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乞活 (好大一只乌)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好大一只乌
- 入库:04.13
其他跟来的将领同样气的直哆嗦,这一天一夜赶路,眼看着就要把宋青书一伙土贼杀个血流成河,冷不丁来这么一纸军令,让他们返回驻地,当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去的岳飞啥心情,估计他们就啥心情。
不过生气归生气,下一步怎么做还得研究,参将陈文礼郁闷的赶忙从墨水底下把总督府的文书抢了出来,然后无奈的对着杜文焕拱手抱拳询问道:“总兵大人,咱们现在怎么办?真按照三边总督的命令退回延绥?”
“大人,要我说,干脆不理这劳什子鸟总督,干脆咱们一鼓作气杀过去,杀个那伙流寇屁滚尿流,然后汇集边兵主力,差从后面****流贼主力的腚,到时候几千颗人头的首功在手,还怕他杨鹤个毛线!”
另一个满脸大胡子都到胸口,就差没在脸上写个我是粗人的副将满是火爆的骂了出来,旋即其他的将领亦是七嘴八舌的支持着,可是一片沸反盈天中,杜文焕却是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
“不成!”
“你们是不知道这些握着笔杆子文官的威风,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死的都能给说成活的!咱们要是擅动了,别说砍几千个脑袋,把流贼全杀光都没用,上头还是得治你的罪!”
“那咱们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流贼跑了?”大胡子又是愤懑的说起来,听的杜文焕也是不甘心的兜了两个圈子,最后无奈的点点头。
“先在这狼口谷待着!各营注意,不要被流寇发现,老陈,你派人火速加急回延绥,只要延绥巡抚洪承畴洪大人支持咱们,咱们就可以继续进剿,杀那群流寇个底儿朝天!”
“他娘的,也只好如此了!”
这一头,杜文焕在算计着宋青书,另一头,驻扎西安城的三边总督府,此时却是灯火通明,黄泥铺出去老远,红地毯一直从门口蔓延到总督衙门,带着一大堆的幕僚亲卫,杨鹤本人也是跪伏在地上,而一个太监双手持拿着一卷圣旨,抑扬顿挫的高声宣读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陕西屡报灾荒,小民失业,甚至破而从贼!自罹锋刃。谁非赤子,颠连若斯,宜切痌鰥,可胜怋侧,今特发十万金,命御史前去,酌被灾之处,次第赈之!仍晓喻愚民,既已被胁迫,误入贼党,若肯归正,既为良民,嘉与维新,一体抚恤,钦此!”
“杨大人,圣上对您的奏折,可是赞不绝口啊!今日连内帑金都肯为大人拿出来,也只有辽东的袁蛮子曾经有此殊荣啊!杂家在此恭喜大人了!”
声音威严的念完圣旨后,这太贱了立马变成了一副笑脸,一面收起圣旨递给杨鹤,一面还讨好的恭喜着,那表情,要多恶心有多恶心了。
双手接过圣旨,杨鹤心头却是落了一块大石头,从两年前坐上这个三边总督的位置,杨鹤就感觉自己坐着个火山口,用兵不断,贼却越杀越多!而且偏偏赶上了东虏入关,陕西精锐尽数东去,手里还没兵了,更没法剿匪!
还好,自己的主张如今被圣上采纳了,陕西似乎可以喘过一口气了,也是流露出了笑容,杨鹤双手把圣旨接了过来。
这一接,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第一个变数,也随之在八百里关中大地上展开了蓝图…………
------------
第一百七十八章.开溜
六月滚烫的太阳开始严酷的炙烤着关中大地,野地里好不容易长出些杂草也被晒的叶子都开始打卷,远处空气如同蒸笼一样向上蒸腾着,视线看过去都模糊,整个天地间,防腐就剩下了一轮火球悬挂天空,接下来是满眼的黄土高坡。
往年进入六月中旬,贫瘠的黄土高坡上,一亩亩的高粱麦子这时候也应该长得跟可以打酱油的孩子一般高了,可是如今,田垄沟里长着的都是各种杂草,偶尔有一两颗遗漏下来的麦种子发出的芽儿,歪歪斜斜的生长着,往年山坡上赶着羊群的放牧老头,如今也更是不见了踪迹。
羊呢?被官军劫走了,或是被地主牢牢的藏在羊圈里,丝毫不敢放出来,人呢?人在行伍中,为了活过明天,多喘几口气,拿起了武器与官府做最后的搏斗。
这一已经是宋青书断后延安府的第十天了!
七天前,杜文焕的大军再一次出现在了志丹县,这回可不止原本七千多官军,向北亲王的官军大队如今已经有一多半返回各自的驻地,重新充盈了官军机动部队,杜文焕手如今里有一万九千多人,而且如贺人龙,猛如虎,李卑等当时名动一时的猛将。
李铁柱把这个消息传回来时候,宋青书差不点没一个跟头掉炼钢炉里,当天就宣布戒严,把牲口都拉了出来,随时准备逃跑,同时派人严密盯着志丹县的动静。
然而快两万多官军主力居然没有进攻,而是停滞在志丹县,还把马都在县城外放牧起来,不下三千四千匹,士兵也不加以约束,到处可以看到游荡的散兵游勇。
古时候这么面上故意放松,暗地里突袭的战例可不少,虽然官军看似懒散,可是这两天宋青书依旧紧张到了极点,完全停滞了军队训练,三千四百多军队全都屯扎在城东南,随时应对官军的突袭,那些老弱的生产队长也是被全部召集起来,随时准备召集大家伙后撤。
不过这做后几天亦是有惊无险,官军似乎对宋青书部熟视无睹,完全放任了宋青书在延安府晃悠。
第九天,王国维这个天王王嘉胤派来监视宋青书的监军居然按耐不住胆怯,一大早晨过来找宋青书,想要立刻退兵,不过收集来的废纸棉花还有一些,打造与改装的火铳还差个收尾没有完成,咬了咬牙,顶着巨大的军事压力,宋青书还是没有退,一直到第十十一天中午,把能做完的都做完了,尽量带上所有东西,宋青书部这才彻底放弃延安府,也是超像韩城急促的行军而去。
这时候宋青书军还真有种鸟枪换炮的感觉,前军还是邢红娘那一百多骑兵开路,一个个披着精良的官军锁子甲,手持快三米的长枪,腰里还挎着马刀,一个个要多精神有多精神。
后面是新招募的各部支援过来壮丁两千多,那些乱糟糟的各种模样破烂衣服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土黄色纸甲,头上虽然没有头盔,可是头发也都被宋青书强行下令剃掉了大部分,一个个仅仅留着后世的那种小平头,看上去倒是颇为精神。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虽然明朝就有理发这一说了,不少文人世子每过一段时间也会找理发匠修剪一下,然而剃这么短,还是激起了很大的反对之声,不过宋青书给出的原因只有一个,卫生!
这年头天天忙着逃跑打仗,一年半载没空洗澡,乱糟糟的长头发最是容易生虱子,跳蚤等吸血鬼,一只跳蚤咬了病人,再跑到其他人身上吸血,各种疾病就这么传播开,而且夏天如此炎热,长发也真是一种煎熬,看着宋青书自己都是率先理发,那些麾下的将士也不得不一一把头发剃掉,别说,这样一来真凉快了不少。
而且还有一个不可言明的好处,土黄色纸甲,还有这小平头,成了宋青书军独一无二的标志,谁要是想逃跑,一眼就能被官军认出来,统一的服装增添了队伍的认同感与凝聚力,这些可都是软实力。
如今两千多人人人挎着刀,军容整齐的排成四列大队,倒是真有军队的模样了,虽然还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
这些人由宋青书,邢老倌,仉二愣子点灯子还有刘宗敏分开统领,底下的小头目也是伏牛山嫡系,忠诚度亦是颇为可靠,只不过宋青书并不在中军中。
后面,则是庞大的老弱附庸家属,原本有三千多快到四千,加上点灯子麾下的,又加到了五千多快六千,离开延安府时候最后征收了一批人,把这个数量扩充到了七千。
七千多老弱集体迁徙,孙子扶着爷爷,儿媳妇搀扶着婆婆,行走在严酷的烈日中,每个人都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每一口呼吸似乎都是耗尽了全身的力量,这样一副场景,也是颇为凄惨一件事儿。
还有将近一百多辆大车行进在老营中,四十多辆上拉着的是粮食补给品,剩余六十多辆,拉的全是人。
艰苦求活,谁都不容易,就连那些老者也顾不了,这些车上拉着的都是些匠人,有熟练的妇女帮忙做着纸甲,还有铁匠在颠簸的车上打造修补兵器装备,这里,几乎成了个流动的工厂。
就连采薇,韩娟还有李家大小姐,巧儿她们也在这些车上,帮忙糊着纸甲。
最后面一千五百多人也是全部披着纸甲,而且每个人都有马,武器却是每个人只有一把火铳,这些人就是宋青书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从伏牛山带出来的亲信还有点灯子赵胜麾下九死一生的老兵,用最可靠的军队殿后,一旦有官军追杀过来,可以用骑兵的机动力纠缠,给前面大军返回作战或者逃命争取时间。
宋青书就在这支队伍中间,与疤脸共同统领。
相似小说推荐
-
权唐 (格鱼) 起点VIP2017-05-11 两晋隋唐大唐天宝末年,莺歌燕舞的江南因为一个现代官员灵魂的穿越而变得暗流涌动,这只先知...
-
三国之见亮卸甲 (月下狼族) 17KVIP2017-09-01 历史军事①你知道主人公凌春亮在穿越三国之前的身份是什么吗?②手无寸铁的凌春亮是如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