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图画得再好,也终究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太子终究还是过于年青,不像王峻等老臣,知道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想到这儿,郭威忍不住闭上眼睛,摇头长叹,“唉,君贵,难为你了。咱们大周如今穷得……”
“父皇,儿臣不需要朝廷支付任何钱粮。”仿佛早就料到郭威会为“无米下锅”而为难,柴荣笑了笑,大声打断,“儿臣临入宫之前,有人教了儿臣八个字,‘以工代赈,卖地换钱’。若是父皇肯将治河之事,尽数委托于儿臣。儿臣保证,五年之内,湖泊河渠尽数完工,而从始至终,不拿国库一分一文。”
注1:隋文,唐高。隋文帝杨坚,唐高宗李治。这两个,在历史上,都不是凭武功而著称的皇帝。但在位期间,与百姓休生养息,令国库充盈,民间殷实。都算得上有作为的明君。
第七章 治河(六)
“以工代赈?让灾民们自己出力去修河挖渠?对啊,朕怎么没想到这一招!”郭威先是微微一愣,旋即跳了起来,抬手狠狠拍自己的脑袋!“朕还一直担心呢,那么多无家可归的流民,整天吃饱了没事儿干,被人一煽动,肯定要闹事。而不给他们饭吃,肯定其中老弱会先饿死。以工代赈!以工代赈!想养家糊口就赶紧给朕干活,每天干活累个半死,谁还有心思瞎闹腾!”
“还有卖田换钱,将黄河南北各州的无主之田,公开发卖给富豪!这个也很关键!”柴荣笑着拉了自家义父一把,然后继续补充。“我大周如今是荒地多,人口少。而朝廷一直实施的,又是每丁十五亩的授田令。所以一些大户人家,空有钱财,却没资格多占田产。而小家小户,既没有余钱,没有力气去开荒。如此下去,恐怕没有三五十年太平光景,即便是洛阳、长安附近,也恢复不了史书上所载的那种,良田连绵如锦的景象!”
“的确,连续打了七十年的仗,把人丁都打光了。唉!”郭威咧了下嘴,摇头苦笑,“一时半会儿,怎么可能恢复得起来?卖吧,谁能多种就尽量种,总好过让田地都荒在那!不过……”
犹豫了一下,他压低声音,带着几分沮丧提醒,“我儿可曾想过,黄河下游,可是高白马和你岳父的地盘。你无论卖地也好,开渠也罢,没有他们两个点头,恐怕为父也没办法让你得偿所愿!”
做皇帝做到这个份上,可真有点儿郁闷。但事实就是如此,眼下大周朝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也没有足够的理由,让手握重兵的几位地方诸侯,乖乖地听从朝廷的安排。所以,想要治理黄河,光是有朝廷的支持还不够,沿途各位诸侯的配合,一样不可或缺。
然而,在他看来极为繁琐的事情,到了柴荣这里,却变得无比简单,“父皇,儿臣请求,出任都水监水部郎中,主持治理黄河。举荐符昭文、高怀亮为主事和少监,协助儿臣一同治河。”
“这……”郭威歪着头,像不认识一般反复打量自家义子。半晌,才笑着长叹,“唉,为父老了,真的老了。什么事情,都瞻前顾后,远不如君贵你干脆利索。呵呵,让高怀亮和符昭文出来帮你做事,高,这招实在是高。那高白马正愁给自家老二找不到露脸的机会,符老狼也绝不会难为自家侄儿。有他们俩在,从曹州到滨州,你的命令定然能畅通无阻!”
“有他们俩在儿臣身边,也可以让地方诸侯安心!”柴荣点点头,笑呵呵地补充。
治河不是个小工程,涉及到的人员、钱粮、器械都数以万计。所以任何一位地方诸侯,看到自家一亩三分地上忽然来了如此庞大的队伍,恐怕心里头都不会觉得踏实。而让高行周的儿子和符彦卿的侄儿来参与决策,则等同于主动邀请两家势力前来全程监督。高行周和符彦卿无论是为了替自家子侄扬名,还是为了向朝廷投桃报李,都该全力给与配合。
这其中的弯弯绕,当然瞒不过郭威的眼睛。轻轻颔了下首,他笑着道,“办法是好办法,不过格局还是小了。想收买高白马和符老狼,区区都水监主事和少监怎么够?这样,你明日早朝,主动请缨前去治河,朕就封你为工部尚书,主持处理黄河水患。符昭文和高怀亮两个,一个做工部侍郎,都水监丞,正三品,一个做工部郎中,都督监水部主事,从三品。协同你督办河务,治下官员,由你们三人共同选择推荐。”
“谢父皇!”柴荣喜出望外,立刻长揖及地。
早已熟悉了朝廷各项政务的他知道,郭威这样做,等同于把大半个工部和整个都水监,都交给了自己。让自己从此在大周的朝堂上,正式拥有了一支嫡系文官队伍。不再是像原来那样,事事都受王峻的擎肘,无论想干什么,做得对与错,都会被对方严厉打压。
“不用谢!朕早就说过,咱们父子之间,不必如此客气!”看到柴荣那喜不自胜模样,郭威忍不住又悄悄地叹气。有些矛盾,如何无法调和,就只能想办法保持平衡了。比起王峻的实力来,太子恐怕连此人所掌控的两成都不到。“你出去后,一定要努力做,别辜负了朕的期望就好!”
“儿臣不敢,儿臣发誓,不治好黄河,不回汴梁!”柴荣在王峻和冯道二人手下历练了一年多,早就憋出了犄角。立刻接过话头,大声承诺。
“什么话,你不回汴梁,谁来看我这孤老头子?”郭威心头一酸,笑着质问。
“父皇,父皇恕罪,儿臣,儿臣逢年过节,肯定还是要回来的。只是,只是不能再像现在这般,总是能膝下承欢了!”想到义父身边已经没有了任何子嗣,柴荣心中也是一酸。赶紧又拱了下手,笑着安慰。“但儿臣一定努力,让您明年这个时候能报上孙子。有孙子在,您老肯定就顾不上再思念儿臣了!”
“那还差不多!”郭威被逗得转怒为喜,摇着头道,“你真该跟你那义弟学学,看看人家,十月成亲,如今胎儿都能看出男女了。不像你,比他成亲早,却至今没有造出娃娃来。”
“义弟,义弟那是,那是天纵之才,孩儿,孩儿真的不如!”柴荣被说得好生尴尬,低下头,红着脸解释。
“生孩子跟天纵之才有什么关系!”郭威难得跟自家儿子开句玩笑,抬腿虚踢了一下,继续大声说道,“你勤快些,多努力就是。不说这些了,明天早朝,朕会让那郑子明兼任河道巡防使。如今辽国内乱不休,暂时无力南下。他是一员虎将,继续蹲在沧州实在浪费了。干脆替你把沿河两岸的治安管起来,免得有宵小之徒,趁着水灾闹事。你如果遇到麻烦,也可以随时跟他商量,就不用发过信去,然后眼巴巴地等着他再给你回信了!”
“这,这……”柴荣闻听,脸色立刻变得更加红润。像偷吃糖瓜却被大人抓了现行的孩子般,流着汗主动认错,“今天,今天的那幅舆图,还有,还有治河策略,的确大多出自子明之手。儿臣也不是想贪墨他的功劳,是他,是他自己一再叮嘱儿臣,不准,不准把他推出来的。儿臣,儿臣……”
“行了,你是在保护他,他自己也想韬光养晦,免得木秀于林。朕知道,朕早就知道!”郭威拍了拍柴荣的肩膀,低声叹气,“唉,小小年纪,怎地一个个都如此老成,就跟活了好几辈子一般。去吧,好好做,你们兄弟联手做出点事情给朕,给文武百官看。朕当初和你年龄差不多的时候,跟刘知远、跟常思,也曾经有志拯救万民来着。可后来,后来却一步步,唉,不说了!总之,你们兄弟三个,比我们兄弟三个强。你们兄弟三个,将来一定会比我们兄弟三个强!”
第七章 治河(七)
说到最后,话语里隐隐已经带上了几分沉重。
太子柴荣听在耳朵里,唯有默默点头。
战乱已经持续了七十余年,曾经的大唐盛世,已经彻底成为了传说。曾经被随便一个地方诸侯就能打得溃不成军的契丹野人,如今已经成为需要大周以举国之力才能扛得住的庞然大物,并且曾经一度攻入汴梁,席卷半个中原。
如果中原再继续乱下去,恐怕就不仅仅是几家几姓妻离子散了。而是要再度重复当年的五胡之乱,所有汉人都会变成两脚羊,所有雕梁画栋和经史子集都再度被付之一炬。
义父郭威,后汉太祖刘知远和泽潞节度使常思三人半辈子苦心孤诣,就是为了结束这场浩劫。他们走着走着就走歪了,他们走着走着,就渐渐忘记了当年的初心。而自己,赵匡胤和郑子明,却可以接过他们当初的志向,避开他们曾经走错的弯路,将大周,将整个中原,努力拉回正轨!
自己、赵匡胤和郑子明还年青,有的是精力和时间。自己、赵匡胤和郑子明的起点就比义父那一代人高,未来,也理应比他们走得更远!
“去吧,记得明天早晨把奏折弄得漂亮些,别让王秀峰挑你的毛病!”见到柴荣那郑重的表情,郭威就知道今天自己的话没有白说,在他肩膀上轻轻按了按,低声吩咐。
“是,父皇,儿臣定不负你所望!”柴荣用力点头,拱手告别。转过身的瞬间,背影居然带上了几分决绝。
相似小说推荐
-
盛世:长安城下 (靥凝) 创世VIP2017-08-31 两晋隋唐这是一个大唐由盛到衰的故事。房谋杜断,我来晚了;唐诗儒雅,我还不会。我只是个小人...
-
重燃1990 (醉卧人生) 起点VIP2017-08-31 军旅生涯退伍后,林远奋斗五年,却没车没房还被甩,他喝醉了,醒来竟回到1990年,看他如何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