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晟沉默了片刻,才淡淡道:“郭令公,乱世当用重典,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如果不用非常手段,汴州城难以攻克,假以时日,范阳叛军必将占据整个河南道,甚至长驱直入,践踏京都长安!到了那个时候,天下黎民百姓就会再次遭遇战乱之苦,会有更多的生命陨落在贼人的刀斧马蹄之下!”
“更重要的是,汴州周边已经被叛军侵略多时,百姓早已逃难南下,以孔某来看,城中或者周边府县早已十室九空,没有多少百姓还在家园,郭令公不必担心!”
“当然,这只是孔某的建议,是不是采用,还取决于郭令公自己。孔某告辞!孔某会率军在汴州城外等候三日,无论令公行动与否,孔某都会率军继续北上,向洛阳进军!”孔晟微微躬身,向乌显乌解等人使了一个眼色,然后扬长而去。
孔晟这意思是说,我会率军在汴州城外为你们牵制孙清的兵马三日,为你们从容施行计策争取时间。但听与不听,都在你郭子仪自己,该说的老子都说了,今后不再管闲事!无论你们如何,三日后,老子都要率军离开汴州紧逼洛阳!
孔晟的南方联军果然在汴州城外修整驻扎了三日。正是因为孔晟这五万大军的牵制和震慑,汴州城的孙清才不敢轻举妄动。孔晟如今在孙清心目中的地位和威胁,已经远远要超过郭子仪了。
第一日,郭营这边没有任何动静。第二日依然如故。但到了第三日早上,郭营中突然兵卒涌动,至少有一万人手持器械,向着汴州城东南侧数里处的汴河奔去。
孔晟在营中高处望着郭营士卒的动向,嘴角噙着一丝笑意,他知道郭子仪总算是拿定了主意,准备采取他的建议了。这算他明智和有些魄力。若是迟疑不决,错过战机,他想要拿下汴州难如登天。
只要孙清闭城不出,跟郭子仪来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峙,郭子仪没有半点办法。硬攻不成,索战不成,那还怎么着呢?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大运河的中段就是联通黄河与淮河的汴河。而汴州城的护城河其实就是从汴河引水而来,在旷野上至今还残存着引水的废弃河道。
这个时代的汴河波涛汹涌,尽管现在已经渐渐进入了枯水期,但蓄水量之大还是能容大船通行的。这是贯通中原的重要的水路通道枢纽,也是范阳军马粮草后勤辎重的重要补给线。
范阳军在汴河渡口处本来设有军营,只是因为郭子仪大军的到来,这才临时撤入城中,放弃了河边的军事堡垒。
汴州城的地形西低东高,汴河正在东侧。范阳军自然观察到了郭营唐军的动静,飞报孙清。孙清登临城楼之上,眺望着东南方向,见黑压压一大片的唐军士卒正在汴河河堤上干得热火朝天,不禁脸色大变。
很显然,郭子仪再三权衡,还是采纳了孔晟的建议,水淹汴州。汴河水势汹涌,若是被唐军掘开一个大口子,凶猛的河水就会沿着旧河道倒灌而来,进入护城河并将汴州城彻底淹没其中!
到了那个时候,汴州城就再也守不住了!汴州城一旦变成汪洋中的孤岛,所有范阳军就都有全军覆没的危机!
孙清不敢迟疑,立即点起兵马出城索战,试图干扰唐军决堤的行动。但郭子仪早有准备,立即亲自率主力倾巢而出,在城外拦住了孙清范阳军的兵马。郭子仪与孙清在汴州城外大决战的时候,孔晟已经率军拔营绕过汴州城继续北上了。
联军中旌旗招展,秋风萧瑟。耳中传来汴州城方向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孔晟扭头望向了那远端的战火硝烟处。
杨统轻轻叹息道:“郡王,我军若是趁机从后夹击,孙清兵马必败无疑,甚至不需要再用水淹汴州之策了。”
“先生,若是我军全体压上,孙清必然再次龟缩入城不出。事情就回到了原点上。更重要的是,郭子仪兵败在先,需要一场大捷来向朝廷和皇上交代,我这次只出计策不抢功,也算是回报当年郭子仪向皇帝举荐我出仕为官的一份情谊了。”
“我送一场大功、将汴州城让给郭子仪,从此之后,与郭子仪便恩怨两清了。”孔晟轻笑一声:“顶多三五日,汴州城必破无疑。我们必须要在范阳精锐被郭子仪牵制在汴州的时机,昼夜急行军,争取尽快抵达洛阳外围,抢在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前头拿下洛阳!”
孔晟眸光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其实他完全可以在拿下汴州城之后再率军北上,但那样就占了郭子仪的风头。郭子仪及其麾下诸将,也是大唐军队中的一股不容轻视的中坚力量,若是此次北伐讨贼,所有战功都让孔晟一人独揽,无疑会将郭子仪这些军中宿将彻底得罪死了。
所以孔晟只提建议不出兵,只牵制不参战,将功劳完全让给了郭子仪。如果郭子仪不是傻子,自然会明白孔晟的容人之量和大度善意。
但汴州可以让,这洛阳却坚决不能让。非但不能让,还要抢在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前头将洛阳独立拿下,这是孔晟真正在大唐定鼎个人威信和巩固权威的重要一战!
汴州的战况,祈水城骆悦的惨败,军报先后传入洛阳。就连孔晟都没有想到,史朝义在如此不利于范阳军的颓势下,竟然采取了一记昏招,他将分散驻扎在汴州之后、郑州前后一线的两万兵马召回洛阳,以巩固洛阳的防守力量。同时加固洛阳城防,调集河南各地粮草辎重,准备在洛阳与李唐官军决一死战。
史朝义同时还急命河东范阳军分兵五万,由沧州火速西进,准备包抄李光弼这一路大军的后路,在史朝义的谋划中,如果不能将李光弼歼灭在相州,至少要把李光弼牵制住,避免李光弼南下与孔晟和郭子仪两军形成呼应合围。
在史朝义的心里,孔晟并不足为虑,他顾忌的还是郭子仪的军马。虽然有消息说连骆悦都不是孔晟的对手,骆悦如今从汴州溃败下去,如今都不知所踪,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但史朝义却只当是谣言,置之不理。
洛阳城中派遣出去的探马一路接一路飞驰往汴州方向探听消息,对于史朝义来说,汴州孙清与郭子仪的对抗至关重要,若是孙清能守得住汴州是最好,可一旦汴州失守,史朝义就必须要考虑死守洛阳了。
孔晟在行军过程中听闻史朝义竟然回收防线和调回各地兵马,准备在洛阳城与官军决一死战,忍不住开怀大笑。此人果然是目光短浅,虽然他的品性比其父史思明良善,但在用兵上却比史思明差得太远了。
若是史思明,他一定会将战线布防在洛阳外围,绝对不会收拢防线,试图靠洛阳城防坚固来抗拒官军。洛阳城防再坚固,也毕竟只是一城,范阳军困守一城,纵然兵马强盛粮草不缺,也不过是困兽之斗。
孔晟立即下令,五万江南山南联军不再急行军赶路,而是挺进右前方几乎变成一座空城被范阳军放弃的郑州城,在郑州城修整一日。
而与此同时,探马也报来了郭子仪水淹汴州取得大捷的消息。孙清率残兵败将逃离汴州,退往郑州右侧的滑州。
如果是孔晟,肯定会对孙清的残兵溃逃置之不理,先行放过,尽快直逼洛阳。因为只要洛阳拿下,退守滑州的孙清就不足为虑,迟早会在官军的包围中被剿灭。
但郭子仪毕竟不是孔晟,两人的风格和思路迥然不同。郭子仪领军崇尚稳妥起见,他为了防止孙清残兵包抄自己的后路,特命部将薛奉贤分兵一万向滑州追杀过去。
郭子仪给薛奉贤的命令是,能战则战,不能战,就将孙清困在滑州,等待官军主力后援。而一旦洛阳攻克,郭子仪会挥师滑州,彻底将孙清余部剿灭。
这样一来,郭子仪大军又在汴州耽搁了一日。郭子仪将汴州大捷的军报亲自签署画押,然后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报给兵部。
而在此之前,孔晟关于许州大捷的军报也在火速报往长安的路途之上,肯定会赶在郭子仪的军报之前抵达长安。相信,这两次大捷会大大提振大唐君臣和天下人的信心!
与孔晟和郭子仪这两路大军的首战告捷相比,相州的李光弼却是有苦难言。他率军南下,一路上遭遇范阳叛军的围追堵截,前前后后数十战。李光弼军马的行进何其艰难,在河东军主力从沧州包抄过来之后,他更陷入了前后被夹击的困境之中。
第七百三十二章 兵临城下(6)
? 第七百三十二章兵临城下
三日后。
上午,红日高悬,秋风漫卷。
伪燕皇帝史朝义率伪燕文武大臣在东都洛阳雄壮高大的城楼上眺望着东南方向一直向洛阳绵延而来的旌旗招展中若隐若现的一支军马,面带冷笑。
洛阳城经过历朝历代的加固修整,曾经又是武则天称帝时的京城所在,其城防之坚固、其城池之高深,远非中原其他城池所能比拟,在某种意义上说,就连长安都很难在城防上与洛阳一较高下。
最近,史朝义收拢河南各地叛军,此刻洛阳城中已经聚集了近十万大军,而且,囤积的粮草辎重也足够范阳军用度一年有余。所以,史朝义并不担心,唐朝官军来攻。只要他能守住洛阳,就代表着河南道依旧属于范阳政权。而待河东范阳军长驱直入,将李光弼所属兵马剿灭之后,再次南下洛阳,两军夹击,不要说区区一个孔晟,就是李唐皇帝倾巢来攻,史朝义也有信心将之一口吞下就地围杀。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战之最强战兵 (凡尘望月) 起点VIP2017-07-31 抗战烽火他是一个厨子,却机缘巧合加入抗日洪流,从一个胆小怕事的排长成为了叱咤风云、令小...
-
盛世:长安城下 (靥凝) 创世VIP2017-08-31 两晋隋唐这是一个大唐由盛到衰的故事。房谋杜断,我来晚了;唐诗儒雅,我还不会。我只是个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