌控力度便越强,越是监军体制被逐渐废弛甚至消灭的年代,军阀割据现象,兵为将有现象便不可避免。

一般而言,历史上的监军制度无非分为文官监军、武官监军和宦官监军三种模式。其中收效甚微的是武官监军模式,效果显著但副作用同样显著的则是文官监军模式,而相对效果比较显著且副作用比较小的,则是被所有人诟病不止的宦官监军模式。

用武将来监视武将,很难避免武将之间串通一气蒙蔽上听,用文官来监督武将,则很难避免文官和武将之间相互争权夺利最终因文武不和而导致军事行动的效率与效果大打折扣,用宦官来监督武将虽然成本低效果好,却容易培植出一些位高权重一手遮天的权阉巨丑。因此建军制度自从一诞生,便一直在武将集团的抵制与反对中艰难前行。

北府军说到底毕竟是高敬宗脑袋一热的产物,制度上的缺失,这北府军出现一个一个的小山头,和派系。渐渐逞现失控的态势。

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

(本章完)

第264章 自废武功

高敬宗不是圣人,也不是天使,自然也不想为别人作嫁衣。北府军这支由他自己一手组建的军队,有且只能有他自己领导。

高敬宗不想变成第二个冉闵,在最关键的时候被“自己人”捅上一刀。可是一旦建立监军体系,首先不可避免的会遭到武将体系的顽强抵抗和破坏,毕竟没有人愿意被监视和制衡。例如大明朝锦衣卫,在后世无论是正史、野史或者影视剧,不约而同给锦衣卫各种污蔑、泼脏水和抹黑。

事实上,明朝洪武大帝建立锦衣卫的初衷和目的都是非常纯洁的,老朱同志认为天下官员都会贪污,所以锦衣卫监视和对象重点是官员,有明一代,杀掉的各种贪官污吏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之最。锦衣卫其中功不可没,然而笔杆子掌握在文官手中,锦卫就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坏蛋。

光依靠官员的节操和自觉,纵观华夏历史,可以轻易得出一个结论:儒家的节操就是——夜壶。

所以,高敬宗不指望人人可以成为圣人,这本身是不可以办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制度去监督。光明正大的派出监军,肯定会受到将领的抑制和打压,监军体系也不可能完成。

好在成军之初,高敬宗对北府军采取了一正一副双长官制。高敬宗思来想去,决定军队中进行分权。在队、旅、团、折冲府、中郎将府五级编制中,把各级副职职权明确起来。从而起到监军的作用。

副队正,改称队监。副旅帅改称监事、团副校尉改成团监理,折冲府设立左右果毅副尉,改成果毅左都监、右都司。改左右郎将左司监和右司马。高敬宗把队监、监事、监理、都监、都司、司监、司马建立统一成为一套体系,垂直升迁。

从此各级副职不再是正职副手,则是平级领导。

正职负责正常训练、指挥打仗,奖勤罚懒的提名权。而队监、监事、监理、都监、司监这五级就是事实上监军,但是各级监军并没有直接指挥军队的权力,却有监视正职的权力、审核正职提名将士升职的权力。但是监军却没有正式提名权。到了折冲府、中郎将府这一级编制中,都司、司马则分管财物、补给和军饷发放。

军队管理之权,一般分为三块,既人事、财政和政法。

一名士兵要担任伙长的职务,需要队正提名,队监对其进行审核并最终向自己的上级监事提交审核意见报告,监事会根据队监的审核意见报告批复队正的任命,或者通过,或者否决,而监事本人则要对此决定承担责任。同样,一位团校尉要提拔一位旅帅,也要走一遍相应的程序,只不过这项任命的最终批复权在上级都监那里。

当然,这个制度也不是死的,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说战斗进行当中,队正需要临时任命一位伙长,不需报上级监事批复,只需取得同级别队监同意即可当即任命,该项任命只需要在战后向上级监事报备补行手续即可。在报备之前,该对象将以权伙长名义担任该指挥任务。

都司、中郎将府司马则接受陈应这个北府军大司马的直接领导。而队监、监事、监理、都监、司监这五级监军则归北府军监军系统的垂直管理,高敬宗打算任命封雷为卫尉将军。则籍戡则被高敬宗有意的淡化了。

在这种监军体制制约下的北府军没有文官外行们的羁绊掣肘,因此能够相对比较高效地执行其军事使命,却又不至于脱离高敬宗的掌控最终造成军阀割据军队私有化的恶果。

高敬宗并没有针对兖州直接进行进攻,则是命令部队采取挖壕沟、垒胸墙,把整个城池包围起来。

除了监军体系,高敬宗同样自已剽窃的后世三三制其缺陷和弊端都已经相对明晰。和商鞅创立的伍什制,编制体系虽然貌似原始,现在看来却是有扎实的实践基础支撑的,后人的所有所谓改良实际上大多并不符合客观规律。

军制改革一直是各朝各代持续进行的事情,仔细观察定会发现,无论唐朝府军,还是宋朝禁军,哪怕明朝的军户,都是采取二五制。唐军十人一伙,五伙一队,两队一旅,是二五制。

宋朝禁军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四级。厢辖十军,军辖五营,营辖五都。每都一百人。到明朝,十人为小旗,五小旗为一总旗,两总旗为一百户。十个百户,为一千户,五个千户为卫。

虽然历朝历代名目不一样,事实上采取的统一还是伍什制。在冷兵器和通讯手段落后的条件下,指挥层级进行多重设置是有实战必要的,这个时代真正缺乏的是军事指挥机构设置及职能分工,没有成系统地情报搜集整理分析机关也没有专职进行作战计划制定和演习部署的参谋机关,更没有常设的后勤补给部门及专业职能部队,这些都是军队体制不能进一步优化部队战斗力不能进一步整合提升的主要原因。

高敬宗成立死军之初,同样也是采取伍什制,只是由于部队发展进程问题,改了似是而非的东西。如果仍采取汉军建制,一个部队多少都是固定的编制,然而此时北府军却因为高敬宗乱改,造成体制混乱不堪。首先团、旅、都没有固定编制。

高敬宗的初步设想,还是恢复汉朝军制。全军分伍、什、队、都、曲、部、营、师、军九级。五人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五什为一队,两队为一都,五都为一曲,两曲为一部,五部为一营,两营为一师,五师为一军。

一个队地兵力只有五十人。无论是单独进行进攻作战还是防御作战都稍显不足。而一旅则有三百至三百五十人。进行战术级的作战兵力太多无法全部投入或展开,不能挥最大作战效率。而进行战略级地作战则兵力又略显单薄,不能实现较大战略目的,在未来比较广大的作战地域内单独作战则缺乏预备队。一个曲的兵力五百人,在冷兵器条件下这样的兵力已经足以承担起战场全部或某个主要方向上的进攻或防守作战,而指挥层级的增加将使基层指挥强度得到进一步充实加强。在信息传递手段还很有限的情况下,这是极为必要的。

结果高敬宗突然发现,自己要恢复汉军军制,似乎在监军体系中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动。这个时候,高敬宗欲哭无泪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