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之见亮卸甲 (月下狼族)


  抚戎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牙门将):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后来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相当于省会),而不需要四处走动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三国时,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极大。
  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都尉(郡尉):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令: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太守助手。
  主簿: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事。
  主记:太守属官。
  记室: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爵位
  列侯: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原秦国军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为建功侯。
  关中侯: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位在名号侯之下。
  有关知识:
  开府(开府仪同三司):汉代仅太傅、大将军、三公(三司)可以开幕府。三国时期由于开府的官员逐渐增多,故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即可以按照三公的官制,开府招揽自己的幕府属官。
  假节钺(假节):节(就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个东西)、钺(类似于斧子一样的东西)都是皇帝的信物。“假黄钺”代表了皇帝出征,比如“帝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使持节”则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可以自行诛杀无官职之人,若在军事中,则可以诛杀官员。“假节”可以杀犯军令之人。
  使君:州郡长官之尊称,比如曹操称呼刘备为“使君”。
  品秩:以俸禄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依次为上公、公、中二千石(九卿一级,月俸一百八十斛谷)、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比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千石(月俸八十斛谷)、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等。
  录尚书事:录为总领之意,录尚书事就是总管全国一切事务,无所不管,往往是公卿权重者任之,比如诸葛亮。
  方正(贤良方正):汉代的选举科目之一,被举方正即意味着可以做官了。有时候方正和贤良并在一起,称为贤良方正。
  茂才:汉代选拔官员的科目之一,原为“秀才”,意为才之秀者也。后避刘秀讳,更为“茂才”。
  孝廉:汉代选官科目之一,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为“举孝廉”。三国时期的官制大多与东汉制度类似。而魏、蜀、吴三国间又各有不同,但由于只有魏国官制得以较为完备地保存下来,而蜀汉、东吴的制度由于国灭而逐渐散逸,所以这个讨论也以魏国为先。
  将军称号是从三国时期开始走向泛滥的,在汉代,军职较为稳定,顺次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即四方将军,四方将军的顺次并无明确记载),然后是各种杂号将军。其中前四者位次三公,四方将军位次上卿,但大将军和骠骑将军曾因担任者位高权高而一度位在三公之上,但基本那人死了后就恢复原制。
  到了汉末,由于战争频繁,大将军又高于三公(参袁绍拒受太尉事),到了三国时期,除了在魏国大将军有一段时间低于三公外(司马懿由大将军迁太尉),其它时间魏、蜀、吴的大将军均位在三公之上。
  在大将军之上,还有大司马(理论上是文职)一职,曹仁、曹休、曹真均担任过此职(当然他们都不是文职人员),自然也在三公之上。
  吴国第一任大司马为吕范,没上任就挂了,后来有时分设左、右大司马,有时单设大司马。担任过大司马的还有吕岱、陆抗,左、右大司马的有朱然、全琮、施绩、丁奉。
  蜀国只有一任大司马,即蒋琬,死后为表纪念,不再设置。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