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荀,你怎么突然想到贩粮入岐,你妹妹昨日才被李元兴带出皇宫,而且听说李元兴来汴州时还曾救过你一命,前一阵便到你府上索要了两个美人,莫不是你跟李元兴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交往?”朱友文脸色发寒的问道。
乌荀是朱友文的麾下,虽说朱友文平时不怎么关注乌荀,不过那日李元兴大摇大摆的登临乌家,还带走了一对双胞胎异域美人的事情,他随后可是听说过的,便曾招乌荀来问过,得知李元兴来汴州的时候,曾经救过乌荀一命。
“殿下,冤枉,我妹妹紫嫣原本被选入储美宫侍候陛下,虽然乌荀不愿与妹妹分开,但正如殿下所说的,我妹妹能够侍候陛下,是她的荣幸,是我乌家的荣幸,乌荀想通了,也为妹妹高兴。妹妹昨日突然被李元兴索要,被李元兴带出皇宫的事情,乌荀也不知道啊,而且李元兴好色,当日便将我妹妹糟蹋了。侍候陛下和侍候区区一个李元兴,自然是侍候陛下才有荣幸,乌荀心里愤恨李元兴还来不及,虽说也希望交好李元兴把妹妹要回来,可是李元兴难以接触,乌荀到现在还不得门路,其实也是希望殿下能够出面,将我妹妹从李元兴手中要回,而之所以想到大规模贩粮入岐,也不过是为了殿下着想,毕竟殿下近来花费需求极大,必须找一个能够获取大量利润的商路,若殿下觉得不妥,乌荀立刻打消这个念头便是!”
乌荀一通解释,战战兢兢,实则这是早已经想好的说辞。
朱友文罢了罢手道:“算了,你先起来吧!”他也就此一问罢了,并不是真个多么在意。
“谢殿下!”乌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无比惶恐的起身。
“大规模贩粮入岐确实是一个好主意,能够稳定的得到大量利润,本皇子当下发展势力,运用极多,也需要这样一条商路。这样吧,你拿着我的手令通关,亲自督促,切勿让人察觉!至于你妹妹,你也放心,我会找时间去李元兴哪里帮你要回的!”朱友文说道。
最终,朱友文还是不能放过这样一条获得大量利润的商路,他近来暗中发展势力,不断和朱友珪较劲,花费很大,也知道对乌荀的压榨已经到了极限,或许乌荀正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才敢冒险向他提出这样一条商路。
他不管乌荀是不是和李元兴有什么交往,乌荀在他眼中唯一的价值就是每个月能进献给他多少金银,只要每个月进献的金银未断,乌荀便仍是有价值的。
不管怎么样,夺取大梁的皇位才是他的当务之急。
至于岐国在他眼里,区区一个只有十九个州的弱国罢了,与大梁天壤之别,贩点粮食入岐国,也不能增加岐国什么实力,待将来他登上大梁皇位,执掌军政大权,要灭岐国不过翻手之间的事情,甚至一统天下也不难!
敢说一统天下也不难!朱友文也算颇具雄心的了!
不管怎样,乌荀成功得到了朱友文的许可,拿到了朱友文的手令,大规模运粮入岐国的道路算是打通了,接下来便是怎么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施行。
不过,当下朱温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都在与北方晋国的争霸之上,心心念念都是灭了晋国,灭了李克用,对已经臣服的岐国关注限度很低。
在乌荀得到朱友文手令的同时,皇宫方向,朱温也终于下定了决心,将驻扎在长安城内监视岐国的重兵调离,全力反扑晋国李克用,要一举灭掉晋国和李克用。
朱温近来越发感觉到自己身体的虚弱,他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便越发想要灭掉晋国,让李克用这老匹夫死在他之前。
朱温讨厌岐国李茂贞,不过是讨厌李茂贞经常和他做对,现在李茂贞向他臣服,他心里舒爽不少,对李茂贞的讨厌少了许多。
对晋国李克用方面才是真正的不死不休,恨意滔天!
不管是朱温还是李克用,最大的目标都是想要灭掉对方,让对方死在自己之前,朱温不能容忍自己撑不住了,李克用却还活着,而且刚刚打败了他梁国一次,还占了他梁国不少地方。一想到李克用此刻可能得意洋洋的模样,朱温便杀意滔天。
毕竟,李克用可是踩着他朱温的头得意洋洋的,这是对他莫大的耻辱!
“报”
“陛下,晋军攻克仪州,定州,兵逼冀州!”前线战报不断传来,李克用的晋军不断攻陷他梁国的州县,声势逼人!
“李克用老匹夫,休要猖狂,我必灭你晋国!”朱温怒吼道。
六月,朱温旨意下达长安城,调离长安城的六万精锐大军。
“驾!驾!”
“哒哒哒哒”长安城内,兵马涌动。
“陛下有令,晋国李克用猖狂,扫灭晋国!”梁军将领大喊,杀气腾腾。
这支曾经最早跟在朱温身边的一支大军,梁国最精锐的大军之一,与岐国凤翔军,晋国沙陀骑兵等同为闻名天下的精锐大军,对朱温忠心耿耿。
大军自长安东门撤离,过潼关入关,北上梁晋边境。
不仅是长安城的重兵,徐州,江陵等地,各抽调了一支大军,汇合汴州后,连同汴州的一支大军一同北上,总共十五万大军,全部归王彦章指挥,连王彦章麾下剩余的六万大军,整整二十一万精锐大军,强势反扑晋国。
梁晋第二次大战即将开启。
前后不久,南方吴国和楚国开战,吴越国和闽国开战。
蜀国陈兵边境近一年后,也终于开始不断挑衅岐国,与岐军小规模摩擦,小战不断。
与梁晋大战一同,各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混战,也因为蜀国和岐国真正开始冲突,朱温更加放心岐国,将从岐国方向的视线全部收回,全力对付北方晋国李克用。
本章完
第101章 岐国稳步发展
长安城,曾经大唐王朝的都城,临渭河而建,东西长九千七百二十一米,南北宽八千六百五十一米,周长三万六千七百四十四米,可容百万人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城,也是世界有史至今最大之城,哪怕西方传说曾经如何辉煌的罗马帝国都城罗马城的大小也仅仅只有长安城的七分之一罢了,由此可以映照大唐王朝鼎盛时期的强盛。
然而,安史之乱,黄巢之乱,以及军阀割据之乱,朱温篡唐之乱,随着大唐王朝的崩塌,这座曾经的世界第一人口,第一面积的大城的辉煌也随之坠落。
数年前,大唐灭亡前夕,朱温便逼迫唐末帝迁都汴州城,同时带走的还有长安城大量的人口,而今的长安城,虽然面积仍在,仍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但人口已经仅剩二十万上下了。
城内,许多屋舍荒芜,尽显长安城的萧条。
特别是原先驻扎在长安城内的六万梁军重兵撤离后,长安城更显萧条。
长安城西侧,一支数百人规模的商队在一名三十岁左右男子的带领下,一路通关,关卡的梁军士兵只看一眼那名三十岁男子所持的手令,便丝毫不检查便放行。
“走!”乌荀面色淡然,带着商队向着岐国方向行去。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亲自带着商队通关,事关重大,至少这条商路彻底走熟之后,他才能放心交给忠心的手下执行。
各国虽然对粮食,铁矿等一些商品进行限制流通,但正常的商业交往并不限制,毕竟各国都需要从他国获取一些本国缺少的东西,且也要靠着商业创造一部分税收,不可能禁止相互间的通商,来往各国的商队很正常,只不过是检查与不检查的区别罢了。
有朱友文的手令,守关兵将不检查,没有人知道乌荀带领的商队向岐国大规模运输的竟然是粮食。
乌荀除了将粮食运往岐国外,还将岐国的蒸馏酒运往各国,通过乌家遍布各国的商业网络秘密扩大销售,除了岐国等一些少数的掌权者,如李茂贞,魏远等人外,没有人知道岐国究竟向各国贩卖了多少蒸馏酒,也没有人知道岐国究竟从中获得了多少利润。
除了乌荀的商队有朱友文的支持,能够明摆着大规模向岐国输送粮食外,蜀国,甚至晋国也有不少商人走小道向岐国贩运粮食。毕竟两倍以上的价格,便是整整一倍的利润,财动人心。这些走小道的私粮贩子,虽然无法与乌荀这样数百人大规模运输向比拟,但加在一起,每日贩入岐国的粮食也极为可观。
岐国,兰州城以西,一块水草颇为丰美的戈壁草原。
自当年吐蕃败于凤翔军之下,兰州,广武等地便被岐国夺回。这里临近河西走廊,远离中原,发生什么都很难传到中原,是极好的隐藏训练兵马之地。
“轰隆隆”
李茂贞一身银甲,手持银枪,亲自率领一支足足五万人规模的骑兵在这里演练。
这支骑兵组建不到三个月,马匹除了少数是岐国自身豢养的,大部分都是一年以来用蒸馏酒不断与西域各国,漠北草原部落等换取的。
西域,漠北草原等地苦寒,越是苦寒之地,便越是无法拒绝高烈度的蒸馏酒,特别是冬季来临,漫天大雪的时候,更需要蒸馏酒这样高烈度的酒暖身。
相似小说推荐
-
遗忘的九九年 (二梁) 起点VIP2017-08-20 战争幻想根据《保密协议》保密章第三条附则二,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在第三方人员、特别是...
-
四世同堂 (老舍)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侵华日军的铁蹄践踏着古老的北京城。小羊圈胡同的十几户居民,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