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真正读书人的理想,不应该就是这些么?能跟在郭威这样一个心怀万民的将军身后结束乱世,自己即便马革裹尸,此生又有何憾?
“你我兄弟,何必如此多礼?”郭威侧身避开,然后探出双手搀扶,“这些话,咱们两个私下说说,出我口,入你耳就行了。没必要天天挂在嘴边上,让人觉得郭某好像个伪君子一般!”
“那是自然!”郑仁诲想了想,郑重点头。随即,四下看了看,继续用极低的声音补充,“明公有拯救万民之心,某自当全力追随。但我观陛下的最近言谈举止,总觉得他,他已经心力憔悴。万一哪天他忽然驾鹤而去,太子最近也缠绵病榻,朝政,这大汉江山,恐怕就得交到二皇子承佑手上。到那时,明公多做些准备,才是上上之策!”
“嗯……”郭威最近,也察觉刘知远的身体、精神和性格,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所以并不认为郑仁诲是在危言耸听。沉吟了片刻,用同样低的声音回应,“届时,届时再说吧。实在不行,我就自请出镇地方,走得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便是。二皇子虽然性情狂悖,只要郭某不碍他的眼,倒也不至于把我这个叔叔辈怎么样。唉,老天爷真不长眼睛,好不容易,乱世才出现了点结束的迹象,却又,却又,唉——!”
“唉!”郑仁诲也觉得非常无奈,低声陪着郭威叹气。
与郭威一样,他心中一直也存着某种期待,期待乱世早点结束,期待汉唐重归,四夷宾服。期待像自己一样的人能过上安居乐业,读书识字做官,不用整天琢磨着杀人便可以谋取功名。
现在,无疑是他们两个对目标最接近的时候,只可惜,刘知远这个天子,恐怕时日无多了。而刘知远的继承者,又不似个有道明君。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万一刘知远仙去,继任者不知轻重,胡作非为。恐怕刚刚才安定了没几天的中原,又要陷入混乱动荡之中。
而契丹人,却已经不是当年的契丹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朝廷,自己的固定军队,自己官吏体系和律法条文。趁着中原内乱,再度借助燕云的地势策马南下……
“莫非中原真的气数已尽,五胡乱华惨祸又要重来?”猛然间想起大唐之前某一段历史,郑仁诲心中好生悲凉。正准备再努力一次,劝说郭威好好权衡一下轻重。忽然间,对面冲过来一道黑影,风一般与二人擦肩而过。
“秀峰兄,你这是要去哪?”郭威乃百战之将,年龄虽然已经大了,反应却依旧比很多青壮还要敏捷。迅速腾出一只手,抓住了黑影的手腕,大声问道。
“啊——!”兵马都监王峻嘴里发出一声惊叫,踉跄了几下,才重新站稳身形。看着郭威和郑仁诲,气喘吁吁地叫喊,“是你们,你们两个怎么在这儿?老郭,你怎么身边连个亲卫都不带,万一辽人派了刺客怎么办?老郑,你也真是,也不劝阻一下他!”
“刺客,刺客又不会飞,还能跑到军营里头来?”郭威松开手,笑着摇头。“秀峰兄,你这是要去哪?急匆匆的,连路都顾不上看?”
“当然是去找你!”王秀峰又狠狠喘息了几口气,双目当中,射出两道阴冷的光芒,“我有一计,定能让赵延寿那厮,死无葬身之地!”
注1:郭威的父亲名叫郭简,曾为顺州刺史,死于士兵叛乱。威此时仅几岁大小,随母王氏逃难潞州,母亲在路途中辞世。幸亏姨母韩氏收留了他,他才得已长大成人。
第三章 抉择(五)
正如郭威先前所评价,王峻王秀峰为人桀骜不驯,说话尖酸刻薄,但手底下却有几分真本事。在别人都把心思都放在战场上如何打败赵延寿的时候,他却已经将目光放到了千里之外,并且一招就戳向了对手的死穴。
“秀峰老弟果然厉害,如果此计成功,非但赵延寿本人身败名裂,那些事贼若父的不屑之徒们,恐怕今后也人人自危!”听完了王秀峰的谋划,郑仁诲精神大振。狠狠拍了两下巴掌,大声夸赞。
“那是自然。王某谋划此事之时,所图就不只是赵延寿一个!”王峻倒是真不谦虚,嘴巴瞬间也撇成了一个八字,与眉毛一上一下,彼此呼应。
“秀峰兄,你……,唉!”对于王峻这种张扬性格,郭威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摇着头琢磨了片刻,终于还是决定就事论事,“你所谋之计甚妙,然几个关键环节却都在战场之外。若是上报到陛下那儿,经有司反复商议,再交由密谍司去执行。恐怕远水难解尽渴……”
“哪个说要你先奏明皇上了?”王峻翻了个一大白眼,冷笑着道:“如今之际,朝廷中不知道有多少人都跟契丹那边暗中往来,把此计奏明皇上,就等于直接把你我所图告诉给了契丹人。况且密谍司刚刚换了李晔执掌,他要是会干正事,公鸡都得生蛋!”
一番话,说得虽然又酸又冷,却全都是实情。刘知远的大汉国刚刚建立,六部当中许多重要职位,都留用了前朝的文官。而这些文官们,早在后晋灭亡之时,就已经投降过契丹人一次。所以,绝对不会甘心与刘知远的大汉朝廷同生共死。在不看好眼前这场战争的结果情况下,很多聪明家伙都暗中与辽国那边建立了联系,以期兵败后,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家族平安。
此外,刘知远与他的正宫皇后李氏算是贫贱夫妻,所以在当了皇帝之后,对妻子的家族格外照顾。明知道很多李氏家族的人能力有限,却依旧对他们委以重任。这导致原本就运作得不是很顺畅的大汉朝廷,愈发举步维艰。想做任何正事儿,没有个三五月光景,都根本提不上日程。
身为枢密副使,兵部尚书,郭威当然知道王峻此刻所说的都是实情。虽然没有跟后者一道抨击时政,却幽幽地叹了几口气,低声道:“秀峰,陛下也有陛下的难处。前后打了这么多年仗,有骨气的读书人都快死绝种了,哪里还找得到那么多既忠诚可靠,又足智多谋的人才来?你我抱怨这些没用,还是说说,如果不通过朝廷,郭某该怎样做才能达成你先前所谋吧!”
“嗯,我最近腿受了点寒……”王峻手捋山羊胡子,顾左右而言他。
“陛下前几天赐下了一张白熊皮,乃当年渤海国使者所献。我火气壮,受不得此物的燥热热,刚好转赠给秀峰兄!”郭威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笑呵呵地许诺。
“那还差不多!”王峻心中大悦,笑呵呵地回应。“可我听说,白熊皮这东西,跟虎骨、人参之类相配,疗效才会更好。”
“虎骨我倒是有一些。”郭威想了想,笑着说道,“人参那东西,年份太低的没啥用,年份高一些的,恐怕此刻不太好找。不过,郭某尽力去给你弄便是。无论多少钱……”
“我说你这郭家雀啊,怎么就不开窍呢!”听郭威低下头任凭自己宰割,王峻反而觉得有些脸上发烫了,摆摆手,大声打断,“我不是真的找你讨要虎骨和人参,我是想提醒你,有个人可以帮到你。人参也好,虎骨也罢,在你眼里万金难求的东西,对他来说,却是唾手可得!”
“你是说常思?”郭威顿时一愣,半晌后,轻轻摇头,“他那边已经够累了,这个节骨眼儿上,我半点儿忙都帮不上他……”
“你这老郭,可真是迂腐透顶!”没等他把话说完,王峻再度高声打断。四下看了看周围没有第四双耳朵,又迅速压低声音,冷笑着道:“他再不受陛下待见,也是朝廷册封的泽潞节度使,只要大汉朝廷不倒,天底下哪个敢明着对付他?而小打小闹的话,甭说泽潞两地那些堡主寨主不是他的对手,即便太行山上那些悍匪结队来战,也是个他送人头的货!反倒省得他以后再带兵入山征剿了!”
不待郭威出言反驳,他又四下看了看,快速补充,“所以我说,眼下常克功那边,缺的不是你派兵给他帮忙,事实上,没有陛下准许,你老郭也派不了一兵一卒。缺的是你帮他找个机会,让陛下再想起他的诸多好处来!眼下李家把御林军和密谍司都弄成了一锅粥,你正好可以借机让常思出头。他常家的生意从广南一直做到了辽东,随便往商队里安插些可靠人手出得塞去,不比动用密谍司方便百倍?况且那大辽国初立,北枢密院的官员都没见过什么世面。在中原喂饱一个县令的花销,在那边足够喂饱一个尚书!豁出十万贯钱往下砸,我保证,两个月之后,整个辽国上下,不会有任何人再说赵延寿一句好话!”
“嘶——!”话音刚落,郭威和郑仁诲两个齐齐倒吸冷气。
契丹贵胄的贪婪与粗鄙,非王峻恶言诋毁,而是大伙亲眼所见。萧翰奉耶律德光之命留守汴梁,这位当朝重臣在位期间没花多少心思琢磨如何抵抗汉军的进攻,却把汴梁城的地皮,硬生生刮低了三尺有余。这位萧大王的亲信卫队更甚,偃旗息鼓偷偷撤离到黄河北岸之后,立刻沿途大掠。从金银细软到铜盆香炉,一概不忌。连百姓家里的铁锅被他们看到,都要从灶台上抠下来绑到马背上带走。
相似小说推荐
-
盛世:长安城下 (靥凝) 创世VIP2017-08-31 两晋隋唐这是一个大唐由盛到衰的故事。房谋杜断,我来晚了;唐诗儒雅,我还不会。我只是个小人...
-
重燃1990 (醉卧人生) 起点VIP2017-08-31 军旅生涯退伍后,林远奋斗五年,却没车没房还被甩,他喝醉了,醒来竟回到1990年,看他如何改变自己...