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秽土转生 (金戈铁牛)



进行完搬运之后,大部分弓弩被装上船送往倭国前线,少部分留给了黄老板的本地武装,其实就是一群看家护院的。

不过这股力量,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属于黄老板的陈桥兵变,早已经暗流涌动多时了。

康宁并不知道黄老板有什么具体的谋划,他只是淡淡的微笑着,踏上了返回倭国前线的战船。

刚刚与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两方面进行的和谈,在离开之前就已经达成了和平协定。由于签署条约的地点在淡路岛,是而称之为《淡路条约》。

康宁提前二百八十九年,用相同的命名方式,提前回敬了倭国一个不平等条约。

不过,当他返回淡路岛的时候,才得知接管八国的工作,进展的并不顺利。

八国之中,淡路国早已被他控制。属于蜂须贺家的阿波国,由于蜂须贺至镇兵败战死,已经没有足够实力保持统治。丹波国则由一些德川大名分而治之,各家实力都不足以抵抗,半数人选择接受德川家康的转封命令,也有一些人,干脆投降了康宁。

池田光政尚未成年,池田忠继虽然骁勇善战,但无奈兄长池田利隆对他始终是个威胁。他不得不讨好德川家康以便引为傲援。所以双方都按照德川家康的意思进行了转封。

河内国是丰臣秀赖的地盘,摄津国更是大阪城之所在,康宁把这两个令制国加进去,只是向德川家康证明,他康宁并不是只针对他德川家康的。

更何况这两个令制国的驻军,原本就听从他这个狗头军师的调遣。木村重成也好,后藤基次也罢,都深为佩服康宁的韬略。

以上七国既然都没有问题,那么不肯接受转封的,就只有美作国的森忠盛了。

德川家康自然不会帮助康宁摆平这个家伙,丰臣秀赖倒是想帮忙,但无耐力有不逮。康宁还是得亲自出马,带着源源不断赶来的难民武装和新式装备,对美作国发起征讨。(未完待续。)

第194章八国联军祸害倭国·鲸吞蚕食

美作国地处山地,从地形上讲是不便于交通的,但是,从地理位置上,它却处在交通要冲之上。掌控它,对于接下来进军山阴地区和山阳地区都很重要。

对于康宁来说,最大的好消息是,德川家康在签署协议之后,已经主动撤军返回了骏府城,而丰臣秀赖在将摄津国、河内国交给康宁,自身只保留一座大阪城之后,实际上已成为名不副实的主公。只不过木村重成等大将依旧效忠于他,让康宁不敢轻易效仿黄袍加身的赵匡胤。

为了缓解丰臣家内部对于康宁的不满,康宁已经允诺在结束美作征伐之后,将对山城国、近江国发动攻势。取得胜利之后,将用来置换河内国和摄津国。同时,康宁绝对不会对丰臣秀赖控制下的和泉国有任何举动,只是要求能够让自己的商队到堺这个地方贸易。要知道,堺可是此时整个日本最繁荣的海贸城市之一。

不过,康宁可不是个好说话的打工仔,对于大和国的大久保长安。康宁是绝对不会动他的。要知道大和国在关原之战之后,已经成为德川幕府的直接领地。而大和国的位置,就在京畿地区旁边,随时可以对河内、摄津等国发动攻击。这种设计,自然是为了方便监控丰臣家。

如此安排,大和国自然是德川家康一个重要的布局。康宁还不准备以一己之力,在核心利益上和德川家康较劲。

另外,如果拿下了大和国,再加上山城国和近江国的话,那么康宁在东线的领地将连成一片,彻底阻绝德川家康进攻京冀地区的道路。他还五一彻彻底底的成为丰臣家的保护伞。让丰臣家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意识,才方便康宁假借丰臣家的名义,招揽仍然健在的战国名人,比如真田幸村。

当然,等日后局势更稳定一些,康宁会召唤出更多的倭国历史名人,参与到又一次被掀起来的战国风云之中。

不过,眼下进攻美作国的行动,还只能依靠自己的老班底来进行。

王舜臣和荔非元礼作为安插在流民之中的两名悍将,在来到倭国之后不久,就从流民组成的团练之中脱颖而出。很快,他们就已经成为指挥使,手下管着五百人的队伍。

由于典章制度都是草创,所以康宁更倾向于使用宋朝的官吏系统,而不是直接使用明朝官制。宋朝官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叠屋架床,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自然容易产生很高的成本,造成冗官、冗员、冗费的问题,但是,在招揽人才的时候,确实可以轻松找出一大堆可以安置他们的机构。最不济也能给个散官先供起来,以后再考虑差遣也晚不了。

他的这种想法,倒是很受黄老板的欣赏。作为一名铁杆宋粉,黄兴一直准备坚称自己是皇宋苗裔,就差直接将自己的名字改成赵兴了。

对此,康宁却不敢抱着太乐观的态度,反而在这架还不算庞大的机器运转起来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的。

这从此次的行军过程就能看得出来。

荔非元礼的骑兵指挥,竟然和步兵指挥一个速度,这要是放在唐朝,自然是要被当成笑话的。可是在十七世纪的倭国,六条腿的骑兵在行军的时候,的确不比两条腿的步兵快多少。

康宁深知,手下的骑兵远远没有盛唐时期的军人素质高。有不少骑兵,甚至刚刚接触马匹。得益于倭国国内的连年征战,大名们对马匹还是相当重视的。是而,目下康宁拥有的马匹甚至比骑兵都要多。

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他的骑兵可做不到像辽金蒙古那样一人数马,交替骑乘,甚至可以富裕到有专门的战马用于作战时期的突击。

原因自然是因为他的骑兵素质太差,还有就是这马匹,其实比驴子高大不了多少。骑在上边,双脚其实距离地面并不远。

荔非元礼扭头看着自己的手下,再想想满是山地的美作国,就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一旁的王舜臣虽然带领的是个步兵指挥,但经常过来蹭他的马骑。作为一名宋朝将领,自然是受够了缺马带来的窝囊。当年在西夏战场上,敌人打不过可就跑了,他们两条腿的,死活可都追不上。机动性的差距,导致战争的主动权常常掌握在国力相对逊色的西夏手上。

如今转生之后,虽然没能够骑兵营的指挥使,但康宁目前掌握的马匹数量,至少对于骑兵数量上面,已经足够让他满意了。

他之所以能够有马蹭,也是因为这个因素。不过当他看到荔非元礼一脸愁容的时候,却多少有些不解了。

“你郁闷个啥,主公不是说过了嘛,倭国的山头,其实也就是丘陵,而且,我们步军指挥,都配备了大筒,这玩意儿应该是叫大炮是吧。不管它叫啥,城墙都能炸塌的东西,几个山包算什么?”

荔非元礼的眉毛皱的更紧了,只听他冷冷的说道:“这意思,好像是说我们骑兵根本就没啥用喽。”

王舜臣的本意自然不是这样的,只是荔非元礼自感前途迷茫,内心过于敏感才把他的话给曲解了。

不过,实事求是的讲,他的骑兵在眼下的战局中,的确没有什么作用。此次前来美作,最主要的两个目的,是虚张声势和锻炼队伍。而这个锻炼队伍,其实最主要锻炼的也不是他们——要不然就找块平原去锻炼了,何必跑到这块山地中来——而是为他们运输粮草的后勤队伍。

其实他二人心中也都这一点,只是屁股下面的凳子毕竟不同,闹到瓜子里转悠的想法,自然也就不同。

王舜臣对于骑兵们的想法,其实也能理解,但终究与他无关的事情,又怎么能够事事挂在心头。更何况他要面对的事情,也不比荔非元礼少多少。

“报——”

一名斥候飞马来到军前,刚一跳下马就摔了个大跟头。好不容易把脑袋从土坑里头“拽”出来,捂着酸痛的颈椎就来到了两人的面前。

王舜臣捂着自己的脸,不好意思去看荔非元礼的脸色。不过他完全多心了,因为荔非元礼的脸足够黑,跟刚从锅底掏出来差不多,即便是因为尴尬而胀成了猪肝色,却也看不出来一丝泛红的迹象。

这名跳下马的斥候自然是他的人,马军步军共同行动,总不好让老王手底下那些两条腿的人去打探敌情。不过自家手底下这些人,基本都是团练和难民出身,组织起来的时间尚短,还没来得及熟练掌握骑兵技术,出乖露丑自然是少不了的,好歹这厮没有把自己的性命丢在森忠盛那倭人的手中。

“有何情况,速速讲来。”

听到荔非元礼这么说,王舜臣才挪开自己的手掌,将视线投向了那名斥候。

那人先是把口中的泥土吐了个干净,才行礼说道:“森忠盛亲率主力,已到达四十里外。所部配备铁炮和大筒。人数至少有万人之众。”

荔非元礼深知此人不曾见识过万人以上的军事行动是何等阵仗,想来必是他被敌方行军规模所慑,错估了形势。

于是下令道:“到后军通知木村重成将军,让他再派一批斥候,查看敌人究竟有几路军马,估测一下他们究竟在此地休息了多久。”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