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言此言,赵光义点点头:“张爱卿之言倒也可行,只不知有没有特别详细的措施?”
“臣以为,派出几十名好手,趁着深夜潜入道长城之上,而后可放下绳索,攻我们攻城之用,只要等上了长城,以我们的兵力,与辽人一战一点问题没有。”
赵光义微微颔首,问道:“可还有其他爱卿有计策献上?”
这时,魏王站出来道:“圣上,若能将辽人诱出长城,兴许能消灭他们。”
“可这不是好诱的。”
魏王颔首,道:“的确不容易,但若是有辽人最想要的东西呢,那您说他们会不会不顾一切的冲上来?”
“你的意思是?”
“辽人对我大宋恨之入骨,他们最想要的是圣上性命,那么不知圣上的性命能不能引诱他们出城与我们一战……”
魏王话还没有说完,旁边几位大臣已是忍不住训斥起来。
“魏王请您慎言,圣上乃千金之躯,岂可冒险,您向圣上提出这样一个建议,不得不让我们怀疑您的用心啊……”
“正是,我们就是不攻辽国,也要确保圣上安全,魏王之语,还请莫要再说……”
众臣议论纷纷,皆在指责魏王,相反,赵光义却很冷静,他知道魏王想要自己死,可像这般明目张胆的提出拿自己当诱饵的话,魏王还是第一次说,他有点不明白,魏王何以能够说出这样的话?
魏王意欲何为?
就在赵光义百思不解的时候,魏王的神情却是平静的,他似乎根本没有将那些大臣的指责放在心上,可以说,他的确很想杀了赵光义,他也知道自己这样提出这么一个主意很令人起疑,可他觉得这样做对自己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方法是自己提出的不假,可用与不用,却是要看赵光义的选择,这样一来,就算赵光义真的出了意外,跟他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谁能怎么样他?
有些时候,把事情摆到明面上,反而不容易令人起疑,相反,若是他魏王在背后把持,名其他人说出这个方法,如果赵光义真出了意外,那么反而容易被人怀疑道自己身上,怀疑他就是图谋不轨,可他现在自己说出来了,谁都知道,用不用的决定权在赵光义手里,那就算出了事谁也怨他不得。
营帐里的气氛空前高涨,柳味坐在一旁倒显得更为冷静,至始至终,他都没有说一句话,对于魏王的办法,柳味倒觉得是个不错的办法,只是太过冒险,如果赵光义是个比较谨慎的人,他应该不会采用,但在这样的死局之中,他觉得赵光义采用的机会更高一些。
果不其然,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赵光义挥手令大家安静,而后说道:“张爱卿之言可用,连夜选出几十名好手,让他们想办法潜入长城,若能潜入长城,我们今夜就搞偷袭,如果失败,明日我们按照魏王刚才说的,诱敌出城。”
赵光义说完,潘美立马说道:“圣上,这……会不会太危险了,要不老臣代替您去怎么样……”
“是啊,圣上,太危险了,您不能去……”
臣子就算不想死,可在该表忠心的时候,还是要表的,不然被圣上看到,就算明知你跟其他人并无什么两样,可对于你这种连面子工程都不做的人,还是会心生怨言的。
看着这些个个把生命置之度外的臣子,赵光义浅浅一笑:“辽人不是傻子,就算看到朕还不一定肯出来,更别说用假冒的了,不必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朕倒想冒一次险。”
赵光义这么一说,其他大臣也就不好再多说其他了,魏王倒也算冷静,对于赵光义的选择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而其实他早料到赵光义会这样做的。
现在攻打辽国无功,他赵光义就算回朝面子上也过不去,所以他觉得赵光义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灭掉辽国的机会的,哪怕这个机会很危险。
也许,赵光义知道自己的用心,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明知可还要去为之,这是赵光义不得不做的选择,而他魏王,只需要静等结果就行了,如果赵光义没事,那是他运气好,如果赵光义出了事,那他魏王倒不妨看个热闹,然后找个机会想办法登基为帝。
这是一次明面上的刺杀。
第466章 败城
夜色深,大宋军中一共选出了五十名功夫不错的好手。
这些人皆能以一当十,可谓精英中的精英。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善于攀爬。
这五十人怀里藏着匕首,在夜色下潜入到长城下后,便将背上带着爪子的绳子取了下来,取下之后,他们找准时机,将有爪子的一头扔上城墙,待那头固定,便顺着绳子向上攀爬起来。
夜里很静,静的只能听到身子摩擦城墙的声音。
他们离长城越来越近了,近的仿佛触手可及,他们的心突然奔放起来,奔放的仿佛看到了胜利。
胜利很近,近在咫尺。
他们只差一跃就能够登上长城。
可就在这个时候,本来空无一物的长城上突然窜出不少人头来,这些人头出现之后,发出了一声怪笑,接着一柄比平时众人用的长枪还要长上半截的长枪突然就从上而下刺了来。
大宋的这五十人都是高手,若是平时,很多人都难近他们的身,可现在,他们却很危险。
一开始,他们因为离胜利太近,以至于有点掉以轻心,最后则因为辽人的一声大喝而慌了神,再加上敌人抢长,他们还悬在半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也因此,他们很快便被破空的长枪一下接着一下的给刺了下去。
惨叫声,噗通声从长城下响起,夜色变得不再宁静,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今夜犹如地狱,是离死亡最近的一个晚上。
夜色深深,忽而起风了,接着在这变幻莫测的塞外下起了雨。
雨势来的很猛,初夏的第一场雨带着一股说不出的狂妄。
雨哗啦啦的下着,把躺在长城下的尸体冲的发白,鲜血顺着沟壑流了很远,夜不静,可也是静的。
失败了。
攻城失败了,也许从一开始,辽人就想过宋军会搞突袭,会突然攻城,所以他们早就在等着了,而且他们的防守很厉害,将长枪加倍,如此一来,居高临下的向下刺的时候,敌人就只能任由他们屠杀了。
五十名好手最后只有两个生还,就这还是他们察觉不好,迅速放弃向上攀爬,顺着绳子溜下来的人。
今夜的伤亡不算惨重,但却重重打击了大家的信心,本以为偷袭能够成功的,可没有想到一道长城,彻底阻隔了他们与辽人之间的对战。
雨很大,赵光义坐在燃着灯的军营之中等消息,消息来的很快,而当他听到消息之后,只是起身叹了一口气,而后转身回到自己的营帐,不过在他回营帐之前,却也做了吩咐,那便是按照第二套方案进行。
柳味的营帐离赵光义的很近,他虽然没有出去,可还是能够感受到赵光义的不甘,只是他并没有对此作出任何的反应。‘
因为他很清楚,想要赵光义放弃进攻辽国,除非他发现现在还不是时候。
辽人并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可他们的防守却占有极大的优势,只要他们不生出取胜之心,大宋想要没他们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除非在辽人的后面,有人对辽人发起了进攻。
只是据柳味所知,辽国后面崛起的进入也要到一百多年后,现在想让金人对辽人产生威胁,似乎不太可能。
而就算金人崛起了,他们比辽人还要疯狂,如果说辽人是狼,那他们就是虎,所以柳味的设想显然是不可能成立的。
除非发动大炮火药,不然攻下长城很困难。
不过在柳味看来,大炮和火药还没有到出现的时候,至少在他看来,除非有仁君出现,不然大炮和火药的出现只会令整个大地生灵涂炭。
-----------------------------------------------
一夜就这么过去了,第二天早上,雨停了。
塞外雨后的早上带着一股说不出的清新,远处隐隐可见烟云,美的仿佛不是人间。
而就在这样的美景之中,赵光义再次发出了进攻的命令。
这次的进攻跟上次并没有什么分别,也是大家分成几小队,共同去杀敌,只要找到突破口,冲上去就是高官厚禄。
不过除此之外,也有一点不一样,那便是在今天的冲杀上,赵光义亲自上阵了,对于大宋的很多将士来说,他们不知道赵光义为何亲自上阵,他们只觉得既然赵光义都上阵了,那他们就更应该奋勇拼杀。
但对于一些知道实情的人,却很清楚,赵光义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够让敌人认为他们有机会抓住赵光义,进而引得他们离开长城与赵光义一战。
其实对所有士兵来说,谁都是想要立功的,大宋将士想攻上城,而辽人又何尝不想活捉赵光义呢?
对于辽人士兵来说,当他们看到赵光义也上阵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怀疑赵光义有什么其他目的,他们只觉得赵光义这样做是被他们逼急了,被他们逼得只有亲自上阵。
相似小说推荐
-
四世同堂 (老舍)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侵华日军的铁蹄践踏着古老的北京城。小羊圈胡同的十几户居民,平静的生活...
-
大唐之大帝横行 (游鱼不会飞) 起点VIP2017-08-23两晋隋唐贞观四年正月十八早上六点时分 大明宫内,大唐皇帝李世民正在认真的听着全国各地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