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两人都不明白,但赵匡胤却很清楚。
他并没有觉得那里不舒服,可无心和尚的话却让他很不安,今年或明年他会有一个劫数,迁都长安的事情没有成,他觉得这个劫数自己有可能过不了,可他的愿望是实现一统。
如今还有北汉,他想要在自己最后的时刻里,完成自己的愿望。
这也是他为何急着去征讨北汉,甚至是立武王赵德昭为太子的原因。
苏另看和柳味的猜测没有错。
在赵匡胤的诏书发下的第三天,赵匡胤在早朝宣布想要立太子,他要群臣看看,谁合适。
其实说是让群臣看看谁合适,其实很多人都明白赵匡胤的意思,所以这一场太子之争,并不容易解决。
当赵匡胤提出这个时候,武王赵德昭的人以子承父业以及历代历朝都是皇子继承皇位的规矩来说事,纷纷支持由武王赵德昭为太子。
晋王的人则表示金匮之盟之约在先,应该里晋王为太子。
双方谁都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因此第一天的早朝此结束。
相较之下,魏王显得镇定平静了许多,他知道不管是那种情况,这太子之位都轮不到自己,所以他不准备通过这个方法获取皇位,只要离开京城去征讨北汉,他有的是机会弄死赵匡胤,夺取皇位。
早朝退去之后,武王赵德昭是很兴奋的,从今天的情况来看,他的父皇自然是倾向于自己的,只要能够打压住晋王的人,他成为太子必定是板钉钉的事情了,跑不了。
而早朝退去之后,晋王显然很愤怒,武王赵德昭的人根本没有将皇太后去世前留下的金匮之盟放在眼里,连赵匡胤这个自称孝子的人也装作无视,朝堂之,有大臣说根本没有金匮之盟的时候,赵匡胤竟然也一点不表态。
可恶,实在可恶。
而晋王越是觉得这些人可恶,他越发觉得苏另看的提议是对的,现在跟武王赵德昭这样争太子之位是不妥的,他现在最应该做的应该是阻止武王赵德昭当太子,只要阻止他几天,等大军离开京城之后,很多事情都是要靠实力说话的。
他相信在出征的这段时间内,他有足够的机会扭转时局。
可该如何拖延时间呢?
第372章 李煜失踪
夜色渐深的时候,赵匡胤将柳味叫到了皇宫。
君臣两人对坐之后,赵匡胤开口道:“柳爱卿,今天这里只你我两人,我们不妨敞开心扉聊聊天怎么样?”
听到赵匡胤这话,柳味不敢推辞,但也不敢真如赵匡胤说的那般敞开心扉的聊天。
“不知圣上想跟微臣聊些什么?”
“朕这几日总有些不安的感觉,因此朕想知道这攻打北汉是对是错?”
柳味微微凝眉,道:“此时攻打北汉的确略显仓促了些。”
赵匡胤笑了笑:“这么说你是反对朕去北伐的了?”
柳味摇摇头:“圣上有凌云壮志,臣怎敢反对?”
其实,在柳味看来,赵匡胤不去讨伐北汉兴许会更好一点,但如果赵匡胤不去北伐,他会不会后悔?也许这一次不去,就再没有下一次了。
赵匡胤看着柳味笑了笑,他觉得柳味说的话多半还是在搪塞,不过他并不介意。
“北伐的事情就不说了,既然已经定了,想改也不好改,我们不如来说一说武王监国的事情吧。”
柳味颔首,其实他猜想赵匡胤叫他来就是为了讨论这事的。
“朕想立武王赵德昭为太子,想让柳爱卿辅佐他,不知柳爱卿意下如何?”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柳味本来并不吃惊,但此时却表露出很吃惊的样子,并且反问道:“圣上想立武王赵德昭为太子?”
赵匡胤颔首:“是,他是朕的儿子,朕的江山自然要留给他。”
柳味浅笑:“既然圣上这样想,那就颁布一条诏令便是,古往今来太子都是由皇子继承的嘛。”
柳味说的随意,好像根本没有意识到立武王赵德昭为太子会引发什么后果。
所以这个时候,赵匡胤叹息了一声:“你应该听说过金匮之盟吧?”
柳味微微凝眉,道:“难道真有金匮之盟?”
赵匡胤点点头:“当年母后病逝之前,的确将我们兄弟几人叫到床边。让我们发誓定下了金匮之盟,我大宋皇位要兄终弟及,弟终再传兄子,也就是说朕若驾崩,由晋王即位,而后晋王将皇位传给魏王,魏王再传给武王赵德昭。”
柳味对于这些自然是早知道的。但还是装作一丝惊讶神色,道:“所以圣上现在不想履行金匮之盟了?”
赵匡胤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柳味。眼神中带着一股杀伐之气,不过这股杀伐之气很快消隐。
“我儿已经长大,我相信他能够建设好大宋王朝的,金匮之盟实在没有必要履行。”
“可两位王爷必定不会同意。”
赵匡胤颔首:“所以朕想听听你的意见,朕如今应该怎么办?”
柳味沉思片刻,道:“不知知道金匮之盟的都还有谁?”
“除了我们兄弟几人外,再有就是赵普了,不过他已经辞官,若非必要再难进京。”
对于赵匡胤说的这点。柳味自然知道,赵普的辞官是赵匡胤暗中控制的,为的便是为立武王赵德昭为太子做准备。
“圣上,在微臣看来,虽说当时在场的人只有你们几个,但难保晋王和魏王不会把这事传出去,因为只有传出去。您才不敢随便立太子,臣想朝中不少大臣可能都是知道这事的,只是他们没有说出来罢了。”
赵匡胤叹息一声,点了点头,表示柳味说的这些他也清楚。
“所以,圣上若想立武王赵德昭为太子。只有毁掉金匮之盟,杀了赵普、晋王和魏王,如此便没有任何人能阻挡武王赵德昭为太子了。”
柳味说的平淡,可赵匡胤听来却是脸色猛然一变,杀了赵普、晋王和魏王?他如何下得去手?先不说赵普是他大宋功臣,跟他又情同手足,就是晋王和魏王。那可是自己的亲弟弟啊,自己能杀了他们?
他赵匡胤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心狠手辣的,但这几个人,他实在下不去手,这也是为何他在明知晋王、魏王他们在培养自己势力的时候,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缘故。
因为在他的心里,他不忍杀晋王和魏王,他也认为晋王和魏王不会狠心杀他夺位,而只要他们不夺位,他赵匡胤就是皇帝,大权在握,他就能够掌控一切。
赵匡胤久久没有开口,柳味便依旧保持沉默,因为柳味知道,要赵匡胤杀死自己的弟弟,他可能真的做不到,可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不心狠手辣一点怎么能行呢?
其实,对于柳味刚才说的那些话,柳味自己是不认可的,他觉得武王赵德昭志大才疏,他当太子只会毁了大宋,可他还是说了出来,因为他相信自己刚才说的那些话赵匡胤肯定也早想过,他也肯定知道杀了赵普、晋王和魏王,就没有人能阻止自己立赵德昭为太子了。
既然赵匡胤早就有想过,那他又何必藏着不说?
其实赵匡胤来听他的意见,但又有多少是他肯听的?
一个帝王,自然有自己的考虑和打算。
许久之后,赵匡胤做了一个决定。
“朕准备明天提出立武王赵德昭为太子,只要群臣支持,朕也就不管什么金匮之盟了。”
赵匡胤不想杀人,他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达成目的,可他能达成目的吗?
柳味觉得赵匡胤不愧是一代仁主,而也正是因为他的仁政,大宋后来才出现了一个历朝历代都比之不上的仁宗皇帝吧。
-------------------------------------------------
次日早朝的时候,下了一阵小雨。
朝堂之上,赵匡胤正式提出立武王赵德昭为太子。
这个结果很多人都已经料到,比如武王赵德昭,比如晋王,比如魏王。
当武王赵德昭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的差点在大殿上跳起来,但他还是使自己镇定了下来,而后暗中发动自己的人,要他们赶紧表态。
“圣上英明,我大宋开国十余年,的确应该立下太子,以安国本了。”
“武王赵德昭才德兼备,更是立下了不少功劳,南唐被灭一事,更是武王指挥得当,武王当太子,我大宋必能更加繁荣辉煌。”
“圣上英明,我等支持武王为太子……”
武王赵德昭的人纷纷站出来表态,晋王的人立马站不住了,他们纷纷出列表示反对。
“圣上,武王赵德昭并非像刚才那些大臣说的那样有本事,在臣看来,武王显得志大才疏了一些,还记得圣上去长安的时候吗,武王赵德昭竟然对漕帮动手,害得整个京城几乎大乱,若非我朝中有人提出了一些好的办法,只怕我大宋损失不小。”
“不错,武王此人眼光不够,不足以当太子……”
在这等时候,这些大臣也顾不得得罪太子了,如果他们支持的晋王不能成为皇上,那他们早晚会被太子铲除,所以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打击武王。
相似小说推荐
-
四世同堂 (老舍)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侵华日军的铁蹄践踏着古老的北京城。小羊圈胡同的十几户居民,平静的生活...
-
大唐之大帝横行 (游鱼不会飞) 起点VIP2017-08-23两晋隋唐贞观四年正月十八早上六点时分 大明宫内,大唐皇帝李世民正在认真的听着全国各地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