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在完成了祭礼后,便婉拒了张家的设宴款待,带着跟从来的部将、军士返回了军营。而孙钰在离开张家后,则如约前往了聚居于以西街为中心岘西杜氏家族其中一房的宅院进行祭奠。因为他早年在朱大典幕中时,与同在幕中的一位叫作杜学伸的杜家子弟交好,而这位杜家子弟则与朱大典一同殉国于金华府城之中……
陈文于攻陷城池的第二日便在张国维殉国处祭奠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东阳县城,甚至大有向更远的地方扩散的趋势。
这些年,东阳县途径过的军队很多,明军、清军、义军,比比皆是,可无论是满清的那些兽军,还是打着明军旗号,亦或是干脆连明军旗号都没有的义军,扰民都是在所难免的。
可是这支明军自入城以来,实则不过一日,但也正是这一日下来,明军于百姓秋毫无犯,即便实在要道巡逻也从未驱赶百姓,更不要说是扰民之事了。
东阳县的士绅百姓谁也不傻,是不是刻意为之的并不难看出,可是他们看到的这支明军却是一支从骨子里就认定军队应该保境安民的王师。甚至更传出了这支军队的主帅乃是蓬莱戚家的女婿重建的戚家军的传闻,这也更为加深了当地士绅百姓对于明军的偏向。
而这一篇由孙钰代笔的祭文,也以着极快的速度引起了东阳县士绅百姓的共鸣,这使得他们进一步认定了这支明军与满清的八旗、绿营,以及同样劫掠百姓的其他明军和义军的截然不同之处,乃是一支真真正正的王师。
而这,也正是他们渴望已久的!
祭奠张国维的第二天,托塘张氏和岘西杜氏的族长便分别带着族中的长老赶到县衙求见陈文和孙钰,保证会竭尽全力支持王师光复金华的作战。而当这两个家族选择倒向明军后,另外四家也迅速的完成了串联,在当天下午同样赶到了县衙,向陈文和孙钰力保其会在他们能够触及到的各个村镇大力宣传明军的存在,以争取更多的支持。
与此同时,东阳县六族的态度同样影响到了其他正在观望之中的世家大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陈文和孙钰都要接见大族和百姓的代表,而当地的百姓也开始踊跃参军。
明军的力量几乎每一天都在增强,可也就在这时,陈文却收到了一封书信,让他有些始料未及。
PS:感谢于世忠于兄牺牲休息时间帮助笔者为祭文打磨润色,特此鸣谢。
PS:同时也感谢各位始终在支持和谅解笔者的书友们,本来说好过年会还欠账的,结果这个年过得实在无语,每天被烦心事包围,也只能勉力保持更新,万分抱歉。后面的日子里,笔者会尽力把欠账还上的。
第四十章 同力(二)
自八月二十九陈文所部收复东阳县城的攻城战开始前,那些主要来自于义乌的团练兵便踏上了返乡之路。
义乌县城与东阳县城并非很远,只要沿着东阳县城北的东阳江溯流而上,向西几十里便可以抵达。
只不过,在抵达县城以北的那个渡口后,由于船只不多,这一众团练兵的首领经过了一番商议,便决定按照村镇之别各派出一个人回去报信,而其他人则步行返乡。
之所以如此,并非只是清军惨败,而他们在其中出工不出力。更多的还是因为这一次击溃清军的乃是一支自台州而来的明军,而且其中还有不少金华本地子弟存在,而最重要的还是这支以戚帅成法练兵的明军乃是被传为蓬莱戚家女婿的陈文所重建的戚家军!
如此惊人的消息必须尽快向各家的族长以及各村镇的乡老报告,以便让这些更有权威和阅历的长辈能够赶在最好的时机出现前商议出对策,使得本族亲属能够尽可能的规避其中风险同时获取更大的利益。
怀揣着类似的想法,聚居于县城以西夏演的楼传宗和几个同样来自府城以西的团练兵代表在绕过了县城后才纷纷登岸,步行返回家乡。
到了九月初一的下午,陈文早已从九如堂回到军营之后,楼传宗才赶到了夏演楼家的祠堂。在拜祭过祖先后,便赶去向当代楼家的族长汇报此番前往东阳县的具体情况。
“传宗,你怎么把兵刃也带回来了,府城那边不是说了吗,民间不得私存兵器、铠甲,违者处斩的?”
“回五叔祖的话,并非是侄孙孟浪,此刻府城大抵也没功夫再去管这等小事了。”
“哦?”
楼家的族长听了这话倒是一奇,这件事情是此前三令五申过的,就连楼家这样早年出过不少武将的武人家族也被迫交出了一些兵刃应付差事,难道此番清军围剿几个山贼还能出什么变故不成?
“五叔祖,您知道侄孙在东阳见到谁了吗?十六哥!”
楼传宗的回答着实把楼家的这位老族长听了个一惊,楼继业虽说是庶子,可却是自楼楠传下来的那一房中硕果仅存的子弟,而且在整个楼家也一向是最被寄予厚望的一个后生。可是自从清军南下,楼继业跟着原来驻扎金华府的那个上官出征后,就在没有消息传回来,整个族里都以为他死了,否则怎么可能这么多年连个口信都没有带回来一个呢。
“传宗,你没看错吧,继业怎么可能跑去当山贼啊?!”
这个问题把楼传宗听了个一愣,直到片刻之后他才反应过来,刚刚激动之下,还没有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个明白,这要是他父亲在场,非得狠狠抽他一顿不可。
“不是山贼,五叔祖,不是山贼,是朝廷的王师,是戚爷爷的兵杀回来了!”
“你说什么?!”
听了这话,楼家的老族长腾的一下站了起来,那身手一看年轻定然是个练家子。可是眼下毕竟年岁大了,站起来的动作过快,大脑供血便有些不足,以至于眼前一黑,差点儿昏了过去。
待楼家的老族长重新缓过神时,已经重新坐在了太师椅上,而他身边除了楼传宗外,更是挤满了他这一房的儿孙。
在将闲杂人等全部赶出去后,楼家的老族长立刻向楼传宗问道:“戚爷爷的兵?快说!把你此行所见所闻一字不落的说给吾。”
见老叔祖如此的迫不及待,楼传宗自然也能理解这份心情,戚继光在世的那些年,不只是楼家,所有戚家军的成员走在哪里都是光辉万丈,即便是本地的知府、知县那样的文官也少有刻意找他们麻烦的。
可是戚继光死后,戚家军的威势就一落千丈,楼楠被冤杀不说,到了万历朝在朝鲜打倭寇时,莫说是后续抵达的陈蚕等人,就是始终追随戚继光的浙军名将吴惟忠也只能在李如松、麻贵那些辽东、山陕边军武将麾下作战。
而到了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将军殉国后,被冠以戚家军之名的蓬莱戚家——金华府将校的军官团更是彻底老成凋零了,再也无法在大明的武将版图中占有应得的一席之地。
清军南下后,在金华府城制造了血腥的大屠杀,超过五万人遇难,在整个金华府的各地也是大肆屠戮百姓。否则尹灿、周钦贵等人在浙江起兵反清,缘何有如此多的金华百姓响应呢?
可是今天,那支以着重建戚家军为口号,以着戚继光兵书战阵为依托,以着戚家军护卫生民、扫平鞑虏的宗旨为军魂的南塘营却突然出现在了金华,几乎是轻而易举的就击溃了数倍于其的清军,而战斗过程甚至只能用碾压来形容。
若是再加上那支军队主帅的身份,那不是戚爷爷的兵重新杀回金华又是什么?
接下来,楼传宗便把这几日的所见所闻一一说与楼家的老族长听,就连他在营中听到的传闻也说了出来,尤其是南塘营在击溃清军时所使用的鸳鸯阵和陈文得知他们都是义乌人,而且其中还有些祖上曾经在戚继光麾下作战时的喜悦之情,进行了一番大书特书。
“只是五叔祖,这位陈大帅用的鸳鸯阵却是每一个步兵队由一个鸳鸯阵杀手队和一个火器队组成,火器队也没有火兵,和戚爷爷当年抗倭时还是有所不同啊。”
“没什么不正常的,这是在南方抗倭时的鸳鸯阵杀手队武器配置搭配了略作修改的北方守边时的火器队,由此组成的步兵营。吾思之,这大概是这位陈大帅对于鸳鸯阵的特殊见解吧,否则戚爷爷当年也不会到了北方之后将在南方无往而不利的鸳鸯阵进行多次修改啊。”
一席话说完,楼家的老族长越想就越是觉得他摸到了陈文的一些对于鸳鸯阵的全新思路,心中的喜悦之情也是再难掩盖。
当年他的祖辈追随戚继光抗倭时,鸳鸯阵便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后来戚家军失势后,鸳鸯阵也再没人拿出来用了,反而都去学李成梁那一套吃空饷养家丁的招数。
直到今天,终于还是有人把鸳鸯阵和戚继光的兵书战阵拿出来杀鞑子,那个戚家女婿的说法就算不是,应该也不会相差太远,这个明军主帅起码是一位和蓬莱戚家有关联的人物,否则一个寻常人怎么可能对戚家军的传统如此熟悉。
嗯,一定是这样的!
自觉着这个消息事关重大,楼家的老族长连忙派人把各房的主事之人全部请来。待全数到齐后,楼传宗再度将他看到的一切说给了这些楼家的长辈,比刚刚说给楼家的老族长时还要流畅。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过去当神犬 (血海兵锋) 起点VIP2017-08-27 军旅生涯重生变成了一条军犬,为人民服务永垂不朽!...
-
明末乞活 (好大一只乌) 起点VIP2017-07-26 两宋元明那一年,李自成还在为大明帝国的快递业务兢兢业业的挥洒汗水,张献忠还在官府衙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