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又是一大铜瓢火药被点燃后倾倒下去,火雨漫天,声势骇人。下方成群梁军士兵被烧伤凄厉惨叫。
在李元兴的指点下,经过了十天时间不断改良,不断更换配方比例,火药越发像火药了,差不多能够点燃的瞬间就完全爆燃了。不过点燃瞬间就全部爆燃的火药,再淋到城下作用的小得多,所以最终淋到城下的火药更多的还只是随意搭配的初始混合物。
李元兴不是没想过弄些霹雳弹出来,但那玩意不仅火药需要改良到极致,还需要一定的工艺,不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不是随随意意就能够弄出来的。
而且,潼关的攻防程度,还不需要用到霹雳弹这种从未出现过的大杀器,以后慢慢研究吧,先把火药配方改良到极致就简单得多。
“朱友贞疯了吧,难道十天时间了,还不足够他看出潼关不是他这样就能够攻破得了的吗。”魏远眉头紧皱着说道。
“潼关城下的尸体已经堆积到一定程度了吧,先烧了,也让大火暂时阻拦梁军一段时间,让朱友贞能好好想清楚,不要一直在这里和我们岐国死磕!”李茂贞说道。
十天时间的攻防战,潼关城下两军士兵的尸体已经堆积比较高了,岐军从城墙扔下去的滚木和石块也有不少了,随便泼点油下去,轻易就能点燃这大堆的尸体。
随着岐军士兵从潼关城下泼油下去,并且点燃,大火的火苗直漫潼关城墙,也让刚才还在激烈进攻的梁军士兵逃似的奔回大营。
看着潼关城下熊熊燃烧的大堆两军士兵的尸体,朱友贞只觉得壮观无比!
这心态,也当真是奇人!他就没有看到那些尸体,九成以上都是他麾下梁军士兵的吗?败家败到这种程度,梁国的将来想不令人堪忧都难啊。
潼关城下这大堆的尸体,不烧上一两天是不可能完的,两军也终于能够正式休战一阵了。
李元兴和李茂贞等人是希望朱友贞能趁这个时间,醒醒脑,该撤兵撤兵,不要这么无谓的消耗下去了,对双方都不利,对梁国更不利。
只可惜,李元兴和李茂贞等人都低估了朱友贞那种奇葩的心态。
朱友贞只觉得壮观,原本看了十天已经有些看腻了的朱友贞,看到这壮观的一幕,竟然又重燃热血,丝毫没有撤兵的意思,好激动的想在尸体燃烧尽后,继续攻城。
这样的命令下去,那些有识的梁军将领一个个脸色发黑。
有人去劝朱友贞撤兵,不能这么继续攻打潼关,他们大多是王彦章的部将。
他们的劝说自然不能引起朱友贞的重视,反而让朱友贞心里更加不舒服,王彦章先前天天劝,讨厌无比,现在这些人又来劝,难道就那么肯定他一定攻不下这小小的潼关吗?
朱友贞脾气起来了,更加一意孤行不会撤兵回汴州。
潼关城下的尸体燃烧尽了之后,又继续严令麾下梁军士兵攻城!这种昏庸无比,不拿将士性命当回事的皇帝,简直让许多梁军将士寒心,士气大落不少。
关内。
李元兴和李茂贞等人心情不比那些寒心的梁军将领好多少,朱友贞这么执着,给岐国到来的烦恼也很大!
李元兴还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前世历史上梁国的灭亡,便是朱友贞带着梁军倾巢而出攻打岐国凤翔,汴州兵力空虚,而被晋国李存瑁奇袭汴州,一举摧毁梁国根基,最后才灭了梁国的。
当前,虽说距离历史上梁国灭亡还有十年以上的时间,可是历史到底改了太多了,朱温早死,晋国没有遭遇真正的重创,实力还在,而当下朱友贞也是如历史上梁国即将灭亡那般带着梁军倾巢而出进攻他岐国,虽说打的不是凤翔,而是潼关,可是意义没有变,汴州仍旧兵力空虚,他不敢肯定早了十年的时间,李存瑁就想不到趁着汴州空虚而偷袭汴州。
一旦梁国被晋国所灭,李存瑁建立后唐,岐国将面临比现在更强得多的后唐的进攻。
岐国虽说占领了关中,可是并未发展到势压各国的地步,一旦在这个时候,李存瑁灭了梁国,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后唐,对岐国的威胁比现在大太多了。
李元兴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给李茂贞和魏远等人分析。
“听闻李存瑁此人比其父李克用更具枭雄之姿,更敢于冒险,他却有可能趁着汴州兵力空虚而长途奔袭汴州,虽说照我们看来,他就算那样做,成功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可毕竟有可能!”李茂贞担忧的说道。
显然也觉得李存瑁一旦攻破汴州,最后灭了梁国,集晋,燕,梁三国疆域之力,对岐国的威胁比现在单单一个梁国大得多。
“可是,就算真有这样的可能,我们岐国又能怎么办,李存瑁根本不受我们影响啊。”郑成义说道。
李元兴眉头紧皱,是啊,他就算意识到,又能如何,李存瑁真要奇袭汴州根本不会受他的影响,局势不是他能够控制得住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在潼关的城墙上提醒一下朱友贞,至于他会不会因此撤兵回汴州,就不是我们能够决定得了的了。”
本章完
第139章 趁火打劫的蜀国
“在城墙上提醒一下朱友贞?也只能这样了。”李茂贞点了点头,赞同李元兴的提议,不管是不是真的,提醒一下朱友贞,哄得朱友贞能就此撤兵最好。
李元兴随即命令五百岐军士兵在城墙上齐声朝着朱友贞的方向大喊。
直接说岐国无意与梁国交战下去,现已得知晋国李存瑁已率十万晋军南下偷袭汴州,特告知大梁皇帝当尽早撤兵保住汴州城才是。
众梁军将领惊骇,朱友贞愕然。
“胡说八道,晋国已经与我大梁修好,怎敢偷袭汴州,况且晋国离汴州那般远,又有沿途数州和黄河阻碍,怎么可能杀到汴州城下!”朱友贞第一个反应就是不相信。
他觉得岐国李元兴和李茂贞都拿他当傻子,以为他会相信这样的欺骗。
倒是那些有识的梁军将领觉得甚有可能,所谓无风不起浪,万一是真的呢,晋国李存瑁会趁着汴州空虚,带着晋军偷袭汴州呢?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况且潼关有三十万岐军做后盾,真不是这样随随便便就能够攻得破的,继续耗在潼关城下,吃亏的只会是梁国,他们也很希望朱友贞能够下令撤兵回汴州去。
所以,许多将领又出来劝说朱友贞撤兵回汴州了,他们仍旧大部分是王彦章的部将,到底王彦章挺有眼光的,提拔上来的将领都有一定的才能和眼光。
不过,正是因为他们开口,更能令朱友贞怒火焚烧。
嘿!当他是傻子吗!李存瑁会偷袭汴州?也不看看这是谁说出来的话,岐国!他们现在正在攻打的岐国,一定是岐国坚持不下去了,才拿这样的话哄骗他们撤兵,他要是相信了,岂不是成傻子了!
朱友贞愤怒的破口大骂,甚至杀了其中两个将领,吓得其他将领心里发寒不敢再劝一个字,任由朱友贞胡闹,碰到这么个一意孤行的陛下,他们只是臣,能怎么办。
无论如何,朱友贞都坚定的不会相信岐军传出来的这个所谓消息是真的,越是这样,他才应该越是继续攻打岐国,岐国已经坚持不去了才这么忽悠的,继续攻打才能灭了岐国,涨大梁国威,也是涨他朱友贞的威严。
朱友贞不仅不相信,反而下令梁军士兵更加猛烈的进攻潼关。
“朱友贞徒做无用之功,当真”李元兴脸色也不好看,他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一天,两天,三天后
镇守在潞州的王彦章,和太原城的晋王李存瑁都知道了潼关城下岐军士兵齐声大喊,晋国准备偷袭汴州的事情。
王彦章惊疑不定,虽然很憎恨李元兴拐走他女儿,至今不肯放归,但不得不认为李元兴不是无的放矢,他多年与晋国交战,李克用,李存瑁,李嗣源三人他都可以说非常熟悉,也很了解。
李克用死了,李存瑁新任晋王之位,此子比其父李克用更具枭雄之姿,是非常有可能奇袭汴州的,至少也可能趁机大规模攻占梁国州县。
王彦章很担心,只能派人加紧监视晋国,并且又写了一封奏书,派人送去潼关,再劝朱友贞撤兵回汴州。
太原李存瑁方面。
“李元兴,我倒是小看你了,也不知你是胡说的,只为了吓退朱友贞大军,还是真得到了什么确切的消息!”李存瑁脸色非常不好看,如果是前者,那还好说。可如果是后者,那就太可怕了,他才做出偷袭汴州的计划没几天,知道的人也没有几个,仅仅只是开始暗中调动兵马,也尽量隐蔽,可这样还能被李元兴和岐国查知,那么岂不是说明岐国在他晋国的情报极其强大,而且李元兴分析能力可怕,竟然就这样分析出他的计划。
李嗣源脸色也不好看,也被吓得不轻。
“殿下,不管李元兴是单纯的胡说,还是怎么样,现在梁国应该已经有了警惕,至少潞州的王彦章肯定警惕了,偷袭汴州之事难度更增许多,是否”李嗣源没有说完,不过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
相似小说推荐
-
遗忘的九九年 (二梁) 起点VIP2017-08-20 战争幻想根据《保密协议》保密章第三条附则二,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在第三方人员、特别是...
-
四世同堂 (老舍)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侵华日军的铁蹄践踏着古老的北京城。小羊圈胡同的十几户居民,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