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乞活 (好大一只乌)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好大一只乌
- 入库:04.13
最终宋青书也没有进京都城,而这场算得上“天下瞩目”,双方动员兵力将近四十万,花费军饷数百万两,死亡军民多达十万以上的大战,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然而,事情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宋青书可不是烂好人,过来帮天皇张目的,他的根本利益,还是西印度公司的利益,既然德川家给予希望保留幕府的前提下停战,那么德川家就得拿出比替换幕府来说,对西印度公司更大的利益!
在家光参见的前三天,带着幕府的谈判底线,酒井忠胜又来了,这一次谈判有了实质性进展,首先是军费赔偿金以及受害大明公民家属的赔偿,宋青书狮子大开口,一口气要了两亿两白银,当然,如此巨款幕府是肯定拿不出的,经过讨价还价,最后降低到了一亿两白银,幕府分五十年还清,每年还要加百分之五的利息。
然后就是割地了,这里宋青书又要了幕府的命根子,将佐渡岛给割去了,要知道这里是甲州金矿枯竭后,幕府发现的最大金矿,每年至少能为幕府提供两三百万两收入的聚宝盆,不过佐渡岛一个不到两万人口的小岛,总比割让一百多万人口的四国岛来的合算吧?
不过就算名义上四国岛依旧从属于幕府,实际上也和割让了没啥区别,整个四国岛九十六万石封给了复家的长宗我部氏,而长宗我部氏是西印度公司在日本列岛的代言人,除了每年能收取个二三十万两贡物外,这儿德川家别想调动一兵一卒。
最后一条开放通商口岸了,上一次关闭的长崎再次开放不说,由北向南,神奈川,新,神户,大坂等四个港口区域也开放为通商口岸,西印度公司有权利在倭国建设商店,工厂,并且享受外交豁免权,明人犯法,需要引渡回大明审判,倭国无权处理。
最最后一条,是大明传统士大夫最重视,而又是宋青书最不重视的大义名分了,幕府必须组织使团去京师朝拜大明皇帝,前去进贡,并且正式宣布成为大明属国!
这个条约经过三天艰苦的谈判,双方都拍桌子叫嚣继续开战的前提下,终究还是艰难的拿下了,不过酒井忠胜是希望立马签订这个条约,宋青书这头反倒是拖延了起来,要求一定要在本州岛的最南端,濒临九州岛的那个海峡签署,还称那儿风水好,签订的契约有海神作证,才能长久。
不得已之下,敲定好条约内容,一队幕府旗本拉着一群西印度公司的特派专员又不得的不千里迢迢的向南跑去,去大海边上将这份条约给签了。
其实,风水什么的,海神什么的,都是宋青书的借口而已,非得在那儿签,只因为一个原因,那儿叫马关!后世两百多年后,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的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与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签订近代最大一条不平等条约,的地方!
这儿对于宋青书有着特殊的意义。
八月份,这场天下纷争是彻底的散去了,各个藩的武士被解散,返回各自的藩镇,西印度公司也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十六万倭人大军同样被解散,那些被俘获后不得不加入西印度公司阵营的普代大名与外样大名,也是纷纷得到释放,不过那五万多去东南亚做劳工苦力的幕府核心军队,就要等一阵了,西印度公司仅仅先释放了大名,剩余的五万多武士则是被当做了抵押,要在幕府至少还清一半赔款的时候,才能放回来。
二十五年,估计就算有命回来,也不能再当武士派上战场了。
虽然一切似乎都恢复到以往,可实际上,幕府的威严被极大的削弱了,而且曾经加入到宋青书麾下的各个藩大明,别管你是被迫的还瘦自愿的,都和幕府埋下了深深地猜疑,这份猜疑下,各个藩再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效忠幕府了,而且有大明的支持,德川家还不敢对各个藩进行清洗,这种情况下幕府的权威又是被进一步的削弱,一个孱弱的幕府,无疑对西印度公司插手日本事物有着巨大的好处。
不过这一次事件中,最失望的却是自始至终在一旁旁观着的京都皇室以及五摄关家族了,六百年来,这是他们唯一一次见到能将权柄夺回手中的希望,然而从头到尾,他们也仅仅成为被利用的对象,甚至宋青书最终都没有进到京都一次。
虽然形式上有了些改变,皇室采邑被增加到二十万石,德川家光也宣布公武一体,进京都朝见天皇,然而依旧丝毫没有改变天皇世袭作为个摆设的存在,为此,愤怒的明正女天皇干脆下令退位,下一任天皇世系又成了德川家光以及其他有实力大名们操纵的玩偶。
当然,这一次也少不了宋青书的意见,虽然名义上是由四国大名长宗我部与助去参与的。
这次事件之后,短短两个月,从大明而来的江南商人兼职如同过江之鲫,各类的明国商铺,明国工坊亦是如同雨后春笋,在通商口岸林立而且,而佐渡岛金矿亦是紧锣密鼓接手过来,矿工直接从本州岛招募倭人,管理高层全都用的西印度公司职员,对这儿的忠实,宋青书甚至将他的本家,写下的举人宋应星派到这里对金矿进行挖掘。
照比郑芝龙时代,明人在倭国,取得的利益达到了前所未有,大街上,过往的明人衣冠多了几分,而那些倭人只能卑微的撑出一副笑脸称唿着太君,明人新兴资产阶级与倭人大名武士封建主勾结在一起,共同压榨下层倭民,短短几个月,倭人的社会结构来了次翻天覆地的改变。
“哼,华夏的时代!”
站在大高坂山城高耸的天守阁内,一面将刚刚签好的放于衣袖中,一面宋青书轻哼着冷笑起来。
------------
第六百四十一章.灭亡倒计时
墙里开花墙外香,陆陆续续的大明资产阶级在倭国,东南亚迎来新的春天的时候,作为统治中心的大明京师,已经陷入了严冬最冷酷的寒月,来自北方凛然的暴风雪,上上下下浸透了整个河北地,让人寒彻心扉。 .更新最快
周延儒就是如此。
通州府衙,十六名幻彩歌女仿佛莲花那样层层叠叠在一起,挥舞的水袖就像春风里随风武动的樱花那样,整个大堂,为了取暖,点火锅升起了十几个炉子,可就算如此,周延儒依旧觉得阵阵寒风刺骨,止不住将身上的大棉袄又披的紧了点。
寒意来自于心里。
目前的形势再明显不过了,来自京营,蓟阵的几万人马根本不是建奴的对手,出去野战?恐怕没出城就得自己垮了,崇祯二年,三年时候那勤王诏令一下达,四方勤王兵蜂拥而来的景象已经再也没有了,陕西湖广兵过不来,剩余各路人马不是抱屈说缺粮少饷,就是干脆拖病不出,有的还把辞呈递交到了兵部来,就连以往来是京师屏障的宣大边兵,这次也仅仅象征性派来一千多个老弱病残。
没办法,朝廷实在太令人寒心了,没粮没饷不说,忠心耿耿为朝廷奋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的总兵大将反倒是以败战罪被处死,那些滑头躲的老远的反倒是因公受赏,就拿两淮总兵宋青书来说吧,这些功劳要是以往够封伯了,如今这个平辽将军还是朝廷希望调他去辽东解救洪承畴时候,才勉勉强强封的,一点不如诸将之上左良玉那平贼将军含金量高。
一来二去,谁愿意给你狗皇帝卖命了!
不过这战局落下周延儒手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了。
“启禀陛下,臣督京营王师平胡绞杀虏,兢兢业业,旦夕不敢稍寐,呕心沥血于军中,披荆斩棘行伍,终于十六日正午,追敌于蓟门之南,朝廷堂堂之兵与虏决战,三战三胜,掳于十六日夜逃往皮县,臣有负圣恩,未能毕其功于一役,请陛下责罚!”
主要内容写好,前后再加平仄骈丽散文修饰若干,一张名义请罪,实则请功的万言奏折就写好了,吹干了墨迹,周延儒小心翼翼的将黄皮封好,旋即对着门外拍了拍手。
“送抵京师!”
十几骑御马监骑兵倒是各个光鲜亮丽,精神抖擞,骑着高头大马,蛮横的从府衙冲出,通州城门口,一个个“百胜之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打着哈欠懒洋洋的拉开城门,没等这些军大爷们出去,城门外,刚刚“大捷的”蓟门县的难民哭喊着又是惊慌的向里拥挤而去,一个个形若枯骨,那一双双无神的眼睛就仿佛置身于幽冥鬼蜮那样,令人不寒而栗。
这些御马监军爷还是抽打着马鞭子,才硬生生冲出了人群。
通州距离京师不过半天的距离,当天晚上,这份奏折就摆放到了崇祯皇帝的龙案上。
虽然国家战火纷飞,不过这段日子确实是崇祯皇帝登基以来最开怀的日子,几乎是第一时间将这份奏折从内阁要了出来,刚刚结束下午朝局的皇帝龙颜大悦的翻开,几乎将周延儒通篇废话每个字都看了一遍,旋即方才拍着腿兴奋的大叫道。
“好,好个周延儒,不愧是朕的御前首辅,蓟门一战再次大胜!虏逃往皮县,要不了多久就能被逐出我大明国境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权唐 (格鱼) 起点VIP2017-05-11 两晋隋唐大唐天宝末年,莺歌燕舞的江南因为一个现代官员灵魂的穿越而变得暗流涌动,这只先知...
-
三国之见亮卸甲 (月下狼族) 17KVIP2017-09-01 历史军事①你知道主人公凌春亮在穿越三国之前的身份是什么吗?②手无寸铁的凌春亮是如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