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春节,甚至乎什么是历法;但经过华夏和部落的历法大臣常仪向他们认真讲解了一个星期后,他们总算是明白过来,人们也有了时间和历法的观念。人们对自己的生日感兴趣起来,毕竟,现在人们的身份证上并没有出生年月日。
由于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于是他们便纷纷向华夏给自己挑选一个“良辰吉日”,这下可把华夏忙坏了。
华花看到华夏的困境后,便向华夏提议干脆把所有未确定生日的人都定为一个节日。华夏这才恍然大悟起来,他高兴地亲了一口华花便将这个消息公布出来。现在刚好是正月初七,刚好是“人日”。也就是说现在部落所有人的生日都是在“人日”。
当然,这么重要的事情肯定会记录到部落的史册里,而想出这个办法的华花也是被记录到了部落的史册里。而且,华花在部落的地位就是掌管部落群众的婚育嫁娶,几乎所有出生的小孩都要经过华花的登记管理和安排照顾,由于华花的智力水平比较高,有时候她还要帮忙为出生的小孩命名。华夏肯定不知道,就是这样,到了后世经过人们的相互口传,美化加工后,变成了女娲造人的典故原型。当然这个女娲就是指华花。而华夏?这就不知道了。
而华夏生日的那天是春节,作为族长的华夏向大家发放了红包。一切都按照传统的春节来过。华夏决定做一些糕点饼干出来,但是做这些甜食就要用到糖。现在部落唯一的甜食只有蜂蜜,用蜂蜜来代替糖是不可能的。虽然华夏已经将养蜂业交给了养殖场的“华驯”,并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养蜂技术如数传授给华驯,相信不用多久,部落就能掌握养蜂的养殖技术。
现在部落用到的蜂蜜全是野生的蜂蜜,野生的蜂蜜数量稀少,所以是极其珍贵的。用蜂蜜做糕点饼干是很不现实的事情。但是,现在部落却有一种很现实的作物。那就上年种下的甘蔗。
不过,现在已经是春天,田里的甘蔗也到了收获的时候。于是华夏便将所有的甘蔗都收割起来。甘蔗也是个高产作物,虽然这是部落第一次种植甘蔗,但这小小的一亩地也产出了8000多斤的甘蔗。部落的人除了白湖部落的人外,都没有见过这种新式作物。华夏便将一部分甘蔗分发给大家尝尝,一个个尝试过甘蔗的清甜后,眼睛都发亮了。
但是,这些甘蔗并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榨糖的。关于榨糖,华夏并不了解这些流程,只知道甘蔗用来制糖的部分主要是甘蔗水。
于是,华夏做了一个像榨油差不多的压榨机。华夏把这些甘蔗洗干净削皮后投到压榨机里。随着大木锤的落下,一股混浊的液体从压榨机流出来。不同的是,这是甘蔗糖水并不是油。华夏还是出于习惯地用手指沾了一下送到嘴里。没错,很甜。(废话,甘蔗还能有其他味道吗?而且你都吃过不少吧?)
华夏把压制出来的甘蔗水放到一个大铜锅里慢火煮制,最后得出了一种黄色的物体。虽然样子不是那么美观,但好歹也是糖。华夏把这些糖捞出来,放到一个用木头制作的格子里压实定型,做出了黄糖的样子。这些糖与华夏想象中的白砂糖形象相差甚远。不过,这些黄糖还是能凑合用用的。
至于怎么把糖熬制出雪白的样子,就需要去除杂质和提纯了,这些工艺就需要时间去研究了。为此,华夏便在工业园内建了一个制糖厂。别看工业园有很多厂,其实那些厂工作的人手规模并不多,产量和需求也并不大,更像是一个个小作坊。
有了糖,烘焙的糕点和饼干顺利地做了出来,这些香甜的糕点更是成为了部落里最受欢迎的食物,田马还感叹,幸好加入了花部落,不然一辈子也吃不到这么好吃的东西,有田部落的人也纷纷表示赞同。莲九和白圭这两人以前也是族长,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田马的心情。
8000多斤的甘蔗除去分发给部落的人尝试和留下一些作为再种植的种子,制出来的糖只有两百多斤。而且,甘蔗的生长周期是一年一季。所以,这些糖是远远不够部落的需求的,华夏打算再找一种糖类作为补充。
部落里的作物就只有小麦和稻米的存量最多,华夏决定用小麦做糖。也就是要做的是麦芽糖。麦芽糖的制作方法并不难。只要把小麦发芽,当这些小麦的芽长到三四厘米的时候就把这些小麦芽剪下来搞碎。然后蒸煮一锅煮烂的糯米,再把这些搞碎的小麦芽混到这些煮烂的熟糯米里,再让其密封发酵。等待一晚后,将这些糯米取出来,再用一块麻布包裹着这些糯米并且榨出里面的汁液,这些汁液就是麦芽糖水。只要将这些汁液放到铜锅里熬成粘稠状,麦芽糖就成了。
华夏尝试做几次就成功研制出来,这些麦芽糖成为了部落的小孩们最喜爱的食物,同时也勾起了华夏小时候的回忆。虽然可能再也回不去了,但这里却有着华夏的另一些家人。是的,华夏确实是把部落的每一个人都当家人来看待。
麦芽糖是个好东西,因为所需要的材料简单,所以要大批量生产麦芽糖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在行军打仗方面,麦芽糖这些糖类能够迅速为士兵补充能量。所以华夏决定把这些麦芽糖作为部落的重要战略资源。同时,这些麦芽糖也可以作为部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因为在这原始世界里,甘蔗和蜂蜜这些甜食是非常稀缺的,华夏觉得这些麦芽糖会非常受其他部落的欢迎。重要的是,这些麦芽糖可以大批量生产,麦芽糖的制作方法也很难让其他部落学会。
第五十七章 军事改革
现在花部落也是个8500人的大部落;至少,在这一带是这样。人口的暴增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耕地。显然,紧靠华夏农场那3千多亩田地和分散在城外的零散田地是远远不够的。不过,有田部落的家底还真不少,当然指的是田地。正确来说是适合种植的田地。虽然有田部落还属于刀耕火种的部落,但是那些耕地还是挺好开发的。
而且,那些田地早已被华夏预先让田震规划好,那些土地适合种什么作物都已经在华夏的掌握内。所以,华夏决定派1000人到有田部的城寨,这批人一方面是去建设有田部的城寨,将其打造成花部落的另一座城;另一方面是去开垦新的耕地,有田部落的可耕地面积比花部落大得多了。
有田部落东面是一条河的平原,而且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种植水稻。而有田部落西面是直通花部落的方向,华夏将会在这12公里的路程里建一条马路,连接有城寨和种花城。这条大道命名为花田大道。这天大道宽10米,采用三合土铺设。
三合土,一种建筑材料。它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其实际配比视泥土的含沙量而定。经分层夯实,具有一定强度和耐水性,多用于建筑物的基础或路面垫层。三合土是中国古代很常用的建筑材料,甚至比水泥还要结实。而且制作的材料简单,主要用河沙、石灰、黄土、糯米制作而成。
有田部落的城寨是在两山之间,地势比较险要,面积也有20多万平方米。有田部落城寨内有一口盐井和一个从山上引水下来的水塘,是天然的好居所。华夏打算把有田部落城寨打造成花部落的第二个城,这个城就叫“花田城”。华夏决定把有田城寨的城墙建到4米5高,并且在上面预留几个炮台。由于部落的总人口才8500人,连种花城总容纳人口人一半也达不到。所以,花田城是作为预留的城。当然,华夏还是会派军队和一些工作人员去“花田城”驻守的。而且,花田城寨附近是田地,城内还有口盐井,也可以作为部落的食盐供应处。
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花田城”的城墙和防御工事建好后才能全面驻守。按计划,花田城的驻守人口是1000人,而且还包括守军。而守军的领导人选就是华丰。没办法,本来按计划是让叶力去做驻守的,但如今叶力队长已经牺牲了。叶力队长的牺牲让华夏失去了一个得力助手,也给了华夏一个深刻的教训。军事改革和武器革新是当前主要的任务。
为此,华夏的新式武器也算是研发完成。部落的兵工厂在这个时候就大派用场。
兵工厂是负责研制部落的兵器,由于部落的还没找到铁矿和炼铁技术没有突破,铁器还不能大规模批量生产,不能大规模生产的武器装备是完全不能作为常规武器装备的。
所以,部落仍然是青铜武器为主,而且部落的青铜技术也日渐成熟。由于青铜性质的关系,青铜大刀最多只能造个50厘米长,配上刀柄还是可达到80厘米。比石刀强很多,是现在的近战利器。
因为有制造床弩的经验,单兵系的弩也被制造出来,最大射程达到70米,有效射程在50米内。这个单兵系的弩是采用脚踩上弦的方式,所以弩的前面有一个青铜制造的圆形踩环。本来华夏是想制造连弩的,但由于技术有限,只好作罢。但这种轻便、能长期瞄准、杀人不动声息的新式武器,是在丛林中埋伏暗杀敌人的利器。
由于现在的弓是用竹,竹弓的弹力有限。做出来的弓箭作战能力差,不好瞄准和射程短。所以这些竹弓全被华夏淘汰掉。现在有了青铜工具,华夏决定制作硬木弓。至于制作弓的木材就用桑木代替,而弓弦就用蚕丝制作,因为现在部落已经开始养蚕,蚕丝作为军事武器的使用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部落的床弩、单兵弩、弓的弦全部改用蚕丝制作。有了蚕丝作弦,弓弩的精准度和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督师 (奔叔) 起点VIP2017-09-23 两宋元明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崇祯纠缠不清,与东林死磕,与满清死...
-
混在大明朝 (齐胖) 创世VIP2017-09-01 两宋元明一场海难之后,他发现自己身处在明朝洪武年间末期。深知历史走向的他在明朝混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