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东晋无敌铁军 (tx程志)



最终因奴隶倒戈,帝辛战败。当然这只是史载,真实的情况绝非如此。牧野之战,事实上并非奴隶倒戈因素造成的商军失败,事实上而是一场巨大的军事变革,周军以车阵战,终结了商军的轻步兵,开创了新的战争模式。(在竹书纪年中,这场战争打了足足两个多月,战线也从牧野拉到了东海边,其中商人被杀十八万人之多,投降三十三万之多。其他逃散,根本就不是阵前倒戈这么回事。)

事实上秦朝末年,秦二世启用少府章邯,用骊山刑徒奴隶武装了秦军,迎击楚军。章邯大败周文,周文出关,逃至曹阳,章邯追至,击破曹阳。周文再次败走渑池,十余日后,章邯进击渑池,大破周文,周文自刭。打败了周文,章邯又向荥阳(今河南省荥阳东北)进发。在陈胜发难于野,诸侯并起,几十万大军逼近函谷关时,章邯临危受命,靠临时组织起骊山囚徒,一败周文之数十万大军,再破齐楚之联军,先败后胜,击破楚军统帅项梁,杀之定陶。

历史上不是不能用奴隶武装军队,相反因奴隶对自由和权力的渴望,他们打起仗来更加悍不畏死,战斗暴表。

武蕴返因太守府内院,关上门就开始长吁短叹。对于燕国的局势,他作为一郡太守,看得远比沈政更加清楚。此时燕国简直就是多事之秋,各地叛乱不止,这次高敬宗北伐,不仅一兴击溃慕容垂,更加兵临城下,然而朝廷的反应,出奇的迟钝。这让武蕴不得不多了一个心眼。

九年前的邺城,谁曾想到冉闵会突然举兵?事实上当时没有人看好冉闵,冉闵部曲不过三千,在后赵国中属于实力偏弱的将领。无论麻秋、孙伏都还是刘铢,都远比冉闵实力强横。然而偏偏冉闵一纸杀胡令,让北地七州皆反,如果不是当时晋朝朝廷联合各方势力剿杀,还真有可能会让冉闵坐稳江山。

就算冉闵最终失败了,可是却像陈胜吴广一样,给天下百姓心中注入了反抗的血性。只要高敬宗坚持不动摇,掀翻燕国未必没有可能。

武蕴想到这里,决定不能把宝全部压在燕国身上。他随笔找来笔墨纸砚,挥笔写了一封信。武蕴喝道:“来人,把武吉叫来!”

时间不长,一名虎背熊腰,浓眉大眼的青年来到书房外:“主上!”

“进来!”

“孩儿拜见父亲大人!”

武吉对外宣称是武蕴的族子,事实上却是武蕴的嫡系儿子。不过却不是如今正妻李氏所出,而是前亡妻刘氏所出。因李氏善妒,不容武吉,武蕴便把武吉自小寄养在族弟名下。

武蕴道:“吉儿,为父有一件要事,要你亲自办理。”

武吉道:“请父亲吩咐!”

武蕴道:“这里有为父一封书信,你不能让其他人看见,亲手交给北府军大都督高敬宗手上,你就留在北府军中,给他说清楚,只要你今夜子时出现在北城门门下,北门城门楼上会点燃三堆篝火,介时,城门会大开,北府军可以入城。”

“父亲……您!”武吉为人非常孝顺,当时眼睛就流下来了。他不是傻子,也清楚武蕴的用意,这是要用睢县县城的三十万青壮,换自己一个前程。

武蕴怒斥道:“莫要故作小女儿态,为父垂垂老矣,时日不多,你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以后振兴武氏家族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武吉重重点点头,抓起密信,转身而去。

……

高敬宗首开科举,选官少了,缺乏实际意义。然而他如今不过是谯郡一郡之地,外加十二座坞堡,充其量两个太守、两个长史、两个郡丞,三十三个县令。录取比例不过十分之一,起不到轰动效果。

古代官员虽然比后世在编官员远少非常多,然而一个县之中,只设一个县令和一个县丞,其他都不算是朝廷体制内的官员。既没有俸禄,也没有福利。各县中主薄、吏、水火三班衙役、仵作、狱卒等数百名没有收入来源的人,只能依靠贪污或者搜刮百姓。这也是古代官员贪污的根源之一。

毕竟,是人都需要吃饭。高敬宗思来想去,感觉还是要及早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给各县定编制,一个流官县令,绝对管理不好一个县,必须拥有其辅官员。在高敬宗的预想中,一个县衙有知县一人,县丞一人,县尉一人,六房主官六人,副手十二人,一共二十一个官。采取后世省、厅、处、科等级别,恐怕这个时代的人无法接受。

高敬宗就对应品级,中县县令为正七品,上县县令为从六品,下县县令为从七品。中县县丞为正八品,上县则为从七品,下县从八品。六房主官,分别是中县正九品,上县为从八品,下县为从九品。

然后是对应俸禄。按照汉制,县令为六百石官员,按照一石一百斤计算。事实上古代县令年薪约为十八万至二十万元。这个收入估计会让后世天朝官员哭死,按照某省官员合法工资收入,正厅级年薪不足三万,不贪污才怪。高敬宗也打算采取********,按照汉制给每位正七品官员六百石俸禄或等价财物。而县丞则为四百石。六房主管则为二百石。副手一百石。同时每县设立、水火三班衙役三十六名,上县四十八人,下县二十四人。三班班头,阶等六房副手,年俸禄一百石。普通衙役则为三十六石。

这样细算下来,一个中县,定员二十一名官员,年俸禄开支为约为四千石,加上衙役和仵作、狱卒、更夫。开支五千石。按照中县四千户人口计算,每户需要承担一石二斗。这样的压力并不算高。

高敬宗一下子拿出这么多俸禄出来,实在是大手笔。以一县知县的俸禄来看,每月都快两万块钱了,这已经是后世大公司中干的标准。至于县丞和六房主管,怎么也算是一线城市的小白领。

当然,高敬宗并没有打算在农民嘴抠食,他的主要财源,而是发展商业和工业,各地的农税收入,主要用于支付官员俸禄,维持地方秩序。

高敬宗在批改试卷的时候,内心里已经定下了录取八成考生的标准。他也没有期待这些粗通文墨的人可以考出什么好成绩。然而高敬宗看到第一份试卷,就被上面的行楷字给吸引住了。上面的字写得非常漂亮,而且条理清楚。再看名字,居然是王嘉,字子年。

高敬宗感觉这个人有些似乎熟悉,好像在哪儿听过。过了好半天,这才想起,这个王嘉不就是《拾遗记》的作者吗?

《拾遗记》不如四大名著,或《三字经》、《千字文》等出名,然而这《拾遗记》却是中国历史上短篇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也是神话志怪小说的开山祖师爷。

高敬宗顿时大笑:“这下真是捡了一个活宝!”

王嘉是一个方士,却是一个非常滑稽而搞笑的人。然而此人却非常有才。

(本章完)

第207章 捡活宝(下)

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之前,从来没有文贵武贱的传统。特别是在南北朝这个时代,更是以武为尊。北府军营地中,这三百多名落迫文人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窃窃私语。

位于西北大营一座小帐中,有两名年龄都不大的士子对坐帐中。其中青衫人道:“这天要变了,高都督其志不小啊,这是效仿魏武帝(曹操)啊!”

此人名叫张玄之,出身江左名门。顾陆朱张四大门阀之吴郡张氏。乃顾和外孙。顾和是东晋中书侍中(丞相)、尚书吏部(既以******副总理兼管组织、人事部)。张玄之小时候是个有名的神童,能诗善文,位列江左十贤(谢玄、王献之、桓伊、顾恺之、王徽之、谢道韫、戴逵、袁山松、羊昙、张玄之)之末。

与张玄之对坐的年轻人,其实也大有来头。他叫崔逞,字叔祖,是清河郡东武城县人,三国时期曹魏中尉崔琰的六世孙(《北史》作五世孙)。崔逞的曾祖父崔谅(《北史》作崔谅)是晋朝官员,官至中书令;祖父崔遇曾在后赵皇帝石虎在位时任职,官至特进;父亲崔瑜,官至黄门郎。然而自崔逞之父,崔瑜离世,崔逞的家境贫寒,靠耕种务农维持生计,但从未荒废学业。崔逞喜欢读书,颇有文才。

崔逞扬言,江左无贤(此时江左十贤尚未成名),此言一出,激怒了张玄之。张玄之便携带两名老仆,持剑北上。与崔逞辩驳。然而二人在东武城辩驳三天三夜,谁也没有辩倒谁。反而惺惺相惜,成为好友。二人相约,欲效仿刘琨与祖逖闻鸡起舞,立志报效朝廷。

然而巧逢慕容隽强征各州郡百姓,逼得北方百姓群起反抗,崔逞与张玄之一起被挟裹到流民中,随大队人马投靠高敬宗。

崔逞微微一笑道:“这科举选才,比魏武帝更胜一筹。魏武帝招贤令,虽然不问出身,不问门第,却容易被人钻空子,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而此法既出,有才无才,一试便知真伪。”

张玄之一拍案几,怒道:“高敬宗此子,早有不臣之心,他区区一介庶,连一方诸侯都算不上的人,凭什么开科取士?”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